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母親真實名字叫什麼?說說毛澤東與文氏家族的關係!

2021-02-08 中華文氏宗親網

點上面「藍色字」關注我們 

中華文氏宗親網

www.wxzqw.cn

全球文姓最大的交流平臺

新聞 | 族譜 | 文化 | 尋根 | 聯誼


毛澤東曾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損人的人;可以損己而利於人的人。我母親正是最後一種人。」


1867年2月12日,毛澤東的母親文氏出生於湖南湘鄉縣唐家坨(湖南省湘潭縣四都太平垇)的一個富裕農家,在家中排行老七,又叫文七妹。在《毛澤東自述》中,美國記者斯諾注釋了毛澤東本人的口述:母親「在娘家的名字叫文其美」。這個「文其美」其實正是「文七妹」的諧音。根據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史檔案館所保存的毛澤民親筆填寫的《履歷表》,她的真實名字叫文素勤。


18歲的時候,嫁到了僅一山之隔的韶山沖(湖南省湘潭縣西二區韶山南岸村),成為農民毛貽昌(字順生,號良弼,)的妻子。1893年始,她相繼生下了毛澤東、毛澤民、毛澤覃……



(毛澤東父親毛順生與母親文七妹)


文七妹,是一位勤勞、善良、品德高尚的女性,而且佛教思想對她影響極深,對己節儉勤懇、對人寬厚仁慈,對貧苦人富有同情心,經常瞞著丈夫接濟貧苦鄉親,給毛澤東一生很大影響。


有一次,兩位衣著襤褸的老少要飯女人來到毛家。見此情景,毛澤東跟著母親二話不說進了廚房,母親往碗裡盛飯,毛澤東也在一邊幫忙。接著,文氏母子二叫一後往谷令走去。文氏撐開袋子,毛澤東則協助母親往袋裡裝米。還有一次,正在上私塾的毛澤東看到另一位同學因家貧沒帶午飯而挨餓,他主動把自己的飯分給同學,自己儘量少吃,放學回家後再補吃。這種情況連續發生幾天才被母親發現,文氏不但沒有責怪毛澤東,反而誇獎兒子做得對,並從第二天起,每天給兒子備好兩份午飯。


毛澤東有個堂叔生活非常困難,父親毛順生想「乘人之危」買下他的水田,這遭到了母親的堅決反對,並且母親常帶著毛澤東偷偷去接濟這位窮本家。母親的美德對毛澤東影響極深,耳濡目染,無聲無息地滲入了他幼小的心靈,使毛澤東從小就對弱者極具有同情心,並與母親一樣經常幫助別人。


因此,毛澤東在接受美國記者斯諾的訪問時,回憶往事的時候,曾一再讚美自己的母親。他說:「我母親是個仁慈的婦女,為人慷慨厚道,隨時都願意接濟別人。」他也曾風趣地說:「我家分成兩黨。一黨是我父親,是執政黨。反對黨由我、母親、弟弟組成,有時連僱工也包括在內。」


1919年,文七妹患淋巴腺炎,當時毛澤東在長沙讀書,得知消息,急忙趕回家把母親接到省城治療,住在長沙河西劉家臺子蔡和森家裡。可是由於其他病症並發,母親還是於1919年10月5日,因病離開了人世,終年53歲。葬韶山南岸。


對母親的去世,毛澤東萬份悲痛,用淚和墨於1919年10月18日寫下了《祭母文》和兩副靈聯。其靈聯是:「疾草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灑淚多。」這兩副靈聯, 也深深地記述了毛澤東的母親平生對他的養育之恩,也由衷地表達了他 對母親的孝敬之情。


毛澤東《祭母文》全文:嗚呼吾母,遽然而死。壽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餘三,即東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育吾兄弟,艱辛備歷。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間萬萬,皆傷心史。不忍卒書,待徐溫吐。今則欲言,只有兩端。一則盛德,一則恨偏。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不作誑言,不存欺心。整飭成性,一絲不詭。手澤所經,皆有條理。頭腦精密,劈理分情。事無遺算,物無遁形。潔淨之風,傳遍戚裡。不染一塵,身心表裡。五德犖犖,乃其大端。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綱之末。有志未伸,有求不獲。精神痛苦,以此為卓。天乎人歟?傾地一角。次則兒輩,育之成行。如果未熟,介在青黃。病時攬手,酸心結腸。但呼兒輩,各務為良。又次所懷,好親至愛。或屬素恩,或多勞瘁。大小親疏,均待報賚。總茲所述,盛德所輝。以秉悃忱,則效不違。致於所恨,必補遺缺。念茲在茲,此心不越。養育深恩,春暉朝靄。報之何時?精禽大海。嗚呼吾母,母終未死。軀殼雖隳,靈則萬古。有生一日,皆報恩時。有生一日,皆伴親時。今也言長,時則苦短。惟挈大端,置其粗淺。此時家奠,盡此一觴。後有言陳,與日俱長。


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典型的賢妻良母。對少年毛澤東來說,母親給他以謙和溫厚之情,為他日後成就偉業奠定了重要礎。


而毛澤東童年時經常住在外祖家,因而外祖家的成員對毛澤東的成長也起著很大作用。


毛澤東外祖家世居湘鄉大坪鄉唐家圫,距韶山沖僅 10 多裡,乃江右文氏春元公之後,根據民國十六年《湘鄉高衝文氏族譜》記載:北宋大觀元年(1107),湘鄉文氏始祖文輝璋(伯琦)自江西遷來落籍湘鄉長田坪。後葬皇恩洞林山左。公配王氏生子三,長琮國襲居祖地,次琮泳後遷卯田,三琮常後居新田。由此,開枝散葉,其後分居湘鄉各地。


琮國傳四世至必忠公,生五子:思淙、顯淙、旺淙、淵淙、海淙。顯淙居耙石河,旺淙居太平讓化段,淵淙居雙井,海淙居石塘、月塘,思淙仍居長田。


顯淙公,字振南,生於明洪武31年(1398),自長田徙居南山衝耙石河龍潭灣,配賀氏生長子益正,居耙石河龍潭灣,次子益安居祖屋五百峒。堂號為雁門堂。此宗支謂湘鄉龍潭文氏。


思淙公,字振楚,居長田,繼配羅氏生子三,長子益亮,分居長田坪處竹山衝,次子益輝、三子益新生卒未詳。此支又稱湘鄉長田文氏。


淵淙公,字溥博,於明成化年間自長田遷居高衝雙井(屬今湘鄉市白田區),明永樂十三年乙未三月十六日午時生,壽八十一,宏治九年丙辰十月二十九日子時沒,葬南燻十三都白田區得買官莊傅家之金星懸膽乳午山子向兼丁癸,配周氏,子二:益選、益循。本支稱湘鄉高衝文氏。益選公生四子:楚顯、楚恩、楚憲、楚用。楚用公,字旭庭,生子朝冕、朝典、朝覲、朝寵,派衍石、柳、南、北四房;長子朝冕,字石泉,裔十九世孫錦薰,字芝儀,居唐家岮。道光元年(1830)生,光緒14年(1888)卒,配賀氏,女三,第三女適湘潭毛,即毛澤東之母。


大坪與高衝相鄰,今韶山市大坪鄉的文氏人們,都來自高衝。


以文輝璋為第一代開山鼻祖,發展到毛澤東母親、舅父一輩已是第二十代,到毛澤東表兄弟一輩則是二十一代。


字輩:大明嘉應國,萬年道德綿,正士端期上,英才望拔先,詩書徽甲第,禮樂紹薪傳,在昔垂忠義,克繩仰象賢。


附錄一:毛澤東母親文氏以上20代人物的生平簡記於下(根據《高衝文氏支譜》)









從上述世系中可得知,文作霖是毛澤東的外曾祖父,即文七妹的祖父。


當時的唐家岮文姓的創家,始自文作霖老人,由文作霖的一窮二白到文芝儀、文正興的家道中興,經歷了一個極為艱難困苦的過程,而在這種艱難困苦之中,唐家岮形成了一種十分可貴的,對幼年毛澤東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的家風。


唐家圫文家是一個大家族,共有兄弟文芝蘭、文芝儀、文芝祥3大房。



附錄二:文作霖派下系表



文作霖出生在清嘉慶二年(1797年),11歲時,就與附近的賀魯詹之女賀氏結為夫妻,其時賀氏比他大三歲,為14歲。賀氏嫁到文家時,上有高堂,又沒有什麼田產,靠佃種人家的地養家餬口,「君窘甚」,「拮据艱虞,殆難言狀」,5 年以後高堂大人去世,小兩口「先雞鳴 而起,後鬥轉而休」,辛勤地佃種人家的幾畝水田,苦度時日,由於不堪生 活的重壓,當文作霖 27 歲這一年,即1797 年9 月19 日,便過早地匆匆辭世。 當時,其大兒子綿芳才 10 歲,略曉人事的他跪在父親靈前失聲痛哭,3 歲的 綿薰望著僵硬的父親亂哭亂叫,在賀氏的懷裡,還抱著一個才 10 個月的嬰兒 綿姜,另外,還有連名字也沒有的小女孩。


年輕喪夫,這是人生的一大不幸,然而,賀氏並沒有被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和落在身上的重擔壓垮。本來,在她嫁到文家時,由於公公年邁,婆婆 早已去世,丈夫終日在外辛勞,她早就攬起全部的家務了。而現在,她成了 全家裡裡外外的「一把手」。她精明能幹、勤儉持家,節衣縮食到了幾近苛 刻程度。丈夫謝世後,她仍艱難地佃種著原來的那幾畝薄田,並先讓大兒子 替人家放牛,每年只圖攢得幾擔谷的收入,大兒子稍大以後,她就安排他改 打月工,讓二兒子接替大兒子看牛,後來三兒子也大了,便讓他接替二兒子 的活兒,又讓二兒子打月工,大兒子做長工。在 3 個兒子都年輕力壯後,她便安排他們販田耕作,每年竟也有 30 多擔稻穀的血汗收入。


賀氏的節儉持家傳遍戚裡,遐邇聞名,她深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絕不浪費每一粒糧食,她一看到豬吃完食後,嘴巴上沾著一粒米飯,也要用 水把它洗下,牢記鄉間「好吃當小賭」的古訓,規定家裡每天只準吃兩頓飯, 從來不吃晚飯,並且,在農閒季節,只能吃上一頓硬飯,一頓只喝稀飯。碰到災年,谷價昂貴,便全家喝粥。即使豐收年景,她也自己帶頭,一日兩餐,不吃晚飯,早睡早起。


諸兒也十分爭氣,稍年長,即外出打工,將得來的幾個銅板,幾升穀米,交給母親,賀氏很是喜歡。


與勤勞和節儉一樣,她的樂善好施同樣遠近聞名,為鄉間所稱道。在文氏富起來之後,少不了有些鄉鄰戚友為生計所迫前來借債,其中有的家道中落,無力償還,賀老夫人總是予以體諒,把他們請來,茶飯相待,並且當場 焚毀借券,永不追還。遇到年荒谷貴,賀氏倡議舉家食粥,節省下來的稻米, 則送給那些飢腸寸斷的窮人,「凡此落落大端,直烈丈夫所為,豈鄙吝一流 所可同日語哉?」


賀氏持家,特重門風,「一庭聚處,嬉笑無聞。誠所謂閨門之內,肅若朝廷者。」也不信醫藥,唯以勤儉養身,更不惑僧道,經四十多年,門無妖札之虞,福與德便愈積愈厚。賀氏起初並不識字,到了孩子們夜讀時,她坐在一旁,漸而也認得許多字,後來便「雜觀傳記,備悉古來節烈事,心慕之」。


靠這樣的辛勤勞作和節衣縮食,文家日積月累,後來居然購得些田地並買下了唐家託房屋一棟。賀氏剛嫁到文家時,全家年收谷僅數石,到19 世紀末20 世紀初,已經發展到20 多口人,擁有房屋90 多間,田地 140畝的大戶人家。「孝友傳家,耕讀裕後堂同五世,身歷六朝」,賀氏影響了文家幾代人,她帶領這個大家庭不但創造了一筆在當地頗有名聲的家產,而且留給後人一片讚譽。賀氏活到88歲的高壽,無疾而終。


賀氏的勤儉持家、守操撫子事跡,廣為鄉裡傳誦。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朝廷頒文表彰其節孝;同治八年(1869年),她的名字又被編入《湘鄉縣誌》。


概括起來,由毛澤東外曾祖母創立、由外祖父、外祖母及伯、叔外祖父母們強化,並為毛澤東的母親、舅父繼承、發揚光大的唐家岮文氏家風有如下幾個特點:


1、頑強向上的精神。賀氏於丈夫去世,身負撫育三子一女重任之時,能自強自立,這是常人所不能的!


2、刻苦耐勞的韌性。賀氏從十四歲出嫁,到三十歲喪夫,到88歲去世,尤其是失夫後的58年,竟能不再嫁,而以培育後代,振興家業為計。


3、勤儉持家的風範。賀氏領眾子興家,從一張白紙起步,到最後購置1棟瓦房,擁有140多畝田、10多頭牛,人口達20多人,她靠的不是經商,不是投機,更不是其它不正當手段,而純粹以精打細算,手頭不閒為之。


4、耕讀並重的意識。當家計稍有起色時,賀氏就讓兒子們讀書識字。她自己也跟著讀,竟也能略通文墨,能看懂文章。我們從她與丈夫給兒子們,及兒子給孫子取的一個個文縐縐的名字(綿芳、綿燻、綿姜即芝蘭、芝儀、芝祥;正興、正瑩、正材即玉瑞、玉欽,正材無字)可看出唐家岮不但是一個農家,且也散發著書香。


5、文氏家風,在毛澤東外曾祖一輩即已成型,到了外祖父母,更加發揚光大。除以上各點之外,還增加了家庭的和睦、快樂,以及對佛的信仰,尤其是賀氏的媳婦,即毛澤東外祖母(亦姓賀)具有一種慈祥的博大胸懷,對毛澤東產生了十分明顯的影響。



毛主席與文家親屬合影(1953年,豐澤園)。後排左起:李敏(長女)、毛遠新(侄子)、朱光(表外甥女婿)、劉松林(長媳)、李訥(次女)、王海容(表侄孫女);前排左起:兩位表嫂、文靜純(三表姐)、毛澤東、王季範(九哥)、肖石英(九嫂)、劉媛英(表侄媳)(括號內為合影者與毛主席的關係)


毛主席與文家親屬合影。左起:不詳、文靜純(三表姐)、文運昌(表哥)、趙棣棣(表外甥孫女)、毛澤東、章科倫(表外甥孫女)、不詳、章淼洪(表外甥女)、王季範(九哥)(括號內為合影者與毛主席的關係)(來源:孔東梅著《改變世界的日子》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毛澤東的外祖父文芝儀,生於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歿於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毛澤東未能親聆他的教誨。但毛澤東一出生便打上了外家「三芝堂」的印記,先是取名「詠芝」,後才改為「潤之」。


毛澤東出世兩個月後,就被母親帶回了唐家圫的外婆家,由外婆撫養。外婆讓毛澤東拜七舅父文玉瑞、七舅母趙氏為乾爹乾娘,意在託福。因為七舅母子女眾多,被認為是命中多子多福。


在唐家圫的後山,有個龍潭坳,坳內有一股清泉,四季流水不斷。在龍潭坳旁邊矗立著一塊巨石,高2.8丈,寬2丈。傳說這裡曾出過妖怪,經常興風作浪,後來有個能人為民除害,用巨石將妖怪降服了,所以人們就稱這塊巨石為「石觀音」,並經常來此禱告。


外婆賀氏生怕小外孫「根基不穩」,為了讓這個小外孫能長大成人,便要女兒文七妹抱著小外孫來到「石觀音」前燒香叩頭,拜這塊巨石為「乾娘」,寄名叫石頭,取容易撫養之意。因毛澤東排行第三,所以又有了一個「石三伢子」的乳名。


毛澤東在8歲以前,基本上是在外婆家度過的。外婆家人丁興旺,孫兒眾多,十分熱鬧。外婆又對毛澤東倍加疼愛。毛澤東在這裡過著無憂無慮的群體生活,他同表兄弟表姐妹們一塊兒嬉戲,一道去拔草、撿柴、拾豆子、放牛、打豬草。毛澤東每次放牛,就把小夥伴們邀集在一起,做各種各樣有趣的遊戲。有時,他把小夥伴分成3組,一組看牛,一組割牛草,一組上山摘野果。臨了,大家把牛栓到樹上,每人分得1份牛草,然後坐在樹下吃野果,講故事,還要做遊戲,最後盡興而歸。在毛澤東8歲那一年的正月,他跟著母親看耍獅子,心裡一高興,脫口念道:「獅子眼鼓鼓,擦菜子煮豆腐,酒放熱氣燒,肉放爛些煮。」逗得外婆家的人都笑了起來。


這種溫馨寬鬆的環境在毛澤東幼小的心靈中萌生了熱愛真、善、美的種子,後來毛澤東在性格上表現出來的不好束縛,以及疾惡如仇,追求理想社會的品格,也都與外婆家的薰陶有著某種潛在的聯繫。


俗話說:「娘親舅大」,毛澤東與兩位舅父關係頗為密切。七舅文正興曾充房長,監修房譜。他既是毛澤東的舅父,又是毛澤東的乾爹。八舅文正瑩則是毛澤東真正的啟蒙老師。年幼的毛澤東時常跟隨八舅在蒙館旁聽,由此認識了不少字。


文家都是些知書達理之人,見毛澤東幼年悟性非凡,無不希望他多讀書,早成才。所以,當毛澤東想去湘鄉東山學校求學時,兩位舅舅都表示贊成,而父親毛順生卻想把他送到湘潭的一家米店當學徒。於是,兩位舅舅親自到韶山沖說服毛順生,從而促成了少年毛澤東走出鄉關的宏願。



附表三:毛澤東文家親友總表(外曾祖父到表侄輩)

姓名

稱謂

生卒

事略

備註

文作霖(德明)外曾祖父1797-1824年貧苦農民,經濟拮据
賀氏外曾祖母1794-1882年克勤克儉,振興家業
文綿燻外祖父1821-1888年畢生耕種,品端行潔
賀氏外祖母1826-1909年孝慈淑慎
文玉瑞(正義)、字勃生舅父1853-1920年毛澤東稱其為七舅
文趙氏舅母1854-1924年毛澤東稱其為七舅母
文玉欽(正瑩)舅父1859-1929年毛澤東稱其為八舅父、乾爹
文趙氏舅母1855-1937年毛澤東稱其為八舅母、乾媽
鍾文氏大姨媽


王文氏二姨媽


文運昌(士荇)表兄1884-1961年文玉欽次子、曾引薦毛澤東到東山高小進學
楊達昌表嫂1885-1971年1953年曾上京與毛澤東有合影
文澗泉表兄1881-1967年文玉瑞次子,曾七次上京見毛澤東
文南松表兄1890-1951年文玉欽三子,與毛澤東交厚,與毛有多次書信往來
劉氏表嫂
1953年毛澤東曾接其上京,有合影
文泮香表兄1880-1949年文玉欽長子,曾參加農運
黃氏表嫂
1957年3月上京,與毛澤東有合影
文梅清表兄1887-1961年文玉瑞三子、六次上京,四次與毛合影
趙氏表嫂
1957年曾上京
文谷香表兄
文玉瑞長子
文東仙堂表弟1902-1989年自幼與毛澤東交好,兩次上京向毛反映鄉間情況
文凱(文濤)遠房表兄1883-1955年東京警官大學畢業
王星臣姨表兄
王文生長子
王季範姨表兄1884-1972年王文生次子、在湖南一師曾任毛澤東的老師,大力幫助毛澤東
劉霖生(新澍)姨表兄1865-1949年曾幫助料理毛澤東父親後事
文端人表侄
文澗泉之子
文端靈表侄
文梅清之子
文九明表侄1914年8月生文泮香之子,1953年10月毛澤東給他寫有一信,同年上京
文砥瀾表侄1911-1982年文運昌長子
文鳳良表侄1923年-文運昌次子,曾兩次上京見毛澤東,與毛有合影
文孝根表侄
文南松長子
文炳璋表侄1920-1973年文南松次子,毛澤東有兩信給他,1955年6月上京見毛
王國燾姨表侄
王星臣之子
王智田姨表侄
王星臣次子
王德恆姨表侄
王季範之子、烈士


參考資料:龍劍宇《毛澤東的家世淵源》、高菊村《毛澤東故土家族探秘》、容全堂《特稿:毛澤東母親文素勤》、孔東梅《改變世界的日子》等。


中華文氏宗親網

公眾號:wxzqw8

揚正氣  傳家風 鑄族魂

相關焦點

  • 毛澤東曾有個德國名字叫毛奇
    從公開發表的毛澤東文稿書信來看,其所署名有毛澤東、毛石三、澤東、潤之、潤、楊子任等10餘個。毛澤東這些名字是怎麼來的呢?1898年毛澤東5歲,為祈求長命富貴,母親文氏領著他來到韶山觀音石前焚香跪拜,認了「石乾娘」。因毛澤東排行第三,從此,父母家人以及鄉人都叫他為「石三」或「石三伢子」。1910年秋,毛澤東離開韶山沖去湘鄉東山高等小學讀書,因其仰慕梁啓超(號任公)的犀利思想和潑辣文筆,便以「子任」為筆名,其意為以天下為己任。
  • 毛澤東早期書法作品墨跡拓本製作欣賞
    毛澤東外家的文化氛圍對毛澤東早期書法基礎的形成,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湖南湘鄉縣棠家閣人。到上世紀末,文氏家族已繁衍成數十人,是個擁有140多畝的大戶人家。歷史上任何一位偉人,其思想和活動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他生長的社會環境和周圍人物的影響,毛澤東也不例外。毛澤東的母親13歲與毛順生訂婚,18歲嫁到韶山,生下兩個兒子,均夭亡。
  • 美國人為什麼對毛澤東這麼感興趣?
    之所以這麼隆重地介紹,是因為這本書的內容,是講毛澤東的,而且是給青少年講毛澤東,講他的一生和革命;而購買版權的美國出版社,則計劃把這本書引進到美國,給美國的青少年讀一讀。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聽起來很酷是吧?
  • 7.湘潭學子毛澤東的坎坷求學路
    楊昌濟全家遷往長沙時,在離長沙不到100裡的湘潭韶山沖,一位字潤之、名叫毛澤東的年輕人也來到了湖南第四師範求學。毛澤東長楊開慧8歲,生於1893年12月26日。他的家鄉韶山沖是和板倉衝沒有什麼差別的湖南農村,但是,他的父親毛貽昌並不是一位像楊昌濟這樣學問高深的人。
  • 毛澤東一家人——從韶山到中南海(五)
    由於這樁不圓滿的婚事,這個女子的名字始終沒有透露過。」  那麼,毛澤東的原配妻子到底是誰呢?《毛氏族譜》齒錄卷十五中說:「(毛澤東)原配羅氏,清光緒十五年己丑九月二十六丑時生,宣統二年庚戌正月初二寅時歿,葬韶山南岸土地衝楠竹墮,酉山卯向。」由此可見,毛澤東的原配叫羅氏。  族譜上把羅氏列為毛澤東的原配,把「楊氏」(開慧)列為「繼配」,把「賀氏」(子珍)列為「再娶」。
  • 毛澤東的15種名字與稱呼
    專題:奧·秘   毛澤東資料圖    【毛澤東】 1951年11月,毛澤東巡視古都安陽,當知道陪同的地區專員叫程耀吾時,他開玩笑地說:「你這個名字不如我的名字好
  • 毛澤東:拜石頭為乾娘 跟隨母親信佛
    毛澤東的母親除為兒子吃齋念佛外,還不放心,為使兒子「根基穩固」,她將毛澤東寄居娘家,文七妹娘家附近有個龍潭,內有清泉流出,四季不竭,旁邊挨著一塊巨石,高二丈八尺,寬二丈餘,傳說石下曾鎮一妖怪,石上建一小廟,稱為「石觀音廟」,遠近聞名,信眾常來朝拜禱告。毛澤東出生不久,外婆同文七妹就把毛澤東抱到「石觀音廟」前燒香叩拜,拜石頭為乾娘。
  • 毛澤東的青少年記憶
    毛順生的堂弟毛菊生,家境貧苦,毛澤東和母親都很同情他,常常接濟這位窮親戚。毛菊生靠著7畝水田勉強度日,可毛順生早就有意這片水田,在毛菊生最困難的時候,他乘機買下了它。母子倆知道後極力反對,毛順生卻理直氣壯地說:「我用錢買田,他賣我買,天經地義。這和兄弟不兄弟沒有關係。」父親做的這件事,給少年毛澤東留下了極不好的記憶。
  • 生活平凡 記建國後毛澤東家族倖存的兩位女前輩
    毛澤東說:「對,應該請她回來。她回來了,就有人幫我待客了!」  這裡所說的四嫂,就是毛澤東大弟弟毛澤民的結髮妻子王淑蘭。毛澤民在家族排行第四,按鄉裡習慣,人們都稱呼其妻為四嫂。王淑蘭是一位纏過足的舊式女性。她和毛澤民的結合,是依照流傳千百年的傳統老規矩辦理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於王淑蘭出身農家,她嫁到韶山南岸上屋場毛家後,很快就適應了農村新媳婦的生活。
  • 金其恆 | 「渡江英雄」馬毛姐的名字是毛澤東起的嗎?
    10 月 3 日,毛澤東主席和中央領導與各地代表歡聚一堂觀看京劇,馬三姐被安排在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中間,開戲前,周恩來總理指著馬三姐,對毛主席說:「主席,她就是您兩次邀請的渡江小英雄。」 毛主席聽後,很高興地拉著她的手,笑容滿面地問她叫什麼名字,馬三姐結結巴巴地說:「我只知道我姓馬,在家排行老三,別人都管我叫『馬三姐』,我沒有正式名字。」
  • 毛澤東題高校校名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是個書法家。他寫的字被稱為「毛體」:但毛澤東有一種很特殊的作品,是什麼?大學校名。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什麼學校?現在我們來說第三類,毛澤東親自改名字的。「毛澤東大學」。
  • 毛澤東的女兒為何姓李?
    1929年五六月間,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紅軍先後三次打下敵人重兵把守的龍巖縣城。在勝利的喜慶聲中,賀子珍第一次分娩,生下了個女孩,真可謂雙喜臨門。毛澤東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給女兒取了個喜上添喜的名字:毛金花。此名看來有些俗氣,但當你了解了毛澤東當時的心境後,就會拍案叫絕。
  • 大孝,毛澤東——讀毛澤東《祭母文》有感
    毛澤東的母親是湖南湘鄉人,在娘家的名字叫文其美,嫁給湘潭毛順生後,按習俗稱毛文氏。  毛文氏是位勤勞、善良而有思想的婦女。善於治家,對待戚裡,時常周濟,堪稱一位賢妻良母。不過,她的丈夫卻是地道的夫權主義者。對丈夫的冷酷和專制,她雖然內心不滿,但從不公開或者感情上有任何流露,只是虔誠拜佛,力圖以行善和積德來影響丈夫和孩子。
  • 從未見過毛澤東?毛新宇回應四大傳聞
    近年來,圍繞毛新宇以及毛氏家族曾有多個傳聞,毛新宇都一一做了公開回應。  9月9日是毛澤東逝世40周年紀念日。  當天,《湖南日報》刊發了對毛澤東唯一嫡孫毛新宇少將的採訪,講述其與爺爺毛澤東的故事。
  • 毛澤東一生只穿棉質長筒襪,只因深深懷念母親文七妹
    這在原來熱熱鬧鬧的家族之中,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佛教的影響,文七妹變得文靜而又恬淡,她的忍耐、平等、嚴己寬人、慈悲心也對毛澤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圖|毛澤東父親毛順生毛順生17歲這年,父親就將這個家的重擔都交給了他。
  • 毛澤東與《西遊記》
    一次,他悄悄地從床上爬起來,披上衣服走到外邊,掀開那塊遮擋的被單,看見毛澤東還在讀書,認為他浪費了燈油,一下火冒三丈,幾步衝進兒子的臥室,一把奪過毛澤東手上的書,氣衝衝地對毛澤東說:「哪裡這樣不聽話,一夜熬掉我一盞桐油,一個月就是幾百文銅錢,這樣下去,一份家當可能就敗在你手裡!」正當父親要大發脾氣的時候,毛澤東母親文氏也走過來了,她站在丈夫和兒子中間,設法平息了這場風波。
  • 毛澤東親侄子為何姓賀不姓毛?
    他用毛澤東的一句話回答我。毛澤東說過:「在我的家裡,該姓毛的不姓毛,不姓毛的反姓毛!」確實,「該姓毛的不姓毛」,像毛澤東的兩個女兒就姓李,分別叫李敏、李訥。賀麓成也是「該姓毛的不姓毛」。至於「不姓毛的反姓毛」,指的是毛澤東親屬中有的是養子,本來並不姓毛。賀麓成說,他的名字是母親賀怡取的。他本來叫「毛岸成」。「岸」是輩分,表明他與毛岸英、毛岸青同輩。
  • 劉思齊:從毛澤東的乾女兒到兒媳到大女兒;婚禮信物是毛澤東大衣
    你跟思齊的媽媽說說,她也不要花錢買東西。她想請誰來都可以,來吃頓飯。1949年10月15日,這場沒有鞭炮迎親、沒有鼓樂齊鳴,簡樸得就像「家宴」一樣的婚禮如期舉行。新房是宿舍,床鋪桌椅是向公家借的,唯一的私人物品是兩條棉被。毛澤東站在門口高興地迎客。
  • 在紙頁中走近真實的毛澤東
    歷史的力量在於真實,而歷史又需要沉澱,沉澱後才能真實地再現歷史。    自從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後,對毛澤東的解讀一直是社會輿論的熱點,甚至牽動著世界的眼球。最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美國著名學者羅斯·特裡爾(Ross Terrill)的經典名著——《毛澤東傳》(史丹福大學出版社,1999)的最新版中譯本。
  • 正確認識長徵與毛澤東的關係
    長徵這一路,就是最真實的寫照啊!共產黨的家是自己打出來的。    就在長徵之前,毛主席對在寧化徵糧的張鼎丞說:「你還是回閩西,那裡你有群眾!可以堅持,可以發展。」毛澤東要留下,不是猜測,這就是根據。蘇區是蘇區人民在毛主席領導下創建的這裡的人民需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