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
所以在建造房子時各個方面都很注意,那麼這句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呢?
可能很多人對於滴淚屋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有一段話是這樣介紹的:「大房簷水滴小房,小房就叫淚滴房。建房若叫滴淚房,主傷兒女痛斷腸。爹哭兒來兒哭娘。」
說白了,滴淚屋就是在正屋旁邊,比正屋矮的房子。古時候房子的房頂都是用瓦片鋪蓋的,每逢下雨的時候,雨水就順著瓦片從高到低流下來。
當水流到房簷的時候,就會從正屋的房簷滴落到側屋的房頂上面,滴滴答答就好像流的眼淚一樣,所以就成了滴淚屋。
這句俗語的表面意思就是說,如果家裡有這種滴淚屋,這家人可能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經常有哭聲傳出來。
可是在現實中農村院子裡,兩側的房子都是要比正屋低的,因為正屋是整個院子裡最主要的房子,別的側房的高度都不能超過它。
原先院子裡的各種房子,不管是正屋還是堂屋側房,都是要從地基打起,一步一步把房子建起來的。
而這種滴淚屋原先不屬於這個院子,只是後來由於某種原因,依靠在原有的房子上臨時搭建的,可能質量並不過關,晴天透風,雨天漏水。
前段時間電視劇《安家》裡,有一棟老洋房要賣,但是這個院子裡,有房子主人一家的遠房親戚搭建的一個小房子,聽說要賣房子,這家早就搬出去的人又住回來了,還要求分一杯羹。
那個臨時搭建的小房子就很像滴淚屋,雖然挨著別墅,但是破舊,潮溼,雨天漏水,一家人擠在一個小小的房間裡過了好多年,中間肯定是少不了哭鬧聲的。
所以就今天來說,這句俗語其實並不適用,我們也只當做是對民俗文化的一種了解吧。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