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共建「早期中國研究...

2020-12-21 瀟湘晨報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6月13日,在河南省「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會場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洛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飛共同為「早期中國研究中心」揭牌。

「早期中國研究中心」依託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項目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具體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共同組建成立。中心依託二里頭遺址,集合國內外相關領域一流的專家學者,深入研究中國早期國家出現的時間、地域、進程、基礎、動力機制、主要特徵及與周邊地區文明的關係等重要問題,總結中國早期國家形成及發展的理論,逐步將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打造成為早期中國文明研究的中心,國際夏文化研究、展示和傳播的中心。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是由洛陽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共建共管,集中展示夏代歷史、二里頭遺址考古成果、夏文化探索歷程、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專題遺址類博物館。博物館依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而建設,自2019年10月19日開館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截至目前,參觀人數超過60萬人次,已成為展示和宣傳夏文化、傳播黃河文化和中華文明的一大窗口。

二里頭遺址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點六大都邑之一,年代距今約3800~3500年。二里頭遺址是經考古學與歷史文獻學考證的我國最早王朝夏朝的都城遺存,是同時期規模最大的都城遺址。以二里頭遺址為代表的二里頭文化,是我國乃至東亞地區最早的「核心文化」、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被譽為「最早的中國」,是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引領者。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早期中國研究中心」成立後,將進一步凝聚專家智慧,對包括夏文化在內的早期中國文明開展深入研究,更好地闡釋早期中國的演進歷程。

【來源:大河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在二里頭 觸摸「最早的中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腳踩著誕生二里頭的土地,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二里頭考古工作隊第三任隊長許宏時常暢想起「最早的中國」的模樣。在著作《最早的中國》中,許宏第一次將二里頭和「最早的中國」畫上等號。專家多次論戰到底是不是「夏都」10月19日,「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面向專家學者、媒體記者首先開館。開館儀式前,許宏早早站在大廳裡,與大家寒暄。在微博上,這位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擁有近百萬粉絲,稱得上考古學大V。
  • 走進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感受中華早期文明精粹
    曾長期主持二里頭遺址發掘工作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認為,二里頭是「最早的中國」。走進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序廳,迎面最醒目的是一尊大禹雕像,以此代表夏代的開始。大禹治水、禹劃九州……這些深植於中華民族記憶中的故事,究竟是傳說還是確有其事?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誕生記
    徐旭生夏墟考察所體現出的金石學旨趣與謝裡曼式的情懷,正是尹達、夏鼐所倡導的唯物史學與考古科學試圖揚棄的做法。這種差異既體現出雙方的代際差別,又來自史語所與北研院之間在科學哲學方面的不同。2017年3月23日,國家文物局在回復洛陽市文物局《關於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項目選址的請示》的批覆文件中,曾明確提出「我局建議該遺址博物館名稱中不含』夏都』」。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建立,有利於闡釋早期中國形成歷程,讓公眾更好地認知了解中華文明悠久歷史,是向世界展示中國源遠流長、綿延不斷歷史的力證。第二屆世界古都論壇的舉辦,必將為古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供更加廣闊的思路和更加有力的支持,讓古都文化遺產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為人類持續和諧穩定、社會文明進步貢獻古都智慧。
  • 在這裡,致敬中華文明的根與魂——走近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光明日報記者 王勝昔 光明日報通訊員 郝永飛  位於河南省偃師市的二里頭夏都遺址,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與「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重要遺址。中國社科院二里頭考古工作隊在此蹲點堅持考古60年,刷新了中國考古界一系列第一。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揭開「最早的中國」神秘面紗
    這座經過多年精心籌備的博物館都將有哪些國寶重器與公眾見面?10月17日,在距離開館還有兩天之際,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來到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一探究竟。19日,該博物館將舉行開館儀式,20日起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    從外看:打開中華文明的鑰匙研究中華文明的「巨龍」    17日一早,當記者來到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時,有不少附近居民和遊客早已來到博物館前的廣場。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落成迎賓:感受第一王朝氣象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的建成開放備受矚目。遠遠望去,二里頭夏都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的設計如何突出二里頭元素?如何觀館賞園?請跟著記者的腳步,一起感受最早都城的王朝氣象。建築暗含「鑰匙」俯瞰猶如「盤龍」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位於偃師市翟鎮鎮,北距二里頭遺址保護區約300米,南臨古城快速路。該博物館佔地面積約246畝,總建築面積為31781平方米,包括公共區域、業務區域、行政區域及早期中國研究中心四個部分,整體為鋼框架結構,總高度為22.9米。
  • 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定名,預計10月份開館
    原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效果圖 洛陽網 資料圖記者從洛陽市文物局獲悉,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原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正式更名為「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預計10月中旬開館。二里頭遺址是探索中國最早的王朝文明——夏商文明及其分界的關鍵性遺址。按照規劃,遺址博物館包括公共區域、業務區域、行政區域及早期中國研究中心等部分。據介紹,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陳展大綱及方案目前已確定,展品調撥已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協調,智慧化信息平臺建設項目也順利開展。
  • 探秘華夏之光——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這不,前些天,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雲展覽」,通過連續三日的網絡直播,帶領觀眾在線參觀,反響甚好。  該館副館長侯玉珂說,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數位化建設已被列為本年度我市重點民生實事項目,此次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豐富的表現形式講好「二里頭」故事,彌補大家不能到現場看展覽的遺憾,不過是牛刀小試。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精彩亮相!來這裡探尋「華夏第一都」
    位於河南省偃師市的二里頭夏都遺址,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與「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重要遺址。中國社科院二里頭考古工作隊在此蹲點堅持考古60年,刷新了中國考古界一系列第一。匯聚二里頭遺址考古成果精華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建成與開放,將對進一步增強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文化自信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 二里頭夏都遺址,中國最早王朝
    但在中國考古界,她卻一直聲名顯赫。中國最早的「紫禁城」、中國最早的「井」字形城市主幹道網、中國最早的雙輪車轍、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群……二里頭夏都遺址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王朝,有「華夏第一王都」之譽,在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史書記載,夏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距今有四千年左右。在很長一段時期裡,夏朝只存在於古文獻中。
  • 全球最大遺址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位於偃師市翟鎮,北距二里頭遺址保護區約300米,南臨古城快速路。博物館依託二里頭遺址而建,佔地面積約246畝,總建築面積為31781平方米,包括公共區域、業務區域、行政區域及早期中國研究中心四個部分,整體為鋼框架結構,總高度為22.9米。博物館於2017年6月11日奠基動工建設,2019年10月19日建成開放。
  • 3700年前的中國在此等你!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昨日開始對公眾開放
    博物館裡的文創產品「夏嘟嘟」許多遊客一大早就來到了博物館外□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曼康翔宇文許俊文攝影10月19日,作為展示二里頭遺址60年來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的窗口,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而這,也是對於集合了三代考古人的辛勤與汗水的二里頭遺址最好的註腳。那麼,除了展示這60年來的考古成果之外,展示幾千年前的珍貴文物,該如何更好地弘揚「黃河文化」?又該如何講好「最早的中國」故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這次放出了「大招」。
  • 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名字定了!今年10月開館
    河南日報訊:7月10日,記者從洛陽市文物局獲悉,省編辦同意將原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正式更名為「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作為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該博物館預計今年10月中旬正式開館,同時舉辦第二屆世界古都論壇暨紀念二里頭遺址科學發掘60周年學術研討會。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即將開館!一起來揭秘!
    將在世人面前展現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二里頭遺址博物館位於偃師市翟鎮鎮四角樓村南,北距二里頭遺址保護區約300米,南距偃師古城快速公路約200米。該博物館總佔地246畝,規劃總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包括公共區域、業務區域、行政區域及早期中國研究中心等,滿足博物館文物展示、文物館藏、文物科研和觀眾遊覽休閒等綜合性需求。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將於10月19日舉行開館儀式。
  • 給予文物保護,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展櫃製作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位於河南洛陽偃師市翟鎮鎮四角樓村南,規劃總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 從高空俯瞰,博物館屋頂平面暗含一把「鑰匙」的形象,象徵二里頭文明是研究早期中國、華夏文明的形成的關鍵考古遺存,是打開中華文明的一把鑰匙。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老百姓親近中華文明的地方
    這是11月10日上午11時左右,記者在洛陽偃師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時看到的情景。作為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項目,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通過青銅器、陶器、玉器、綠松石器、骨角牙器等2000餘件藏品,集中展示了二里頭遺址作為「華夏第一王都」的豐富內涵。特意帶朋友來參觀的洛陽師範學院的郭教授說,學術界雖然有爭議,但並不排斥建設這樣一個博物館,以實物的形式展現出來,讓更多的民眾感受早期中國的歷史文化底蘊,感受中華文明燦爛的歷史,也可以啟迪共同探尋華夏文明之源。
  • 記者提前探營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那麼,這座經過多年精心籌備的博物館如今到底什麼樣?都將有哪些國寶重器與公眾見面?10月17日,在距離開館還有2天之際,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來到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一探究竟。外觀:開啟華夏文明的「鑰匙」,文化研究中的「巨龍」17日一早,當記者來到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已有不少附近居民和遊客早已來到博物館前的廣場。
  • 今後請叫我: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今日,記者從市文物局獲悉,省編辦同意將原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籌建處更名為「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該博物館預計今年10月中旬正式開館,同時舉辦第二屆世界古都論壇暨紀念二里頭遺址科學發掘60周年學術研討會。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鳥瞰效果圖  今日,記者從市文物局獲悉,省編辦同意將原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籌建處更名為「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
    (記者桂娟、雙瑞)歷經兩年多建設,備受關注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19日正式開館。青銅器、陶器、玉器、綠松石器、骨角牙器等2000餘件藏品,集中展示了二里頭遺址作為「華夏第一王都」的豐富內涵。「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的建立,將有利於闡釋早期中國形成的歷程,讓公眾更好地認知、了解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將成為國內外了解中華文明的又一個文化高地。」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開館儀式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