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嶽陽樓記》都經典,為何不少老師只讓全文背誦前者

2020-12-05 美詩美文

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語文老師說全文背誦。或許是逆反的心理終於被老師們看出來了,後來到了初中,他們倒是變得越來越「體貼」了,遇到長文基本上只讓我們背誦一小段而已。本來以為從此便解脫了,但到了高一下學期,學到王勃的《滕王閣序》,老師又開始變得不近人情了,一句「全文背誦」讓當時的我們叫苦連天,也讓我們幾個調皮的孩子恨了她許久。

或許很多會說《滕王閣序》寫得這麼經典,讓我們背也是情理之中。但當年我們明明還學了另一首能與之相媲美的《嶽陽樓記》,筆者一直覺得論思想高度和格調意境,範仲淹這篇文章就算不能全勝《滕王閣序》,也絕對是能媲美的。可是《嶽陽樓記》老師都只讓我們背誦最後兩段,學有餘力的同學可自行背誦全文。這是為何?多年後,筆者自己開始寫文章了,也總算明白了當年老師的苦心,如今對她心懷感激,這是為何?

很多人覺得《滕王閣序》最經典的應該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千古名句,卻不知道其實這篇文章最牛之處是40多個成語和固定詞語的使用,以及數十個典故的運用。如果能將這篇文章中的成語和典故都一一了解透徹,雖無法做到「下筆如有神」,語言水平也將精進不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篇文章是中學課本中最該全文背誦的一篇。讓我們先來數一數這些成語:

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俊彩星馳、天高地迥、興盡悲來、萍水相逢、命途多舛、時運不濟、達人知命、勝友如雲、高朋滿座、騰蛟起鳳、逸興遄飛、鐘鳴鼎食、雲銷雨霽、響遏行雲、一介書生、叨陪鯉對、喜託龍門、投筆從戎、高山流水、盛筵難再、陸海潘江、」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老當益壯、窮且益堅、青雲之志、白首之心、涸轍之鮒、「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以上只是列舉了一些,大家若是去辭海找到這些成語或固定詞語的出處,會發現這些多數都是王勃首創,其中有不少是如今我們還經常用到的。《滕王閣序》是一篇駢文,對仗和工整是最重要的,這些詞讓全文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背誦起來時,比起一般的長篇文言文其實難度是小一點的。

除了這些驚豔的詞語外,典故的運用也是出神入化的。陶淵明、竹林七賢、馮唐、李廣,謝太傅、孟子等典故有些出自四書五經,有些出自很多一般文人很少提及的古書,有人統計了一下一共有36個歷史人物及典故。將如此多數量的典故放入一篇正文只有717個字的文章裡,卻還能讓文章背起來不生硬,這樣的功力確實是不簡單的。

或許有人會說,古人本來就博學,若是讓其它詩人好好研究一把,應該也是能寫出這樣的千古神作。但事實上,王勃這篇文章仍即興所作。當年王勃只是路經滕王閣, 見當地官員督閻公正和一群才子在為新樓寫詩,於是便湊了個熱鬧。據史書記載,當時王勃寫此文時「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這樣的能力就非一般人可及了。《滕王閣序》問世後,傳遍了大唐文壇,連深居宮中的唐高宗也愛不釋手,視王勃為天才。當得知王勃已溺水而亡時,他連嘆三聲「可惜」。

筆者一向反對學古詩詞死記硬背,但這首《滕王閣序》確實是值得一背的,因為這717個字的博大精深確非一般作品可比。大家覺得呢?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滕王閣上 5名學童激情背誦《滕王閣序》
    株洲日報記者 孫曉靜通訊員/劉琦株洲日報訊 孩子背下超長詩詞,家長兌現承諾組團實地打卡,詩裡的場景,都要讓娃好好看看。上周六,在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上,白鶴小學的5名小學生,現場激情背誦《滕王閣序》全篇,引來遊客紛紛點讚。「背下來,帶你去看真的滕王閣」這5名孩子來自白鶴小學五年級三班,分別為劉逸樂、胡澍澤、吳玥穎、羅亦安和劉琳涵。此次南昌之行,他們笑稱是自己的「兌獎之旅」。
  • 嶽陽樓:背誦《嶽陽樓記》免票
    花果山屬猴遊客免票,背誦《嶽陽樓記》免費參觀嶽陽樓,井岡山婦女節期間女性免費入山。景區雷人招數大盤點,你準備好接招了嗎?遊客排隊等候背誦《嶽陽樓記》現場與單純靠屬相就能免費遊景區相比,要免費遊玩嶽陽樓那就得靠實力了。
  •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同是千古名篇,到底誰更勝一籌?
    古往今來,若論千古名篇,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與宋代範仲淹的《嶽陽樓記》都應有一席之地。這兩篇千古美文,同樣是對當下旅遊景點的讚美,有些哪些共同點與區別呢?王勃與範仲淹,到底誰的功力更勝一籌?一、作品的較量,亦是作者的較量分析一首作品之前,必須先了解作者,知曉其寫作背景,儘量做到客觀公正,不能憑一己喜好妄斷優劣。
  • 上學時為何老師只讓背誦《滕王閣序》,沒說「滕王」是誰?
    上學時為何老師只讓背誦《滕王閣序》,沒說「滕王」是誰?文/立尊讀史當我們在假期遊覽各個名勝古蹟的時候經常會驚喜的發現有古人遺留的墨寶出現。從古至今,文人騷客在遊覽之時總會寫上幾筆。但很多時候,文人的墨寶往往只會成為名勝的裝飾物。但是總有一些有過人才華的人會讓自己的筆墨凌駕於這名勝之上,時光荏苒,昔日名勝已然作古,但是這詞藻墨寶卻千古長留。《滕王閣序》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滕王閣修了又毀,毀了又修,唯有《滕王閣序》長存人心。時至今日《滕王閣序》也是中學課本上的必背篇目,我們背誦的時候也會被文章的壯美所震撼,但是很多人可能也有這樣的疑問。
  •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的千年之爭,王勃在這兩點輸給範仲淹
    作為我國古文的巔峰之作,《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就像兩座古文的高山,令後世難以超越。也因為這兩篇文章,捧紅了這兩座名樓,讓它們在千年後的今天仍是車水馬龍。但對於二者誰是古文第一的爭論,從來沒停止過。《滕王閣序》寫於初唐,但唐代的名家中只有韓愈對此文作出了評價,韓愈是這樣說的:「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以忘吾憂」。韓愈這個評價寫得是頗有意思的,因為文章把滕王閣寫得太美了,所以他想親自去看看,覺得這樣的美景一定能讓自己忘記憂愁,這是誇《滕王閣序》寫得美。同樣的觀點,宋代大文人胡應麟也曾有過,他說此文是:「唐人短歌之絕」。
  • 範仲淹《嶽陽樓記》,王勃《滕王閣序》,誰的歷史文學地位更高?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是散文體,而王勃的《滕王閣序》偏向於駢文體。前者通俗,後者古雅;前者文章正統,後者激情飄逸。這麼說來,如何比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的點睛之筆,也是他的家國情懷的最好體現。可以說,僅僅憑著這一句千古名言,就確立了範仲淹的文學地位。不過,大家也要知道,範仲淹本人並沒有去過嶽陽,這篇《嶽陽樓記》是他單純憑想像而作的。
  • 讀書時要求背誦《滕王閣序》,可老師為何不講滕王是誰?
    讀書時要求背誦《滕王閣序》,可老師為何不講滕王是誰?文/歷史小課凡是上過高中的同學們對於這篇名字叫做《滕王閣序》的古文都非常的熟悉,因為我們都依稀的記得當時候課後習題中的歐要求的背誦全文,所以我們也忘不掉那種苦澀的背誦課文的痛苦。
  • 為何老師只讓你背誦《滕王閣序》,卻不說滕王是誰?其實原因很簡單
    要是說起中學時期難以背誦的文章,那其中一定會有《滕王閣序》的一席之地。全文字數雖不多,只有773個字,但卻通篇用典,理解起來都費勁,更別說是要全文背誦了。學習這篇文章時老師又是介紹時代背景,又是介紹詩人,還逐字逐句地翻譯文章,為什麼卻獨獨不提《滕王閣序》中的滕王到底是誰了?
  • 《嶽陽樓記》與《滕王閣序》隱藏的秘密
    在前面的「」這篇文章裡,我們一起分享了《嶽陽樓記歷史總是虛幻迷離,當我們在歷史遺留的事物面前細細回味時,才發現,歷史上的人,其實總是帶著我們的一些特徵,我們今天的人,也都帶有古人的影子。 說到名樓,自然離不開江南三大名樓。分別是湖南岳陽的嶽陽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
  •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哪個寫得更好?你更喜歡哪一篇?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這兩部名篇可以說是無人不知了,前者直接將滕王閣推為天下第一閣,後者也使嶽陽樓名揚天下,與滕王閣、黃鶴樓一起成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兩篇文章的擁躉爭論了一千多年,喜歡《滕王閣序》的說《滕王閣序》天下第一;喜歡《嶽陽樓記》的卻認為《嶽陽樓記》才是最好的古文。二者到底孰高孰低,人微言輕的我,今天也冒昧地將二者來比較一下,看看哪個寫得更好。
  • 談談《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
    這兩部作品在我國文學史之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每每讀時,常會眼眶溼潤,對這樣的兩部神作,唯有跪拜。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 範仲淹寫的《嶽陽樓記》和王勃的《滕王閣序》分析對比
    滕王閣全景滕王閣和嶽陽樓都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都臨江而建,都是在重修之後請了當時的文豪作序,於是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誕生了。嶽陽樓一,從文學價值,文學造詣上來看,個人覺得王勃的《滕王閣序》比範仲淹的的《嶽陽樓記》好。
  • 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詩美景更美
    黃鶴樓聯手嶽陽樓、滕王閣共同精心策劃的「尋找名樓文化小達人」活動2019年6月1日至3日繼續進行!!決定大人能不能通過此活動進入江南三大名樓景區的重任就壓在孩子小小的肩膀上辣~所以如果你能背誦《嶽陽樓記》全文如果你熟悉
  • 還記得中學時期要求會背誦《滕王閣序》嗎,這個「滕王」是誰呢?
    《滕王閣序》大家都曾學過,它是高中課程並有著背誦全文的要求。這篇古文的作者相信大家也不陌生,王勃,唐代時期的文學家,也是「初唐四傑」之一,從小便聰明好學,六歲便可以寫文章,更在贊為神童。他最為代表的作品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滕王閣序》,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經典。僅是去看這篇文章之中的文字,便可以感受到滕王閣的壯美可在課上,老師都會詳細介紹這篇文章的作者、背景、古文翻譯,卻從未說起過在這篇文章中滕王閣的滕王指的是誰?這究竟是為何呢?
  • 語文老師為何只讓你背《滕王閣序》,卻不說滕王是誰,原來不好說
    「熟讀課文並背誦全文。」這句話大家一定不陌生,簡直是每個人學生時代的「噩夢」,最怕學完一篇課文後老師嘴裡會「蹦出」這麼一句話。關鍵背就算了,還要全文默寫,多難啊!比如王勃的《滕王閣序》,全文773個字,字還特難。
  •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誰更精彩?兩部經典,兩種魅力人生!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這兩部作品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寫景古文的巔峰之作,都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古代文人從不會誇下海口說自己文採千古第一,但後人總喜歡拿兩篇文章比較,論出個子醜寅卯來。其實這兩篇文章反映的是是王勃和範仲淹的不同人生的魅力,論文採,《滕王閣序》辭藻華麗,歷來無出其右;而論思想,《嶽陽樓記》字字句句之間都帶著範公的政治情懷,讓人每每讀起都會感慨良多,眼眶溼潤。王勃是一位天才型的文人,他六歲能寫文章,十四歲便已中舉。後因為寫文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隨即在蜀中漫遊三年,這裡的風景人文給了年輕的文人無限靈感,留下諸多詩文。
  • 作家張一一質疑範仲淹,並寫下《新嶽陽樓記》,叫板《嶽陽樓記》
    《嶽陽樓記》是宋代範仲淹的散文名篇。自宋代以後,一直有人把它拿來和王勃的《滕王閣序》論高低。但是無論結果如何,這兩篇文章都是公認的古典散文杰作。《新嶽陽樓記》全文如下:範仲淹的《嶽陽樓記》,融記敘、描寫、抒情、議論於一體
  • 從文學角度講《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那個寫得更好?
    王勃的《滕王閣序》和範仲淹的《嶽陽樓記》這兩篇文章,都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河裡璀璨明星唐代著名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把寫景和抒情自然結合,重點描繪了滕王閣的雄偉壯麗的景象,宴會的高雅而宏大的氣勢,抒發了自己的感慨情懷。文章中巧妙結合自己的境遇、抱負和身世,不免流露出幾分對人生的不濟而產生的悲愴心情,抒發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憂鬱、不平和自己懷才不遇情懷。
  • 從〈滕王閣序〉到〈嶽陽樓記〉,從駢文到散文,歷史的必然!
    《滕王閣序》,這是駢文美句的佳篇,文意除了讚美還是讚美,仿佛要把一切世間華麗的詞藻都堆砌完。大唐盛世,錦繡山河,仿佛已映入讀者眼底。千百年來,讓無數後人慨嘆,神往。文中傳達的「歌而不功,頌而不德」,更是帶正無數讀者的三觀。最後主詩一句「檻外長江空自流」更是富含哲理意義。
  • 《滕王閣序》被譽為千古第一賦,王勃真的是即興作文嗎?
    中國許多跨越千年的建築,都因為那些文人墨客的筆墨而有了生命。崔顥所寫的《黃鶴樓》,讓黃鶴樓名震天下;範仲淹登嶽陽樓時所作的《登嶽陽樓記》,更是文人志士真正的家國情懷,同樣也帶火了嶽陽樓。而滕王閣,成名於王勃即興所作的《滕王閣序》,這篇文章引經據典,被稱之為千古第一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