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太行軍區,後來發展形成了三個縱隊,縱隊司令員都是誰?

2020-12-19 大大大紅袍子

抗戰時期八路軍組建的較大規模的軍區之一太行軍區,發展至解放戰爭時期。一九四○年六月,晉冀豫軍區(對外稱晉冀豫邊遊擊縱隊)正式成立太行軍區。那時候,太行軍區的規模很大,是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的師部和軍區機構。1945年8月,在全面抗戰勝利後,面對新形勢下的軍事鬥爭,成立了晉冀魯豫軍區,使太行軍區隸屬於晉冀魯豫軍區,成為其下轄的四個二級軍區之一(太行軍區、太嶽軍區、冀南軍區、冀魯豫軍區)。

1945年9月初,晉冀魯豫軍區組織了上黨戰役,把二級軍區的主力部隊改為縱隊,其中太行軍區的主力部隊改為太行縱隊。1945年10月,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實現從遊擊戰到運動戰的轉變,將太行縱隊改為晉冀魯豫軍區第三縱隊,下轄第8、7、9旅。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中旬,在擴大部隊規模的同時,晉冀魯豫軍區又以太行軍區為第六縱隊,組成第十六、十七、十八旅。

1947年7月,晉冀魯豫軍區又將太行軍區新建的部隊,組成第九縱隊,隸屬第25、26、27旅。在此重點談一談太行軍區及其發展中的三個縱隊之間的關係。自太行縱隊成立後,太行軍區一直存在並不斷發展,後來又以新近發展的部隊組建了第六縱隊,如此說來,太行軍區一直存在並不斷發展,新近發展的部隊再以第九縱隊組建。

晉冀魯豫軍區第三、六、九縱隊,可以說,都是由太行軍區部隊發展而來。接著,晉冀魯豫軍區第三縱隊先後發展為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第二野戰軍第十一縱隊;晉冀魯豫軍區第六縱隊先後發展為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第二野戰軍第十二縱隊;晉冀魯豫軍區第九縱隊先後發展為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第二野戰軍第十五軍。那由太行軍區發展而成的三縱隊、三縱隊司令員又是誰呢?繼續往下看吧。

晉冀魯豫軍區第三縱隊司令員陳錫聯,湖北紅安人,曾參加過鄂豫皖根據地鬥爭,參加過紅四方面軍長徵,參加過抗日戰爭。陳錫聯在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八路軍第一二師第385旅第769團團長、副旅長、旅長,太行軍區第三分區司令員。抗日戰爭勝利後,隨著太行縱隊的組建,及其被改編為晉冀魯豫軍區第三縱隊、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陳錫聯擔任該縱隊的司令員,參加了挺進大別山系列戰役、淮海戰役。

一九四九年二月,中原野戰軍改稱第二野戰軍,成立三個兵團,陳錫聯任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司令。那時候,第三兵團有三個部隊,分別是由第二縱隊改編的第十軍團、由第三縱隊改編的第十一軍團和由第六縱隊改編的第十二軍團。從此,陳錫聯指揮第三兵團參加了渡江戰役和大西南解放系列戰役。新中國建立後,陳錫聯任炮兵司令,1955年又任上將軍銜。

晉冀魯豫軍區第六縱隊司令員是王宏坤,但不久又被王近山接替。在軍旅生涯中,王近山曾參加過鄂豫皖根據地鬥爭、紅四方面軍長徵以及抗日戰爭。有趣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王近山接任了陳錫聯,擔任了八路軍769師團長。隨後,王近山又接替陳賡任八路軍386旅旅長。戰爭勝利後,王近山先是在陳賡手下擔任太嶽縱隊副司令員,隨著晉冀魯豫軍區第六縱隊的成立,他又調任第六縱隊副司令員,不久又調到了第六縱隊,不久又調到了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

一九四九年二月,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稱第二野戰軍第十二縱隊,併入第三兵團。在此期間,王近山被任命為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第十二軍副司令員兼軍長。此後,王近山指揮部隊參加了大西南渡江戰役和解放系列戰役。建國後,王近山還參加抗美援朝,任志願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於1955年被任命為中將。

晉冀魯豫軍區第九縱隊司令員秦基偉,湖北紅安人,曾參加過鄂豫皖根據地鬥爭,參加過紅四方面軍長徵,參加了抗日戰爭。戰爭期間,秦基偉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十一旅副旅長、太行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抗日戰爭勝利後,在晉冀魯豫軍區成立後,秦基偉任太行軍區司令員。一九四七年七月,太行軍區改稱晉冀魯豫軍區第九縱隊,此時秦基偉任第九縱隊司令員,之後又任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

一九四九年二月,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改稱第二野戰軍第十五軍,秦基偉任司令員。這時,不是由太行軍區同屬太行軍區的第十五軍和第十一軍、第十二軍合併為第三兵團,而是由陳賡率領的第四兵團合併為第三兵團。其後秦基偉率軍參加了渡江、湘贛、廣東、廣西、滇南等地的戰役。建國後,秦基偉率第十五軍參加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很少有人知道,在1988年恢復軍銜制度時,秦基偉還在軍隊工作,這次他被授予上將軍銜。

相關焦點

  • 1946年中原突圍,中原軍區的兩個縱隊司令員是誰?後來軍銜如何?
    到了1946年6月,老中原軍區進行了著名的中原突圍,勝利完成了戰略轉移,保存了軍事力量。今天我們來說一說當時老中原軍區序列下的兩個縱隊司令員都是誰?後來都是什麼軍銜?一、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當時擔任第一縱隊司令員的是王樹聲,他是湖北麻城人,很早就參加了革命,參與領導了黃麻起義、鄂豫皖鬥爭和紅軍長徵,曾擔任過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一職。
  • 太行軍區的三位司令員都是誰,一位元帥,兩位上將
    請看《太行山上》,129師挺進敵後抗日,在太行山建立了根據地,在太行山先後發展成了三個縱隊,這是劉鄧大軍的重要組成部隊。到1940年,成立了太行軍區。這個太行軍區自然是歸129師指揮了,劉伯承師長兼任太行軍區司令員,政委還是129師的鄧政委。軍區副司令員是開國十大將之一王樹聲,參謀長還是129師的參謀長李達。
  • 華東野戰軍非常特殊的2個縱隊,司令員都是誰?後來是什麼軍銜?
    在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是我軍建制規模最龐大的一支野戰軍部隊,其戰鬥序列之下一共有15個縱隊,其中14個縱隊是步兵縱隊,1個縱隊是特種兵縱隊。在華東野戰軍15個縱隊之中,有2個縱隊非常特殊,因為這2個縱隊沒有數字序列作戰番號,而是以地方名稱而命名的。這2個縱隊分別就是魯中南縱隊和渤海縱隊。
  • 二野下轄9個軍,只有3位軍長擔任過縱隊司令員,他們分別是誰
    淮海戰役勝利後,中原野戰軍也被改編為第二野戰軍,當時中原野戰軍有七個縱隊,這7個縱隊被改編為7個軍,不過第二野戰軍有3個兵團,按照三三制的要求,當然應該有9個軍配置,而剩下的兩個軍則是中原軍區的部分兵力了。不過在這9個軍中,只有3位軍長曾擔任過縱隊司令員,他們分別是誰呢?
  • 一般縱隊有三個師,這個縱隊卻有四個師,師長都是誰,什麼軍銜
    一般來說,軍隊編制實行的是三三制,一個軍,下轄三個師,一個師下轄三個旅,一個縱隊嘛,也是下轄三個師。當然也有特例。比如,今天要說的是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一縱隊當然是整個華東野戰軍的王牌了。縱隊的司令員是葉飛,後來的開國上將。
  • 東野任期最久的縱隊司令員是誰,他40歲授上將,後當大軍區司令
    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四大野戰軍中,東北野戰軍最是將星雲集,名將輩出,有很多縱隊司令員。那麼,問一個問題?在東北戰場,誰是最堅挺的縱隊司令員?或者說,誰是任期最久的縱隊司令員?有人可能要回答說,第一縱隊司令員李天佑。
  • 八路軍五個縱隊改編的是什麼部隊?誰是縱隊指揮官?
    ——歌德(德)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090字,閱讀約3分鐘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八路軍迅速發展和作戰需要,先後組建了5個縱隊。五個縱隊是由什麼部隊改編而來的,縱隊指揮員是誰,未來發展如何?八路軍第一縱隊,成立於1939年5月,由八路軍山東,蘇北各部隊組成,縱隊司令員徐向前,山西五臺人。他畢業於黃埔一期,紅軍時期曾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榮獲紅星金質獎章。長徵勝利後,任西路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129師副師長。後來,他來到山東,擔任第一縱隊司令員。抗戰勝利後,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司令員。
  • 八路軍有五個師級縱隊,司令員都是誰?一位是開國上將,活了106歲
    全面抗戰爆發後,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八路軍,隨著隊伍的發展壯大,八路軍又先後成立了不少新的部隊編制,比如縱隊,新編旅、獨立團等等,其中師一級的縱隊有五個,也就是著名的「八路軍五大縱隊」,那麼這五大縱隊的司令員都是誰呢?
  • 瓊崖縱隊司令員為何無軍銜?副司令員都是什麼軍銜,誰的軍銜最高
    為什麼解放海南島那麼順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海南島上有瓊崖縱隊的接應。那麼,當時是誰在指揮瓊崖縱隊呢?,他們後來都是什麼軍銜。馮白駒,是海南瓊山人。他在1926年的時候,就加入了共產黨,從此以後,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 他是安徽籍開國中將,因6個字獲中將軍銜,曾任2個大軍區司令員!
    如果按照當時評選軍銜的標準,可能少將都勉強,然而當他的少將軍銜報送審閱時,上級給他重新定義,並留下了那膾炙人口的六字批語:皮有功,少晉中!這人就是開國中將,原蘭州軍區司令員、福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將軍。皮定均將軍1928年,加入青年團,1929年參軍,由於出身貧苦,加上沒有讀幾年書,在紅軍隊伍裡是非常普通的一員,百科信息顯示:抗日戰爭爆發後,皮定均任八路軍第129師特務團團長、太行軍區第五、第七軍分區司令員。也就是說,整個抗日戰爭時期,他的最高職務是太行軍區軍分區司令員。
  • 孟良崮戰役中,華野10個縱隊圍殲國軍74師,各縱隊司令員都是誰?
    導讀:孟良崮戰役中,華野10個縱隊圍殲國軍74師,各縱隊司令員都是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孟良崮戰役中,華野10個縱隊圍殲國軍74師,各縱隊司令員都是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塔山阻擊戰,除立下赫赫戰功的4縱,還有一個縱隊,司令員是誰?
    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在塔山阻擊戰中,由吳克華(後來被授予中將軍銜)率領,頑強拼搏,立下了赫赫戰功,第4縱隊第34團也被授予塔山英雄團旗。事實上,當時除了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外,還有一支參加塔山阻擊戰的縱隊,那就是東北野戰軍第十一縱隊。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成立時間不長,是1948年3月由冀熱遼軍區三個獨立師聯合組建的。
  • 此縱隊的兩任司令員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
    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是個很特殊的縱隊,雖然番號靠前,但成立比較晚,而且其他野戰軍都沒有第五縱隊這個番號。這個縱隊的前兩任司令員都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的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您知道嗎?1948年3月,東北野戰軍的獨立第一、第二、第三師,合編組建成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萬毅任司令員,劉興元任政治委員,全縱隊3.6萬餘人。萬毅後來被授開國中將,首任政委劉興元也是開國中將。1948年11月,我軍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第五縱隊改稱解放軍第42軍,萬毅仍任軍長。不久,由原第五縱隊副司令員吳瑞林接任軍長。吳瑞林綽號「吳瘸子」,打紅了朝鮮半島,後來也是開國中將。
  • 華野戰鬥力最強的「四大天王」,是指哪4個縱隊?司令員分別是誰
    解放戰爭時期,東北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是我軍綜合實力及戰績最為突出的兩支戰區級部隊,東野的1縱、2縱、3縱和6縱都是其王牌縱隊;而華野雖然野戰軍總兵力不及東野,但主力部隊中同樣有「四大天王」之說,包含了4支戰鬥力最強的縱隊,分別是哪些隊伍呢?縱隊司令員都是誰?我們來了解一下。
  • 6位開國將軍曾任北京軍區司令員他們是誰?什麼軍銜
    後來,他又在黃土嶺戰役中擊斃日軍中將阿部。抗戰勝利時,他升任冀中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參加指揮清風店戰役,張家口戰役,石家莊戰役,平津戰役,太原戰役。曾任第三兵團司令員,第二十兵團司令員等職。建國之初,任天津警備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同年被授予北京軍區首任司令員。第二個是楊勇。
  • 東北戰場曾調整了3個縱隊司令,因何事調整,他們又分別是誰?
    在根據地被極大的壓縮以後,東北民主聯軍進入了一段緩慢的發展時期,由於初期我軍各個部隊進入東北過於分散,因此無法集中力量,在退守北滿以後,東北民主聯軍內進行了系統的整合,以新招募的士兵和舊部隊,又重新組建了3個縱隊,即1縱、2縱、6縱,和3縱、4縱一起形成了東野早期的5大主力縱隊。
  • 當了兩個縱隊副司令員,第三次他說,寧做雞頭不為牛後
    這其中,以山東軍區貢獻最多。山東離東北最近,一水之隔,連山東軍區的領軍人羅榮桓都去了東北。山東軍區很多部隊和將領,到了東北,都成為主力,比如第一師師長梁興初。進入東北後,梁興初繼續擔任第一師師長,第一師是秀水河子戰鬥的主力部隊,梁興初是這場戰役的副指揮。
  • 各野戰軍都沒有第五縱隊番號,唯獨東野有,縱隊司令還是一位名將
    解放戰爭時期的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以上這3個野戰軍,在解放戰爭時期,都沒有,使用第五縱隊番號。主要原因,是因為第五縱隊,這個番號被各國軍隊認為,是一個恥辱的番號(來自西班牙內戰)。而且有意思的是,各野戰軍第六縱隊都是王牌縱隊(縱隊司令員也都是名將),像大家耳熟能詳的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羅元發,中野的第六縱隊王近山,華野的第六中隊王必成,包括東野的洪學智都是各野戰軍響噹噹的戰將。
  • 劉鄧大軍這個縱隊司令員是開國上將,他有一位部下,後成正國級
    抗日戰爭勝利後,晉冀魯豫軍區,也就是後來的劉鄧大軍組建了第二縱隊。第二縱隊的司令員是誰呢?陳再道,當年紅四方面軍的猛將,曾經386旅的副旅長。陳再道後來是開國上將,當過武漢軍區司令員,成就非常之大。第二縱隊下轄三個旅,其中第六旅的政委後來成為正國級,其成就當然在陳再道之上了。他就是劉華清。陳再道是湖北麻城人,劉華清是湖北紅安人,他們都是英雄的大別山子弟。所不同的是,陳再道在紅四方面軍主力部隊,而劉華清是紅二十五軍將領。陳再道當過紅軍軍長,劉華清只是一位小科長。陳再道是一員虎將,而劉華清是從事政治工作的。
  • 西野、中野、華野、東野各成立於何時,最初幾個縱隊?
    西北野戰軍成立時僅轄2個縱隊又兩個旅,分別為第一縱隊、第二縱隊、教導旅及新編第四旅,司令員、旅長分別為張宗遜、王震、羅元發及張賢約。到1949年2月改稱第一野戰軍前,西北野戰軍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縱隊及騎兵第一旅、騎兵第二旅,共七個縱隊兩個騎兵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