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把握黃河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關係

2020-08-27 光明日報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文化是中國的主體文化、主流文化、國家文化、民族文化,在中國歷史、世界文明史上,均佔有重要地位。河南是黃河文明的重要源頭和黃河文化的核心區域,是「最早的中國」所在地,是「黃河邊上的中國」。中原文化與黃河文化相生相長、互為依存,共同構成了中國作為文明型國家的內在依據。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主體文化。臨黃河而知中國。《漢書·溝洫志》曰:「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為宗。」黃河流域點燃了最早的文明曙光。自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先民在這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活動範圍不斷擴大,率先踏入文明門檻。進入文明社會以後,從夏朝至北宋,歷代王朝多在黃河流域建都。從古代到近現代,黃河流域長期居於中華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在歷史發展長河中,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中原文化與草原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在黃河流域交流交鋒交融,孕育形成了多民族長期融合發展的中華民族,締造了「萬姓同根,萬宗同源」的民族文化認同和崇尚大一統的社會主流意識,彰顯出中華民族「和為貴」「求大同」的獨特精神標識。

黃河文化既包括中華民族在農耕文明時代所孕育的優秀傳統文化,也涵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創造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深層的文化基因,彰顯著中華兒女文化自信的底氣。

中原文化是黃河文化的核心主幹和集大成者。蒞中原而攬古今。「問鼎中原」「逐鹿中原」表明中原在黃河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河南地處黃河中遊,是古代中國思想文化的發祥地。伏羲、炎黃二帝等人文始祖的傳說在這裡誕生並流傳至今,締造了華夏子孫內心深處魂牽夢縈的根親情結。周公在洛陽「制禮作樂」,創儒學道統。二程在伊洛之濱,建立洛學,經朱熹集大成,成為宋元明清中國正統文化的主流和標誌。不僅如此,中國國土疆域基本上都是以中原地區為中心向周邊不斷拓展,並通過人口遷徙、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等傳播大一統的價值理念,使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熔鑄成中華兒女的共同追求與信仰。

從文化區域發展視角看,黃河文化具有崇道、重德、貴禮等整體性、一元性特徵。從上中下遊區分,黃河文化包括河湟文化、關中文化、河洛文化、齊魯文化等,這些文化特點不同,其差異共同構成了黃河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如果說河湟文化具有多民族交融性特徵,關中文化具有重禮法的特質,齊魯文化秉承了「仁德」「王道仁政」模式,那麼,以河洛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化則具有外儒墨、內道法的深層文化結構。長期以來,作為黃河文化核心主幹、基本支撐和集中體現的中原文化,蘊含著黃河文明的內容精髓和思想精華,以其生生不息的力量支撐著黃河文化、黃河文明,並為其提供永不乾涸的源頭活水。

(作者:李庚香,系河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

相關焦點

  • 李庚香:把握黃河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關係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文化是中國的主體文化、主流文化、國家文化、民族文化,在中國歷史、世界文明史上,均佔有重要地位。河南是黃河文明的重要源頭和黃河文化的核心區域,是「最早的中國」所在地,是「黃河邊上的中國」。中原文化與黃河文化相生相長、互為依存,共同構成了中國作為文明型國家的內在依據。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主體文化。臨黃河而知中國。
  • 勇擔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中原文化的歷史責任
    作者:河南省社科聯主席 李庚香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原文化、黃河文化、黃河文明的高度重視,對我們擔起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中原文化的歷史責任,加快構築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意義重大。
  • 新石器文化:黃河流域新石器文化,中原新石器早期文化
    大家好,我是石林芳,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新石器文化分區及其發展序列,黃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分區及其發展序列,中原新石器早期文化我國的新石器文化遺存十分豐富,各地調查發現的新石器遺址估計有幾千處,已發掘的遺址也有百餘處,在這些已發掘的遺址中一般都包含有比較豐富的文化內容。
  • 中原王朝的建立標誌著黃河文化的成型
    《辭海》將「中原」釋為:「地區名。即中土、中州,以別於邊疆地區而言。」歷史文獻語境下,中原有以下含義:狹義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帶;廣義的中原指今黃河中、下遊地區或整個黃河流域。依據史實,中原王朝的含義是指北宋及其以前建都在中原地區並享有歷史地位的諸多王朝。
  • 中原經濟區規劃精品遊:東平入水滸黃河文化遊
    5日,記者從山東東平湖景區管委會了解到,東平列入《中原經濟區規劃》中水滸文化遊和黃河文化遊精品旅遊線路,東平縣將根據規劃,依靠現有旅遊項目,新建黃河農耕文化博覽園等項目來吸引更多遊客。  5日,記者從東平湖景區管委會了解到,在剛剛出臺的《中原經濟區規劃》中,東平列入十類精品旅遊線路中的兩條。
  • 黃河文化與河洛文化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洛河是潼關以下黃河最大支流,河洛文化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黃河文化、河洛文化,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時代賦予我們河洛人的歷史責任。
  • 河南日報文化繁榮課題組 | 黃河落天 文鼎中原
    九曲黃河孕育的仰韶文化,帶著華夏文明的密碼,宣示著「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這個民族」的莊嚴論斷。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她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孕育出震撼人心的愚公移山精神、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不斷豐富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譜系。中原大地上每一項奇蹟、每一個精彩都浸透著黃河文化的滋養。
  •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四):黃河文化沐懷川
    鄭州報業集團、鄭州日報社「黃河頌歌——中原迴響」沿黃實地探訪活動採訪團在焦作了解到,如今在懷川大地,黃河不僅實現了安瀾,還為焦作提供生活、工業和生態用水,千百年來積澱的治水文化,更為焦作發展文化旅遊業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動力。
  • 開封黃河、四瀆與伏羲太極曆法文化的關係
    竊以為,漢代出現的黃河沒有體現出上古時期「黃水」之「黃」文化的本質內涵,故結合上古時期伏羲曆法、四瀆與黃河文化,談一談這個問題。 一、關於「黃河」文化、地理的標誌問題。「黃河」的文化、地理標誌,應該出自上古時期華夏民族最早創造的「黃」色文化。這個「黃」色文化,早於漢代「黃河」名稱出現的歷史。
  • 「黃河頌歌—中原迴響」第四站:黃河文化沐懷川
    鄭州報業集團、鄭州日報社「黃河頌歌——中原迴響」沿黃實地探訪活動採訪團在焦作了解到,如今在懷川大地,黃河不僅實現了安瀾,還為焦作提供生活、工業和生態用水,千百年來積澱的治水文化,更為焦作發展文化旅遊業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動力。
  • 黃河文化:黃河三角洲民間飲食文化的研究
    黃河三角洲民間飲食文化之研究,從黃河三角洲獨特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人手,以民間百姓生計方式為基點,概述黃河三角洲民間飲食文化的起源與發展階段、民間飲食結構與風味的形成、區域飲食文化的特點,研究飲食器具的發展與變化、物產與特色食品、民俗與食俗、黃河三角洲民間酒文化與茶文化以及飲食文化的開發利用,研究他們的歷史、演變及其發展趨勢。
  • 黃河文化研討會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要秉持兼容並蓄的態度,在堅守文化立場、保持黃河文化民族特色的同時,加強同各國文化的互學互鑑,不斷提升黃河文化影響力和凝聚力。同時,要健全沿黃省區多方參與的全流域黃河文化研究協調機制,促進多層次合作交流,匯聚起強大合力。
  • 施芝鴻:準確把握文化改革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要求全黨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準確把握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準確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乘勢而上,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
  • 做好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這篇大文章——「扛穩保護傳承弘揚黃河...
    準確把握黃河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關係  作者:李庚香(河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長期以來,作為黃河文化核心主幹、基本支撐和集中體現的中原文化,蘊含著黃河文明的內容精髓和思想精華,以其生生不息的力量支撐著黃河文化、黃河文明,並為其提供永不乾涸的源頭活水。
  • 為黃河文化如何發揚光大建言獻策 黃河文化傳承成省「兩會」期間的...
    熱詞>>黃河文化傳承開欄的話:一條大河奔流,經歷幾多春秋,中原大地寥廓,文明千古悠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然上升為國家戰略。黃河成為熱詞,黃河成為熱點。【傳承】我省要在「中華源·黃河魂」上下功夫如果說「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是考題的話,我省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一方面,我省將牢牢把握中原文化作為華夏文明之根、中華文化之源、黃河文明中心的地位,推動中原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黃河文化傳承成省「兩會」期間的熱詞,大家為黃河文化如何發揚光大...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蔡君彥 攝影 許俊文 熱詞>>黃河文化傳承開欄的話:一條大河奔流,經歷幾多春秋,中原大地寥廓,文明千古悠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然上升為國家戰略。
  • 做好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這篇大文章
    秦始皇統一中國,把秦國實施的一系列制度推廣到全國,實行郡縣制,在全國建馳道、統一文字、度量衡,中國實現了政治、經濟、文化的統一。準確把握黃河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關係作者:李庚香(河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文化是中國的主體文化、主流文化、國家文化、民族文化,在中國歷史、世界文明史上,均佔有重要地位。
  • 打造美麗鄉村 唱響黃河文化「中原戲迷擂臺賽」晉級賽燃情開唱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 文/圖)秋高氣爽,丹桂飄香,9月10日下午,由河南廣播電視臺、鄭州市金水區人民政府主辦,信息·戲曲廣播、金水區文化旅遊局、興達路街道辦事處聯合承辦的「打造美麗鄉村 唱響黃河文化——2020年度中原戲迷擂臺賽第二場晉級賽」,在黃河岸邊的馬渡村中心文化廣場燃情開唱。
  • 聚焦中原文博會∣交流,讓文化源遠流長——第七屆中原(鶴壁)文化...
    10月16日,以「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原(鶴壁)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中原文博會」)在鶴壁拉開帷幕。栩栩如生的木雕、刻畫入微的牡丹國畫、科技感十足的沉浸式光影互動體驗……身處文化創意產品薈萃的中原文博會展區,來自全國27個省區市、74個城市的特色展品和體驗活動讓人目不暇接、驚嘆連連。
  • 中原文化與中原崛起
    徐光春書記首次對中原文化進行全面、準確、系統、深刻的解讀,經本報在第一時間報導後,迅速引起廣大讀者和省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新華網、新浪網、搜狐網、大河網等網站予以轉載,引發網友熱議。應廣大讀者的要求,本報今日特別推出大型專題《中原文化與中原崛起》,將錄音整理後的講話予以刊發。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