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概況 2018年,溫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開展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與教育活動363場(次),全年活動受益人數100萬餘人次。在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指數評估」中,溫州市市本級的發展指標位居全省首位,全市的發展指標居全省前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被省文化廳公布為全省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藍夾纈技藝研究創新團隊被省文化廳公布為浙江省文化創新團隊(入圍團隊),「非遺體驗基地」建設工程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傳承發展浙江優秀文化行動計劃之非遺體驗點建設試點」。
-
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集美新成立三個非遺項目傳習中心
為了不讓傳統技藝失傳、斷檔,集美區不斷加大力度搶救和保護轄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不久前,集美區批覆成立了三個非遺項目傳習中心,其中就包括前場陳氏傳統糊紙技藝傳習中心,以及後溪霞城陣頭傳習中心、孫厝樂安傳統舞獅傳習館。集美區文化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集美區目前共有21個非遺項目、11個傳習中心。傳習中心將承擔保護、傳承、教育、展示的功能,讓這些非遺項目和寶貴的技藝進一步發揚光大。
-
雲南文山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回顧:70年,我們的非遺保護
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深厚的歷史底蘊,造就了文山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遺產資源,全州各民族文化資源多達700餘項。70年來,我州文化活動由形式單一、單調匱乏發展到種類繁多、活潑生動,非遺保護工作也得到了有序開展,傳承隊伍不斷壯大,傳承方式不斷創新,文化活動日趨豐富,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精神生活。
-
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授牌
為進一步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11月26日,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為「土陶製作非遺傳承基地」及「瑤鄉茶製作非遺傳承基地」授牌。「土陶基地被認定為非遺傳承基地,作為土陶非遺傳承人我既感到驕傲,同時也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以後我一定會把技藝繼續傳承和保護下去,把土陶事業做大做強,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個體、單位參加到非遺保護的隊伍中來,將我縣非遺保護工作推上新臺階。」土陶製作非遺傳承人表示。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經驗」
非遺保護工作機制日益健全自中國加入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全面啟動非遺保護工作以來,原文化部設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負責擬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起草有關法規草案;擬訂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保護規劃;組織開展非遺保護工作,承辦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的申報與評審工作;組織實施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普及工作。
-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校園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世代相傳的文明積澱,是文化基因的生命記憶。物換星移。隨著時代的變遷,「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保護目標,成了非遺傳承的首要挑戰。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傳承發展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日前,2019-2021年度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傳承基地和傳播基地名單公布,在127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中,我省部分高等院校、中小學入選。集納莘莘學子,又擁有豐富的文化學術資源,學校特別是高校,在非遺的傳承和傳播中擔當起特殊使命,為培養更多更年輕的非遺傳承人,做出積極貢獻。
-
塔河縣文旅局開展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培訓活動
非遺傳承培訓8月27日,塔河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在十八站鄉組織開展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培訓活動。此次活動是為了進一步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切實提升我縣非遺傳承水平。培訓課程通過專題教學、現場教學等形式開展,著力增強傳承人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提升非遺傳承實踐能力。
-
中國最北大興安嶺塔河縣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活動
近日,中國最北縣大興安嶺塔河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在十八站鄉組織開展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培訓活動。培訓課程通過專題教學、現場教學等形式開展,著力增強傳承人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提升非遺傳承實踐能力。
-
祁連山下「非遺」美——武威市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綜述
祁連山下「非遺」美——武威市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綜述武威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化積澱豐厚。涼州攻鼓子、涼州賢孝、涼州寶卷、華銳藏族民歌等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綻放著濃鬱的民族特色和原生態之美。
-
肅北縣持續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
娜仁其其格多年來刻苦鑽研,辛勤勞動,在肅北蒙古族傳統服飾的傳承保護和發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2006年,肅北蒙古族服飾被列入甘肅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肅北縣:持續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
娜仁其其格多年來刻苦鑽研,辛勤勞動,在肅北蒙古族傳統服飾的傳承保護和發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2006年,肅北蒙古族服飾被列入甘肅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張家川縣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和培訓活動
9月19日至20日,張家川縣開展以「傳承發揚、保護非遺」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和培訓活動。活動通過懸掛橫幅、擺放宣傳展板、發放非遺宣傳冊和《張家川民間文學輯錄》書籍、現場演唱花兒和付川小曲、展示實物皮毛製品、集中培訓非遺傳承人等多種形式開展文化傳承活動,讓群眾更加直觀、生動、近距離了解豐富多彩的張家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
道縣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農村」惠民活動
紅網時刻12月9日訊(道縣站記者 李勝全 通訊員 王建文 田赤英)為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12月8日,由道縣縣委宣傳部、道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主辦,道縣文化館、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道縣祁劇工作室承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農村」惠民活動在柑子園鎮燕石洞村舉行。
-
惠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立
惠東漁歌、元宵舞龍、客家山歌...這些獨具惠東特色的文化瑰寶,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娓娓道來,日前,惠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成立後「非遺中心」將加快挖掘和保護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助推我縣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工作動態 安遠縣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把非遺保護與傳承作為建設文化強縣的重要任務來抓,將非遺保護建設列入該縣「十三五」規劃,納入縣委常委會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以縣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縣非遺保護領導小組,成立了非遺保護中心機構,並配備了專職領導和工作人員。
-
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施秉這樣做
為有效保護和傳承施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隊伍建設。12月11日,施秉縣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全體會議在全民健身中心召開。會上,由縣文體廣電旅遊局相關同志宣讀《施秉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試行)》,並為施秉縣第一、二、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分別頒發榮譽證書。此次大會,旨在弘揚施秉縣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施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和支持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
-
【喜報】科右中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喜獲「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 」榮譽
科右中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喜獲「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 」榮譽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公布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名單,科右中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
-
昆明市官渡區多舉措做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
作為滇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近年來,官渡區堅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真實性和整體性,通過制度創新、品牌創新、傳承創新、保護創新等有力措施做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據了解,自2005年起,官渡區分別批准公布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代表性項目名錄58項,命名了官渡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68人。現有國家級名錄2項(滇戲、烏銅走銀)、省級名錄5項(昆明調、花燈、雲子圍棋、彩扎、建新園過橋米線),市級名錄26項,區級名錄25項。
-
九寨溝建立非遺中心抓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九寨溝縣積極構建非遺文化展示窗口,建設集宣傳、展示、交流等為一體的平臺基地,進一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目前已建成建築面積1480平方米的九寨溝縣非遺展示中心,共設7個展區,作為最重要的展區,㑳舞、南坪曲子、登嘎甘㑳和川西藏族山歌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設置4個專區。創新開設互動體驗區,利用AR虛擬實境增強系統,將㑳舞表演、南坪琵琶彈唱、熊貓舞等投放於舞臺,伴隨非遺活態生動直觀現場展示。設置「非遺工坊」,展示南坪琵琶和㑳舞面具等製作工藝。
-
國新辦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情況舉行發布會
圍繞今年「文化遺產日」期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系列活動,文化部研究確定了「非遺保護,人人參與」的主題,專門印發了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精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引導社會公眾關注並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