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求側改革」 「改」在哪裡?
這是「雙循環」大戰略下的重要政策部署,著力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 傳統債務驅動型的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需求側改革,意味著「擴內需」的重心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傳統「擴內需」,更多依賴於債務驅動型的投資擴張;伴隨存量債務累積,投資效率不斷下降。2019年,融資付息率達70%左右,傳統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
-
專家:落實需求側改革 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其中,首次提出的「需求側改革」具有深遠的政策意義。雙循環格局與需求側改革的意義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央提出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我們可以參考劉鶴副總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對於需求和供給關係的闡述及「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的結論。從論述看,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結合,是「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需求側管理的戰略基點是擴大內需。11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劉鶴副總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一文。
-
國泰君安證券:需求側改革核心是擴內需
在構建國內大循環的政策背景下,需求側改革是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的重要一環,我們需要從「內循環」機制方面去理解需求側改革,五個方面可能是著力點:一是堅持「房住不炒」,構建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兩個體系;二是加強社會保障和再分配政策,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三是「新基建」為代表的新型政府投資仍會是重要抓手;四是基於我國碳中和等的碳交易市場或逐步完善,綠色消費或興起;五是人口生育政策或放開。
-
前瞻「十四五」|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全面開放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把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作為新時期的具體方案。
-
把「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
沒有需求側的消費需求牽引,供給也無法實現。進入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把「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是大勢所趨。近年來,我們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動搖,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大幅提升。但受疫情衝擊和外部環境變化影響,國內市場需求被壓抑。在全球經濟遲遲無法復甦、外部市場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加強需求側管理,擴大內需市場,成為當前和今後必須堅持的戰略基點,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迫切要求。
-
廣發宏觀郭磊: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我們可以參考劉鶴副總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11月25日,人民日報)中對於需求和供給關係的闡述及「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的結論。從論述看,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結合,是「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需求側管理的戰略基點是擴大內需。
-
什麼是需求側改革?——解讀12.11政治局會議
第二,什麼是需求側改革?我們可以參考劉鶴副總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11月25日,人民日報)中對於需求和供給關係的闡述及「高度重視需求側管理」的結論。文章指出是為「面對全球政治經濟環境出現的重大變化,適應我國發展階段性新特徵」;並且指出新發展格局戰略「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遞進深化,也是我國以往發展戰略的整合提升」。 第四,怎麼進行需求側改革?我們理解首要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經濟體優勢的內在要求」、「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完善擴大內需的政策支撐體系」。這個過程包括增強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也包括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
-
如何構建新發展格局?專家:擴大消費需求和有效投資,以強大的國內...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也表示,中國今年全年GDP增速預計在2%以上,明年恢復7%到8%,實現「深V」反轉,中國也成為疫情爆發以來第一個實現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與此同時中國的對外貿易也不斷提速。一系列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新活力。
-
陳新年:從消費升級看供給側改革著力點
從消費視角來看,就是指現有供給不能滿足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需要。如何進一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齊短板,增加市場有效供給,不斷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推動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是我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面臨的主要任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根據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特點,從如何增加有效供給入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應系統認識需求側改革
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什麼是需求側改革?
-
「注重需求側改革」——中央這個會釋放哪些信號?
我國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國盛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熊園認為,需求側改革核心應是擴大內需,出臺促消費舉措、推動配套制度改革等將是改革的抓手。 「消費是內需的『牛鼻子』。」張春曉說,需求側改革應以消費為牽引,帶動投資、出口協同高質量發展。
-
【首席圓桌】中國經濟發力離不開內需環,供給側改革的根本是解決剛需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擴大內需是關鍵,1月9日,在「2021年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上,由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魯政委首席主持了一場主題為「中國內循環與需求側改革」的圓桌討論,前華安經濟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副院長林採宜女士
-
國泰君安:需求側改革核心是擴內需 關注消費行業細分賽道投資機會
國泰君安指出,需求側改革關鍵在於擴大內需,推動基數龐大的腰部及以下消費者的消費升級,從「吃飽穿暖」到追求高品質消費,進一步釋放基礎消費人群的消費潛力。具體到消費行業而言,建議投資者關注一下細分賽道投資機會:1)食品飲料/化妝品:食品飲料是整個居民日常消費的支柱和基礎,尤其是中低檔白酒和大眾消費品,隨著居民基礎消費逐漸得到滿足,基礎品類消費升級是未來大勢所趨;化妝品作為精神消費屬性產品,近年來受益於渠道快速下沉以及社交型營銷方式對消費者教育,這是基礎消費升級最具代表性行業。
-
各部委2021施工圖「求解」需求側管理
部委們共同談及的領域,透露2021的哪些行業新風向? 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貢獻率近年來逐漸擴大,一方面,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供給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適度加大需求側管理,促進供需平衡,將有助於經濟復甦更加可持續。
-
擴內需戰略加速落地,多舉措緊鑼密鼓推進「雙循環」
面向未來,立足國內大循環、謀篇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的發展藍圖已然繪就: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當前,我國擴內需戰略已明確路線圖,穩投資促消費雙雙加碼發力,要素市場化改革向深入推進。
-
央行陳雨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與金融改革開放
關鍵詞:新發展格局 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高質量發展 今年5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並多次強調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尚不足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應通過暢通「雙循環」實現高質量發展。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本質內涵是「獨立自主、高水平開放」。「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既與我國長期以來的重大戰略和政策一脈相承,又強調供給側和需求側、國內國際循環、經濟與金融的全方位統籌。
-
今年消費將出現50年來首次負增長,需求側改革怎麼改?
消費對於國民經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時提出,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
國家統計局:怎樣理解需求側改革?有利於釋放消費潛力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怎樣理解需求側改革?國家統計局:有利於釋放消費潛力 12月1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怎樣理解需求側改革?12月15日,在國新辦就2020年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需求側改革是推動構建國內經濟大循環格局的內在要求,推動需求側改革,有利於釋放消費潛力。
-
怎麼理解「需求側改革」?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這樣說
付凌暉表示,推動需求側改革,有利於釋放消費潛力。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到新發展階段,消費的發展對於經濟的帶動在逐步增強。新華財經北京12月15日電(記者安娜、呂光一)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應如何理解「需求側改革」?在15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給出了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