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心城區「宜居水岸」 先看西郊河到浣花溪

2020-12-18 四川新聞網

中心城區「宜居水岸」市級示範項目效果圖 製圖 李開紅

  示範工程總長約7.4公裡,包含西郊河區段、幹河區段和浣花溪區段,串聯杜甫草堂、浣花溪、文化公園、寬窄巷子等成都著名景點,預計明年底主體工程基本建成,2018年6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設

  今年9月,市委、市政府啟動中心城區「宜居水岸」工程,將整治現狀水域的主河道、支流溝渠共82條,通過城市修補、生態修復的手段,構建六河、百渠、十湖、八溼地的水網體系,打造「兩江抱城、宜居水岸」的美麗成都。

  目前,《中心城區「宜居水岸」市級示範項目——西郊河綜合改造示範工程總體方案》擬定。市建委昨日就此方案正式徵求公眾意見(www.cdcc.gov.cn/webnew/aspx/Detail.aspx?id=57364)。方案顯示,示範工程總長約7.4公裡,包含西郊河區段、幹河區段和浣花溪區段,串聯杜甫草堂、浣花溪、文化公園、寬窄巷子等成都著名景點,預計明年底主體工程基本建成,2018年6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設。

  河道存在「三不通」

  市建委介紹,成都的現狀水網體系為六河、百渠、十湖、八溼地,主河道有6條,由西北至東南貫穿中心城區,構成中心城區水網體系的骨架,76條支流溝渠則構成基本成網的毛細血管。

  首先,河道存在三不通問題。一是水系不通:存在河道不貫通、水面被遮蓋、局部斷流等問題;二是道路不通:濱河道路未完全貫通;三是綠化不通:濱河綠化未完全連通。

  沿途河道水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升。中心城區仍存在多處易淹區。

  水生態環境不佳,整體水量不足,水循環利用程度和再生利用率較低。部分溝渠截汙不徹底,水質差,水環境存在汙染情況。河岸以硬質駁岸為主,河底為硬質護底,水流無法下滲,生態循環不暢。

  濱水區域公共功能不強,濱水區域以居住功能為主,城市重要公共功能不足。濱水區域城市品質也不高,缺少濱水開敞空間與景觀節點,沿岸景觀風貌雜亂,親水性不足、濱水活動空間不夠。

  示範項目包含三段

  針對上述問題,市上相關部門多次召開「宜居水岸」市級示範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專家諮詢會,根據專家諮詢意見,按照強化「兩江抱城」的古城格局、打造「依水而興」的旅遊目的地、形成「水城相融」的文化展廊、建設「樂活生態」的宜居水岸的理念編制了《中心城區「宜居水岸」市級示範項目工程總體方案》。

  市級示範項目包含西郊河區段(槐樹街-青羊正街)長約2.7km、幹河區段(望仙橋-二環路)長約1.6km、浣花溪區段(浣花溪公園北側)長約3.1km。本次工程重點對河道兩側規劃綠帶控制線內實施整體提升改造,對部分老舊建築立面進行提升。施工期間周邊主要交通道路基本不受影響。

  亮點1

  實現濱河通道親水

  在「臨水貫通」上,將實現水系、道路、綠化「三通」。

  首先是河道水系貫通,形成城市廊道,融入城市路網。其次是改造河堤,連通濱河通道,增設步行橋,提高親水性:在濱河空間侷促的河段,增設垂直綠化(如垂柳)確保生態通道連續;在濱河空間充足的河段,利用現有空間增設景觀綠帶,實現水網綠化廊道貫通連續。最後是拆除阻擋視線的濱河圍牆、柵欄等障礙物,打通斷頭河,敞開蓋板河,實現濱河通道親水。

  亮點2

  西蜀水鄉水流不息

  在「清水優城,讓水流動,加強水生態建設」上,通過再生水利用、區域調水等綜合手段提升景觀環境用水水量,營造水流不息的西蜀水鄉。改造硬質河底、清理基底、新建截汙管道工程,消除黑臭水體。在滿足河道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結合用地情況與可利用空間,對沿岸硬質駁岸進行生態化改造。分別形成休憩宜居段駁岸、文化遊覽段駁岸、生態休閒段駁岸。

  亮點3

  打造水文化體驗長廊

  在「水城相融,彰顯水文化魅力」上,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和現有資源,針對不同類型水體的不同文化特徵,重點打造特色景觀節點;結合規劃,新增城郭、橋梁、匯水點構築物、特色植被等文化點位。

  依託兩岸文化,如寬窄巷子、琴臺路、百花潭公園、文化公園、浣花溪公園和杜甫草堂等,分別形成少城文化特色段、琴臺文化特色段、浣花文化特色段,打造水文化體驗長廊。

  亮點4

  串聯濱河綠道慢步道

  在「親水宜居,提升濱水區域城市品質」上,串聯濱河綠道與慢步道,優化提升濱河綠地,形成沿河濱江綠色生態開放空間,豐富兩岸鄰裡交往與遊憩活動場所,提升濱水區域城市品質。

  成都商報記者 辜波 市建委供圖

相關焦點

  • 未來3年成都河岸什麼樣子?先看「宜居水岸」工程樣板段
    據了解,目前,「宜居水岸」工程市級示範項目包括西郊河綜合改造示範工程(槐樹街—二環路西—段,全長7.4公裡)及府河段(全長約8.9公裡)已啟動,預計於2017年年底主體工程基本建成,2018年6月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設。
  • 成都最後一處侵佔城市藍線建築被拆 將打造「宜居水岸」
    拆除現場(圖由成都市規劃局提供)  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22日訊(記者 李丹)6月22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市規劃局獲悉,今年4月10日,位於青羊區西郊河道旁的規劃藍線一般稱河道藍線,是指水域保護區,即城市各級河、渠道用地規劃控制線,包括河道水體的寬度、兩側綠化帶以及清淤路。  還河道於城 將按「宜居水岸工程」方案打造  成都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儘快將違法建設拆除完畢,並對建築垃圾進行清理,同時將按照成都市「宜居水岸工程」市域示範段總體規劃,把該區域整體打造成河道景觀和遊園綠地。
  • 成都中心城區芙蓉花增量提質 未來全域可見市花景觀
    「二十裡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印證了成都繁花似錦的歷史,而這樣的景象正在當下的成都逐漸重現。去年9月底,我市正式出臺了《花重錦官城——成都市增花添彩總體規劃(2016-2022)》,將按照集中化、特色化、多樣化的原則推進「增花添彩」,引導支持市域賞花基地建設,提升成都市生態園林綠化景觀,豐富現代成都的城市特色,2022年重現「花重錦官城」盛景。
  • 南充終於有了跟成都「浣花溪」媲美之地!
    是看破城市浮華沉靜下來的心,是關上門就把城市喧囂關在門外的隨性。意境圖說起成都的高端別墅,「浣花溪」都是不能繞開的存在,「浣花溪」三字,一直都是個傳奇。 正所謂芳華氣質,與生俱來,浣花溪擁有成都二環內獨一無二的自然人文資源,造就了成都最頂級的城市別墅區,囊括了成都政商兩界最高端的居住人群。
  • 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周邊竟藏著這麼多景觀!
    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周邊竟藏著這麼多景觀!承載著許多人的回憶經過時間的推移這裡已打造成宜居宜遊的風景區目前,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公共空間已基本貫通開放讓我們用腳步感受蘇州河沿岸的景觀吧!相較於其他濱水岸線,這裡同時擁有南岸、北岸兩面風光。
  • 蜀紙名揚天下 浣花溪是老成都的造紙中心
    四川古人造紙。麻紙成貢紙古蜀有著名三都,廣都、成都和新都,當時的廣都在現在的中和、中興一帶,是古老都城,也是重要的產紙之地。隋煬帝名叫楊廣,避皇帝名諱,廣都紙不能有「廣」字,就臨時改為雙流。這個地名一直沿用下來,最早的廣都卻成了歷史。唐宋時,成都的造紙業達到高峰,造紙技術高速發展,成為全國造紙中心。
  • 【圖刊】「河長制」治出河暢水清
    成都自2017年全面實行河長制以來,全市江河湖庫實現河長制管理工作全覆蓋,有效地改善了城鄉水生態環境,黑臭河變成了景觀河、風景河,向「宜居水岸、活水成都」水生態體系更進一步。
  • 成都有一個入口在浣花溪
    我認識成都,走的是浣花溪這個歷史通道。下二環高架路,過清水河,經詩歌大道,到浣花溪,再進杜甫草堂。這是主線,旁邊還有萬竹廣場,千詩碑林等。不知來浣花溪多少次了。總覺得,對成都認識不夠深,大概是因為我總在浣花溪徘徊的原因。
  • 從府河漂木到宜居水岸 大西南建材城蛻變沙河源公園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鍾帆 實習生 陳苗 攝影報導)6月29日上午10點,成都市金牛區沙河源公園正式開園與市民見面,從府河漂木變成宜居水岸,不變的是飲水思源的情懷。據了解,沙河源是成都市主要的飲用水來源,沙河源公園舊址是成都歷史上的水運樞紐。位於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北部府河流域的金牛區洞子口,曾是岷江水運木材的重要集散區。上世紀五十年代,成千上萬的漂木晝夜不息地漂進成都,北門一帶迅速發展為成都市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
  • 成都再無浣花溪,溫江卻有博翠灣
    屆時,溫江的商業中心將形成東西兩大核心,即東部的光華新城商業核心區,西部的科技園商業核心。與此同時,交通、商業、生活、工作完美融合的TOD項目也布局在此,作為溫江區唯一一個TOD項目,萬盛TOD提出的「城市匯谷」概念,將形成「一園、一嶺、一谷」的規劃結構。隨著未來萬盛TOD投入運營,整個片區將成為宜居、宜業、宜商、宜遊的城市新區。
  • 「圖刊」「河長制」治出河暢水清
    成都自2017年全面實行河長制以來,全市江河湖庫實現河長制管理工作全覆蓋,有效地改善了城鄉水生態環境,黑臭河變成了景觀河、風景河,向「宜居水岸、活水成都」水生態體系更進一步。12月11日,市民在四川成都浣花溪公園小憩。公園由萬樹山、滄浪湖和白鷺洲三大景點組成,園內山水交融,浣花溪和幹河兩條河流穿園而過,是成都最大的開放式城市森林公園。
  • 「河流水聲翻譯器」落座浣花溪:初聞不知詩中意,再聞已是詩中人
    河流是一座活著的博物館,漫步浣花溪看著流水,你會不會覺得少了一點什麼?就像置身博物館,大家會期待解說講訴文物背後的故事。那咱們的河流又有什麼故事呢?最近成都市水務局河道管理處,打造了城市名片,講成都河流故事的二維碼。
  • 澴河壹號院:私享「水岸公園」生活
    現代社會,許多有影響力的城市,都建設有水岸城市公園。美國紐約的中央公園,上海外灘公園,武漢江灘公園,都代表了整個城市的最佳環境資源。而公園周邊的房產,其房產價格市值也是雄冠全城。令人稱奇的是,很多城市都只有一條河流,而以孝道聞名海內的孝感,其城區卻擁有兩條河。
  • 浣花溪 與詩人結緣的詩意河流
    □姚錫倫 文/圖  浣花溪是成都一條古老而美麗的河。她西起龍爪堰,南繞杜甫草堂,東流至送仙橋下,匯磨底河水注入錦江,全長約3公裡。唐代,詩聖杜甫、女詩人薛濤先後寓居溪畔,浣花溪因此名滿天下。而一則民間廣為流傳的浣花夫人保衛成都的故事,更使得它名聲大噪。  唐代之後,浣花溪一直是成都人郊遊踏青緬懷名人的勝地。
  • 唐 • 杜甫《西郊》中寫到的鄂州
    西郊 唐 • 杜甫 時出碧雞坊,西郊向草堂。 傍架齊書帙,看題減藥囊。 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 安史之亂後,杜甫移家成都,靠朋友的幫助,在城西郊外浣花溪畔營建了一座草堂,後稱「杜甫草堂」。 題為「西郊」,實寫詩人從西郊回歸草堂的經過。詩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西郊路上之景。據《梁益記》記載,成都之坊,百有二十,第四曰碧雞坊,在城之西南。碧雞坊,是詩人此行的起點;目的地是草堂,在城西七裡。鬧市中有一座橋,高高聳起,兩岸垂柳依依;沿著江橋漫遊,一路上梅香撲鼻。市橋,據《益州記》載,也叫衝星橋,在城區西南四裡。
  • 成都只有一個浣花溪,也註定只有一個西派浣花
    在成都,無論之於歷史人文,還是城市發展格局,浣花溪二字都一直是個傳奇。因此,當2019年中鐵建西派浣花亮相市場之時,整個成都都為之興奮,因為這是十多年之後,浣花溪再一次向全成都打開大門,大眾視野重新聚焦浣花溪。浣花溪璀璨的豪宅長卷之上,正在被中鐵建徐徐展開。
  • 百花潭、望江樓、浣花溪等成都五大特色公園,都去過才算沒白來
    西郊河由北而南,浣花溪(南河)從西向東,兩水在青羊宮東北角處匯合,水勢急湍,形成一個波翻渦漩白色水花的深潭,即今日百花潭。以百花潭為名的百花潭公園位於成都市青羊區浣花溪風景區。在成都本地攻略上看到它,其實沒抱多大期望,以為也就是一個普通公園而已,沒想到,居然有一片瀑布!規模還不小!驚喜啊!公園綠化的非常好!
  • 青白江天和繡水岸樓盤開發商是誰
    天和繡水岸繡水岸距離鐵路港片區僅2公裡。旁邊的五金機電城,中益萬貫都能為城廂的經濟帶來新的發展。除此之外,項目的品質更是十分優質,周邊環境優美,小區設計頗具匠心,本篇就說說,青白江天和繡水岸樓盤開發商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