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淺悟:一切有為法,皆向無為去 法無對錯,人有階段

2020-11-29 文化與科學

圖部分源於網絡,詩文原創。

佛法剛開始傳入中國的時候,漢朝經歷了「無為而治,民養生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的階段,然後至魏晉玄學,三玄廣為流行,即老子《道德經》,莊子《南華經》,周易《易經》,這個時候是用「格義」的方法來翻譯佛經的,因為佛法要想有一席之地,必須和中國本土情況相結合,但是「格義」強行用老莊之學去解說,有時候卻會失去佛經本來的韻味,中印融通的鳩摩羅什大師則主張直譯和意譯相結合,還原了佛經的本然韻味,又不會難以理解,所以《金剛經》翻譯的很有水平!

《金剛經》的原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無為」來自老子的「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歷來人們對無為的解釋不一,與「無為」相對的自然就是有為了,這又涉及到「有無」的爭論,魏晉玄學裡這是個重點。王弼主張貴無論,「崇本息末」以及「聖人體無」,裴頠則是崇有論,「自生而必體有」,而郭象則說「物各自生,獨化於天地玄冥」。追求「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莊子說「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列子還是有待的,不是真正的超脫。只有無待如至人,神人,聖人般,才真正到達「無何有之鄉,廣漠之野」的境界。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無是比有更高明的一個境界,這裡的無並不是完全沒有,而是一種超乎想像的存在,否則那就落入「頑空」了,正如「天清地濁,陽生陰降」中的陰陽關係,陽好比無,陰好比有,又如道家的「陰神」和「陽神」兩個不同的階段。佛家講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道家有三寶:精,氣(炁),神;還有傳統的陰陽兩儀,太極,無極,修行人知道他們是對應的,這裡是一個大秘密。雖然這些依然還是有為的境界,並未超脫五行五蘊,三界輪迴,但是確是要我們一步步修上去。就算是頓修,也是靠累世的修行,這輩子才有超乎常人的根基,如六祖,又如一生補處大菩薩下一站成佛般,你明白了嗎?所以無和有,對於我們凡夫而言,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所以,正如《大般涅盤經》所言:「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又如《金剛經》所言:「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所以真正的無為是聖賢們的修為境界,有為是向無為過渡的階段,凡人要想達到無為的境界,先得有為去行。世間和出世間,正是有為和無為,有待和無待。

所以我才說「一切有為法,皆向無為去,法無對錯,人有階段。」六祖也說「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人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身心感受,如修行人,其處於什麼樣的階段的時候,自然會被相適應的法所攝受,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世人都是一樣的,在紅塵中爭渡,大家都只是處於人生中的某一階段罷了,再過多少年,物是人非,所以說「諸法無我」啊。那又有什麼是永恆的呢?或許是「無為」的境界?亦或者是「常樂我淨」的究竟?問題遺留,屆時再來淺言。

附小詩一首:

《心見》

修行如登山,風景各不同。

山上望山下,高低互兼容。

退後需有數,前路迷霧重。

一步算一步,歷久大道通。

好,今天就先說到這,祝安。

相關焦點

  • 佛說: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世界,自我,生活,命運,皆是我們的內心投射而成的境界。我們修行求道,求悟,要知道,「道」只要一個,「悟」亦無兩個,眾生悟道,與佛無異。那麼如何能悟道呢?我們首先要認識清楚何為道?道是不生不滅,無來無去,非一切法,清淨本然周遍法界。
  •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什麼是有為法和無為法?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什麼是有為法?有為法是變化的,無常的,生滅的,虛幻的,不真實的,不是永恆的。凡夫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為法!種種的善業,修行,功夫,都是有為法,只能得人天果報,享人天福!享完就沒了。不能脫離六道輪迴,不是能成佛的真實功德。
  • 金剛經:理解了「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境界會大不同
    在《金剛經》第七品無得無說分中,有一句「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句話按現代人的語言來解釋,就是佛祖認為,古往今來,不分中外,一切能夠有所成就的聖賢之人,如果能夠悟道得道的,都是在無為法方面得到了奧旨的人,只是在時間、地點、領悟程度上有些微的差別而已,但是在結果上,卻是殊途同歸的
  • 《金剛經》什麼是無為法,什麼是有為法?佛說:皆是佛法!
    《金剛經》上講:「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最後又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看來這個「無為法」和「有為法」的問題,應該非常重要!為什麼重要?佛不是說了「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關係到能否成賢成聖,當然重要了,既然這麼重要就一定要搞清楚!
  • 《金剛經》佛雲法無定法,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又該如何領悟?
    所以又說法如舟筏,迷時師渡,悟時自渡,無舟則無所為渡,至岸又無一可渡。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01如來有所說法沒?如來所說之法,皆是比如,指象而喻,往往都是名什麼,又非什麼。
  • 《金剛經》:「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到底是什麼意思?
    佛說如果按照了義經去修,就能真正得到人生的了悟,得無上智慧,甚至證得果位。在所有的了義經中,《金剛經》以「緣起性空」而聞名。裡面涉及的不僅僅是如何去修,如何「降伏其心」,也提到了如來的一些具體狀態。比如「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等等。這裡的賢聖,指的也是如來。
  • 什麼是有為法,什麼是無為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首偈子是金剛經的核心、修行方法。
  • 金剛經中,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中,分別一切法有兩種分類,一種是把一切法分為有為法與無為法,另一種分法將一切法分為有漏法與無漏法。一般剛開始學佛的人,往往對此兩種分類法搞不清楚,產生錯誤的見地,從而影響了往後的親修實證。那麼什麼是有為法與無為法呢?什麼又是有漏法與無漏法?兩種分類之間又有什麼聯繫與區別呢?
  • 《金剛經》解讀,如何理解須菩提的: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但我們研讀佛經時,發現佛經裡也用有這兩個字,如《金剛經》須菩提的這句話:「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當然也有些譯本曾把「聖賢」譯為「聖人」。首先還得從須菩提的這句話「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來分折,有些佛經的譯本把「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譯為「皆是無為所顯現故」,沒有「差別」這兩個字。這樣的譯法無所謂對錯,但也恰恰證明的了」差別「這兩個字的重要性:既然顯現,就必有差別。沒有差別,又如何顯現?因此「差別」應是「顯現」的深解,而「顯現」則是因為「差別」而導致的表現。
  • 什麼是無為法和有為法?
    那麼無為法和有為法,方便介紹一下。在佛門內部來講,藏教菩薩是修有為法,要念佛、拜佛、拜懺、行善積德、供佛、供舍利、供什麼什麼……有為法是生滅法,修它不能了生脫死。文殊菩薩在第六卷那段偈頌裡,把大勢至菩薩念佛法門判為不能成就圓通;把優波離講的持戒法門判為不能成就圓通。特別是剛學佛的人不能成就,為什麼?有為法能夠使我們得到一定的人天福報;要明心見性,根本不可能。
  • 有為法是什麼?為什麼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金剛經》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話,一直被禪宗奉為圭臬。他們對這句話的信奉程度,達到了沒有文字,沒有言語。最後甚至達到沒有法,一切皆無,只剩下「當頭棒喝」。但是諸多法門,對這種修行方式,持懷疑態度。認為禪宗的這種方式,會是佛經走向消亡的第一步。雖然禪宗並不認同這一點。
  •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為什麼呢?一切的賢人、聖人,都是以無為法般若智慧修證之有無、深淺而有差別。」「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眾生有無量的因緣差別,有賢人、聖人;「賢聖」,可分為世間賢聖、出世間賢聖。
  • 金剛經第九:佛道儒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04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明白了這個重要的道理之後,咱們繼續往下看: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須菩提尊者接著上面的話繼續說道,我為什麼說如來沒有定法可說呢?因為如來之前說的法,都是非空非有,可以說是法,又可以說不是,不可執著。
  •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佛在《金剛經》裡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就是說,佛認為古往今來一切聖賢,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個人程度深淺不同,因時、地的不同,所轉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金剛經》的這一個重點,徹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它與佛教一部大經──《華嚴經》的宗旨一樣,承認一個真理、一個至道,並不認為一切宗教的教化僅限於勸人為善而已。
  • 「一切有為法」斷句成「一切有,為法。」含義相同嗎?
    我們對傳入中國的佛經,翻譯後的標點斷句有異議,也是對東方文化理解上互相切磋。我們看《平等圓覺經》中的名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一切有為法,」與「一切有,為法」。可以產生兩種理解。中文裡的詞,如果你沒有新的領悟,還是以詞典為準吧!
  • 佛教裡關於「法」的釋義:有為法、無為法、佛法
    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為什麼在末法時期,聽聞了金剛般若法門的人會受到如來的攝受?會有無量的福德呢?因為他已然沒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法】的三義「四相」我們在前面已經解釋過了,我們重點講【一念生淨信者】、【無法相,亦無非法相】。
  • 佛法:修行無為法,離不開善根福德
    網圖佛祖為了要廣度群生,所以才苦口婆心的宣說無上大法,使眾生都能夠斬斷痴迷,駕佛法之舟,到極樂涅槃之彼岸,所以才一再的為大眾開示無為福德的勝妙,為什麼,因為眾生塵垢蒙心,不見自性,如果修有為之法,斷然達不到解脫煩惱生死的目的
  • 有為法 無為法 與因果通三世
    時代在變,人要跟得上時代的發展,人的思想也在變。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有一個真理永恆不變,它就是「因緣果規律」永恆不變。還有一個道理也是永恆不變,哪就是「因緣果報」的道理永恆不變。一切在變的我們叫它「有為法」,一切不變的我們叫它「無為法」。
  • 金剛經:「一切法都是佛法」,是法無定法,萬法皆法的自在之道
    佛祖在《金剛經》第十七品究竟無我分中有一句話叫做「一切法都是佛法」,有許多的人都只能有一個大概的理解,而難以體會到隱藏在其中的大智慧,從而白白讓自己錯過了悟入甚深佛法的機會,難以登堂入室而得見般若花開。
  • 學佛要「如法」,要智慧的修行,得而無得,無得而得
    我們學佛要有目標,要有基礎,要知道怎樣去修行才行,不然的話無疑於瞎子摸象,實無所得。道,只要一個,悟,亦無兩個,眾生悟道,與佛無異,如何能悟道呢?先要清楚何為道?道是不生不滅,無來無去,非一切法,清淨本然周遍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