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騰王閣序〉到〈嶽陽樓記〉,從駢文到散文,歷史的必然!
《滕王閣序》,這是駢文美句的佳篇,文意除了讚美還是讚美,仿佛要把一切世間華麗的詞藻都堆砌完。大唐盛世,錦繡山河,仿佛已映入讀者眼底。千百年來,讓無數後人慨嘆,神往。文中傳達的「歌而不功,頌而不德」,更是帶正無數讀者的三觀。最後主詩一句「檻外長江空自流」更是富含哲理意義。
-
範仲淹《嶽陽樓記》,王勃《滕王閣序》,誰的歷史文學地位更高?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是散文體,而王勃的《滕王閣序》偏向於駢文體。前者通俗,後者古雅;前者文章正統,後者激情飄逸。這麼說來,如何比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的點睛之筆,也是他的家國情懷的最好體現。可以說,僅僅憑著這一句千古名言,就確立了範仲淹的文學地位。不過,大家也要知道,範仲淹本人並沒有去過嶽陽,這篇《嶽陽樓記》是他單純憑想像而作的。
-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哪個寫得更好?你更喜歡哪一篇?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兩篇文章的擁躉爭論了一千多年,喜歡《滕王閣序》的說《滕王閣序》天下第一;喜歡《嶽陽樓記》的卻認為《嶽陽樓記》才是最好的古文。二者到底孰高孰低,人微言輕的我,今天也冒昧地將二者來比較一下,看看哪個寫得更好。
-
談談《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
《滕王閣序》是一篇駢文。駢文講究對仗工整,聲律也貴在抑揚頓挫。所以讀起來會非常的暢快。 但是駢文因為受限于格式,作者有時會過於追求對仗工整和辭藻華麗。以致內容空洞,無內涵與情感。但是王勃在這兩點上都做得很好。高朋相會,覓得知音的喜悅。滿腔抱負無法施展的愁苦。對風光無限的讚嘆等等都被融為一體。用典也極為頻繁,有的地方一句一典,盡顯斐然文採。
-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的千年之爭,王勃在這兩點輸給範仲淹
作為我國古文的巔峰之作,《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就像兩座古文的高山,令後世難以超越。也因為這兩篇文章,捧紅了這兩座名樓,讓它們在千年後的今天仍是車水馬龍。但對於二者誰是古文第一的爭論,從來沒停止過。《滕王閣序》寫於初唐,但唐代的名家中只有韓愈對此文作出了評價,韓愈是這樣說的:「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以忘吾憂」。韓愈這個評價寫得是頗有意思的,因為文章把滕王閣寫得太美了,所以他想親自去看看,覺得這樣的美景一定能讓自己忘記憂愁,這是誇《滕王閣序》寫得美。同樣的觀點,宋代大文人胡應麟也曾有過,他說此文是:「唐人短歌之絕」。
-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誰更精彩?兩部經典,兩種魅力人生!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這兩部作品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寫景古文的巔峰之作,都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古代文人從不會誇下海口說自己文採千古第一,但後人總喜歡拿兩篇文章比較,論出個子醜寅卯來。沒錯,字字珠璣的滕王閣序是王勃路過一場文化沙龍之時臨時興起寫下的,光運用的歷史典故就有數十個,且沒有一個典故是硬套強搬的,通篇一氣呵成一字未改。
-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同是千古名篇,到底誰更勝一籌?
《嶽陽樓記》的格局很大,境界寬廣,意味深長,也可以看出範仲淹,此人心胸開闊,有理想有抱負,有主見有深度。《滕王閣序》只論個人得失成敗,《嶽陽樓記》心繫天下蒼生。這便是兩篇文章意境主題的最大差別。論格局,範仲淹自然是棋高一招。
-
《滕王閣序》《嶽陽樓記》都經典,為何不少老師只讓全文背誦前者
或許是逆反的心理終於被老師們看出來了,後來到了初中,他們倒是變得越來越「體貼」了,遇到長文基本上只讓我們背誦一小段而已。本來以為從此便解脫了,但到了高一下學期,學到王勃的《滕王閣序》,老師又開始變得不近人情了,一句「全文背誦」讓當時的我們叫苦連天,也讓我們幾個調皮的孩子恨了她許久。或許很多會說《滕王閣序》寫得這麼經典,讓我們背也是情理之中。
-
從文學角度講《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那個寫得更好?
王勃的《滕王閣序》和範仲淹的《嶽陽樓記》這兩篇文章,都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河裡璀璨明星唐代著名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把寫景和抒情自然結合,重點描繪了滕王閣的雄偉壯麗的景象,宴會的高雅而宏大的氣勢,抒發了自己的感慨情懷。文章中巧妙結合自己的境遇、抱負和身世,不免流露出幾分對人生的不濟而產生的悲愴心情,抒發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憂鬱、不平和自己懷才不遇情懷。
-
《嶽陽樓記》與《滕王閣序》隱藏的秘密
在前面的「」這篇文章裡,我們一起分享了《嶽陽樓記歷史總是虛幻迷離,當我們在歷史遺留的事物面前細細回味時,才發現,歷史上的人,其實總是帶著我們的一些特徵,我們今天的人,也都帶有古人的影子。 說到名樓,自然離不開江南三大名樓。分別是湖南岳陽的嶽陽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
-
範仲淹寫的《嶽陽樓記》和王勃的《滕王閣序》分析對比
滕王閣全景滕王閣和嶽陽樓都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都臨江而建,都是在重修之後請了當時的文豪作序,於是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誕生了。嶽陽樓一,從文學價值,文學造詣上來看,個人覺得王勃的《滕王閣序》比範仲淹的的《嶽陽樓記》好。
-
《滕王閣序》描繪的景色美輪美奐,世人閱讀後感受是如何的?
我們看《滕王閣序》,明顯能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就事論事寫滕王閣上的宴會,後一部分寫王勃自己的經歷、志向。我相信後一部分內容王勃平時沒少寫。因為唐代文人會經常給權貴們寫自薦書,對於王楊盧駱這個層次的文人來講,不應當存在。
-
千古第一駢文《滕王閣序》,究竟奇在何處?美在何處?
一篇《滕王閣序》驚豔了無數個時代,其文採之翩然,思維之敏捷,讓這篇駢文如同文海中的定海神針,獨步古今,稱之為奇文亦不為過。千年以來,多少人被《滕王閣序》所傾倒,讓人高山仰止。節選自---《滕王閣序》一、《滕王閣序》裡面的經典句子實在太多一片好的詩文,一兩句經典的句子就已經讓人側目,而王勃的這篇駢文,經典的句子可謂是信手拈來,字字珠璣。
-
王勃《滕王閣序》絕冠古今!如果不早逝,能進入「唐宋八大家」嗎
一序,說的是大名鼎鼎的《滕王閣序》。這篇序文,據說是王勃24歲時,回家省親,路過滕王閣趕上都督顏公的宴會,在席間揮就而成。這篇序文,可以說通篇文採飛揚,引經據典如數家珍,是中國文學史上少有的極品佳作之一。可不幸的是,在王勃做完這篇序文沒多久,就渡海不幸身亡。這位天才才子的隕落,無疑是大唐文學史上的晦暗時刻。
-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兩篇千古絕唱,你更欣賞哪一篇?
要說喜歡,確實《滕王閣序》更美《滕王閣序》屬於那種即使你不懂意思,只是讀來就很有節奏感、朗朗上口,並且能從內而外給人一種美感的文章。就像一個少女,你並不了解她,但只要遠遠地看上一眼,就會被她由內而外的青春氣息所吸引,王勃當時25歲,正是青春洋溢的時候。
-
作家張一一質疑範仲淹,並寫下《新嶽陽樓記》,叫板《嶽陽樓記》
《嶽陽樓記》是宋代範仲淹的散文名篇。自宋代以後,一直有人把它拿來和王勃的《滕王閣序》論高低。但是無論結果如何,這兩篇文章都是公認的古典散文杰作。張一一說:範仲淹生平從未到過嶽陽,卻幫好友滕子京發表了一篇《嶽陽樓記》,硬生生將一個貪官「炒」成了清官。
-
文學課堂:古代散文與古代駢文
春秋戰國時代,由於社會文化變遷,散文走向了歷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這一時期的散文可以分為兩類,即史傳散文與諸子散文。史傳散文以記錄史實為主,主要作品《尚書》、《春秋》、《國語》、《左傳》等。諸子散文以說理見長,主要作品《論語》、《老子》、《孟子》、《墨子》、《莊子》、《荀子》等。
-
《滕王閣序》:一個低情商者的自嗨
尋常一座滕王閣,遇見才子大不同。第三次低情商表演:作《滕王閣序》。這次表演終成絕響,絢爛過後,斯人已去,唯文章長存。從以上這三件事我們看到,王同學的情商確實堪憂啊!其實,在多數情況下,天才通常是不受大眾歡迎的存在,因為天道無情而至公,老天給他智商的同時,卻往往將他的情商靴忘在了家裡。
-
一篇《滕王閣序》,竟有40個成語,不愧是「天下第一駢文」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除了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外,駢文也佔據著重要的一席之位,有著悠久的歷史,起源於漢末,盛行於南北朝,完善於唐朝,一直到清朝,駢文都很流行。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管學院 引「經」據「典」 | 駢文輓歌 滕王閣序
滕王閣序六朝駢文新變王勃·字子安——王勃初唐四傑王楊盧駱居首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韓愈《新修滕王閣記》: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關,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以忘吾憂。胡應麟《詩藪》:神俊無前,六代體裁,幾於一變。即「畫棟」「珠簾」四韻,亦唐人短歌之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