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騰王閣序〉到〈嶽陽樓記〉,從駢文到散文,歷史的必然!

2020-08-27 蘭影竹風

《滕王閣序》,這是駢文美句的佳篇,文意除了讚美還是讚美,仿佛要把一切世間華麗的詞藻都堆砌完。大唐盛世,錦繡山河,仿佛已映入讀者眼底。千百年來,讓無數後人慨嘆,神往。文中傳達的「歌而不功,頌而不德」,更是帶正無數讀者的三觀。最後主詩一句「檻外長江空自流」更是富含哲理意義。只有盛唐這樣的土壤才會出這樣的佳篇!

《嶽陽樓記》,抒情言志散文佳篇,一個憂國為民,勇於擔當的華夏赤子,對於縮頭安享腐儒的一聲吶喊。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讓後世無數華夏赤子追隨。

言之有物述志的抒情散文與空洞無物,專門堆徹華麗詞的駢美之文無法同臺而語!《嶽陽樓記》借景抒情言志,文人風骨之佳篇!《騰王閣序》,寫景譽美之最,文藝弛揚之美篇!

從歷史發展角度看,言之無物的華麗駢文美句走到五代十國已經是終點,因為繁華加國無外患才敢駢文美句,宋朝雖然繁榮,但外患強敵環伺,整個兩宋時期,華夏就從未一統,四處隱憂,但腐儒的縮頭安享卻成了主流,如何駢美,所以只能婉約言志了!所以範仲淹開始「先天下之憂而憂」!

唐朝末,內憂外患不斷襲來,文人們呼籲改中唐盛行的空洞的駢文美句為抒情言志散文,其實已是一種歷史潮流趨勢!所以唐末宋初先後出現了古文運動的八大散文家,這也是由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所決定的歷史必然。

相關焦點

  • 從〈滕王閣序〉到〈嶽陽樓記〉,從駢文到散文,歷史的必然!
    《嶽陽樓記》言之有物述志的抒情散文與空洞無物,專門堆徹華麗詞的駢美之文無法同臺而語!《嶽陽樓記》借景抒情言志,文人風骨之佳篇!《滕王閣序》,寫景譽美之最,文藝弛揚之美篇!從歷史發展角度看,言之無物的華麗駢文美句走到五代十國已經是終點,因為繁華加國無外患才敢駢文美句,宋朝雖然繁榮
  • 範仲淹《嶽陽樓記》,王勃《滕王閣序》,誰的歷史文學地位更高?
    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是散文體,而王勃的《滕王閣序》偏向於駢文體。前者通俗,後者古雅;前者文章正統,後者激情飄逸。這麼說來,如何比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的點睛之筆,也是他的家國情懷的最好體現。可以說,僅僅憑著這一句千古名言,就確立了範仲淹的文學地位。不過,大家也要知道,範仲淹本人並沒有去過嶽陽,這篇《嶽陽樓記》是他單純憑想像而作的。
  •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哪個寫得更好?你更喜歡哪一篇?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兩篇文章的擁躉爭論了一千多年,喜歡《滕王閣序》的說《滕王閣序》天下第一;喜歡《嶽陽樓記》的卻認為《嶽陽樓記》才是最好的古文。二者到底孰高孰低,人微言輕的我,今天也冒昧地將二者來比較一下,看看哪個寫得更好。
  • 談談《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
    《滕王閣序》是一篇駢文。駢文講究對仗工整,聲律也貴在抑揚頓挫。所以讀起來會非常的暢快。 但是駢文因為受限于格式,作者有時會過於追求對仗工整和辭藻華麗。以致內容空洞,無內涵與情感。但是王勃在這兩點上都做得很好。高朋相會,覓得知音的喜悅。滿腔抱負無法施展的愁苦。對風光無限的讚嘆等等都被融為一體。用典也極為頻繁,有的地方一句一典,盡顯斐然文採。
  •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的千年之爭,王勃在這兩點輸給範仲淹
    作為我國古文的巔峰之作,《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就像兩座古文的高山,令後世難以超越。也因為這兩篇文章,捧紅了這兩座名樓,讓它們在千年後的今天仍是車水馬龍。但對於二者誰是古文第一的爭論,從來沒停止過。作為一篇駢文,《滕王閣序》的對偶之華麗,文韻之流暢確實是嘆為觀止的,他們的評價明顯只在美景和文字本身上。再說《嶽陽樓記》,在所有對《嶽陽樓記》的評價中,宋代大詩人陳師道的評價是:「用對語說時景,世以為奇,唐裴鉶所著小說也」,意思是這篇散文不只是寫了景,還說眼前事,就像讀一本小書一樣。這個評價其實就是將範仲淹這篇文章從遊記寫景文,升華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 文言文翻譯:騰王閣序
    文言文翻譯:騰王閣序 2009-08-18 10:50:38 來源:網絡資源   騰 王 閣 序  王 勃  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 清平樂人物譜之範仲淹:因為能背《嶽陽樓記》,數萬人免費登樓
    和中國大多數的名樓一樣,嶽陽樓在歷史上也屢次被毀,屢次重修。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正月,範仲淹接到友人滕子京的來信,希望他能為重修的嶽陽樓作記,在信中滕子京說:「竊以天下郡國,非有山水環異者為勝,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可久,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為著。」
  • 江西南昌,一座革命英雄與軍旗升起的城市,《騰王閣序》桔紅桂花
    這張圖片我站在騰王閣這邊拍的贛江對面夜景,只有建築物上有燈光。江的二邊無河散步的河堤也無燈光。整棟樓的燈光也採用了目前流行的燈光秀,可以顯示出一幅完整圖案,而不只是單個彩燈組成,有科技感。去騰王閣經過的一個圖書館建築,很氣派,頂上有祥雲花紋和彩漆的牆面,有故宮的韻味。騰王閣,因唐朝王勃寫的《騰王閣序》而聞名於世,依江而建,景點一句話總結:相見不如懷念。
  •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誰更精彩?兩部經典,兩種魅力人生!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這兩部作品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寫景古文的巔峰之作,都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古代文人從不會誇下海口說自己文採千古第一,但後人總喜歡拿兩篇文章比較,論出個子醜寅卯來。沒錯,字字珠璣的滕王閣序是王勃路過一場文化沙龍之時臨時興起寫下的,光運用的歷史典故就有數十個,且沒有一個典故是硬套強搬的,通篇一氣呵成一字未改。
  • 《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同是千古名篇,到底誰更勝一籌?
    《嶽陽樓記》的格局很大,境界寬廣,意味深長,也可以看出範仲淹,此人心胸開闊,有理想有抱負,有主見有深度。《滕王閣序》只論個人得失成敗,《嶽陽樓記》心繫天下蒼生。這便是兩篇文章意境主題的最大差別。論格局,範仲淹自然是棋高一招。
  • 旅遊勝地—騰王閣
    1986-1987年,新建滕王閣和玉臺山莊,並配以石坊、石橋、長廊、亭臺,開闢為滕王閣公園,園林用地85畝,建築面積3030平方米滕王閣坐落在江西南昌贛江東岸,南昌西北,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所創建——南昌騰王閣。滕王閣建築規模宏大,閣高九丈,共三層。歷史上滕王閣屢毀屢建達28次。
  • 文學課堂:古代散文與古代駢文
    春秋戰國時代,由於社會文化變遷,散文走向了歷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這一時期的散文可以分為兩類,即史傳散文與諸子散文。史傳散文以記錄史實為主,主要作品《尚書》、《春秋》、《國語》、《左傳》等。諸子散文以說理見長,主要作品《論語》、《老子》、《孟子》、《墨子》、《莊子》、《荀子》等。
  • 王勃——開盛唐詩道先河,「水府之神」助其揮毫奇文《騰王閣序》
    上一篇介紹了盛唐邊塞詩人高適,35歲作《燕歌行》,曾與李白杜甫鬥酒賦詩,今天和朋友們聊聊開盛唐詩道先河的王勃以及他的千古奇文《騰王閣序》。盛唐是中國詩歌的全盛時期。詩仙李白的詩歌雄奇飄逸,詩聖杜甫的詩歌沉鬱頓挫,是盛唐詩壇的高峰;高適、岑參以邊塞詩揚名;孟浩然、王維以山水田園詩著稱。
  • 四大名樓,分別是黃鶴樓、嶽陽樓、鸛雀樓,騰王閣:你去過幾座?
    三國時期只是用於軍事瞭望臺,後面各朝各代有用於道教用的,也有用於酒店用途,黃鶴樓從唐朝時期到清代、多次毀於兵火2、第二大名樓嶽陽樓:嶽陽樓曾經因為範仲淹的一篇嶽陽樓記而名流千古,範仲淹據歷史考證並沒有去過嶽陽樓,而寫出了嶽陽樓記的優美詞句
  • 散文||我與《嶽陽樓記》的情與緣
    四人輪流演唱的不是經典歌曲,而是在流行音樂的伴奏下演唱經典散文《嶽陽樓記》。我立馬端坐在電視機前側耳聆聽,整個演唱過程時而高亢豪邁,時而優雅婉轉,時而激情澎湃,時而流水潺潺。給我的感覺是「此音只應天上有, 人生難得幾回聞」!讓我再一次從歌聲中聆聽到古典文學作品的典雅莊重, 感受到古人先賢胸懷的浩瀚廣博。
  • 《滕王閣序》《嶽陽樓記》都經典,為何不少老師只讓全文背誦前者
    或許是逆反的心理終於被老師們看出來了,後來到了初中,他們倒是變得越來越「體貼」了,遇到長文基本上只讓我們背誦一小段而已。本來以為從此便解脫了,但到了高一下學期,學到王勃的《滕王閣序》,老師又開始變得不近人情了,一句「全文背誦」讓當時的我們叫苦連天,也讓我們幾個調皮的孩子恨了她許久。或許很多會說《滕王閣序》寫得這麼經典,讓我們背也是情理之中。
  • 細說駢文:是精雕細琢的美玉,還是一股畸形的文學潮流?
    也正是在這種創作風潮之下,「駢文」的種子在漢賦中逐漸發芽,「駢文」即將迎來一個多彩的時代。 三、漢魏時期的駢文 公認的歷史上駢文始作俑者是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他的《子虛賦》、《長門賦》是漢賦中的經典,也是第一位大量運用駢句,用極為靡奢的詞句,極盡誇張和想像,字字珠磯,華麗妍奇,文風瑰麗。
  • 從文學角度講《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那個寫得更好?
    王勃的《滕王閣序》和範仲淹的《嶽陽樓記》這兩篇文章,都是中國歷史文化長河裡璀璨明星唐代著名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把寫景和抒情自然結合,重點描繪了滕王閣的雄偉壯麗的景象,宴會的高雅而宏大的氣勢,抒發了自己的感慨情懷。文章中巧妙結合自己的境遇、抱負和身世,不免流露出幾分對人生的不濟而產生的悲愴心情,抒發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憂鬱、不平和自己懷才不遇情懷。
  • 古文賞析之(嶽陽樓記》—— 宋 範仲淹
    (原創)《嶽陽樓記》到了第二年,也就是慶曆五年,國家的政事順利,老百姓和樂,一切廢馳的事情都興辦起來了,於是,就重修嶽陽樓,並且擴大了舊時的規模,刊刻唐朝有名望的人的詩詞歌賦在上面,囑託我寫文章,記錄重修嶽陽樓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