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中,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是什麼意思

2020-11-29 波羅蜜文化

在佛學中,分別一切法有兩種分類,一種是把一切法分為有為法與無為法,另一種分法將一切法分為有漏法與無漏法。一般剛開始學佛的人,往往對此兩種分類法搞不清楚,產生錯誤的見地,從而影響了往後的親修實證。那麼什麼是有為法與無為法呢?什麼又是有漏法與無漏法?兩種分類之間又有什麼聯繫與區別呢?

首先所謂有為法,即是由因緣合和所生的法為有為法。不以因緣合和所生的法為無為法。由此定義我們就可以知道,十方世界的一切,都為因緣合和所成,皆是有為法。而唯有真如本源,其本自就在,並非因緣合和所成,所以其是無為法。金剛經中"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就是每個眾生每個宗教宗派,對此無為法真如的理解認知程度,體現了其自實證所達的高度。認為無此本源者,為當今持唯物主義的大眾。認為本源為上帝即是基督教,是阿拉即是伊斯蘭教,是梵天即是婆羅門印度教,是道即是道教。而持緣起性空則為佛教。修四禪八定,無念無知者,為阿羅漢。認為真如本源不垢不淨者,為因地菩薩。認為真如本源本來清淨者,為果地菩薩。認為真如本源本來清淨卻靈動生妄,真為體妄為智,真妄不二者為佛。

所謂有漏法,即有煩惱不圓滿,輪轉生滅之法。無漏法,無煩惱究竟圓滿,離生滅輪迴之法。由此定義即知,唯究竟圓滿的佛是無漏法,其他皆是有漏法。

有為法無為法的分類,著重在於說明解釋,世出世間一切法,主要用於區別真如本源,和其所幻之法。有漏法無漏法,著重用以說明解釋有情眾生的境界,主要用於區別佛與其他眾生。此兩種分類法最容易搞混的是,真如與佛分別在此兩種分類法中的定位。

真如為無為法,雖本自俱足,但智慧並不圓滿,受妄動無明牽動,錯認自幻之相為實我,墮生滅輪轉六道,故其為有漏法。從這一層面講,無為法並非無漏法。而真如所幻的一切有為法,更是生滅不究竟的,更是有漏法。所以,有為法無為法都是有漏法。佛為無漏法,佛亦為真如所生所幻,同時種佛因成佛果,佛亦為因果的產物,佛為有為法。所以無漏法為有為法。

現總結一下兩種分類法之間的聯繫,有為法是有漏法,無為法是有漏法,有漏法是有為法加無為法。無漏法是有為法。有為法不是無漏法。

最後,個人認為,無漏法的佛,是以無為法真如為體,以有為法的智慧為用,既是無為法,又是有為法,但實則佛作為圓滿的無上生命,已超越了因果,超越了有為法無為法的概念範疇。所以無漏法是超越其他三法,而獨自在一個全新的層而上。以上諸討論雖為戲論,但可為後來者建立正確的知見,理清佛學中此兩種分類法的基本架構,為今後的實修親證找到正確目標方向。

感謝您的閱讀!您的鼓勵就是我們原創的動力!您的疑惑就是我們原創的方向!

更多精彩原創內容,請關注波羅蜜文化!

感謝您的評論,分享,點讚,收藏!

相關焦點

  • 《金剛經》:「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到底是什麼意思?
    比如「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等等。這裡的賢聖,指的也是如來。《金剛經》中提到如來的這些狀態,不僅滿足了人們對如來的好奇心,還有讓人照著如來的狀態去學的成分在裡面。在照著學之前,首先要了解如來所說的這句話的涵義。不然最後落得個東施效顰是一方面,只怕耽誤了自己學佛才是緊要的事。
  • 金剛經:理解了「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境界會大不同
    在《金剛經》第七品無得無說分中,有一句「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句話按現代人的語言來解釋,就是佛祖認為,古往今來,不分中外,一切能夠有所成就的聖賢之人,如果能夠悟道得道的,都是在無為法方面得到了奧旨的人,只是在時間、地點、領悟程度上有些微的差別而已,但是在結果上,卻是殊途同歸的
  • 《金剛經》: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為什麼呢?一切的賢人、聖人,都是以無為法般若智慧修證之有無、深淺而有差別。」「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眾生有無量的因緣差別,有賢人、聖人;「賢聖」,可分為世間賢聖、出世間賢聖。
  •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佛在《金剛經》裡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就是說,佛認為古往今來一切聖賢,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個人程度深淺不同,因時、地的不同,所轉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金剛經》的這一個重點,徹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它與佛教一部大經──《華嚴經》的宗旨一樣,承認一個真理、一個至道,並不認為一切宗教的教化僅限於勸人為善而已。
  • 明證法師開示: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怎麼講
    問: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請舉例說明?師父開示:因為學佛的菩薩有五十二個次第。如果證悟以後,個個都學『無為』。『無為』是什麼意思?『無為』就是我們生命的本來面目、就是第八識、就是如來藏、就是空性。『空性』它能夠生顯一切萬法,但本身它沒有造作,它不去起心動念說我要作什麼?它只是隨緣。那麼菩薩,初地菩薩就證得一分法身,然後地地增上,到成佛的時候圓滿,這都是無為法而有差別,不可能沒有差別。
  • 金剛經第九:佛道儒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04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明白了這個重要的道理之後,咱們繼續往下看: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須菩提尊者接著上面的話繼續說道,我為什麼說如來沒有定法可說呢?因為如來之前說的法,都是非空非有,可以說是法,又可以說不是,不可執著。
  • 《金剛經》解讀,如何理解須菩提的: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但我們研讀佛經時,發現佛經裡也用有這兩個字,如《金剛經》須菩提的這句話:「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當然也有些譯本曾把「聖賢」譯為「聖人」。儒家的聖賢經中眾生、聖賢、佛三者的差別是什麼?首先還得從須菩提的這句話「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金剛經》什麼是無為法,什麼是有為法?佛說:皆是佛法!
    《金剛經》上講:「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最後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看來這個「無為法」和「有為法」的問題,應該非常重要!為什麼重要?佛不是說了「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關係到能否成賢成聖,當然重要了,既然這麼重要就一定要搞清楚!
  • 《金剛經》要點提煉:破除執著,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金剛經》作為大乘佛學般若部的重要經典,能斷世間一切法,破除一切執著的情事。儒、釋、道三家恰好印證了《金剛經》的一句話,「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為了更好的學習和了解這部佛家經典,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看下一位學者是如何看待《金剛經》的。以下是他的個體體會。
  • 佛說: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到了這一步,生死和你沒有什麼關係,就是現在此刻身體死亡了,覺知的你也不存在迷失的問題,修行需要智慧,智慧也是分層次的在人類,什麼是智慧?看清楚你現在所存在的一切,和你所渴望的一切,都是鏡花水月,不可得的,這就是智慧。觀諸行無常,觀諸法無我,這個是智慧;什麼叫智慧?能夠看清楚外界,看清楚內在,都是虛幻不可得的,能夠升起來出離心,這個叫智慧。
  • 《金剛經》佛雲法無定法,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又該如何領悟?
    無論是道法還是佛法,說到最終都是法無定法,歸空於無為法。那什麼又是無為法?道祖雲損之又損,菩薩雲心無掛礙,禪宗六祖雲本來無一物,說到底,應也就是清淨心三個字。所以真箇得法作麼生?不如日日清淨心!若不求之於法取之於法,又不知該如何前行?
  • 修行淺悟:一切有為法,皆向無為去 法無對錯,人有階段
    ,還原了佛經的本然韻味,又不會難以理解,所以《金剛經》翻譯的很有水平!《金剛經》的原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無為」來自老子的「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歷來人們對無為的解釋不一,與「無為」相對的自然就是有為了,這又涉及到「有無」的爭論,魏晉玄學裡這是個重點。
  • 什麼樣的人 才稱得上是佛法上的賢聖
    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為什麼呢?佛陀你所說的法,都是不可取,不可說的。非法非非法。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切覺悟解脫者,都是以無為法而與眾生有差別。要想明白什麼人才稱得上是佛法上的賢聖,我們必須了解什麼是無為法。因為一切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佛說「無為法」及「諸佛」,皆出自於《金剛經》,如何理解?
    佛在《金剛經》中說 「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為什麼?佛告訴須菩提,因為一切諸佛,以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都從此經出。佛像其實佛的這一句是對須菩提所說「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的深化, 因此這一句是補語
  • 《金剛經》:理解了這1句話,就知道了修行的方向
    佛教的大乘經典《金剛經》之中,有如是章句:「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讀《金剛經》第五悟,釋迦牟尼佛說了什麼法
    佛陀問須菩提:「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譯文:「假如有人能夠信守奉持此經,哪怕是其中四句偈,並向他人宣說,那麼這個人的福報,就比用無數珍寶布施獲得的還要多得多。為什麼呢?
  • 《金剛經》中最智慧的十句話,讀一次是一次的修行!
    《金剛經》是佛教的重要經典,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經》。是早期大乘佛教經典,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經書之一,經題的意思為:「以金剛不朽之身和超卓智慧之志,渡達彼岸。」以下經句為其精華,讀通此經,即可開悟。1.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 無有少法,如來可說,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
    按照我所理解您教誨的法義,成佛也沒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什麼都沒說。」須菩提為什麼會這樣回答?大家不要忘了「二諦」。「成佛」有沒有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世俗諦」意義上講,「成佛」就是為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是,從「勝義諦」一切法空上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依然是空。因此,成了佛的人,證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還要覺得沒證,那才是真正的證。如來是否說法了?
  • 金剛經:「所謂佛法,即非佛法」與「一切法皆是佛法」前後矛盾嗎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包含有兩個角度層面的認知:一者,從「我」度眾生的角度來分析認知「佛與眾生」的關係;二者,從眾生度「我」的角度來分析認知「眾生與佛」的關係。既然我們是趣入輪迴、戀留三界、落於三有之中的攀緣眾生,我們並不是清淨覺悟的佛,而只是以攀緣心為自性的眾生,愚痴頑鈍的我們,為何還會有一念之明,從之而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呢?因為眾生與佛皆自具足真如妙性,是謂「如來」。
  • 《金剛經》中的八大經典名句,你看懂了幾句?
    《金剛經》是一切大乘佛教的理論基礎,因其探討解脫生命困惑的大智慧,被奉為「佛門的智慧之母」。同時,不學佛的人也能夠在其中獲得重要的人生啟迪,所以通常意義上,它也是一本人生哲理典籍。一、無有定法,如來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