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全域統籌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
12月19日至21日,由中央編辦、國務院法制辦、商務部等組成的調研組在四川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專題調研,召集四川、山西、山東、遼寧、寧夏等其他9省(區)編辦相關負責人在德陽召開座談會。其間,參會人員還對德陽市羅江區、什邡市行政審批局進行了分組調研。
2015年,中央編辦、國務院法制辦啟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工作,我省成都市武侯區、新津縣、綿陽市江油市和巴中市成為試點地區。今年,在總結試點地區經驗後,四川省全面鋪開此項改革,成都、德陽、綿陽三市所有縣(市、區)開展試點。
今年3月1日,羅江區、廣漢市行政審批局同日掛牌,6月底,德陽全域6個縣級政府在全省率先建立行政審批局,統籌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本報記者吳曉彤劉春華
A
一窗進出 辦事從看「專科大夫」轉向看「全科大夫」
「過去註冊一個新公司要跑多個部門,到處交材料、蓋章、等批覆,一兩個月能辦下來都算快。」12月19日下午,什邡市行政審批局大廳,商事登記、投資立項、規劃建設、涉農事務、交通城管、社會事務6類綜合服務區的窗口前井然有序,來辦理營業執照的趙暢深有感觸。
今年4月,什邡市行政審批局掛牌籌建後,第一時間整合構建綜合窗口,將分散在20餘個部門的152項行政許可事項和18項其他服務事項「打包」到行政審批局,形成了「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審批流程。
「如果把辦理行政審批比作醫院看病的話,以前是看專科大夫,根據病情確定就診科室,甚至多個科室聯合問診才能把問題解決。而現在看的是全科大夫,由大夫判斷你是什麼科,如何解決問題。」德陽市政務服務中心主任張建國介紹,德陽按照「市級機制創新,縣級全面推進」的步驟,在全域6個縣級政府成立了行政審批局,構建綜合服務窗口前臺。
依託政務中心「一窗進出」管理系統和工商部門「全程電子化登記系統」,德陽全域企業登記辦證還實現了從線下「面對面」到網上「鍵對鍵」的轉變,讓辦事群眾真正實現了到一個窗口辦所有事。
B
一章辦結 審批從「多公章」轉向「一枚公章」
「過去的政務服務中心,雖然進一個門辦事,但我們仍然要填多份表格,拿到的批覆件也由不同部門出具。」德陽興悅生清潔能源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範繼東回憶,當他拿到羅江區行政審批局頒發的第一張營業執照時,看到上面只印著「羅江區行政審批局」的印章。
而這枚小小的印章,折射出的正是我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從「一門制」到「一窗制」再到「一章制」的不斷深入。「過去各部門都有自己的標準,現在變成同一單位下的科室流水作業,不同部門間『踢皮球』的問題也不存在了。」省委編辦相關負責人認為,體制改革將行政許可事項由多部門間外部循環變為行政審批局內部循環,極大提高行政審批效率,改革試點地區一般許可事項現場辦結率達85%以上,項目和投資審批時間壓縮50%以上。
「一枚公章審批」到底能精簡多少環節?「我們的審批環節由原來925個環節精簡到637個。」羅江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尹毅介紹,羅江還將涉及報建前的公共服務事項全部劃轉到行政審批局,建設項目報建審批環節減少70個,報批時限也已從劃轉前的105天縮短至劃轉後的30天。
C
「審管」分離 「事前審批」變為「事中事後監管」
集中審批後,誰來監管?德陽明確提出各行政審批監管部門承擔此項改革的主體責任以及行政審批局運行的配套責任;其次,通過編制權力清單、流程清單、責任清單、審批清單、監管清單等「五個清單兩張表」,全面釐清行政權力、行政責任及其運行標準,由此破解了劃轉審批職能不清、審批監管責任不明、監管職能不強的難題。
「我們建立了窗口前臺審批信息同步向後臺監管部門推送,同步向行政相對人推送實現『雙告知』機制,各監管部門根據審批信息,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張建國給出的答案是「全科大夫」診斷完後,由「專科大夫」後續服務,兩者及時互通信息,保障運作順暢。今年前10個月,「一窗登記」系統審批辦證入庫信息8502條,向監管部門推送信息684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