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軍區的三位司令員都是誰,一位元帥,兩位上將

2020-12-12 文史茶館2018

巍巍太行山,橫亙晉冀豫三省。太行山也是中國革命的福地。如同紅軍時期的井岡山、大別山,太行山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129師非常重要的一個依託,一塊風水寶地。

請看《太行山上》,129師挺進敵後抗日,在太行山建立了根據地,在太行山先後發展成了三個縱隊,這是劉鄧大軍的重要組成部隊。到1940年,成立了太行軍區。

這個太行軍區自然是歸129師指揮了,劉伯承師長兼任太行軍區司令員,政委還是129師的鄧政委。軍區副司令員是開國十大將之一王樹聲,參謀長還是129師的參謀長李達。

所以說,太行軍區和129師基本上是一個班子,兩個招牌。這個時候的太行軍區可謂是兵強馬壯,下轄的有軍分區,也有新編旅,皮定均、秦基偉等,都是太行軍區的名將。

劉伯承曾經是川軍名將,南昌起義的參謀長,去蘇聯留過學,既有深厚的軍事理論造詣,又有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算無遺策,指揮若定。從129師,到後來的劉鄧大軍,劉伯承一直都是軍事統帥,他後來成為第四元帥。

在劉伯承的領導下,太行軍區參加了百團大戰,和敵後艱苦的反「掃蕩」鬥爭。到1943年,太行軍區和129師分開,改歸八路軍總部直接指揮,劉伯承不再兼任太行軍區司令員了。

那麼,誰來接任太行軍區司令員呢?參謀長李達。這個時候,已經進入抗日戰爭後期了,李達帶領太行軍區參加了大反攻作戰,從小鬼子手中收復失地。

李達是陝西眉縣人,原來是國民黨將領,後來參加了著名的寧都起義,加入紅軍,在紅五軍團任職。他是開國上將,也是著名的參謀上將,他革命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擔任參謀。

在劉鄧大軍中,李達是一個活地圖,是劉鄧首長最重要的高參和助手。李達還擔任過志願軍的參謀長。我們知道,開國第一上將是蕭克,排第二的就是李達,他當過國防部副部長。

抗日戰爭勝利後,成立了晉冀魯豫軍區,李達擔任軍區參謀長,誰來接任太行軍區司令員職位呢?當時啊,太行軍區下轄八個軍分區,這八個軍分區的司令員有曾紹山、皮定均、黃新友、秦基偉等,他們個個都是戰功赫赫,威震太行。

那麼,誰來接任太行軍區司令員呢?第一軍分區司令員秦基偉。秦基偉是湖北紅安人,129師的老將了,從黃麻起義開始,他就在這支隊伍中,到紅四方面軍為主體改編成129師,他一直都是劉鄧手下的戰將。

秦基偉是武將,沒想到剛當上司令員,卻是要應付和國民黨以及美國人的談判,耍文戲呢。不過,秦基偉應付談判也是遊刃有餘。談過之後,很快解放戰爭就爆發了。

這個時候的太行軍區隸屬於晉冀魯豫軍區,秦基偉所帶的部隊後來發展成第九縱隊,最後發展成威震天下的第十五軍。秦基偉在1955年授中將,後來再授上將,當過國防部長。

相關焦點

  • 著名的太行軍區,後來發展形成了三個縱隊,縱隊司令員都是誰?
    在此重點談一談太行軍區及其發展中的三個縱隊之間的關係。自太行縱隊成立後,太行軍區一直存在並不斷發展,後來又以新近發展的部隊組建了第六縱隊,如此說來,太行軍區一直存在並不斷發展,新近發展的部隊再以第九縱隊組建。晉冀魯豫軍區第三、六、九縱隊,可以說,都是由太行軍區部隊發展而來。
  • 擔任大軍區司令員長達20年之上的開國上將, 只有這四位
    新中國成立後,昔日戰功赫赫的開國上將們,有好多都擔任了大軍區司令員,比如楊成武上將和楊勇上將都擔任過北京軍區司令員。其中,擔任大軍區司令員時間在20年之上的只有四位。 第一位是楊得志上將。1955年,楊得志擔任濟南軍區司令員,一直到1973年全國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改任武漢軍區司令員。
  • 這位江姓少將成就大:手下出了一位上將,兩位軍區司令員!
    我國1955年-1964年第一次授銜,湧現了12位江姓開國將軍。其中以江西籍最多,江西江姓開國將軍有5人,分別是:江擁輝、江含章、江學彬、江燮[xiè]元、江勇將軍。江西五位開國將軍,少將帶出了一位上將和兩位軍區司令員,他是誰呢?
  • 華北野戰軍的三個兵團,司令員都是誰?既有開國元帥,也有上將
    華北野戰軍轄三個兵團,即第一、第二、第三野戰兵團,三個兵團司令都是我軍赫赫有名的將帥。第二野戰兵團司令員——楊得志第一野戰兵團剛組建時,司令員是楊得志、政委羅瑞卿,1949年1月華北軍區第2兵團改稱第19兵團,司令員和政委都沒有變,副司令員葛晏春、參謀長耿飈、政治部主任潘自力、後勤部部長董永清。
  • 177位開國上將河南佔了9位,分布在三地,都是誰?誰的成就最大?
    其中,開國元帥10位,開國大將10位,開國上將57位,開國中將177位,剩下的就是開國少將了。然而,在這些開國將軍中,河南軍銜最高的是上將,並且也只有一位,那就是久負盛名的和尚將軍許世友了,他是河南新縣人。不過,在177位開國中將中,河南就佔有了9位,佔比5%,他們分布在河南的三個地方。那麼,他們分別都是誰?誰的成就最大呢?第一位是李雪三將軍,焦作修武人。
  • 五大戰區成立後,首任司令員分別來自哪個軍區,誰最先晉升為上將
    之前的七大軍區分別變為東部戰區、西部戰區、南部戰區、北部戰區和中部戰區,這五大戰區肩負起來原來七大軍區的職責,戰區也是正大軍區級,五大戰區的司令員都是正大軍區正職,軍銜對應都是上將!那麼當五大戰區成立的時候五大戰區首任司令員分別來自於之前的哪個軍區,他們在什麼時候晉升為上將軍銜的,誰最早成為上將的?我們來具體看一下。
  • 6位開國將軍曾任北京軍區司令員他們是誰?什麼軍銜
    ——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606字,閱讀約4分鐘1955年2月,全國各軍區開始重新劃分。四月十五日起華北軍區更名為北京軍區。最初,北京軍區司令員是開國上將。在歷任指揮官中,前6位都是1955年的開國將軍。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些功勳卓著的開國將領。第一個楊成武。楊成武參加紅軍時年僅15歲。長徵結束時,他已升任紅一師政委。他的搭檔,紅一師師長,是開國上將陳賡。二人率紅一師參加東徵,並取得戰鬥勝利。
  • 元帥中戰績最佳是林總,大將中戰績最佳是粟裕,那麼上將中又是誰
    在如果說到開國十位大將中,誰的戰績最佳?相信大家依然都會想到是大將之首粟裕將軍。這兩位都是我軍傑出的軍事統帥,被稱之為我軍史雙子將星。  所以,以上兩位都是大家公認的戰績最佳的元帥與戰績最佳的大將。然而,如果要說戰績最佳的上將是誰?恐怕爭議就比較大了。
  • 只擁有一個兵團的華北野戰軍,卻走出了兩位元帥,一位上將
    在部隊進行整編後,第二野戰軍擁有三個兵團,第三野戰軍擁有四個兵團,然而,第四野戰軍也是擁有四個兵團,當時的第一野戰軍本來是擁有兩個兵團的,但是後來又從華北野戰軍,借了兩個,這樣一來,第一野戰軍也擁有四個兵團。被第一野戰軍借走了兩個兵團的華北野戰軍,就剩下一個兵團了。
  • 八大軍區司令對調,福州軍區陣容有點豪華,司令政委4人都是上將
    在會議上,毛主席說到了關於軍區司令對調的事情。他講道:「一個人只在一個地方待著,待久了就有了,就會出問題。」20日,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會議召開,最終的對調情況是這樣的:北京和瀋陽互調。濟南和武漢互調。南京和廣州互調。福州和蘭州互調。全國當時有11個軍區,只有成都、昆明、新疆沒調動。在這調動的八大軍區中,福州軍區成立最晚,但是領導班子很豪華。
  • 武漢軍區六位司令員,都是戰功赫赫的名將,任期最久的長達12年
    在武漢軍區作為一個大軍區前後30年的歷史上,共有六位軍區司令員。毫無疑問,在戰爭年代,他們都是叱吒沙場的猛將,戰功赫赫,威震敵膽。那麼,是哪六位呢?從後往前說。第六位是周世忠,湖北紅安人,英雄的紅二十五軍走出來的將領。
  • 八路軍有五個師級縱隊,司令員都是誰?一位是開國上將,活了106歲
    全面抗戰爆發後,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八路軍,隨著隊伍的發展壯大,八路軍又先後成立了不少新的部隊編制,比如縱隊,新編旅、獨立團等等,其中師一級的縱隊有五個,也就是著名的「八路軍五大縱隊」,那麼這五大縱隊的司令員都是誰呢?
  • 此少將曾殲滅印軍大部,繼許世友上將任南京軍區司令員,他是誰?
    屢建奇功,1973年繼任許世友上將擔任南京軍區司令員,那麼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的繼任者?答案是一位少將,他曾在1962年指揮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的瓦弄地區殲滅印軍大部,印軍餘部潰逃到峽谷、深山密林。
  • 1988年17位上將,有4位百歲將軍,他們是誰?誰最高壽
    1988年恢復軍銜制度以後,在這一年裡有17位將領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他們分別是:李德生、趙南起、楊白冰、李耀文、洪學智、張震、王海、尤太忠、向守志、萬海峰、遲浩田、劉振華、徐信、王誠漢、郭林祥、劉華清、秦基偉。這17位將軍都很高壽,其中有4位年齡超過百歲,他們是誰呢?誰最長壽呢?
  • 1985年後廣州軍區參謀長都有誰?都什麼軍銜?都有誰成為上將
    1985年後廣州軍區參謀長都有誰?都什麼軍銜?都有誰成為上將1985年,原來的軍區進行了改編,成立了北京軍區、南京軍區、成都軍區、濟南軍區、蘭州軍區、瀋陽軍區、廣州軍區等七個軍區,這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七大軍區」。
  • 楊姓1955年開國將軍大全:四位上將、三位中將、少將兩位數!
    二、楊得志上將楊得志,湖南株洲人,1980年起,任國防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參謀長,軍委常委、副秘書長和政治委員。三,楊志成上將楊志成,貴州省三穗縣人,他是貴州省唯一一位開國上將,也是僅有的幾位參加過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的開國上將之一。
  • 1973年12月22日,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他們都是誰,是何軍銜
    1973年12月22日,主席正式籤發命令,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當時全國共有11個大軍區,新疆軍區司令員楊勇、成都軍區司令員秦基偉、昆明軍區司令員王必成,任職時間都不長,最長的也才4個月,所以他們三個原地未動。因此對調的只有8個,他們都是誰,是何軍銜呢,咱們一起來回顧下。
  • 1955年12大軍區成立,主要領導都有誰?哪個軍區的開國上將最多?
    1955年開始,中央軍委決定將原來的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等6大軍區,調整為瀋陽、北京、濟南軍區等12大軍區。那麼這12大軍區成立後,總部主要領導都有誰?分別是什麼軍銜?哪個軍區的開國上將最多?
  • 五五授銜的將帥中,有六位元帥三位大將參加過南昌起義,分別是誰
    起義發動後,聶榮臻擔任11軍黨代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擔任過紅一軍團政委,抗日戰爭時期擔任過115師副師長、政委,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華北軍區司令員。建國後,聶帥為兩彈一星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十大元帥中,聶帥是高級知識分子出身,組織能力強,政治工作突出,擅長發展根據地,在軍隊中有著非常高的威望。
  • 東野任期最久的縱隊司令員是誰,他40歲授上將,後當大軍區司令
    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四大野戰軍中,東北野戰軍最是將星雲集,名將輩出,有很多縱隊司令員。那麼,問一個問題?在東北戰場,誰是最堅挺的縱隊司令員?或者說,誰是任期最久的縱隊司令員?有人可能要回答說,第一縱隊司令員李天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