婚姻於他而言是一次出軌和豔遇——作家阿來對故鄉嘉絨藏區的熱愛

2020-09-10 一縷飛光

現在,詩人帝王一般 / 巫師一般穿過草原 / 草原,雷霆開放中央 / 陽光的流蘇飄拂 / 頭戴太陽的紫金冠 / 風是我眾多的嬪妃 / 有流水的腰肢,小丘的胸脯

——阿來《三十周歲時漫遊若爾蓋大草原》

這是作家阿來對故鄉——阿壩州若爾蓋大草原的描繪。阿來,藏族作家,41歲時憑藉長篇小說《塵埃落定》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成為茅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

在他的作品中,詩一般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嘉絨藏區那美麗的自然風光。他在央視《開講啦》中曾談到,自己與故鄉談了一場偉大而又纏綿悱惻的戀情,乃至凡世的婚姻在他眼中渺小得像一次出軌和豔遇一樣。

如此熱愛那片土地的阿來,他與故鄉的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究竟是怎樣的呢?

作家 阿來

用漢語寫作的藏族作家

阿來故鄉——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

阿來,在藏語裡是「剛出土的麥苗」的意思,受到故土的滋養,開始茁壯的生長。1959年,他出生在一個漢語名叫馬塘的小山村,作為家中的老大,從小幫家裡幹農活,在學校裡學漢語,青年時他也做過拖拉機手,修水電站。1977年恢復高考後,阿來白天在工地裡打工,半夜苦讀,考上了一所師範院校,後又當了中學教師。

變革動蕩的時代,工業化的興起,森林被無休止的砍伐,人性中最本質的一面也不加掩飾地暴露出來。那時,故鄉帶給阿來的除了苦難,還是苦難。但他還是沒放棄自己對文字的熱愛,到中學教書,看到圖書館裡眾多的藏書,阿來無數次在裡面挑燈夜讀,從中國古典文學、外國文學一直到現代文學,他都讀了個遍。逐漸,他自己也開始了詩歌和小說的創作,書籍也陸續出版。

但是,他卻突然感受到一種無意義的空虛感襲上心頭——寫作的意義是什麼?苦思冥想不得結果,一次機緣巧合之下,他開始回過身,重新看待身後的這片故土,這片給了他無數苦難,但又無盡壯美的土地。他開始了長達4年的獨自行走生活,這期間,他沒再動筆寫作,而是把整個川西北高原走了個遍,用腳步丈量這片土地帶給他的文學意義。

終於,當他再次再次動筆之時,一部巨著誕生了。1994年,他寫完了《塵埃落定》這本書。

《塵埃落定》

商業傳媒領域的傳奇人物

但不幸的是,當時這本書並沒有像他想像中很快風行天下,洛陽紙貴,整整四年,這本書都沒能出版。他找了十多家出版社,卻沒有一家願意出版這樣一部純文學作品,理由是當時的市場不流行這種高雅的作品。也有編輯建議他修改這部作品,但他拒絕了。他表明,這部書除了錯別字,其他一個字都不能修改。他堅守住了一位作家對文學的信仰。

同時,他也在思考,難道文學作品的出版就一定要迎合所謂的市場嗎?1997年,他離開了家鄉馬爾康,轉而來到成都,在《科幻世界》雜誌社做了一名普通的編輯,之後又當上了主編。沒錯,就是當時的阿來,發現了劉慈欣的潛力。在阿來掌編《科幻世界》的10年裡,發行量一度飆升40萬冊,那是中國科幻的黃金時期。

終於,在他擔任主編的日子裡,也等來了上一部作品的好消息。1998年,《塵埃落定》成功出版,2000年,獲茅盾文學獎。

科幻作家 劉慈欣

故鄉土地上的「自然之子」

這時,作為第一位藏族作家獲茅獎的阿來卻選擇了離開《科幻世界》雜誌。他又開始反思當年悟得的寫作的意義,文學的意義,決定繼續領悟故土帶給他那厚重的情感,嘉絨藏地的故事還未結束。他又繼續過上了旅行和寫作的生活,反覆來回藏地,解密開在高原上的花草,到世界各地領略土地與文學的聯繫。

他的作品《空山》三部曲描寫了建國之後那片土地發生的傳奇故事;《草木的理想國》講述了他對自然的思考;山珍三部曲《蘑菇圈》、《三隻蟲草》和《河上柏影》探討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格薩爾王》傳頌了流傳千百年的藏地史詩;《雲中記》探索了重大災難來臨時的人生百態……

結束了嗎?還沒有,還會有更多的作品面世,來記錄他與嘉絨故土這段纏綿悱惻的戀情。正如他在作品《塵埃落定》中所說:

上天叫我看見,叫我聽見,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

他要既以參與者,又以記錄者的身份為我們還原一個真實的藏地。

作家 阿來


END.

我是飛光,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帳號。願你能從逝去的時光裡,找到文化的價值。看完文章,記得點讚哦~

相關焦點

  • 作家阿來:婚姻於他而言竟意味著一次出軌和豔遇
    現在,詩人帝王一般 / 巫師一般穿過草原 / 草原,雷霆開放中央 / 陽光的流蘇飄拂 / 頭戴太陽的紫金冠 / 風是我眾多的嬪妃 / 有流水的腰肢,小丘的胸脯——阿來《三十周歲時漫遊若爾蓋大草原》這是作家阿來對故鄉
  • 央視紀錄片《文學的故鄉》:隨莫言、賈平凹、阿來等一同尋訪故鄉
    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州鄉村,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劉震雲的延津世界,畢飛宇的蘇北水鄉。這些中國當代文學版圖裡的風景,是作家故鄉的真實描寫,還是藝術想像?他們的故鄉如何孕育出偉大的小說?
  • 央視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帶你了解莫言、賈平凹、阿來等著名作家
    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州鄉村,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劉震雲的延津世界,畢飛宇的蘇北水鄉。
  • 阿來——嘉絨地區的味道
    最近,和購買阿來的《雲中記》有關,也和朋友推薦有關 ,一連看了《雲中記》、《最後的巫歌》和《塵埃落定》三本書。朋友說,他最早讀西方文學,回歸國內文學,他喜歡讀帶有神性的文字,他把《白鹿原》也歸入其中 ,我說,那你也應該讀一讀《額爾古納河右岸》,也許他正在讀。
  • 四川尋訪阿來舊居,原野裡走出來的茅盾文學獎作家,舊居很古樸
    又坐車走了7小時,兩千多公裡的雲和月, 這次來阿壩馬爾康,慕名來到阿來舊居,這是我仰慕已久的藏族作家阿來的故裡,馬爾康這片深情的土地,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蘊和建築特色,走出了著名作家阿來。,一座白石紅瓦的三層嘉絨民居,是阿來老師出生成長的地方。
  • 文學的故鄉:阿來的《塵埃落定》
    在紀錄片《文學的故鄉》看見阿來,倏忽想起了「那個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聽見一群野畫眉在窗子外邊聲聲叫喚…」這是《塵埃落定》的開頭,阿來的筆觸貌似信手拈來,緩緩揭開藏區土司家族的神秘面紗。傻子少爺有些一股聰明勁,最終如願娶到美貌的妻子塔娜,可是他並不開心,因為他深愛的人並不喜歡他,只是因為情迫於無奈,「同得到了東西時的悲傷,相比得不到東西時的悲傷根本算不上是悲傷。」現實亦是如此,求而不得的東西心心念念,至少可以繼續追逐,或轉身離去;而費盡辛苦得到的東西,卻發現那不是你想要的,這種無能為力的悲哀更甚。
  • 重返故鄉 尋找作家的創作源頭與文學根脈
    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州鄉村,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劉震雲的延津世界,畢飛宇的蘇北水鄉……這些中國當代文學版圖裡的著名風景,也是作家們生活過的故鄉。正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的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帶領觀眾跟隨六位作家重返故鄉,走進他們文學之夢最初升起的地方,聽他們講述如何把生活的故鄉轉化為文學的故鄉。
  • 《文學的故鄉訪談錄》|阿來:文學是生活的體現,我把她寫進書裡
    ,作品與故鄉之間的千絲萬縷: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州鄉村,劉震雲的延津世界,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畢飛宇的蘇北水鄉。,最早讀過的是賈平凹,最喜歡的是阿來,他的作品《塵埃落定》,我一口氣就看完了,小說故事精彩曲折動人,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超然物外的審神目光,展現了濃鬱的民族風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 《文學的故鄉》|故鄉的山水,化為作家文字中的血脈
    《文學的故鄉》終於上映,這個消息,作為一位文學愛好者而言,我整整等了兩年。記得有一位作家說過:一個作家的創作軌跡大概定格在15歲的經歷之前,之後就是終其一生不斷的追溯、彌補和完善的過程。對於每一位創作者而言,有故鄉的人是幸福的,從故鄉中汲取養分,不但構建自己文學世界的人,更是幸福的。
  • 回到作家的故鄉,看文學如何起航
    這部作品講述當代作家如何把自己的故鄉轉化為文學的故鄉,創造出獨特的文學風景:如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州鄉村,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劉震雲的延津世界,畢飛宇的蘇北水鄉。這些知名的文學風景與作家的故鄉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說,也許《文學的故鄉》稱得上一場精神探險。
  • 紀錄片《文學的故鄉》:跟隨莫言賈平凹等6位作家返鄉,與文學重逢
    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秦川沃野,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劉震雲的延津世界,畢飛宇的蘇北水鄉……這裡的泥土造就了中國當代文學的著名地標,也成了《文學的故鄉》首發:9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草地周刊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博令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片土地是我們的故鄉。
  • 發現回到作家的故鄉,看文學如何起航
    這部作品講述當代作家如何把自己的故鄉轉化為文學的故鄉,創造出獨特的文學風景:如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州鄉村,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劉震雲的延津世界,畢飛宇的蘇北水鄉。這些知名的文學風景與作家的故鄉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說,也許《文學的故鄉》稱得上一場精神探險。
  • 阿來的故鄉馬爾康
    因為,馬爾康是長篇小說《塵埃落定》作者阿來的故鄉。阿來說:「我出生在這片構成大地階梯的群山中間,並在這裡生活、成長,直到36歲時,方才離開。所以選擇這個時候離開,無非是兩個原因。首先,對於一個時刻都試圖擴展自己眼界的人來說,這個群山環抱的地方時時會顯出一種不太寬廣的固守。
  • 今晚8點,央視講述畢飛宇和他的故鄉……
    今晚8點,央視講述畢飛宇和他的故鄉…… 2020-07-23 1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鏡頭下,6位作家的故鄉面孔
    法治周末記者 武傑 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洛鄉村,劉震雲的延津世界,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畢飛宇的蘇北水鄉,如果你讀過他們的小說,必定不會對這些地方陌生,這些地方深深地刻在他們的作品裡,血脈中。
  • 跟著莫言賈平凹阿來回故鄉《文學的故鄉》紀錄片20日晚開播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故鄉是一個作家取之不盡的創作寶藏和資源。看到流動的水,豐饒的土地、莊稼以及淳樸的村民,我們會隱約感覺到實景與作品之間的對應關係。7月20日20:00,走近六位當代作家故鄉的文學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將正式亮相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
  • 跟著莫言賈平凹阿來回故鄉《文學的故鄉》紀錄片20日晚開播
    故鄉是一個作家取之不盡的創作寶藏和資源。看到流動的水,豐饒的土地、莊稼以及淳樸的村民,我們會隱約感覺到實景與作品之間的對應關係。7月20日20:00,走近六位當代作家故鄉的文學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將正式亮相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文學的故鄉》由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出品,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製作,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提供學術支持。
  • 《文學的故鄉》熱播:跟隨莫言、賈平凹等作家,尋訪文學故鄉
    也許,正是因為故鄉悠久的文化歷史,才使賈平凹對文學有了一種別樣的情懷。賈平凹上大學時十分熱愛文學,滿腦子想著寫東西。一次,報紙上發表了他的一篇短文,他興奮地買了好多報紙。在回來的路上,他感到好像滿街人都在對他微笑。在這之後,賈平凹把每次退稿的覆信都貼在床邊的牆上,以此激勵自己。
  • 張同道:作家故鄉 文學瘋長(文末有贈書)
    7月20日至26日,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這部作品講述當代作家如何把自己的故鄉轉化為文學的故鄉,創造出獨特的文學風景:如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州鄉村,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劉震雲的延津世界,畢飛宇的蘇北水鄉。這些知名的文學風景與作家的故鄉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說,也許《文學的故鄉》稱得上一場精神探險。
  • 莫言的高密、賈平凹的商州、遲子建的冰雪北國……作家如何成了「故鄉代言人」
    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州鄉村,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劉震雲的延津世界,畢飛宇的蘇北水鄉……作家們生活過的故鄉,也化作了中國當代文學版圖裡的動人風景在該書主編、紀錄片總導演張同道看來,支撐作家們創作的那片土地,其實正是「文學發生的現場」。而一個好的作家能提供原創性的文學景觀,囊括了對生活的發現、對生命的體驗,還有標誌性的風景。「文學是大家的,如果有一個文學的夢,就意味著你就有了詩和遠方,就有自己的精神源泉和心靈家園。」書中揭秘了《文學的故鄉》如何跟蹤記錄作家重返故鄉的過程,尋找作家與文學相遇的原點,以及作品孕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