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 年將過半,人生漫長,不妨學會「斷舍離」

2020-10-18 舒山有鹿

01

人生之事多如牛毛,有些時候灑落一地的未必是瑣碎雜事,正是我們看不開、放不下的執念。

佛曰:「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

放得開,昨日今日明日皆是千山萬水。放不下,無論走向何方皆為如臨迷淵。

人這一生,就像是一塊磁石,吸附的瑣事太多,身上的負擔就會越重,你的頭腦便會沉重得無法思考,可我們總不願意放下。

不是放下過於困難,而是內心的壓力太大,仿佛覺得放下後又會遭遇到什麼無法預料的事。

於是乎我們的生活就像是滾雪球,隨著日子的增長,你的心靈防線就會越發脆弱。

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寫到:「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選擇物品的竅門,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這一點必須銘刻在心。」

我們的人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學會在事後把內心中的雜念一掃而空,不僅是人生瀟灑只在的體現,更是一個人的通透。

誠然,無論是誰都羨慕他人的瀟灑闊達,可自己卻活得愈發揪心,說到底,不是我們不想活得自由,而是內心深處依舊被枷鎖禁錮。

02

宋代詞人蘇軾曾寫到:「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一生無論被貶何方,總是在被貶途中便把身上的「執念」全然抖落,可謂是人走官場中,片葉不沾身。

可隨著社會的生活條件愈加富裕,我們卻活的越來越狼狽。這是這個狂躁的時代的獨有特點,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身為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巴不得他四歲便會詩詞歌賦,超越鄰家的孩子;

身為白領,對於公司的業務,巴不得月月業績第一,從此青雲直上;

身為丈夫亦或是妻子,對於家庭的收入,巴不得月月財富滿貫,從此「人上人,樓上樓」。

這是許多人的日常想法,卻也是我們執念的罪魁禍首。那些強加在自己身上的壓力,總想化為動力,殊不知卻讓朝氣蓬勃的你愈發憂鬱。

曾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人到中年還是身處公司的底層,卻想在四五十歲時成為人人皆知的千萬富豪,這只是強加在自己身上的夢。

學會「斷舍離」,簡單來說就是學會清空自己瑣碎的執著,把自己僅有的心靈開闊之地清理出來,還自己一片心安。

03

也許回想起2020年的春節,仿佛就是在昨日,殊不知時光匆匆,在你未曾發覺時便從你的指尖溜走,使人感慨。

年已過半,有人提出一個疑惑,倘若讓你說出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你會想到什麼?

大多數人也許都會想到自己每天為了柴米油鹽而不斷掙錢,為了孩子和父母而不斷奮鬥,唯獨沒有想過自己。

人的壓力往往不是外在給予的,而是內心對自己的忽略導致的。時光漫長,不妨在某一時刻和自己言和,和世界言和,也讓自己當一回內心世界的主角。

《斷舍離》書中有這麼一句話:「物品是一面映照你自己的鏡子,它所照出來的是那個你想當做不存在、不願承認的自己。」

不管我們是否承認,無論在哪個時空中,我們都不願面對現實,面對那個曾經傷害得自己體無完膚的社會。

所以內心的執念依舊存在,使我們過得愈加痛苦。

佛曰:「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人生之路就是一段不斷修行的過程,有些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些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可不論是哪種,他們都選擇了自己想要活成的人生。

世上其實沒有複雜的人生,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他的特點,富豪有富豪的不易,平凡有平凡的幸福。未來,且行且珍惜。

04

《斷舍離》書中講到,那些放不下的人,一般分為三種:現實逃避型,執著過去型,擔憂未來型。

不得不說,大多數人三者皆有,懷念著曾經的美好,逃避著當下的現實,為了仍未發生的未來而不斷擔憂。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你無法改變過往,懷念只是對於現實的逃避,當下的生活把握在你手上,未來過得怎樣,由當下決定。

所以,不妨讓自己活在當下,活成自己幸福的模樣,把曾經的煩惱請出自己的大腦,還它思索的空間。

未來很長,相信你我都會遇到屬於自己的幸福,不管你相不相信,只要活著就會有希望,只要心懷希望,肯定會有讓你滿意的明天。

從現在開始,給自己一次瀟灑的轉身,讓「斷舍離」的智慧在心中生根發芽!

本文原創作者:舒山有鹿(全網同名)

相關焦點

  • 花花草草捨不得,酒色財氣亂人心,人生過半,就要懂得斷舍離!
    人生沒有回頭路,你走的每一步都決定你的後半生。那麼,也許有人會問,人生過半,我們應該活成什麼樣子?其實,要記住以下幾點,你的人生才會幸福圓滿。第一,要放下感情的債,和那些所謂的紅顏知己斷舍離。人生過半,需要有個平靜的生活,如果還在為愛痴狂,那麼你的生活將不再平靜。和睦的家庭的基礎就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中年背叛,中年危機,可能會毀了你的一生。
  • 人生下半場,學會斷舍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自由:時間自由、金錢自由、精神自由.....殊不知人生下半場,是刪繁就簡的過程,斷舍離,會讓你的生活變得很輕鬆,精神更自由。
  • 讀書|思考|學會斷舍離,讓人生更輕鬆
    所以,我們要來了解一下真正的斷舍離,學會用斷舍離的觀念來生活。這裡品讀的書是《斷舍離》,作者山下英子。她生於東京,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畢業,是顛覆百萬人生活方式的史上最強人生整理概念「斷舍離」創始人。曾出版過《斷舍離》、《俯瞰力》(中文版譯名《斷舍離心靈篇》)、《年齡斷舍離》、《自在力》、《簡單斷舍離生活》、《斷舍離·人生清單》 等。2019年1月,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2019年新版《斷舍離》。
  • 人到中年要學會「斷舍離」:給生活做減法的人,餘生才會越走越順
    無能為力的事,當斷,扔掉負累,才能走的更遠;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心頭煩欲執念,當離,斷離執念,方能笑對人生。此去經年,天涯路遠。時光裡,還要謝謝認識。——《斷舍離》人到中年,已是人生過半。
  • 致女人:不想在感情裡飽受折磨,就學會「斷舍離」
    而唯一的出路,就是選擇結束這段不堪的感情,讓自己學會「斷舍離」:捨棄不值得的感情、斷掉不該有的執念、離開不必要的人!在電視劇《婚後三十年》當中,因為主人公蘇紅梅的人生遭遇,引發了幾個家庭的婚姻不幸,讓好幾個女人,由此陷入感情的噩夢,相互撕扯,糾纏了一輩子。蘇紅梅是個天性柔和善良的女子,她在這份感情的煎熬與折磨裡,慢慢學會了讓自己解脫,讓自己做到「斷舍離」。
  • 人生,要學會斷舍離
    最近幾年,時常聽過一個詞,叫做「斷舍離」。從更深層的方面去說,斷舍離,從深層來看,它指的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斷去不必要東西,給自己的心靈一點空間,內心自由了,整個人相對而言,也會倍感輕鬆。當你心中的欲望太多,心就不自由,心不自由,你整個人只會被負面的情緒所裹挾,越活越累。斷舍離的本質是什麼?讓我們內心變得更簡單,生活才會輕鬆,人生才會更幸福。
  • 女人在30歲後要學會斷舍離,試過才知道,精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大家好,我是老段,「斷舍離」這一概念又火起來了,那老段也來說道說道吧。「斷舍離」一詞起源於日本,這個觀點是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在網絡上已經盛行很多年。於是,她開始逐漸嘗試"斷舍離",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她意識到「捨不得扔掉的東西越多,失去的東西就會越多。」如今,她已經35歲了,斷舍離這種生活方式,她不知不覺一堅持就是整整10年。
  • 35歲主婦堅持十年斷舍離,年輕如少女,看看精緻的人生到底有多爽
    無能為力的事,當斷,扔掉負累,才能走得更遠;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心頭煩欲執念,當離,斷離執念,方能笑對人生。此去經年,天涯路遠。時光裡,還要謝謝認識。長此以往,merry認為不能再繼續這樣下去了,於是25歲後的她,開始嘗試去改變這樣的生活方式,嘗試「斷舍離」。現在她已經35歲了,於是這個習慣一直保持了10年。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她意識到「捨不得扔掉的東西越多,失去的東西就會越多。」在這10年中,merry將生活過成了詩,一身輕鬆的她,看上去還像20歲的少女一樣明媚年輕。
  • 2020年15條斷舍離清單,學會告別,教你走向輕盈精緻的人生
    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精神的修煉。斷——斬斷物慾,舍——捨棄廢物,離——脫離執念。自2001年山下英子提出斷舍離到現在,這個概念已經成為適合當下的生活哲學。斷舍離不是簡單的「扔」,而是更奢侈地愛自己。通過物質的精簡,實現精神的清澈。1、捨棄視野中的「雜物雜念」,哪怕是微小的,不輕易看見的小障礙物也要丟掉。
  • 2020年斷舍離清單15條,學會告別,帶你走向更輕盈的人生
    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場精神的修煉。斷——斬斷物慾,舍——捨棄廢物,離——脫離執念。自2001年山下英子提出斷舍離到現在,這個概念已經成為適合當下的生活哲學。斷舍離不是簡單的「扔」,而是更奢侈地愛自己。通過物質的精簡,實現精神的清澈。
  • 梁朝偉陳道明陳數:會「斷舍離」的人生,才是成年人最幸福的活法
    2013年,陳數遇到了斷舍離這本書的中文版。並且,因為深受書中理念的影響,她親自拜訪過作家山下英子。曾經,陳數在短短14個月中拍了4部戲。那時,所有人都在為她高產獲得的名望賀喜。只有她,為自己失去太多東西痛苦不已。這時,她幸運地讀到了《斷舍離》這本書。
  • 2020斷舍離人生清單:6個生活方向,18個極簡人生智慧,值得珍藏
    自2001年山下英子以雜物管理諮詢師的身份,首次提出斷舍離以來,近二十年過去,這一概念也日益豐滿,成長為更加迎合當下的生活哲學。她認為斷舍離不只是「扔」,而是最奢侈地愛自己。通過物質的精簡,從而實現精神上的清澈,靈魂裡的通透,這才是真正斷舍離的精髓。
  • 斷舍離是智者應對人生的智慧,是一種難得的人生境界
    刪繁去簡的生活,就是要學會斷舍離,去除心中過多的欲望,讓生命回歸簡約簡單。其實,一個人活著,最難戰勝的人就是自己。去除繁蕪,讓心靈變得明淨,捨棄無用的,留下有用的,超越自己,才是全新的蛻變和成長。人生本來就是一場修行。
  • 伍爾芙的「斷舍離」之路:學會這2點,人生提速30%!
    維吉尼亞·伍爾芙是英國著名的女性作家,童年不幸的她一直飽受精神折磨,但是就在這樣如此困苦的人生旅途中,依舊發光發熱,留下了許多為人稱道的文學作品。其中最令我感觸的是她的《一間自己的房間》。她是維多利亞時代女性主義的代表者,他在作品中強調女性獨立的重要性,努力掙脫性別不平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女性是沒有地位可言的,都是在順從、隱忍中掙扎,明明為家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卻因為沒有自己的收入,而喪失了尊嚴,永遠無趣貧瘠。
  • 談談人生的「斷舍離」
    斷舍離就是「生活的新陳代謝」,為確保空間的乾淨整潔,而將物品儘可能地縮減到最適合的量。讓我們刷新對物質的觀念,建立一個舒適的生活空間,做出最適合當下的選擇和決斷,從而成就自在從容的人生。物品要去用才能實現其價值,反之不然。
  • 一生要學會的三種「斷舍離」,特別是女人
    作為女性,想要過得幸福自在,就要學會在生活中做減法,要「舍」得捨棄廢物,要懂得斬斷物慾,要能脫離心中執念。01. 對物質的斷舍離在家裡一提到扔東西,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樣糾結。每次整理時總會翻出很多買了許多年的衣服、鞋子、包包、還有其他一堆東西,很長時間不穿也不用。每次想扔,每次都捨不得。畢竟買的時候也挺貴,總覺得以後還會穿會用到。但對物品來說「需要、舒服、合適」是它的價值。
  • 女人在情感上學會「斷舍離」,就贏了
    我們父母那一輩的人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經常會在家中堆積一些明明已經用不到的東西,卻總是認為以後還可能會用到的,從而越積累越多,最終家裡即便是很大的空間,也會變得慢慢的擺不下,所以後來就非常的流行一句話,那就是人生在世一定要學會「斷舍離」這三個字。
  • 學會「斷舍離」改變你一生
    學會「斷舍離」改變你一生 2012年02月02日 17:04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2012年一開始筆者要與你分享「斷舍離」的概念,讓你今年靠著它,不論投資理財或生活都能茅塞頓開、煥然一新。  不曉得你有沒有不再需要、不再適合,但卻保留起來的東西?舉例來說,十年前買的洋裝,現在穿了也開心不起來,明明不穿,但就是不想丟掉,可是不願意丟掉也很痛苦,所以便選擇「忘記」它,最後的結果就是一直擱在那,即使本質早已經形同「垃圾」,仍然放著不管。
  • 極致的人生,一定是斷舍離!(句句精闢)
    表面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收納術,從深層來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境界。命運的深層次意義,就是要學會放棄,放棄一切浮躁喧囂,回歸內心的安寧與富足。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懂得捨棄,為生活主動做減法,這是一種極高的生活智慧。心中無塊壘,身上無疾病,人間三千事,淡然一笑間。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緊握在手裡,只會弄傷自己。
  • 斷舍離:過減法生活,獲得輕盈人生,探尋斷舍離的奧秘
    人生本就是在不斷獲得、不斷捨棄的過程。分別是我們必須學會的,也是不得不學會的。回想自己所經歷的時光,其實我們從小就在經歷著分離:小時候我們學會和奶瓶分離、畢業後和同學分離、長大後和父母分離……但同時我們也在不斷遇到新的朋友、新的事物:當我們還奶瓶分離後,我們會遇到碗筷、當我們和同學分離後,我們會遇到同事、當我們和父母分離後,我們會有自己的另一半和子女……我們的人生就是在這樣反反覆覆的丟棄和獲得中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