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方亦落
4月26日,李國慶帶人去噹噹搶走了11枚公章和36枚財務章,並在公司張貼細數俞渝「罪狀」的《告噹噹全體員工書》,一時間成為各大社交平臺和媒體關注的焦點。李國慶這邊搶了公章當晚就派上了用場,發布了一份加蓋公章的、要求履行董事長和總經理權力的「公告」。
俞渝這邊也是迅速反擊,報警、掛失公章、召開媒體電話溝通會,噹噹副總裁闞敏作為俞渝的代表,表示噹噹管理層都跟俞渝在一起,李國慶離噹噹越遠越好。
這是個接檔這兩天「熱鬧」的娛樂圈的新鮮出爐的「瓜」,也是李國慶俞渝曠日持久的撕逼大戰的「後續」。有人力挺李國慶,有人支持俞渝,但更多的人樂得抱著看笑話的心態將其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以吃瓜群眾的態度旁觀這堪比狗血連續劇的夫妻奪權大戰。
這對夫妻的矛盾與爭端,連累的是他們的「兒子」當當網。從2018年俞渝奪權開始,噹噹內部「震蕩」 不斷,或者說噹噹已經淪為二人爭權奪利的工具,自然不可能同心協力為噹噹爭取到更好的未來。而再向更早的時候追溯,噹噹在二人公開鬧掰之前,就已經因內部的「暗湧」錯失了許多次絕好的機會。
一、噹噹曾有機會站上巔峰,卻一再錯失好機會
噹噹的開始,也是李國慶與俞渝二人的緣起,經過幾年在中國對圖書行業的探索之後,李國慶在1995年跑到美國去拉投資,與在華爾街做金融諮詢的俞渝相識,三個月之後就閃婚。那時美國亞馬遜網上購書的便捷體驗給二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讓他們意識到商機,因為當時中國尚無如亞馬遜一樣的網上書店。
夫婦二人一拍即合,憑藉李國慶對中國圖書出版行業的認識與經驗和俞渝的人脈積累,於1999年正式成立了當當網,當時電商在中國根本還是沒影的事,但噹噹可以說是邁出了第一步,其成立初衷就是打破實體書店的地域壟斷情形,搭建出版商和讀者直接聯繫的渠道,讓出版社庫房裡的書不再堆積如山,而是能夠迅速精準地到達有需求的讀者手中。
由於圖書產品本身標準化,存儲容易運輸便捷,加上當當網率先推出的送貨上門、貨到付款等服務,很快被用戶尤其是學生群體接受。當當網聲名大噪,而當時騰訊還是個小公司,阿里巴巴剛剛成立,百度和京東更是名不見經傳。
因為有俞渝的人脈加上當當網自身的好模式,成立三個月就拿到第一筆風投。接下來的三年中,當當網接連獲得IDG資本、老虎基金、盧森堡劍橋集團、DCM中國等機構的三輪融資,共計超出4400萬美元。那時馬雲尚在為融資發愁,劉強東專注於自己的線下多媒體商店,而李國慶夫婦已經開始帶領噹噹盈利,並且保持著每年180%的增速,遠超傳統書店年增長率不足5%的窘境。
之後的一切更是順理成章,噹噹從圖書一路發展到綜合電商,直至2010年站穩腳跟在紐交所上市,成為中國首家在美股上市的B2C企業,股票迎來開門紅,首日市值高達23.3億美元,李國慶夫婦身家暴漲至9億美元。這是噹噹的高光時刻,應該也是俞、李二人初相識之外最和諧的時期,二人身著情侶裝在紐交所前合影。
但這樣的和諧氣氛並沒維持太長時間,一個月之後,李國慶在微博上發「搖滾歌詞」嘲諷幫助噹噹上市的摩根史坦利,稱其刻意壓低發行價,而在此之前李國慶還和老虎基金翻過臉。後來俞渝對此表態:「夫妻創業的壓力遠大於普通搭檔,處理不好,男性一方更容易心理失衡。」
後來噹噹如何走的下坡路,如何發展到今天這步不再細數。但值得注意的是,噹噹會「淪落」至此,與夫妻二人沒處理好這種創業搭檔的關係,以及「夫妻店」模式對格局的限制有莫大的關係,噹噹也因此錯失了不少機會。
2004年,亞馬遜方面三個月之內兩次提出收購噹噹,希望以1.5億美元的價格換取當當網70%的股份。但夫妻二人糾結良久最終拒絕,一方面是捨不得賣,另一方面李國慶認為噹噹有待價而沽的潛力。亞馬遜轉身就收購了卓越網,後來借卓越推出Kindle蠶食噹噹的市場份額。
當亞馬遜和噹噹搶市場的時候,京東也獲得了高瓴資本、紅杉中國等機構15億美元的融資,聲稱「京東每本書都要比競爭對手低20%,5年內不允許京東圖書部門盈利」,甩手就是8000萬元的補貼,壓制了噹噹4000萬元的補貼,靠「燒錢」大獲全勝;阿里巴巴在2012年宣布天貓書城上線,也對噹噹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但噹噹此時仍有機會。2013年百度想入股噹噹,2014年騰訊想入股噹噹,最終卻都因對控股份額的分歧而未能達成共識。今天看來,這無疑又是噹噹錯失的良機。因為在此之後,阿里巴巴和京東先後上市,讓電商燒錢大戰進入白熱化。而噹噹從此沒落,市值縮水四分之三退市私有化、被收購、李國慶出走、夫妻大戰狗血劇情持續上演,外界的目光都落在看二人爭鬥上,卻無人再真正關注噹噹,即使關注,噹噹似乎也只是二人撕逼的工具而已。
二、成敗皆源於「夫妻店」模式,噹噹「出局」已成定局
一個本來可能成為中國電商第一梯隊領軍品牌的企業,如今卻沒落至此,令人惋惜與深思。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曾經在圖書市場的經驗與噹噹早期的成功,讓李國慶夫婦對自己的經營模式十分自信,也更加堅定了在細分領域深耕的決心。然而在電商行業中,一種模式不可能永遠先進,當市場一次次發生變化,經營者的觀念也理應跟上步伐,可對於合作、數字圖書、網絡文學等風口,噹噹居然「全部避開」,這肯定不是巧合和偶然。
一方面噹噹對資本這種東西有種固步自封的排斥,始終保持著那種傳統的「一分錢一分貨」模式,而網際網路中的電商模式本質上是要靠流量變現,噹噹卻對這一點缺乏深刻的認識。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噹噹遠離資本、不向銀行貸款,並且在別家燒錢圈地之時強調自己盈利,表明希望通過新產品提高銷售額,然而資本已經開始關心敢於燒錢爭奪市場份額的阿里巴巴和京東等電商品牌。
另一方面「夫妻店」模式使得雙方缺乏制衡,導致企業決策困難。從性格上來看,二人都很強勢,於是每每企業面臨重大抉擇,都時常因二人的意見相左錯失機會,一旦意見不一,整體方案就會推遲甚至不了了之,與亞馬遜、百度、騰訊的「擦肩而過」其中都有這方面原因。
而在噹噹從紐交所退市成為私人控股的企業之後,「夫妻店」的弊端愈發凸顯。私有化使李國慶夫婦掌握了更多權力,讓噹噹成為「集權制」公司。二人劃定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使得員工在做許多方案時不得不考慮二人之間的關係,於是許多決策成了二人爭鬥的籌碼,而並非真心為公司的前途著想。於是噹噹更加難以擴張,對權力的執著使得二人小心地守著自家的地盤,拒絕犧牲股份,拒絕跑馬圈地,更顧不上形勢的變化,因而噹噹被淘汰也是情理之中。
電影《中國合伙人》裡,佟大為飾演的王陽有句臺詞是「不要和你最好的朋友開公司」,而噹噹鬧到如今的地步,或許證明了這句話對夫妻也同樣適用。李國慶的桀驁與口無遮攔,俞渝的強勢與執拗,最終使得噹噹從中國電商模式的領軍者到徹底掉出了中國電商的第一梯隊,而且從以前的經驗和目前的情形來看,噹噹復起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支持俞渝的噹噹副總裁闞敏認為,李國慶奪權的動機是想要維持早晚讀書的經營,當然李國慶或許還想要噹噹重現往昔輝煌。但是從電商行業的狀況來看,要做到這一點可能性不大。
從物流方面來看,噹噹沒有京東、淘寶那樣強大的物流,倉儲覆蓋率遠遠不及。
從商品品類方面來看,淘寶和京東都只是將圖書作為一個板塊和流量入口,還有更多品類供用戶選擇,但噹噹卻將圖書作為全部,而且圖書並非剛需,能夠吸引到的流量和創造的利潤也終究有限,無法與淘寶、京東這樣已成規模的巨頭抗衡。
最重要的是,噹噹的格局始終沒能有一個質的飛躍。當年在燒錢問題上噹噹就縮手縮腳,但電商的本質就是燒錢,倉儲、物流、供應鏈都需要持續且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投資人和股民是重要的資金來源。然而噹噹在美上市後仍然墨守成規,不遵循新規則,導致股價下跌,最終退市。
此外,李國慶夫婦的思路和觀念幾乎就是噹噹要執行的全部,這種集權經營模式嚴重受限於個人思維,使得噹噹的發展已經觸碰到天花板,很難再有突破。況且二人現在鬧到這個地步,就連「夫妻同心其利斷金」的那股衝勁也已消失殆盡,未來的噹噹不管如何發展,只要還沒有脫離夫妻二人的掌控,就註定其「出局」已成定局,並且再無復起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