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名著閱讀:《朝花夕拾》消除與經典的隔膜

2020-12-21 老楊龍門陣

語文名著閱讀:《朝花夕拾》消除與經典的隔膜

作者介紹: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曾留學日本仙臺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內容主旨: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朝」表示早年時候,「夕」表示晚年時期,意思是早上落的花晚上來撿,這裡指魯迅先生回憶童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的人和事。《朝花夕拾》將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改革的巨大熱情。

本書於 1928 年結集出版,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狗·貓·鼠》表現了魯迅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阿長與《山海經)》懷念長媽媽又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二十四孝圖)》批判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五猖會》批判了封建家長制《無常》描繪迷信傳說中的勾魂使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童年在百草園和三昧書屋的生活趣事;《父親的病》揭露過去社會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瑣記》描寫了一個心術不正,令人憎惡的衍太太的形象:《藤野先生》描寫了一位最使魯迅感激的日本老師《範愛農》記敘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

閱讀指導:

一,讀經典作品,會豐富我們的人生感受和經驗。比如魯迅的《朝花夕拾》,雖然它所反映的生活場景與我們的時代不同,但它對童年經歷的精彩呈現,具有穿越時空的魅力。作品中種種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場景,以及其中所蘊含的作者的個人體會,也會豐富我們每個人對童年的體驗,帶著個人的生活體驗去讀,你可能會在其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二,讀經典作品,可以幫助我們思考許多人生問題。經典文學作品所表現的社會人生,具有長遠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比如,《五狷會》中所反映的家庭教育問題,至今仍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語題。

三、讀經典作品,更有利於文化積累,讓自己的思想與大師們聯網接軌。魯迅的作品在當代中國,已成為民族語言和文化的象徵。讀魯迅,會比讀當下流行的那些「文化快餐」書籍有更多的收穫。

四,讀經典作品,或許會有隔膜,這可能是時代變遷或語言形式上的生疏造成的。為消除隔膜,可以查閱作者傳記資料或相關評論,了解作者作品的一些情況,或者觀看相關的影視作品,注意課內外學習的溝通。

人物形象:

1.阿長,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歡切切察察,還踩踏死魯迅喜愛的隱鼠,這些都使魯迅對她心生不滿,但是當她送給魯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經》時,又使魯迅對她心生敬意和感激。阿長是封建社會典型的農村勞動婦女,她既有愚昧迷信的一面,又有真誠善良的一面。

2.父親,在《五猖會》中,魯迅塑造的「父親」形象似乎不近人情,與現實有些出入,這主要是為表達主題而設置。父親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強迫孩子背書,使孩子深受打擊,留下心理陰影,從而揭示了封建家長制對於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3.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魯迅留學日本期間極為尊敬的一位良師。他不修邊幅,但治學嚴謹。他正直熱忱,熱心地關注魯迅的學習,與當時日本學生對中國留學生的鄙視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高尚的品質一直激勵著魯迅勇往直前。

4.範愛農,範愛農是當時社會充滿愛國情懷的一群小知識分子的形象代表,他們的命運起伏與時代的發展緊密相連,經歷了對黑暗的不滿、對革命的期待以及對革命的失望的心路歷程,社會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將他們逼入絕境。

藝術特色:

一、在對往事深情的回憶時,作者無法忘卻現實,常插入一些「雜文筆法」(即對現實的議論),顯示了作者真實而豐富的內心世界。如《狗·貓·鼠》一文中,既有作者對童年時擁有過的一隻可愛的小隱鼠的深情回憶,又有對祖母講述的民間故事的生動記敘,同時揭示了現實中那些像極了「貓」的「正人君子」的真實面目。

二、常攝取生活中的小細節,以小見大,寫人則寫出人物的神韻,寫事則寫出事件的本質。如在《無常》中,作者既寫出了無常這個「鬼」富於人情味的特點,又巧妙地諷刺了虛偽的知識分子,入木三分。

三、作者在批判、諷刺封建舊制度、舊道德時,多用反諷手法。如在《父親的病》中,作者對庸醫的行醫過程細細道來,雖沒有正面指責,但字裡行間處處蘊含著激憤的批判和諷刺。

四、常用對比手法。如《五猖會》中,通過「我」前後心境的對比表達了對封建社會的反感和批判;又如《無常》—文,把無常這個「鬼」和現實中的「人」作對比,深刻地刻畫出了現實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醜惡面目;《狗·貓·鼠》中,作者對小隱鼠的愛和對貓的強烈憎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五、將記敘、描寫、抒情和議論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充滿詩情畫意,意蘊豐厚。如描寫百草園的景致,繪聲繪色,令人神往。

六、注意人物的刻畫和描寫,運用白描的手法,傳神地刻畫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創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舊學老先生壽鏡吾,《阿長與《山海經)》中的農村勞動婦女阿長,《藤野先生》中教學嚴謹的日本教授藤野嚴九郎。

專題探究:

專題一:魯迅的童年

示例:魯迅的童年是幸福的,但也有不美好的地方。他是體面的大少爺,並且備受親人疼愛,在疼愛魯迅的親人當中,還有一位特別的親人,那就是他的文章中曾多次出現過的,他的保姆「長媽媽」。在《阿長與〈山海經)》中曾有介紹,長媽媽為魯迅買來了「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繪圖的《山海經》,令魯迅非常感激。教材百草園則是魯迅童年時期的樂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等等,都給魯迅的童年增添了無數趣味。

即使是讀書的時候,也是快樂的,至於讀書的情景,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也有極有趣的描寫:本是老師讓孩子們讀書,但老師往往比孩子們讀得更陶醉,更投入,孩子們則在下面做戲、畫畫兒。

但是童年也有不美好的地方,如魯迅在《狗·貓·鼠》一文中就追憶了自己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五猖會》則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心靈的傷害和作者對父親的不解。這些都是童年不美好的表現。

專題二:魯迅筆下的那些人物

示例: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魯迅深情懷念了自己在日本留學時遇到的恩師——藤野嚴九郎。藤野先生是一位日本醫學教授,可他卻沒有絲毫民族偏見,關心別國學生的學業。他熱心指點魯迅的學業,「是為中國」「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正因為藤野先生對魯迅的關心乃是對中國人民的關心,所以魯迅懷著深深的敬意讚頌「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在描寫人物方面,作者運用了白描手法。如寫藤野先生時,無論寫他聲調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自我介紹、耐心細緻地改正魯迅的聽課筆記和解剖圖,看到魯迅成功地進行了解剖實習的高興狀況以及魯迅要離開仙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都只是簡練的幾筆,沒有粉飾,沒有渲染,但寫得栩栩如生,顯示出人物鮮明的性格。

專題三:魯迅的兒童教育觀念

示例:從《朝花夕拾》中可以看出,魯迅對於兒童教育有自己鮮明的觀點。

其一,保護兒童的好奇心,激發兒童的羽知欲。

魯迅在三味書屋詢問教書先生「怪哉蟲」事,先生不僅拒絕回答,還很不高興,這挫傷了孩子的求知心。孩子對於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不管孩子提出什麼問題,老師都應該子以肯定和表揚,欣賞他的這種求知精神。

其二,注重良好習慣的培養。

魯迅在《瑣記》中提到衍太太,她見到孩子吃冰,不僅不制止,還加以慫恿,魯迅對此深惡痛絕,他在日常生活中特別重視糾正孩子的過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哪怕一件小事也不放過。在嚴管中還需培養其良好的品質,讓孩子分辨是非曲直,善惡美醜,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關於名著《朝花夕拾》,你明白了嗎?

大語文時代,得語文者得天下,寫作和閱讀是語文的基礎,平日裡加強閱讀,去發現生活中的充滿詩意的景物吧,把那不經意的靈感寫下來吧。

獲取更多內容請關注作者。

相關焦點

  • 如何有效閱讀名著?重慶多名語文老師今天上了堂《朝花夕拾》課
    ,研發了《〈朝花夕拾〉名著導讀》,今(13)日上午,在市37中舉行的重慶市「名著閱讀課程化教學研討會」上,老師們以《朝花夕拾》為例,對名著閱讀的文本解讀 、課程規劃與實施、課型呈現進行了深入的研討,給了全市的語文老師一個名著閱讀教學的範式。
  • 重慶十八中《朝花夕拾》讀法指導研究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的必讀名著之一為《朝花夕拾》,但對於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而言,魯迅的作品相對生澀難懂,學生簡直到了談魯迅色變的程度。由於對魯迅的作品根本提不起興趣,很多學生幾乎是硬著頭皮讀完整本書的。從以往的閱讀效果來看,即使學生把《朝花夕拾》多讀幾遍,他們對作品中的部分文章,如《無常》《狗·貓·鼠》等,依舊是一知半解。
  • 讀名著、展內涵,品味經典之美--宜賓市2019年初中語文名著導讀教學...
    四川新聞網宜賓4月22日訊(鄧文強 王靜 張珍玉)「三天13節語文名著導讀展示課,從課內教讀、課內自讀、課外領悟三位一體的精彩教學,加上13組經典古詩文誦讀展示,來自宜賓市10區縣代表隊深入研究、熱情交流、思想碰撞,詮釋名著、致敬經典,齊聚江安、其樂融融」。
  •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西馬校區舉行語文學科名著悅讀悅思活動
    從名著中品嘗文化盛宴,在校園裡享受氤氳書香。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熟悉經典名著,親近經典名著,走進經典名著,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知識積累,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北京市第十八中學西馬校區初一年級語文學科組織了名著閱讀系列活動。鑑於有些名著的年代距離我們較遠,書中語言文字比較艱深或者篇幅比較長,令不少學生望而生畏,淺嘗輒止。
  • 襄陽市初中語文第三屆「四個一」閱讀優質課展評活動精彩紛呈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2020年11月18日至20日,襄陽市第二十中學隆重舉行襄陽市初中語文第三屆「四個一」閱讀優質課展評活動,各縣市區教研室初中語文教研員,以及優秀骨幹語文老師現場300餘人,以及場外上萬名老師通過現場直播共同觀看了此次展評活動
  • 高中語文面試輔導:高中整本書閱讀與初中名著閱讀的區別和聯繫
    部編教材的結構體系、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板塊的設置正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在語文教學過程的體現。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要把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起來,讓語文要素滲透到每一個單元、每一篇課文的教學中去。「整本書閱讀」無疑是新教材區別以往最大的亮點,它屬於課程標準規定的「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群。
  • 部編版初中語文必讀名著書目!
    今天中考君給大家整理了一份部編版初中語文必讀名著書目,同學們可以把這份書單作為寒假閱讀書單,為來年的中考打下閱讀的基礎。,而且,中考語文也將名著納入考試範圍。 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明確表示,名著閱讀和課文的地位同等重要,為了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進而形成持久的讀書興趣,養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教育者把名著閱讀納入了中考
  • 初中三年名著閱讀書目(附1——9年級課外推薦書目)
    初中生名著閱讀書目加粗字為必考書目此目錄為本學期本人對照課本查找,並和我校初中三個年級的語文備課組長核對過的書目。七年級上冊:《朝花夕拾》導讀:消除與經典的隔膜《西遊記》導讀:精讀和跳讀自主閱讀:孫犁 《白洋澱紀事》
  • 溫儒敏教授解讀《朝花夕拾》:原來魯迅這麼「好玩」
    認真讀《朝花夕拾》,把那些相關的人物史事都大致弄清楚,哪怕是大致,就很不簡單,人文學科基本的素養都在其中了。我們要正確認識為何讀魯迅會有些「隔」,不怕這種「隔」,還要力求打通這種「隔」,進入魯迅的精神世界。這樣,我們就提升了自己的語文水平,提升了思想水平。順便提一下,教材中有關《朝花夕拾》的「名著導讀」這一課,其標題就是《〈朝花夕拾〉:消除與經典的隔膜》。
  • 「基於深度學習的初中語文名著閱讀」專題研討在蘭溪八中舉行
    為更好地促進名著閱讀教學,提升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12月4日,省特級教師賈龍弟及其名師工作室成員走進蘭溪八中開展「基於深度學習的初中語文名著閱讀」專題研討活動。
  • 2020年中考語文必考名著之《朝花夕拾》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語文必考名著之《朝花夕拾》,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
  • 《朝花夕拾》成為七年級必讀名著合適嗎
    這本書由十篇文章組成,其中《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被選入教材,教學時也覺得這三篇文章刻畫人物生動形象,描寫細膩到位,主題鮮明易懂,我管中窺豹,自認為《朝花夕拾》這本書是適合低年級讀的。三年前全國統一語文教材,教材由湘教版換成了部編版,變化之一就是多了必讀名著,提倡整本書閱讀,整本書閱讀的活動如火如荼。
  • 統編版中小學語文教材完成亮相 同學,今天你讀名著了嗎
    新版教材的一個突出變化,就是把培養讀書興趣作為語文教學的頭等大事。尤其是,倡導閱讀大量的中外名著,以前的課外書變成了教材規定的必讀或推薦書目。快速的生活節奏,無所不在的電子產品,讓成年人靜心讀完一部名著都變得有些奢侈。
  • 2020年中考名著考點之《朝花夕拾》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名著考點之《朝花夕拾》,希望對2020年考生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朝花夕拾》: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   1、作者:魯迅中國現代作家,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原名周樹人,字豫才,筆名魯迅。
  • 中考名著閱讀書單 | 部編版初中語文必讀名著書目
    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名著閱讀篇目   年級   中考必讀   自主閱讀   七年級   (上冊)   《朝花夕拾》   作者:魯迅   《白洋澱紀事》   作者:孫犁   《湘行散記
  • 七上名著閱讀:《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憶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們學過其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 2. 21.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說起兒時生活常常出現對迎神賽會、看戲等情節的回憶,如《無常》《五猖會》。 22.在《瑣記》一文中魯迅先生曾描述了新學堂與舊學堂的區別。
  •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知識梳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原名周樹人,字豫山、   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 「名著」《朝花夕拾》閱讀摘要
    《朝花夕拾》中,作者曾在兩篇文章中提到自己兒時保姆長媽媽「謀害」隱鼠一事,說明了對阿長的懷戀。魯迅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周樹人。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朝花夕拾的題材是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於1927 年出版。共收入10 篇作品。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對朝花夕拾書名進行解析:早上的花晚上來撿,就是成年時回憶往事。
  • 中考語文歷年試題考點分類彙編:名著閱讀專題
    歷年來各地的語文考試中都會有名著的考核。但是很多同學對名著的閱讀越來越少,因此小編歸納了各地歷年名著考試,方便同學們複習 。本題考查對名著中英雄人物的理解。我們需要在所給選項中選出一個人物,要知道這一人物是哪一部名著裡面的,圍繞著該人物發生了哪些事情,在這些事情中體現出了值得學習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這是在答題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比如選C.哈利·波特,那麼就要將他堅持不懈、勇敢無畏的特點寫出來。第9題考查名著閱讀。
  • 這些名著的開頭你知道嗎——「譯林名著精選」閱讀分享會
    這些名著的開頭你知道嗎——「譯林名著精選」閱讀分享會 來源:現代快報全媒體編輯:張宇2017-07-16 12:53分享 摘要:7月16日上午,「譯林名著精選」閱讀分享會在第七屆江蘇書展現場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