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讓我怎麼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原本想收穫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作者 | 北洋君
來源 | 北洋之家(ID:bypm2016)
四年前,
2015年4月26日凌晨兩點,
一個被公眾遺忘多年的詩人,
走完了他59年的人生。
他的英年早逝瞬間引發了
微信和微博的刷屏,
60後、70後、80後集體陷入
對「青春記憶」的懷念和追思……
他,就是汪國真,
可能還有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個人的名字,
但相信多半都知道那句
「既然選擇了遠方,
便只顧風雨兼程……」
他的詩歌,充滿了激情與陽光,
見證了無數人的青春與夢想。
我回想著朦朧的少年時光,
當年稚嫩、倔強的筆跡留在
同學錄、賀年卡上的勵志句子,
大多都出自汪國真的詩歌。
「沒有比腳更遠的路,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我的堅強並不多,
只比苦難多一點……」
「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
既然鍾情於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這些句子,
失落時,鼓舞過我們,
迷茫時,激勵過我們,
躊躇不前時,鞭策過我們,
這些詩句,
被一筆一划地抄在了日記本裡,
這些詩句,
和那一顆悸動不安的心,
一起寫進了給暗戀的人的信箋裡……
汪國真是幸運的,
他一夜成名、受億萬讀者狂熱追捧,
詩集發行總量超過千萬冊;
汪國真亦是不幸的,
不管是生前還是逝世之後,
他的作品常受到詩歌界的嘲笑和批評,
甚至連詩人的身份也被質疑:
他就像一個過客,
一夜爆紅又迅速地被時代遺忘。
「他的詩就是今天心靈雞湯的『祖宗』……」
「最不像詩人的詩人。」
「根本算不上詩歌,充其量就是斷了行的勵志格言。」
甚至,連瘋狂追捧過他的年輕人,
多年後也不願再承認,
曾經喜歡過這些
被貼上「淺薄」標籤的詩歌。
白巖松在《新聞周刊》
紀念汪國真逝世專題節目中這樣說:
其實我們,
都欠汪國真一個道歉。
每一代人的少年青春,
可能都會需要汪國真,
不能因為你長大了,
能讀更高深的東西了,
就忘了最初的營養……
初中畢業考上名牌大學,
從工廠學徒工到
最受歡迎、也飽受詬病的詩人,
從詩人成為書法家、作曲家……
汪國真的一生,
似乎都在執拗地與自己較勁,
在他逝世四周年的日子裡,
我們一起走進詩人汪國真的悲喜人生!
NO.1
若有不屈的靈魂
腳下就有堅實的土地
1956年6月22日,汪國真出生在
北京西城區。
父親畢業於廈門大學,
在國家勞動部工作,
母親則在家照看孩子
對汪國真既慈愛又嚴格。
童年的汪國真
汪國真的童年是幸福的,
受父母影響,
從小便接觸了《三國》《水滸》
《紅與黑》《悲慘世界》等中外名著
以及大量的古詩詞。
為了給兒子打開一扇認識外面世界的窗,
母親甚至不惜賣了自己的金鐲子,
咬牙為兒子買了一臺收音機,
在上世紀50年代末,
收音機絕對算得上是件奢侈品。
汪國真與父母和妹妹
1968年,汪國真進入北京師範大學
附屬實驗中學讀初中,
三年的中學時光,
為他打下了堅實的知識積累。
15歲那年,是汪國真人生的分水嶺,
彼時正值文革,
因為家裡有海外關係的緣故,
儘管成績優異,
汪國真還是失去了上高中的機會,
他被分到了北京市第三光學儀器廠,
成了一名學徒工,
開始長達七年半的
「三班倒、開銑床」的生活。
汪國真(第二排左2)跟工友們在一起。
15歲,正是學習知識、長身體的年齡,
年幼的汪國真過起了黑白顛倒的生活,
他最怕上夜班,
因為總忍不住打瞌睡,
還必須戴著大眼鏡保護眼睛
——銑床開動,火紅的鐵屑亂飛。
儘管工作艱苦,
汪國真從未忘記讀書,
他始終相信,
只要自己不放棄學習,
不放棄努力,
沒有人可以羈絆住自己的雙腳,
沒有人能羈絆住自己的未來。
就像他在《旅程》裡寫到的:
意志倒下的時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
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
汪國真異常興奮,
他知道,這是他重新選擇人生道路、
改變命運的寶貴機會。
——被禁錮了七年的雙腳,
終於可以出發了!
然而,對於只上了三年初中,
每天疲於「三班倒」的汪國真來說,
在570萬的趕考大軍中,
他的身影尤其顯得瘦弱單薄,
他幾乎是拿出了生命中所有的氣力,
緊緊抓住工作之外,
並不充裕的複習時間。
高考放榜,
一天高中也沒有讀過的汪國真,
成績十分優異。
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
現實的打擊比喜悅來得更快、更猛烈:
工廠在他上大學的問題上,
給了反對意見,
堵死了他上大學的路。
21歲的汪國真,
在即將改變自己命運的十字路口,
眼睜睜地與機會失之交臂……
可以想像,這樣的打擊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十分沉重的。
後來,在詩歌《只要明天還在》中,
他這樣寫道:
只要春天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縱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陽還可以重新回來;
只要生命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縱使陷身茫茫沙漠,
還有希望的綠洲存在;
只要明天還在,
我就不會悲哀,
冬雪終會悄悄融化,
春雷定將滾滾而來……
NO.2
是男兒
總要走向遠方
21歲的汪國真堅信,
只要生命還在,
只要明天還在,
他就一定能突破命運的藩籬。
他又一次捧起了書本,
開始準備1978年的高考,
他甚至都沒有去想工廠會不會
再一次堵住他上大學的路,
他能做的,就是義無反顧地
再拼一次!
他的努力沒有白費,
1978年夏天,
汪國真再一次考出了好成績,
被暨南大學中文系錄取。
這次,工廠終於為
這個執著於夢想的青年亮了綠燈。
多年後,汪國真曾寫下這樣一句詩:
我的堅強並不多,
只比苦難多一點!
這句話曾鼓勵過無數人,
曾讓很多堅持不下去的人,
感動流淚、收穫力量,
相信,也包括汪國真自己!
1978年10月,
汪國真踏上了南行的列車。
車窗外,充盈著綠色。
他知道,那是希望的顏色,
而這次南行之旅,
開啟的也正是他人生中的希望之旅!
在詩歌《走向遠方》中
他曾鏗鏘有力地鼓舞自己:
是男兒,
總要走向遠方,
走向遠方,
是為了讓生命更輝煌。
從銑床工人到中文系的大學生,
汪國真,終於憑著自己的執著,
走向了屬於自己的遠方,
開始了全新的人生。
可以說,上世紀80年代
是一個「詩的時代」,
以顧城、海子、舒婷等為代表
朦朧詩派席捲全國。
因為當時流行文化的匱乏,
很多青年將詩人當做偶像,
將寫詩、朗誦詩當作最時髦的事,
他們用詩歌向愛人表白,
以詩作被發表為榮。
讓人難以想像的是,當時的詩歌刊物
《詩刊》月發行量竟高達55萬冊,
北京工人體育場的賽詩會,
場面等同於周杰倫演唱會。
在那個不讀詩無以言的年代,
眾多年輕人開始走向詩歌創作,
汪國真也不例外,
他開始把大量的時間
花在詩歌的創作上。
NO.3
一首《熱愛生命》
一夜成名!
汪國真的詩歌道路並不平坦。
他的作品語言非常直白,
與當時流行的朦朧詩的風格截然不同,
也正因為如此,
汪國真投給雜誌、報刊的大量作品
都指向了同一個命運
——退稿!
然而汪國真秉性執著、不服輸,
愈挫他便愈勇,
越得不到認可,
他就越要做出個樣子來!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尤其是像汪國真這樣倔強的青年。
一天,一位同學興奮地對他喊:
我在《中國青年報》上看到你的詩了。
帶著這種半信半疑又興奮的心情,
汪國真發現他的組詩《學校的一天》
真的發表在了《中國青年報》上。
《晨練》
天將曉,同學醒來早,
打拳做操練長跑,
鍛鍊身體好。
…………
現在再看汪國真發表的第一首詩歌,
雖不失生動和情趣,
但確實如打油詩般淺顯、直白。
這首詩發表後,
給了他極大的信心和鼓勵。
大學畢業後,汪國真帶著對詩歌的
滿腔熱情走上了另一段徵程。
他回到了北京
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當了一名編輯。
儘管這是一份讓同齡人羨慕的工作,
但是他從未忘記對詩歌的夢想。
他把自己放在詩山書海之中,
把工作之外的幾乎所有時間,
都用來創作詩歌、向全國各地的報刊投稿,
但他的詩歌仍舊被屢次退回,
在當時一些詩歌刊物看來,
這根本就不是詩歌!
1986年,汪國真已經30歲,
感情沒有著落,
自己追求和奮鬥的事業也不成功,
在這種情況下,
他寫了一首詩激勵鼓舞自己,
這首詩就是後來紅遍大江南北、
徹底改變汪國真命運和人生軌跡的
——《熱愛生命》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夠成功 , 既然選擇了遠方 , 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贏得愛情 , 既然鍾情於玫瑰 , 就勇敢地吐露真誠 。
我不去想, 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 , 既然目標是地平線, 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 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 只要熱愛生命 ,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這首經歷了屢次退稿的詩,
突然有一天,
刊登在了當時發行量超百萬的
《讀者文摘》雜誌的卷首位置。
無數讀了這首詩的青年,
被詩人的近乎直接的真誠和坦白感動。
「他替我們說出了心底想說,
卻沒有說出口的話……」
《讀者文摘》《遼寧青年》《女友》等
面對廣大青年的報刊,
十分敏銳地捕捉到
青年人對汪國真詩歌的喜愛。
紛紛向他約稿、
為他開設「汪國真詩歌專欄」。
汪國真一篇篇曾被退稿的舊作,
一篇篇直抒胸臆的新作,
都通過這些發行量巨大的大眾雜誌,
迅速在青年中傳播、流行。
面對迷茫,他這樣說:
如果你是魚不要迷戀天空;
如果你是鳥不要痴情海洋 !
——《選擇》
面對情感上的困惑,他這樣說:
要輸就輸給追求,
要嫁就嫁給幸福!
——《嫁給幸福》
面對愛,他這樣說:
花還未落,樹怎敢死,
你還未嫁,我怎敢老。
——《這就是愛之怎敢》
面對人生的抉擇,他這樣說:
到遠方去,
到遠方去,
熟悉的地方沒有景色……
——《旅行》
曾有一位年輕的女讀者激動地說:
當我發現讓我淚流滿面的詩歌
全都是出自一個名字時,
我永遠在心底記住了那三個字
——汪國真。
手抄汪國真的詩,
成了當時校園裡最瘋狂的事。
無數的學生在熄燈後「挑燈夜戰」
將他的詩篇反覆抄錄謄寫,
甚至自己配樂朗誦錄進磁帶裡,
他們對汪國真的瘋狂追捧,
絕不亞於80後、90後之於韓寒、郭敬明!
讓汪國真沒能想到的是,
他的詩歌,竟然引發了
一場前所未有的出版狂潮……
1990年,一位中學女教師在上課時,
發現一些學生不好好聽講,
在偷偷摸摸地抄什麼東西。
一問才知道,他們正在抄寫的
是一個叫汪國真的人寫的詩。
女教師回家後,她就把這件事
告訴了自己在出版社工作的丈夫。
她的丈夫叫孟光,
是北京學苑出版社編輯室主任。
孟光敏感地意識到,
這裡可能存在著巨大的商機,
通過市場調查他發現,
不少書攤和書店的老闆都反映,
經常有年輕人過來打聽,
有沒有汪國真的詩集。
讓孟光欣喜萬分的是,
市面上還沒有一本汪國真的詩集。
他當即託人聯繫到汪國真,
直截了當地給汪國真開出了三個條件:
最快的速度,
最高的稿酬,
最好的裝幀。
只要你點頭出版,
保證一個月內讓詩集面世。
實際上只用了23天,
孟光就把樣書送到了汪國真手上。
對於從未出版過圖書的汪國真來說,
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
對於出版社來說,
這一本裝幀簡單、設計也簡陋的
《年輕的選潮》竟掀起了出版界的驚濤駭浪:
首版印數15萬,
緊急加印五次,
又經幾次再版,
共印了60餘萬冊。
出版商們開始爭搶汪國真,
《年輕的風》《年輕的瀟灑》等
連同花樣繁多的《汪國真詩文集》陸續上市,
總銷量超過千萬冊,
「汪國真風潮」開始席捲全國。
在上海南京東路新華書店
舉辦的一次籤售活動中,
汪國真一個上午籤掉四千多本書,
賣光了書店的庫存,
還有很多讀者在排隊等候……
1990年,汪國真從默默無聞到
一夜成名、一夜暴富,
以汪國真為核心形成的
詩集出版、詩歌講座等形式
所產生的轟動效應,
成為20世紀90年代著名的「詩歌文化事件」,
伴隨著「汪國真」的火,
各種尖銳的批評、批判
也猶如潮水一般向他襲來……
NO.4
被低估的詩人:
我們欠他一句道歉
更欠他一個謝謝
評論家黃集偉說:
「汪國真受歡迎不是假的。
但這類詩我管它叫做『賀卡語文』……」
還有評論說:
「汪國真的作品是非藝術性的
沒有詩的意境的……」
汪國真慣用的語言方式也被譏為
「只是格言警句的分行」
「把詩的礦石附上說明書」。
汪國真回答:
「實際上,不是好詩都是有意境的。
比如,『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它是不是好詩?
它也沒有什麼意境,
但是仍然是好詩。」
而最讓汪國真有底氣的,
是大眾讀者喜歡自己的詩,
他始終堅信什麼樣的詩是好詩,
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
而是要經過時間、讀者、歷史的檢驗,
才能評判的。
然而,危機正向汪國真襲來,
而且是猝不及防!
短短幾年時間,
電影、電視劇、流行歌曲、綜藝節目
快速超越詩歌成為青年人的精神食糧。
正如今天,讓康師傅方便麵失寵的,
不是競爭對手統一,
而是神速發展的外賣行業一樣,
汪國真應該也想不到,
讓他快速走下神壇的,
不是來自詩歌界的猛烈批評,
而是電視普及之後大眾文化的空前繁榮。
汪國真參加央視電視主持人大賽
在一次大學講座中,
一位大學生給汪國真遞來這樣的紙條,
「初中崇拜你,高中喜歡你,
大一時很少看你,
大二以後就不再讀你。」
學生本是汪國真最有信心的讀者群,
然而在他看到這張紙條的瞬間,
他認識到自己已是四面楚歌……
從1990年一夜成名,
到1993年離開詩壇、離開大眾視野,
從給予青年慰藉和力量的人生導師,
到與詩歌一起退下神壇,
汪國真被世人遺忘,
也就只有短短幾年的時間。
與汪國真一起被遺忘的,
還有那些伴隨著青年成長的
《讀者文摘》《遼寧青年》《意林》……
汪國真無疑是幸運的,
他抓住了人們熱愛詩歌最後的尾巴,
被稱為中國最後輝煌的詩人,
汪國真又是可悲的,
他始終沒能邁進純文學領域,
同時也失了大眾文化的陣地。
1993年之後,
汪國真淡出詩壇,
儘管他的經典詩句還以某種方式傳播著,
但汪國真這個名字,
很快被人遺忘……
多年以後,
當汪國真再次
出現在公眾視野裡時,
他的身份已經變成書法家。
汪國真就是這麼一個跟自己較勁的人,
別人批評他哪裡做的不好,
他就偏偏要好給你看。
當年,有讀者批評他的籤名字不好看,
他就下決心苦練毛筆字,
一旦下了決心,汪國真有著
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
幾年後,不僅他的書法驚豔了世人,
國畫竟也畫的很不錯。
汪國真書法作品《家比天大》
汪國真書法作品《孟子語》
汪國真國畫作品《荷》
汪國真國畫作品《鶴立》
汪國真是一個不甘於平庸的人,
除了在書法和繪畫上下苦功夫,
他甚至開始苦學作曲,
2009年,歌手白雪在演唱會上唱了
汪國真重新譜曲的《但願人長久》。
在12年的時間裡,
汪國真給400首古詩詞譜上了音樂,
2013年,他作曲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甚至還入選中國音樂學院的教材
——《中國古典詩詞歌曲教程》。
正應了他那句「有人說我的詩不好,
我就要證明,我不僅詩寫得好,
在其他領域我也是可以的。」
也正印了他寫的那首詩,
《倘若才華得不到承認》——
倘若才華得不到承認,
與其詛咒,不如堅忍,
在堅忍中積蓄力量,默默耕耘。
然而,汪國真顯然是透支了生命,
練過書法的人都知道,
從學握毛筆到
寫得行雲流水、畫得有章有法
這得投入多少心血和體力,
書畫可以登堂入室,雅樂怎可欠缺。
於是他又苦心孤詣,
終能譜曲……
2015年春節前夕,
還在各地忙碌奔波的汪國真
突然四肢無力、毫無精神,
他以為是得了感冒,
到了醫院檢查才發現,
已經是肝癌晚期。
從確診到離開
死神只留給汪國真兩個月的時間
與他熱愛的世界告別……
2015年4月26日凌晨兩點,
忙碌了一輩子,
跟自己較勁了一輩子,
在藝術上追求了一輩子的汪國真,
去了遠方……
汪國真離開了,
在他死後,曾經喜歡過他的人,
罵過他的人,遺忘了他的人,
再一次想起這個最後的輝煌詩人,
爭論過後,
汪國真,再度被人遺忘……
我的腦海中不禁恍然迴響起了
他最著名的那首《山高路遠》——
呼喊是爆發的沉默,
沉默是無聲的召喚……
如果遠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遠方,
如果大山召喚我,
我就走向大山,
雙腳磨破,
乾脆再讓夕陽塗抹小路,
雙手劃爛,
索性就讓荊棘變成杜鵑,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如今,他走了整整四年了,
我們再讀汪國真的詩歌,
是否恍然發現,
這些被批評為「心靈雞湯」的句子,
依然備受感動、
依然振奮精神、
依然鼓舞人心、
依然能想起青春年少時的自己,
依然會為曾經的那一份倔強和堅持
淚流滿面……
汪國真的詩,
汪國真的一生,
為什麼值得我們尊敬?
因為他直面現實、
直面苦難、
直面人生,
這種積極樂觀的精神,
永不過時、永遠激昂!
正如白巖松在節目中所說:
其實我們都欠他一個道歉!
我們這個社會很奇怪,
吃了四個饅頭終於飽了,
習慣性的把功勞記在第四個饅頭身上,
忘了最初的補給和營養!
今天,在這個特別日子,
願我們再一次懷念汪國真,
向他說一聲,謝謝!
也一同追憶那段屬於青春和詩歌的歲月……
《感謝》
讓我怎麼感謝你,
當我走向你的時候,
原本想收穫一縷春風,
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
汪國真,謝謝,
謝謝您讓我們的青春裡,
曾有詩相伴……
— THE END —
☀本文選自北洋之家(ID:bypm2016),灼見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