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與《嶽陽樓記》的情與緣

2021-01-14 冬歌文苑

那天晚上,剛剛打開電視機,正巧碰上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剛剛開播。由中央電視臺四位著名主持人擔任經典傳唱人。四人輪流演唱的不是經典歌曲,而是在流行音樂的伴奏下演唱經典散文《嶽陽樓記》。我立馬端坐在電視機前側耳聆聽,整個演唱過程時而高亢豪邁,時而優雅婉轉,時而激情澎湃,時而流水潺潺。給我的感覺是「此音只應天上有, 人生難得幾回聞」!讓我再一次從歌聲中聆聽到古典文學作品的典雅莊重, 感受到古人先賢胸懷的浩瀚廣博。配上 「四大名嘴」的精彩演繹,既有話劇的生動逼真,也有曲藝的幽默風趣,還有民歌的鄉土氣息,更有國粹京劇那樣的有板有眼。加之旋律優美的音樂伴奏,悅耳動聽,扣人心弦,真是文唱合一,珠聯璧合,彰顯正能量, 催人再奮進。於我而言,通過銀屏觀看演唱經典古典散文這還是「大姑娘坐轎」頭一回,不僅讓我眼界大開,拍手叫絕,還勾起我許多和《嶽陽樓記》相關聯的美好回憶。

1969年,我進入「戴帽子」七年制農村學校的初中班讀書,正好遇上「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的「特殊年代」, 兩年制初中語文新課本上都是「紅文」「檄文」,唯獨沒有古文。「文革」前的初中二年級語文老課本上是有《嶽陽樓記》的,現已被當作「封、資、修」的內容給刪除了,讓我錯失了在初中和《嶽陽樓記》首次相遇的機會。

1992年農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當地政府抽調鄉鎮、縣級企事業單位幹部組成工作組,到農村參加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我有幸選中參加,我所在的工作組組長正是我們當年讀書七年制學校的老校長。一次同老校長閒聊,閒談讀書時代背書、演算類之舊事。老校長指著牆上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條幅問我:「進成,《嶽陽樓記》還記得嗎」?我告訴他,當年的初中語文課本上沒有《嶽陽樓記》,他覺得很惋惜,關照我如有可能將原文找來讀幾遍,會讓你受益非淺。他還講了《嶽陽樓記》的通假字的認識和使用方法,講了作者寫景物、寫情感、寫抱負的寫作方法,整個文章不但有可敘之事,情感真摯,哲理深刻,典故豐富,而且自然美景、人文意蘊特別豐厚。作者文章的深度、高度達到史上文學家、政治家的思想和藝術的最高境界,人們都說《嶽陽樓記》是散文中的經典、經典中的精萃。說著說著,年過55歲的老校長竟然眯起眼睛,搖頭晃腦地背了起來。雖說不上嫻熟,但基本一字不落地背一遍。我非常佩服老校長在學生時代所花的「功夫」真是了得。出於好奇和欣賞,我真去找到了一本初中語文課本,十分工整地抄寫了《嶽陽樓記》,全篇共六段,368個字,我花了四五個早晨的功夫,終於啃通背熟。又像當年的學生一樣,跑去背給老校長聽了一遍。老校長聽後十分滿意,說我年近「不惑」, 還利用悠閒補上學生時代所缺的「這一課」,值得肯定和表揚。這也是我首次與《嶽陽樓記》的邂逅。

背上《嶽陽樓記》後,又得到老校長的誇獎,我有些沾沾自喜。我的堂哥六十年代初高中畢業,後自學函授大專畢業,擔任過中小學校長,同我家前後相鄰而住。一天,我倆相遇,我故意扯起話題,談及《嶽陽樓記》。我提起話頭,他就滔滔不絕,講起範仲淹《嶽陽樓記》的寫作背景,說起範公出生於蘇北徐州,並擔任過興化縣令,在擔任泰州西溪鹽倉監官員時,組織四萬百姓修築黃海沿岸「範公堤」300公裡,如今我們蘇北鹽阜地區濱海海岸至南通的海堤基礎都是當年範公的政績,他不僅是文學家,還是水利專家、政治家、還辦過應天學院,算是教育家,更是軍事家,抵禦過外寇侵略為北宋立過大功,真是文韜武略,智慧過人。他略作停頓時,我便來了個突然襲擊「考」他一下。問他幾十年了,能否還背得出?誰知,我話音一落,他就有節奏地背起: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雖不能說是滾瓜爛熟,但仍一口氣背到底。他對《嶽陽樓記》講得頭頭是道,脫口而出的都是「宏篇大論」,我聽得如痴如醉,也佩服得五體投地。《嶽陽樓記》在民間如此深入人心,讓我再一次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又過了幾年,我的外甥女和幾個農村晚輩親鄰,高考結束後到我家「放鬆」休閒,我又想起用能否熟練背誦《嶽陽樓記》來考考他們,我外甥女不加思索地熟背一遍,後來考取了江南大學。還有幾個參加高考的學子,《嶽陽樓記》勉強也能背出一部分,但背不完整,結果,這幾個高考時都與本科無緣。雖不能說背熟《嶽陽樓記》就能考上心儀的大學,但起碼可以說,初中階段你在古典文學上所花的功夫不同,對高考的結果肯定是有影響的。

現今,各類新媒體層出不窮,知識的傳播方式也多種多樣。央視採用歌唱的方式來演繹《嶽陽樓記》,形象生動,感染力特強。連我這樣年過六旬之人也被深深打動。我相信,通過媒體的春風化雨,在千千萬萬個孩子的心中從小播下經典的種子,讓他們認識經典、愛上經典、傳播經典、未來就能創造經典。同時,《嶽陽樓記》中豐富的思想內涵諸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通過銀屏傳播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就能夠構建起屬於新時期中國人的精神信念和崇高信仰。

一篇《嶽陽樓記》的千古美文,作者為社會留下一筆無法估量的文化和精神財富,《嶽陽樓記》像洞庭湖的山水,永遠給人以美好的記憶,只有能唱能誦並將《嶽陽樓記》作者所倡導的精神付諸實際行動,《嶽陽樓記》的歷史和人文價值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

致敬,《嶽陽樓記》!

致敬,中央電視臺!


相關焦點

  • 散文精選:《登嶽陽樓記》
    散文精選:《登嶽陽樓記》周 步到嶽陽,登嶽陽樓似乎是別無選擇的一件事情。嶽陽古稱巴陵,也名嶽州。嶽陽這一地理名詞大約出現在南北朝時期,之後設立了嶽陽縣、嶽陽郡。到任後,滕公著手擴建學校、修築防洪長堤、重修嶽陽樓等等。翌年建成,滕子京給年長自己一歲、同舉進士的範仲淹寄去《洞庭晚秋圖》一幅和《求記書》一封,懇求為嶽陽樓作記。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也就是嶽陽樓重修告竣的第二年,範仲淹寫下了千古名篇《嶽陽樓記》。自此之後,嶽陽樓聲名大振。
  • 【散文】林濤:我與《嶽陽樓記》
    原因有二,其一是上學時沒有因為不會背《嶽陽樓記》被老師懲罰不讓回家吃飯,要知道那時候不讓吃飯是很嚴厲的懲罰。其二是學習《嶽陽樓記》至今將近四十年了,我現在仍能不卡殼的一氣背下來。就憑這些我對《嶽陽樓記》有所偏愛也純屬正常。當然,我也知道不是自己記性好,或者說是在學校學的紮實,關鍵是自己平時喜歡寫字,也算是一大愛好。
  • 嶽陽樓記
    關於《嶽陽樓記》的寫作過程,因為作品長期以來被列入中學語文教材的緣故,但凡學過的人都知道。《嶽陽樓記》是文化瑰寶,圍繞這篇文章,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四絕說」,即滕子京的建築、範仲淹的文章、蘇舜欽的書法、邵竦的篆刻。九十年代有一部武打電影叫《巴陵竊賊》,就是圍繞《嶽陽樓記》篆刻牌匾失而復得的事件編寫的故事。
  • 從〈滕王閣序〉到〈嶽陽樓記〉,從駢文到散文,歷史的必然!
    《嶽陽樓記》,抒情言志散文佳篇,一個憂國為民,勇於擔當的華夏赤子,對於縮頭安享腐儒的一聲吶喊。言之有物述志的抒情散文與空洞無物,專門堆徹華麗詞的駢美之文無法同臺而語!《嶽陽樓記》借景抒情言志,文人風骨之佳篇!《滕王閣序》,寫景譽美之最,文藝弛揚之美篇!
  • 《嶽陽樓記》是範仲淹的一篇力作,這2句成為千古傳誦的名言
    《嶽陽樓記》是範仲淹的一篇力作,具有較高的思想成就和藝術價值,在我國古代散文中久負盛譽,深受人們的喜愛。這篇文章的思想內容十分充實,作者寫景抒情,議論明志,通過描繪、讚美嶽陽樓一帶的湖光山色,書寫悲喜情懷,進而展示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開闊胸襟,表現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公而忘私的思想境界,至今具有教育作用。
  • 作家張一一質疑範仲淹,並寫下《新嶽陽樓記》,叫板《嶽陽樓記》
    《嶽陽樓記》是宋代範仲淹的散文名篇。自宋代以後,一直有人把它拿來和王勃的《滕王閣序》論高低。但是無論結果如何,這兩篇文章都是公認的古典散文杰作。因為範仲淹的名氣足夠大,所以《嶽陽樓記》事實上是一篇「公關文章」。因為有了範仲淹的名氣,文章一出,到了當年的秋天,滕子京就升官了。但是,光質疑範仲淹不是作者還不過癮,張一一後來又自己寫了一篇《新嶽陽樓記》,「通篇押『由求韻』一韻到底」,叫板範仲淹的千古名作。
  • 名家寫名篇:中國書協理事張維忠《嶽陽樓記》冊頁
    在品讀此冊頁之餘,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對比一下一凡飾界前段時間發的文章《龍開勝<嶽陽樓記>冊頁,用書法詮釋範仲淹散文名篇》,看看同為中國書協理事,同寫一篇文字,同為書法冊頁,張維忠和龍開勝的書法各有什麼特點?(龍開勝《嶽陽樓記》冊頁文章地址:
  • 從〈騰王閣序〉到〈嶽陽樓記〉,從駢文到散文,歷史的必然!
    《嶽陽樓記》,抒情言志散文佳篇,一個憂國為民,勇於擔當的華夏赤子,對於縮頭安享腐儒的一聲吶喊言之有物述志的抒情散文與空洞無物,專門堆徹華麗詞的駢美之文無法同臺而語!《嶽陽樓記》借景抒情言志,文人風骨之佳篇!《騰王閣序》,寫景譽美之最,文藝弛揚之美篇!
  • 高中語文 嶽陽樓記作品賞析
    高中語文 嶽陽樓記作品賞析《嶽陽樓記》是我們高中語文的必背篇目,裡面有很多經典的詩句,並且這些詩句也竟然出現在考試的古詩詞默寫中,為了高中同學們能更好的理解此篇文章,有途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篇文章的作品賞析。作品原文《嶽陽樓記》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 老樵誦讀 嶽陽樓記
    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 「今日作家」李進章 ‖ 再會嶽陽樓(散文)
    餘秋雨先生說過,大多數人都是先從這篇文章知道有這麼一座樓的,我也是。文以樓名,樓以文傳;樓因湖成,湖因樓著。記得1964年,我讀初中二年級時,在語文課上,老師講《嶽陽樓記》,抑揚頓挫,神採飛揚,有滋有味。一篇368字的《嶽陽樓記》,就如珠落玉盤,風舒岫雲,標新立異,墨透紙背!在那勤耕細讀的歲月裡,我反覆朗讀乃至成誦。
  • 碑刻書法《嶽陽樓記》的文化價值
    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藝術性的完美結合,成為中國古代散文最經典的藝術瑰寶。《嶽陽樓記》的美,首先在於語言美。該文通篇駢散結合,句式靈活多變,參差錯落,對偶、互文、排比、比喻、借代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使文句華麗與質樸兼而有之。其敘事簡潔明了,繪景形神兼備,議論精警新穎。《嶽陽樓記》的美還在於形象美,景物之美顯而易見。
  • 《嶽陽樓記》七大名句,堪稱宋代散文的壓卷之作
    《嶽陽樓記》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散文的代表作,它採用駢體和散文相結合,運用情景交融的傳統手法,將記事、寫景和議論熔於一爐,動靜相生,立意高遠,堪稱宋代散文的壓卷之作。這幾句寫「遷客騷人」(被貶的官吏,失意的文人)登上嶽陽樓見到周圍大好風光時精神愉快,心情開朗,一切屈辱的事都已遺忘,臨風舉起酒杯,內心喜氣洋洋。
  • 《嶽陽樓記》為何不提嶽陽樓?不成想還有這樣的意思!
    《嶽陽樓記》為何不提嶽陽樓,?不成想還有這樣的意思!初高中時我們已經學過並且背誦過不少名篇,每學一篇老師都會讓我們提前預習,上課時也都為我們做過詳細的介紹,小編相信大家肯定沒忘記文學家範仲淹的名篇。其名句代代傳頌,名垂史冊,顧名思義,嶽陽樓記應該主要記述的是這座名樓,可是仔細看看這一名篇,嶽陽樓狀貌的文字很少,而借物詠懷言志的語句更多,一代文章巨公為何採取這種寫法,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一起看看它背後的原因。說起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範先生沒有到過嶽陽,更別說見過嶽陽樓了,但是他採取了避實就虛的春秋筆法,仔細看看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深意。
  • 千古名篇《嶽陽樓記》的作者範仲淹沒有登上過嶽陽樓?
    遺憾的是,寫下千古名篇《嶽陽樓記》的範仲淹卻沒有登上過嶽陽樓。 範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卒諡「文正」。宋真宗時考中進士。他主持重修了湖南岳陽縣西門城上的嶽陽樓,請範仲淹「作文以記之」。範仲淹本人沒有登臨過嶽陽樓,憑著滕子京寄給他的一張《洞庭秋晚圖》,借景喻情,寫下了雲霞紙上,氣勢非凡,融注著他憂樂天下的民本思想的傳世名篇《嶽陽樓記》。滕子京將其刻在了嶽陽樓上。
  • 姚鼐看不上範仲淹的《嶽陽樓記》!
    一些我們認為是經典的文章,《古文辭類纂》並沒有選取,如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姚鼐為什麼不選《嶽陽樓記》?這篇文章,我們讀過上百次,但是,嶽陽樓多高,有幾層,在洞庭湖的哪一邊? 《嶽陽樓記》中都找不到。範仲淹沒見過嶽陽樓,也沒有到過洞庭湖,滕子京寫信給範仲淹,說你給我寫一篇《嶽陽樓記》,範仲淹就幫忙寫了一篇。滕子京這個名聲並不好,甚至是個貪官,但範仲淹與滕子京是朋友,寫什麼呢?自由發揮。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寫道: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 《嶽陽樓記》是否是範仲淹為自己立flag?
    部編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嶽陽樓記》是必背課文。眾所周知,江南有三大名樓: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和湖南岳陽樓。《嶽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嶽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
  • 榜書寫《嶽陽樓記》(2)駢偶句,看是不是老乾體
    《嶽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嶽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寫嶽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
  • 榜書寫《嶽陽樓記》金句(1),看是不是江湖體
    嶽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範仲淹膾炙人口的《嶽陽樓記》更使嶽陽樓著稱於世。《嶽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嶽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寫嶽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 草書版《嶽陽樓記》什麼樣?快來看看吧!
    《嶽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範仲淹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嶽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和諧,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