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問題絕不讓步!印度決定強硬到底,中國不慣這毛病

2020-12-19 軍青十一處

邊界問題絕不讓步!

11月26日,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在《印度斯坦時報》主辦的「第18屆領導人峰會」上如此說道。按照辛格的說法,印度與中國已經舉行了好幾輪會談,但由於雙方在邊界問題上始終存在「認知上的差異」導致會談無果。不過辛格向印度人保證,在莫迪領導下,印軍在邊界、自尊和主權問題上不會妥協。

對於這一番表態應當如何理解呢?首先,要清楚印度主動挑釁最終被我軍逼停,導致其不敢隨意升級事態的事實;其次,要明白當前雙方仍然沒有在撤軍問題和邊界問題上達成有效共識。

印度究竟打的什麼主意呢?這次中印衝突的根源在於莫迪政府大力推行前進策略。究其原因在於,印度政府被民粹主義思想綁架,再加上遭受疫情衝擊,印度經濟出現斷崖式下跌,國內矛盾叢生。為此莫迪政府在邊界線上打起了主意,試圖通過強化前沿所在,增強印度投射力量,來轉移民眾視線。

突出表現在,邊界線修建戰略公路、飛機跑道,強化印軍的機動能力,同時取消印控克什米爾的自治地位,將該地納入行政範圍內,增加印度的地緣控制力。

印度之所以敢這麼行事,是因為狂妄自大,愛佔小便宜的心理作祟,也跟當下的國際形勢有關係。在印度看來,新冠給全世界帶來了傷害,導致西方世界對中國態度不好。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時不時地在西太、南海等海域給中國找茬,甚至在經濟、政治、科技等領域直接擠兌中國,這種反華邏輯,在拜登上臺後也不會有什麼改變。

印度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面對的壓力非常大,不可能兼顧西南方面的邊界問題。因此這時候做一次軍事冒險,說不定能將一些邊界土地據為己有。但印度萬萬沒想到,中國十分強硬,在領土和主權問題上絕不讓步,讓印度一拳打在了空氣上。

實際上,早在2017年洞朗對峙事件發生後,我國對印度邊界挑釁的企圖就提高了警惕,所以早早做好了準備,以至於加勒萬河谷衝突發生時,我軍顯得不慌不忙。按照既定計劃,將挑釁的印軍驅趕出了邊界線。現在隨著冬季到來,我軍的裝備優勢越來越明顯,像殲-11B、殲-16、空警-500等新銳戰機都部署在了中印邊界線,這就是要以武促和。

現在印軍的投機之舉遇到了重大挫折,只能按捺住內心的躁動,給自己人加油打氣。接下來,印度肯定不會服軟,一定會有新的挑釁動作。從印度積極購買美軍第三代防寒服,法國陣風戰機,以及挖地道、造火炮等行為可以看出,印度決心在邊界線打一場「持久戰」。

對莫迪政府來說,加快對邊界線的基建工程是其既定國策,不可能就此放棄。而且印度還要趁著跟中國對峙的機會,抓緊修建一條長達255公裡的戰略公路,一旦竣工,就可以大幅度改善印度東北方向的交通情況,方便印軍實施快速部署。

這反映了印度高層對局勢的判斷,壓力雖然有,但印度有的是時間來完成既定策略。因此,雖然印度被中國給逼停了,但印度進行長期對峙的心態沒有動搖,這就導致中印對峙事件超過了2017年的洞朗對峙。

既然中印還處於對峙狀態,那麼過早定義印度已經失敗了,就與現實不符。不過,印度雖然強硬,但莫迪希望的中國退讓並沒有到來。事情似乎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狀態中。

現在無法判斷第九次談判會不會有什麼進展。但既然是談判就應該拿出誠意,並且立即兌現,才能算的上是協議。印度擺出一副強硬態度,顯然無助於達成協議,我們也不會因為印度強硬就撤軍,更不會按照印度的思維行事。

因此無論再談多少回,只要印度繼續無理取鬧,那麼對峙還得繼續下去,這就要求我們也要做好戰鬥準備,防止印度進行軍事冒險。印度究竟要做中國的朋友還是敵人,這對中國是一個巨大考驗。

相關焦點

  • 邊界問題不可能讓步!印度下定決心強硬到底,但中國絕不慣臭毛病
    中國絕不妥協 印度政府試圖借邊界線大做文章,強化前沿所在,最終增強印方投射力量該國認為,現階段中國壓力非常大,已無暇顧及西南邊界問題,因而可以逐漸蠶食掉一部分領土。事實上,中國絕不會妥協,據國防時報社報導,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公開對外宣稱,邊界問題不可能讓步,這將意味著印度下定決心強硬到底。
  • 美國公然對華打響第二槍,中方強硬回擊,這次絕不讓步
    美國公然對華打響第二槍,中方強硬回擊,這次絕不讓步最近美國國會通過一個"人權法",這項法規非常明顯就是針對香港事件制定的相關法規,他妄圖以人權之名,來插手香港問題。法規中,不僅聲援了香港暴徒,呼籲尊重人權,還制定了關於香港的關稅優惠實施一年一審的的政策。
  • 印度軍方強硬言論將使邊界問題複雜化
    聯繫此前外長蘇潔生的講話,印度政府已經做好邊境軍事部署擴大化、長期化的準備,問題是,考慮到拉達克地區氣候、地形狀況,印軍的軍備補給及生活補給如何供應?這是印軍亟需考慮的現實問題。對中印關係來說,印度極力強化和渲染邊界對峙,力圖以此實現其政治目的,對緩和中印邊界地區緊張局勢以及兩國關係的大局極為不利。」
  • 邊境問題攤牌?港媒:中國讓印度做什麼,印度都會做
    ,領導人不斷撂下狠話,莫迪更是在邊境問題上攤牌,但港媒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讓印度做什麼,印度就會做什麼。局勢並不是由印度來控制。在邊境地區耗得越久,對印度越不利。這一點已經直接體現在邊境部隊的後勤保障之上。印度和中國的實力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印度仍舊態度強硬中印兩國的軍長級別級別會談已經召開了8次,馬上還會進行第9次會談,但會不會有結果,仍舊是一個未知之數。目前來看,印度一方仍舊態度強硬。
  • 劉友法:印度蠶食爭議地區領土的壞毛病,絕對不能再慣下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鄭璇】2021環球時報年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的討論中,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劉友法表示,印度「蠶食」爭議地區領土的壞毛病,絕對不能再慣下去!劉友法說自己在印度工作過兩年,他在研究中發現,每逢國際格局發生變化,印度的邊防軍肯定要找機會蠶食爭議地區領土,從東到中,一步一步就造成了這樣的現實。現在到了西部,印度還是要「故伎重演」。劉友法認為,這種蠶食爭議地區領土的壞毛病,絕對不能再慣下去。
  • 莫迪邊境問題攤牌?港媒一針見血:中國讓印度做什麼,印度都會做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 全文942字,閱讀約需2分鐘 中印邊境的爭端仍舊沒有解決,儘管中印兩國的軍長級別會談已經進行了8輪,但是印度一方的態度仍舊十分強硬,領導人不斷撂下狠話,莫迪更是在邊境問題上攤牌,但港媒一針見血地指出
  • 印度出擊致邊界爭端升級,尼泊爾不再讓步,將爭議地區納入版圖
    在當地時間13日,尼泊爾議會表決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正式將與印度存在爭議的地區納入國家版圖,這標誌著尼泊爾已經下定決心在領土問題上跟印度攤牌,甚至做好了軍事衝突的準備 。現在球被踢到印度這邊,在尼泊爾被迫強硬之後,印度國內反而有點不知所措了。
  • 中印局勢緊張之際,俄派3000士兵入駐印度,此舉到底意味著什麼?
    」「印軍已為下次中印邊界衝突做好準備」等等。加上之前印度不斷地往拉達克投放兵力,進行邊境部署。讓人不禁懷疑印度到底想要做啥么蛾子。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近期報導,俄羅斯總理米哈伊爾·米舒斯京籤署政府令,並決定和印度相互派遣5艘以上軍艦、10架以上的飛機和3000人以上的部隊。 據《印度斯坦時報》報導,有關官員透露兩軍集結了近10萬士兵集結在拉達克地區和縱深地區。
  • 中印對峙14個星期後,印度拒絕在班公湖脫離接觸,稱不會作出讓步
    近日,印媒《印度快報》就披露了一個重磅消息,印度已拒絕我國在班公湖脫離接觸的建議,稱不會作出任何讓步,並要求印度軍方通過專用軍事熱線將這一回應轉達給我軍。在此之前,印度消息人士透露,在軍事上的談判已經陷入僵局,無法繼續推進,因為完全無法實現印軍預期的目標,接下來中印兩國只能在外交談判上下功夫,推進中印邊境問題的解決。
  • 印度封殺43款中國APP,這套說辭累不累!
    自今年6月,印度邊防部隊越過中印邊界實控線蓄意挑釁後,中印邊境形勢一度緊張。而近段時間,印媒還對所謂「中尼、中不邊境爭端」進行大肆炒作和挑撥離間,引起了各方的不滿與批評。林民旺指出,今年以來,印度和周邊主要國家都發生了邊境問題,因此印度為了轉移國際媒體的視線,不斷故意挑撥所謂中國和不丹、尼泊爾的邊界爭端。
  • 專家:印度國力不及中國1/5,讓中國在領土問題上讓步痴心妄想
    有內地南亞問題專家就指,印方在六月初雙方達成共識後又再出爾反爾,是企圖鞏固其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的非法佔領,並形容印度此舉是「痴心妄想」。6月初,中印雙方舉行軍長級會晤,就和平解決軍事對峙達成共識。但在6月15號晚,中印邊境再次發生嚴重衝突,並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首次造成人員傷亡。中國軍方西部戰區隨後發表聲明,指印軍違背承諾,越過實控線、蓄意挑釁攻擊,並要求印方立即停止侵權挑釁行為。
  • 中印邊界問題的歷史淵源是什麼?印度為何又越界挑起邊界衝突?
    俄羅斯和印度由於地域分布較為廣闊,和我國在兩個方面都有接壤,其實這也是因為這些地方邊界歷史問題較多,2004年中俄兩國外長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籤署了《中俄國界補充協定》,回歸了黑龍江的銀龍島和半個黑瞎子島,也標誌著中俄邊界的全部劃定。但是,我國與印度邊界問題一直到現在都沒有劃定,雙方爭議非常大,為什麼會有中印邊界問題呢?
  • 央視點評中越陸地邊界勘定 中國讓步非不可接受
    難就難在第一個是技術上,我們談條約非常難,我們最後劃定那個界限這是非常難的,但是真正落實更難,知易行難。所以在落實中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技術上,第二個是心理上。技術上比如這個地區,咱們一開始邊界線根本沒劃到這一塊,而且這個地方有很多地雷,蘇聯的、越南的、美國的、中國的,你要先清雷然後才弄,一清整個這塊就變了。再比如水文變化引起地區邊界的變化。
  • 邊界爭議問題困擾中國:邊界爭議一覽
    9月18日至19日,中印雙方在北京舉行中印邊界問題第12次特別代表會晤。新聞一經發布,立即引起各界關注,有關的邊界爭議問題也成矚目焦點。中國有著遼闊的陸疆和海疆,因此邊界問題極其複雜。本刊梳理資料,對讀者較為關心的邊界爭議問題進行了解讀。
  • 賈寶玉愛吃胭脂的毛病是誰慣的?
    還有更要緊的一件,再不許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與那愛紅的毛病兒。」這是第一次點出賈寶玉愛吃胭脂,那麼,賈寶玉愛吃胭脂的毛病是誰慣的呢?第九回,賈寶玉和秦鍾一塊兒上學,辭別林黛玉的時候,說「好妹妹,等我下了學再吃飯。和胭脂膏子也等我來再制。」可見,林黛玉等用的胭脂膏子是賈寶玉和她們一起調製的。
  • 專家:印度放任民族主義泛濫無益解決邊界糾紛
    《印度時報》聲稱,谷歌地圖使用的是中文,而非印度文,「這一做法簡直是變相認同『阿魯納恰爾邦』劃歸中國管轄」。  趙幹城認為,印度國內「動輒發動戰爭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言論甚至比增兵行動更具有傷害性,印度放任民族主義的泛濫無益於問題的解決」。
  • 印度主流英文報紙對中印邊界問題的報導
    但是《印度教徒報》對中國的友好立場保證了印度輿論界在中國問題上的平衡性。同時,《印度教徒報》的經驗對中國提升國際形象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關鍵詞:《印度教徒報》;中印關係;議題設置;報導手法 一、選題的背景和目標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七位,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人口大國。
  • 3名印度士兵喪生,邊界戰火一觸即發
    解鈴還須繫鈴人,當前的邊界緊張局勢完全是印度一手挑起的。比如班公湖北岸山脊一帶,印度所標識的Finger4到Finger8地區,自1962年中印戰爭以來就為中國實控。印度這次卻要中國退出這一地區,否則就指責中國侵略。這次衝突事件的焦點加勒萬河谷地帶也是如此,本來也是中國實控,印度卻越界挑釁。
  • 又在邊界搞事情!印度要在藏南修隧道直通中國門戶 想幹什麼?
    這被印度媒體描述為「預算案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印度抗衡中國之舉」,因為隧道「通向中國門戶」達旺,未來還將通火車,實現快速運送兵力和物資。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峰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阿邦」一直沒有通鐵路,印度方面的相關計劃,除了有快速運送軍隊的考慮,還希望在政治上進一步加強對當地的管控,實現「佔領即佔有」的目的。
  • 清朝「六不總督」葉名琛,對待外敵態度強硬,在印度被活活餓死
    葉名琛的一生功過參半,他不是清朝其他唯唯諾諾的官員,對西方侵略者言聽計從,然而他同時反對中國革命事業的崛起,阻撓有志之士們。這位態度強硬的清朝官員最終卻為何落得餓死在印度,客死他鄉的下場。儘管這位迂腐不堪的清朝官員對待國內的革命勢力毫不留情,但是對於那些外國侵略者,他同樣不似自己那些只知點頭附和的同僚們一樣,反而態度強硬,面對外敵們他同樣展現出自己強硬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