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波政策刺激下,最近部分企業開始嘗試的機器人進車間,從鼓勵「機器換人」到推進「機器人」進車間,這段以技術改造來鞏固、升級工業根基的專業鎮轉型之路,仍需要加快腳步深化、完善鼓勵和扶持政策,實現傳統專業鎮「蹄疾而步穩」的轉型路。
如果說,重申「工業強市」的重要性,咬定實體經濟發展是中山市近期所確定的一個風向標的話,那麼力推以「機器換人」為主線的技術改造,則是強化和實踐這個風向標的有效內涵。當前,全市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實現39.3億元,增長69%。隨著技改扶持政策的進一步強化和推進,專業鎮及其傳統產業的轉型路徑指向了從「機器換人」的工業升級舉措。在新一波政策刺激下,最近部分企業開始嘗試的機器人進車間,最終帶動中山專業鎮及其產業升級走上智能生產線更新潮流。
傳統產業難逃「缺工」與「低效」兩大囹圄
對於以民營企業「起家」的中山來說,製造業無疑是經濟的根基。在這個擁有15個省級專業鎮的城市,非公經濟佔中山全市經濟總量的98%以上,創造了九成以上的規模上工業產值和稅收。在此背景下,技術升級與改造又具有特殊的意義——在中山,「一鎮一品」崛起幾乎都以傳統的製造業為底子,這也決定了當前中山專業鎮轉型升級所遇到的兩大難題:
一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對人口紅利的依賴,讓專業鎮的傳統產業效益受制於當前的結構性缺工。根據市人社局的統計,今年中山的節後返工率達到了九成,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不減,用工缺口普工佔八成以上,佔最大頭;二是低技術含量的傳統製造方式,讓企業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下失去了長足發展的後勁。當前,大部分專業鎮對於高耗能低產出的工業生產方式仍高度依賴。
基於上述背景,從技術升級突圍的中山專業鎮轉型之路,基於兩大方面的必然需求:一是從外在競爭而言,這是實現減員增效的必然路徑;二是從內生動力而言,這是企業獲得成長驅動、進行二次創業的有效方法。
引導企業從「技術更新」走向「智能車間」
正如經濟學家林毅夫所指出的,「在現代經濟中,持續的技術升級是一國長期動態增長的最重要驅動力。」重提「工業強市」突圍路徑,為重振工業根基增大工業投資,中山起草了《關於進一步促進企業技術改造的實施意見》,並修訂《中山市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管理辦法》,力推「機器換人」以推動專業鎮及其產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