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任期最久的縱隊司令員是誰,他40歲授上將,後當大軍區司令

2020-12-21 文史茶館2018

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四大野戰軍中,東北野戰軍最是將星雲集,名將輩出,有很多縱隊司令員。那麼,問一個問題?在東北戰場,誰是最堅挺的縱隊司令員?或者說,誰是任期最久的縱隊司令員?

有人可能要回答說,第一縱隊司令員李天佑。不對,第一縱隊成立在1946年8月,李天佑當上第一縱隊司令員是在1947年4月。也有人回答說我們敬愛的旋風司令韓先楚呢?

也不對。韓先楚當上第三縱隊司令員是在1947年的9月,更晚了。那麼,是鄧華吧?也不對。鄧華的第七縱隊成立時間本來就很晚,那是在1947年的夏季攻勢結束之後了。

(韓先楚、楊得志、劉震)

那麼,是洪學智,黃永勝,吳克華?都不是。那究竟誰是東北戰場任期最久的縱隊司令員?答案是十分明確的。他就是劉震,第二縱隊司令員。第二縱隊和第一縱隊一樣,是東野最老牌的一個縱隊了。

那是在1946年的8月,第二縱隊和第一縱隊幾乎同時成立,成立的時候,劉震就是縱隊司令員。有人要說了,第一縱隊成立時間不也很早嗎?可是第一縱隊最初的司令員是萬毅,後來才換成李天佑。

而劉震,從1946年第二縱隊成立,到1949年第二縱隊改編成第三十九軍,一直都是縱隊司令員。劉震擔任司令員的歷史,和第二縱隊的歷史一樣長,前後三年之久。他們之間可以劃一個等號。

東北戰場名將輩出,好多縱隊的司令員幾度換人,而劉震卻巋然不動,到第二縱隊改編成第三十九軍,他繼續擔任軍長,統領這支王牌之師。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劉震能一直擔任第二縱隊的司令員?

首先,第二縱隊是劉震帶出來的老部隊。這個縱隊的前身是新四軍第三師的第八旅、第十旅和獨立旅為主體組建而成的。劉震既當過第十旅的旅長,也當過第三師的副師長。

再往前說,這支部隊是八路軍的344旅,劉震在344旅當過團長,也當過旅長。一句話,這是他一手帶出來的老部隊,大家熟悉他,他也熟悉大家,指揮起來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劉震能打仗,能打硬仗。在革命戰爭年代,其實沒有太多的人際關係,你能打仗就上,不能打仗就換人。打勝仗生存下去才是硬道理。這也是東北大軍統帥林總的用人標準吧。

(劉震和劉亞樓等空軍將領)

劉震之所以能一直擔任第二縱隊司令員,是因為他是一位難得的將才,在戰場上能讓林總絕對放心的將才,從三下江南作戰,到夏季攻勢、秋季攻勢、冬季攻勢,以及後來的遼瀋戰役,第二縱隊都以絕對主力縱隊的姿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作戰任務。

這充分說明,劉震是一位出色的將才。建國後,劉震改行當了空軍,擔任了空軍副司令員,能迅速適應角色,尤其是他當志願軍空軍司令員的時候,中美空戰,震驚了世界。

1955年,年僅40歲的劉震被授開國上將,他是當時最年輕的開國上將之一。後來,劉震當過新疆軍區司令員,為國鎮守一方。新疆軍區在當時也是一個大軍區。

相關焦點

  • 東野,一個經常與縱隊司令並列的師長,最早任大軍區司令的少將!
    1948年底,林彪在在籤署攻擊天津城命令時,其抬頭為:「劉、1、2、7、9、12縱隊,並17師首長,並中央:……」這個17師首長是誰?為什麼與東野的司令部劉亞樓參謀長和其他的縱隊李天佑、劉震、鄧華等司令員、政委並列?
  • 武漢軍區六位司令員,都是戰功赫赫的名將,任期最久的長達12年
    說起紅二十五軍,大家知道大將徐海東,兩位上將劉震和韓先楚,還有後來的上將王誠漢等,周世忠的大名鮮為人知。周世忠只是一位開國少將,可是他建國後的成就比較大,當過福州軍區副司令員、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在武漢軍區,有一次,部隊要組織射擊考核,不巧天下起了雨。(周世忠少將)有人建議,不如推遲考核。周世忠卻說,打仗的時候你也能選擇天氣嗎?按計劃進行。
  • 八大軍區司令對調,福州軍區陣容有點豪華,司令政委4人都是上將
    在會議上,毛主席說到了關於軍區司令對調的事情。他講道:「一個人只在一個地方待著,待久了就有了,就會出問題。」20日,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會議召開,最終的對調情況是這樣的:北京和瀋陽互調。濟南和武漢互調。南京和廣州互調。福州和蘭州互調。全國當時有11個軍區,只有成都、昆明、新疆沒調動。在這調動的八大軍區中,福州軍區成立最晚,但是領導班子很豪華。
  • 著名的太行軍區,後來發展形成了三個縱隊,縱隊司令員都是誰?
    接著,晉冀魯豫軍區第三縱隊先後發展為中原野戰軍第三縱隊、第二野戰軍第十一縱隊;晉冀魯豫軍區第六縱隊先後發展為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第二野戰軍第十二縱隊;晉冀魯豫軍區第九縱隊先後發展為中原野戰軍第九縱隊、第二野戰軍第十五軍。那由太行軍區發展而成的三縱隊、三縱隊司令員又是誰呢?繼續往下看吧。
  • 東北戰場曾調整了3個縱隊司令,因何事調整,他們又分別是誰?
    在根據地被極大的壓縮以後,東北民主聯軍進入了一段緩慢的發展時期,由於初期我軍各個部隊進入東北過於分散,因此無法集中力量,在退守北滿以後,東北民主聯軍內進行了系統的整合,以新招募的士兵和舊部隊,又重新組建了3個縱隊,即1縱、2縱、6縱,和3縱、4縱一起形成了東野早期的5大主力縱隊。
  • 八路軍有五個師級縱隊,司令員都是誰?一位是開國上將,活了106歲
    全面抗戰爆發後,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八路軍,隨著隊伍的發展壯大,八路軍又先後成立了不少新的部隊編制,比如縱隊,新編旅、獨立團等等,其中師一級的縱隊有五個,也就是著名的「八路軍五大縱隊」,那麼這五大縱隊的司令員都是誰呢?
  • 各野戰軍都沒有第五縱隊番號,唯獨東野有,縱隊司令還是一位名將
    但是,在解放戰爭時期,各野戰軍都不使用第五縱隊,這個番號,唯獨東北野戰軍(簡稱東野)使用了這個番號。像各野戰軍都是直接從第四縱隊,直接跳到了第六縱隊。而且有意思的是,各野戰軍第六縱隊都是王牌縱隊(縱隊司令員也都是名將),像大家耳熟能詳的西北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羅元發,中野的第六縱隊王近山,華野的第六中隊王必成,包括東野的洪學智都是各野戰軍響噹噹的戰將。
  • 這位江姓少將成就大:手下出了一位上將,兩位軍區司令員!
    江西五位開國將軍,少將帶出了一位上將和兩位軍區司令員,他是誰呢?答案是:說起江姓開國將軍,他們會很自然地想到江擁軍少將,其中江擁軍曾任38軍政委,建國後擔任過中顧委委員;我們今天講的是江燮[xiè]元,其實他的功績也非常大,在江姓12位開國將軍中,江燮[xiè]元少將成就大。
  • 當了28年軍區司令,還當了20多年的京官,是哪位上將?
    他當的是主力軍的軍長。抗日戰爭初期,許世友當過386旅的副旅長,成為大將陳賡的副手。後來去了山東,當過膠東軍區司令員。從此,許世友長期戰鬥在山東,到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了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山東兵團司令員。以他的資歷,是可以成為大將候選人的,最後成為開國第六上將。那麼,建國後的許世友呢?應該說,在開國將軍中,許世友的成就是比較大的。
  • 太行軍區的三位司令員都是誰,一位元帥,兩位上將
    從129師,到後來的劉鄧大軍,劉伯承一直都是軍事統帥,他後來成為第四元帥。在劉伯承的領導下,太行軍區參加了百團大戰,和敵後艱苦的反「掃蕩」鬥爭。到1943年,太行軍區和129師分開,改歸八路軍總部直接指揮,劉伯承不再兼任太行軍區司令員了。那麼,誰來接任太行軍區司令員呢?參謀長李達。
  • 1955年授銜,這個大軍區司令員是中將,為何副司令員是上將軍銜?
    當年,這十二個大軍區負責人都參加了授軍銜,不過有一個大軍區非常特殊,司令員被授予了中將軍銜,副司令員被授予了上將軍銜。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新疆軍區成立於1949年12月,最初是二級軍區,隸屬於西北軍區建制。1955年5月,在西北軍區被撤銷之後,新疆軍區升格為了一級軍區,也就是大軍區,是當時成立的十二個大軍區之一。
  • 劉鄧大軍這個縱隊司令員是開國上將,他有一位部下,後成正國級
    抗日戰爭勝利後,晉冀魯豫軍區,也就是後來的劉鄧大軍組建了第二縱隊。第二縱隊的司令員是誰呢?陳再道,當年紅四方面軍的猛將,曾經386旅的副旅長。陳再道後來是開國上將,當過武漢軍區司令員,成就非常之大。加入第二縱隊後,劉華清率領第六旅在陳再道的指揮下,參加了隴海路戰役和巨野戰役,尤其是在巨野戰役中,第六旅堅守陣地,喊出了人在陣地在的口號,擋住國民黨王牌軍11天。1947年,劉華清跟隨第二縱隊參加了戰略反攻,強渡黃河,向羊山集發動進攻。在軍史上,羊山集戰役是一場惡戰。
  • 他是湖南唯一龍姓將軍,曾任新疆軍區司令員,官至大軍區正職!
    湖南開國將軍如若星辰,是開國大將和上將最多的省份,不過擔任過大軍區正職的將軍屈指可數,而湖南有一位龍姓將軍,他是湖南唯一龍姓將軍,曾任新疆軍區司令員,官至大軍區正職!他是誰呢?由於小編編輯失誤和對歷史研究不夠,日前發布的文章:《他姓龍,湖南人,擔任過新疆、湖南、廣東等軍區司令員,他是誰?》以及《龍姓開國將軍江西最多,湖南人最長壽》兩篇文章中的相關描述進行更正。由於在打字時出錯,這裡進行更正。
  • 建國後許世友,當20多年地方軍區司令,還當了20多年的京官
    他當的是主力軍的軍長。抗日戰爭初期,許世友當過386旅的副旅長,成為大將陳賡的副手。後來去了山東,當過膠東軍區司令員。從此,許世友長期戰鬥在山東,到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了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山東兵團司令員。以他的資歷,是可以成為大將候選人的,最後成為開國第六上將。 那麼,建國後的許世友呢?應該說,在開國將軍中,許世友的成就是比較大的。
  • 1985年合併後的七大軍區,司令員分別是誰?後來授何軍銜?
    1985年,為了把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同時也為了解決部隊「臃腫」的問題,全國範圍內開始「百萬大裁軍」。此次裁軍不僅要減少人數,編制也要精簡,當時全國共有十一大軍區,最終合併為七大軍區,那麼這七大軍區司令員分別是誰?1988年恢復軍銜,他們又被授予什麼軍銜?我們接著往下看。
  • 七大軍區首任和最後一任司令員分別是誰,軍銜是什麼,任期多長?
    自此我軍進入到七大軍區的時代,到了2016年軍改,七大軍區合編為五大戰區,也就是七大戰區作為正大軍區級別存在了31年,那麼七大軍區首任司令員和末任司令員都是誰,軍銜是什麼,任期又是多久呢?1985年6月,劉精鬆被任命為瀋陽軍區司令員,成為大軍區正職,在3年後劉精鬆被授予中將軍銜,1994年,劉精鬆中將晉升為上將。劉精鬆將軍在1992年11月調任蘭州軍區司令員,也就是他擔任瀋陽軍區司令員的時間為7年5個月!
  • 此縱隊的兩任司令員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
    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是個很特殊的縱隊,雖然番號靠前,但成立比較晚,而且其他野戰軍都沒有第五縱隊這個番號。這個縱隊的前兩任司令員都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的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您知道嗎?1948年3月,東北野戰軍的獨立第一、第二、第三師,合編組建成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萬毅任司令員,劉興元任政治委員,全縱隊3.6萬餘人。萬毅後來被授開國中將,首任政委劉興元也是開國中將。1948年11月,我軍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第五縱隊改稱解放軍第42軍,萬毅仍任軍長。不久,由原第五縱隊副司令員吳瑞林接任軍長。吳瑞林綽號「吳瘸子」,打紅了朝鮮半島,後來也是開國中將。
  • 一份22人的開國大將預授名單,12位最後只授上將,分別是誰?
    他從班長做起,一路靠著戰功,很快就成長為紅四方面軍頭號主力軍第4軍的軍長。抗戰爆發後,許世友擔任八路軍129師386旅副旅長,是當時12位正副旅長之一,此後又擔任膠東軍區司令員,為我軍培養了大量的優秀戰士。解放戰爭時期,許世友則先後擔任華東野戰軍第9縱隊司令員、東線兵團也就是山東兵團司令員、山東軍區副司令員等要職,在山東戰場上縱橫馳騁,為解放山東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參加秋收起義的5位開國上將,到解放戰爭,最低也是兵團副司令員
    這次偉大的起義,走出了五位共和國未來的開國上將。他們當時的職位都比較低微,有普通的戰士,有班長,職位最高的一位才是連長,可是到解放戰爭時期,他們都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最低的也是兵團的副司令員。建國後成就都很大。他們都是誰呢?
  • 八路軍五個縱隊改編的是什麼部隊?誰是縱隊指揮官?
    八路軍第一縱隊,成立於1939年5月,由八路軍山東,蘇北各部隊組成,縱隊司令員徐向前,山西五臺人。他畢業於黃埔一期,紅軍時期曾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榮獲紅星金質獎章。長徵勝利後,任西路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129師副師長。後來,他來到山東,擔任第一縱隊司令員。抗戰勝利後,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