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需求側改革核心是擴內需 關注消費行業細分賽道投資機會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國泰君安指出,需求側改革關鍵在於擴大內需,推動基數龐大的腰部及以下消費者的消費升級,從「吃飽穿暖」到追求高品質消費,進一步釋放基礎消費人群的消費潛力。

具體到消費行業而言,建議投資者關注一下細分賽道投資機會:

1)食品飲料/化妝品:食品飲料是整個居民日常消費的支柱和基礎,尤其是中低檔白酒和大眾消費品,隨著居民基礎消費逐漸得到滿足,基礎品類消費升級是未來大勢所趨;化妝品作為精神消費屬性產品,近年來受益於渠道快速下沉以及社交型營銷方式對消費者教育,這是基礎消費升級最具代表性行業。

2)社服/零售:把握服務消費崛起趨勢,短期把握數據拐點,中期投資增長的可能性,長期投標準的確定性;

3)家電:科技賦能,培育新型家電消費;消費者信心提振,激活傳統家電消費;

4)輕工:家具等可選消費產品有望出現積極變化,消費升級創造生活用紙及個護消費新增量;

5)農業:從「吃飽」到追求高品質的農產品的趨勢有望加速,關注肉類、口糧、菌菇和其它農產品需求端增長帶來的投資機會;

6)紡織服裝:A股市場關注大眾品牌及供應鏈完善的公司,港股市場關注渠道升級、品牌矩陣豐富的公司,需求側改革驅動下以質量及品牌為重點的公司同樣有望超預期增長;

7)汽車:中國乘用車潛在需求2500-3000萬輛,通過在分配和消費環節的打通,潛在的需求逐步釋放帶動行業銷量的進一步上行。

相關焦點

  • 國泰君安證券:需求側改革核心是擴內需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國泰君安證券供給側核心在於提質增效、優化產能,需求側改革核心在於擴大內需、拉動消費。需求側改革關鍵在於擴大內需,推動基數龐大的腰部及以下消費者的消費升級,從「吃飽穿暖」到追求高品質消費,進一步釋放基礎消費人群的消費潛力。需求側改革核心是擴內需,通過需求側改革牽引供給側改革,提升國民經濟整體效能。擴內需已經成為國內經濟核心驅動力,是抵禦外部不確定性的壓艙石和穩定器。
  • 國泰君安:需求側改革將利好內需消費股
    12月歐美傳統消費旺季到來,可選消費板塊景氣度有望提升。關注:電商、家電、服裝板塊。港股市場美國新一輪刺激計劃遲遲不能落地,英國脫歐談判璇兒未決,導致近期港股走勢震蕩。周五恆指收報26505,升0.4%;國企指數收報10452點,升0.4%;恒生科技指數升0.7%,收報8080點。
  • 需求側改革:「雙循環」促進投資升級 「新消費」激發內需活力
    (上接1版)如何實施需求側改革?前者重點是解決好收入分配環節的問題,尤其是資產價格泡沫導致的兩極分化,後者需要壓降土地租金和流通環節的租金。另外,除了擴大消費外,還應該繼續推動新基建建設。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13部門出臺《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推動經濟供需循環暢通,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工作方案》共分四大方面、19條具體措施,覆蓋了線上消費、服務消費、實物消費等消費重點領域。
  • 國泰君安2021年度策略會核心觀點集錦:東升西漸 風景獨好
    >油價上漲、需求復甦,石化板塊投資正當時2021年油價上行,海外復甦,石化板塊將迎來投資機會。消費升級促使中高端類產品紙包裝需求仍維持旺盛,各包裝龍頭公司在持續鞏固主業的同時,近幾年也持續加大下遊客戶和產品品類拓展延伸。在總體需求受全球經濟影響而承壓的背景下,建議優選具有優質產品結構和客戶構成的細分行業龍頭公司。
  • 國泰君安證券2021年度策略合集
    鋼鐵行業選股的核心邏輯是alpha。從2020年開始,國泰君安鋼鐵團隊開始注重對個股的自下而上研究。我們認為行業的下滑將促發龍頭集中度的提升,這在製造業裡面將創造很多的投資機會。看管理、看成本、看效率、看擴張將是周期品走出周期,持續成長的核心利器,也是未來選股的核心邏輯。
  • 8月預言已成真,國泰君安黃燕銘:明年上半年A股機會或來自兩大核心...
    今年8月中旬,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黃燕銘曾在公司舉辦的一場網絡直播中預測,未來一個季度,前期漲幅較大的科技股會有所休整,市場投資機會將回歸周期股和消費股。今日(12月2日),國泰君安證券於海南三亞舉辦2021年度投資策略會。上午,黃燕銘就明年「市場大勢與投資策略」發布了最新觀點。
  • 「需求側改革」 「改」在哪裡?
    傳統債務驅動型的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需求側改革,意味著「擴內需」的重心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傳統「擴內需」,更多依賴於債務驅動型的投資擴張;伴隨存量債務累積,投資效率不斷下降。2019年,融資付息率達70%左右,傳統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需求側改革,意味著「擴內需」的重心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可能的舉措,或從需求端「牽引」、供給端「創造」兩個維度展開。
  • 8月預言A股成真,國泰君安黃燕銘最新觀點:明年上半年機會來自消費...
    8月中旬,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黃燕銘曾在公司舉辦的一場網絡直播中預測,未來一個季度,前期漲幅較大的科技股會有所休整,市場投資機會將回歸周期股和消費股。12月2日,國泰君安證券於海南三亞舉辦2021年度投資策略會。上午,黃燕銘就明年「市場大勢與投資策略」發布了最新觀點。
  • 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股」,估值太貴了嗎?-虎嗅網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從2019年三季度持倉情況來看,主動投資偏股型基金三季度對立訊精密、恆瑞醫藥和海康威視大幅度增持,對伊利股份、美的集團、招商銀行、五糧液等個股有所減持,展示了市場對科技、消費主題此消彼長的關注趨勢。
  • 國泰君安:盈科資本VS萬魔聲學——「不起眼」的「好行業」
    國泰君安日前發布報告「投資案例復盤之盈科資本VS萬魔聲學——'不起眼'的'好行業'」。萬魔聲學是最早進入小米生態鏈的主營耳機的研發、設計及銷售的企業之一。2016年12月,盈科資本以1.075億美元估值投資萬魔聲學1.76億元人民幣,投後持股22.44%。
  • 國泰君安花長春:內、外需同步改善 內循環重要性將不斷提升
    國泰君安花長春:內、外需同步改善 內循環重要性將不斷提升 關注中金在線:
  • 各券商周末熱議「需求側改革」:核心是擴大內需,推動新基建可能...
    原標題:快訊 | 各券商周末熱議「需求側改革」:核心是擴大內需,推動新基建可能也是選項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
  • 李迅雷:需求趨弱下的供給側機會
    近一段時間以來,資本市場的投資者都津津樂道於「賽道」,但我總擔心,當前的熱門賽道已經過於「擁堵」,險象環生,近期產業資本減持規模擴大,北上資金淨流出,需求側缺乏新增量,通過,供給側倒是熱火朝天,今年新股發行規模將全球第一,顯然,需求趨弱、供給趨強的結果是什麼,不言而喻。
  • 中泰證券:需求趨弱下的供給側機會
    近一段時間以來,資本市場的投資者都津津樂道於「賽道」,但我總擔心,當前的熱門賽道已經過於「擁堵」,險象環生,近期產業資本減持規模擴大,北上資金淨流出,需求側缺乏新增量,通過,供給側倒是熱火朝天,今年新股發行規模將全球第一,顯然,需求趨弱、供給趨強的結果是什麼,不言而喻。
  • 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升級:2021年投資策略
    但我們認為,一方面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可能帶來盈利能力的恢復,過去的水泥、玻璃子行業如此,三道紅線之後的房地產開發也可能如此,另一方面升級更新的產品和服務需求也可能推動一批企業快速成長,消費建材、物業管理等都可能存在類似機遇。  ▍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是我國在十四五期間保持投資合理增長的重要基本盤。
  • 中信證券明明:如何理解需求側改革?
    對於股市而言,長期看A股市場仍具有較大的配置吸引力,具體行業上可以適當關注消費、科技升級板塊的投資機會。對於債市而言,需求側改革更加關注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居民消費、有效投資或將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主要發力點,傳統基建、地產等強刺激政策對債市的影響將有所弱化,溫和的通脹水平也意味著後續利率的上行風險相對可控。
  • 國泰君安證券餐飲旅遊年度策略:擁抱服務消費大時代 三重境界選股
    來源:國泰君安證券投資要點中國的消費社會正邁向以服務業為主導的時代。本文提出服務消費投資的三重境界:拐點、增長與行業標準:①短期把握數據拐點:投資高景氣/景氣度修復的細分;②中期買增長的可能性:重點關注年輕一代、消費分級與下沉市場;③長期投標準的確定性,精選能定義行業標準的龍頭。
  • 專家:落實需求側改革 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其中,首次提出的「需求側改革」具有深遠的政策意義。雙循環格局與需求側改革的意義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央提出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注重需求側改革」——中央這個會釋放哪些信號?
    張春曉說,這十幾年來,通過需求側管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內需已經得到了較大幅度提升,下一步擴內需要著重解決一些難啃的硬骨頭,一些結構性問題,管理的方式不再適用,需要以改革之手去化解。   「從需求側管理到需求側改革,是因為很多傳統的做法不再適合現在的發展階段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李奇霖等也認為。   需求側改革怎麼改?
  • 券商晨會精華:如何理解需求側改革?白酒還有上漲空間嗎?
    今日券商晨會精華: 中信證券: 需求側改革更加注重國內需求結構的均衡優化,與傳統意義上的地產、基建等需求刺激政策具有本質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