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2020-11-22 讀書影響生活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詩出自倉嘉嘉措詩集中的《彼岸花·誓言》,全詩為「卿負不來如負不,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相傳在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拉宮之前在家鄉曾有一位青梅竹馬的意中人,到了布達拉宮,他終日思念,只能微服約會,被發現後意中人被賜死,從此只能一個人相思。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首詩背後的故事。

01前世與今生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倉央嘉措問「前世與今生的距離究竟有多遠,你能否用生命的輪迴丈量?」然後他有獨自回答「讓我來告訴你,你的前生是你今生的夢境,而來生,又是往生的夢境」這番自問自答,可以看出倉央嘉措的內心是多麼的孤獨與難過。夢與夢是不會重疊的,只此一回。情之所鍾之人未必就會一直念情,他或許大徹大悟修仙入聖,太上忘情。

在這裡倉央嘉措提到了一位姑娘的名字「達娃卓瑪」。達娃卓瑪來自瓊結,傳說是瓊結的仙子,「達娃」藏語的意思是月亮,「卓瑪」藏語的意思是仙女,「達娃卓瑪」就是月亮上的仙子的意思。瓊結位於藏南谷地,雅魯藏布江中遊的瓊結河流域,第八代贊普辭世後就葬在這裡。

傳說在第五世達賴擴建布達拉宮時,號令從藏區各地徵召大量修建布達拉宮的工人,達娃卓瑪就是其中一個。在修建時,達娃卓瑪邊做事邊唱歌,歌詞中富有深意,想告訴五世達賴他們渴望自由,於是五世達賴釋放了瓊結雪村人,給予豐厚的盤纏讓他們返鄉,並解除瓊結人全部的徭役賦稅,所以人們更願意相信達娃卓瑪並非某個偏僻村落的勤勞姑娘,她是瓊結的月亮,瓊結的仙子,一位男子執筆千年深深傾慕的戀人。

02我伸出手溫暖一個人,掌心相貼,就是生命

由愛故生憂

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

無憂亦無怖

凡人,生於凡世,便應嘗盡人生百味,逐一明悟。倉央嘉措在於達娃卓瑪相識的這年,布達拉宮不再平靜。愛穿繪上雲紋星月的衣裳,時常抬頭看著月亮,他在思念誰,又在為誰憂傷。他對達娃卓瑪說「我多想和你,如那諾桑王子和雲卓仙女一般,不論是上天還是入地,恩愛永不分離。」但是她卻說「那些傳說怎如現實這般可親可近,我與你,真實相依,就是最美的傳說。」

03青稞魂

達娃卓瑪告訴倉央嘉措說「青稞是家鄉瓊結的主產作物,每年夏秋之際,漫山遍野,處處可見金黃飽滿的青稞穗。」在瓊結流傳著一種說法,每一粒青稞都有自己的魂魄。在開始收割之前要祭祀守護農田的白石頭,傳說是龍女的化身,春天放在田裡,秋天搬回家裡,十分神聖珍貴。

「魂」的藏語稱為「央」,萬物皆有「央」。萬物皆有靈魂,那他們是否也有愛亦有恨?我渴望站成一株沉默的植物,面向大海無聲而立,植根生出花朵的土壤。誰言無愛亦無恨才會萌芽開花,而我卻如此想與海接近,與愛接近。

04你若是花,便是凡塵最美的蓮花

我對達娃卓瑪說:「我想成為一朵花,被你親自摘下,凋謝在你的手中。」她微微一笑,用燦若星辰的眼眸凝視我,發出世間最動聽的吟唱:「你若是花,便是凡塵最美的蓮花……」

五世達賴是倉央嘉措的前世,他不想成為高高在上的佛爺,因為這樣他失去了親人、族人、朋友,失去了所有應得的快樂與自由,甚至忘了自己是誰,成為這世間麻木的行屍走肉。也再一次失去了心愛的人。

05月亮依舊,煙花落盡

倉央嘉措的一生命運多舛,但所有的痛苦並非白白承受,這是佛祖對他的考驗,是在助他成佛。我們在世的每一個人都是佛祖締造出的一個鏡像,譬如親人,愛人,他們圍在你身邊,但永遠不是你。他們只是你成佛路上的陪襯,永生只有一條路,那就是佛的恩典。

但是倉央嘉措一日日不死心,心中的光明滅了,仍要去尋黑暗的火種,點燃永生。在看得見你的地方,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在看不見你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只想在這世間求的「不負如來不負卿」的雙全法。

這一個章節主要講述了倉央嘉措的前世和本是與一個名叫達娃卓瑪的姑娘的愛恨糾葛。倉央嘉措為達賴六世,他的前世便是達賴五世。達賴五世遇到達娃卓瑪,傳說是仙子,在文章中還引用了諾桑王子和雲卓仙子的愛情故事,因為這是他嚮往的。這一世的倉央嘉措仍然是愛著達娃卓瑪,佛祖勸他說這些都是虛幻的,都是鏡像,都是成佛之路上的陪襯,但是倉央嘉措卻說就算是心中的光明滅了看不到心愛的人了,心也要和她在一起。至終引出千古絕唱「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大家可以喜歡,也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大家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可以在留言區告訴我,謝謝!

相關焦點

  • 每日一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情歌》倉央嘉措,他是雪域最大王,也是拉薩最美的情郎。原文(直譯):若隨美麗姑娘心,今生便無學佛份,若到深山去修行,又負姑娘一片情。原文(曾緘先生意譯):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世間安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是倉央嘉措寫的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曾緘翻譯倉央嘉措情詩。詩文漫讀:曾擔心多情損害了修行,有擔心修行就要遠離了愛人。但是作為漢學深厚的曾緘,加上了自己獨特的感悟:「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說的是這世上怎麼會有兩全的辦法,這兩個極端之間,可以達到完美的統一。而這樣深沉的詠嘆,勾起了人們深切的矛盾感,通過曾緘的詩文,有了解倉央嘉措強烈的願望。倉央嘉措真摯爽朗的詩文,任何翻譯都不能掩蓋其靈魂的深邃華美。
  • 倉央嘉措最美詩作: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佛不在案臺,佛不在宮殿,佛不在寺廟,佛一直就在心中。倉央嘉措緩緩睜開了眼睛,遙望著那遠去的少女的背影,壓在心中的佛,那一雙七分閉、三分睜的眼睛,竟然也流出了淚水。情在何處?一花一木是情,巫山滄海是情,春去秋來亦是情。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你真的了解倉央嘉措嗎?
    倉央嘉措(藏文:;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最負盛名的一句話,可你真的懂它其中的意思嗎?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倉央嘉措,是第六世達賴喇嘛,也是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他說:「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的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曾聽說過「男不讀納蘭容若,女不讀倉央嘉措。」而倉央嘉措一生都糾纏在佛與情之間,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女生不能太過相信宿命輪迴,痴痴地一生只盼今生有緣人。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他是唯一一位非藏族或蒙古族出身的達賴喇嘛。
  •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是倉央嘉措最美的情詩
    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可是卻大家不一定知道這是倉央嘉措寫的情詩。倉央嘉措寫過很多有名的情詩,還有一句對他的評價讓人記憶深刻,「住在布達拉宮,他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是倉央嘉措最美的情詩
    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可是卻大家不一定知道這是倉央嘉措寫的情詩。倉央嘉措寫過很多有名的情詩,還有一句對他的評價讓人記憶深刻,「住在布達拉宮,他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 《不負如來不負卿》: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不負如來不負卿》今天想給大家分享一本書《不負如來不負卿》,看這本書時候大概是在幾年前吧,這段時間因為疫情不能出門,重新拜讀了一下,感受良多。男女主角自小相識,相愛不能相守,愛而不得的那種心情。真的是應了倉央嘉措的那句「世間得來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裡面的歌曲也非常的好聽,歌詞中有一句話是: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也不負卿。當時就覺得這句話真的說的太好了,把一個和尚的難處說的很透徹。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句話是出自倉央嘉措的詩: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後來我才知道這首詩竟然出自這樣一個活佛之口。
  • 倉央嘉措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佛偈般的經典短語
    倉央嘉措(1683.03.01-1706.11.15),門巴族,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住在布達拉宮中,我是雪域最大的王,在拉薩的大街上流浪,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這句話的藏文原句其實是「住在布達拉宮中,我是持明倉央嘉措,住到拉薩宮殿下,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 倉央嘉措,布達拉宮「情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三百多年前,在西藏的拉薩街頭,有一位英俊的少年,他寫詩唱歌,遊走在人世間,他熱愛生活,卻卷進了權力的漩渦,在最美的年華成為了犧牲品,他的一生傳奇而短暫,他就是倉央嘉措。倉央嘉措入選之前,在家鄉有一位美麗的女子,她是他的意中人,他們青梅竹馬一起長大, 入住布達拉宮之後不久,倉央嘉措便厭倦了黃教枯燥乏味的生活,懷念起了民間的多姿多彩的日子,更多的是思念美麗的意中人,此後,倉央嘉措便經常偷跑出去私會戀人,但是這樣的情況並沒有他想的那麼好,沒有過多久,在一次大雪紛飛的早上,有人發現了外出的腳印,人們隨著腳印的方向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康熙二十年,一個在西藏歷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人降生在了西藏南部的一個小山村裡,疼愛他的父母為他取名為倉央嘉措,意為音律之海,希望他的人生如音樂一般美好、他的心胸如大海一般寬廣。倉央嘉措在父母的陪伴和期望下茁壯成長,轉眼就成了草原上俊秀的兒郎,還愛上了一個如花般奪目的女孩兒,但這段愛情註定只能無望而終。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的一生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8歲時啊旺被接往巴桑寺進行學習,同往的還有塔堅乃少爺和十幾個小夥伴,達瓦卓瑪是女的無法跟去,她對倉央嘉措是戀戀不捨。在巴桑寺啊旺諾布改名為啊旺嘉措,學習期間啊旺天賦極高,他是眾多學徒中最出色的,《除垢經》《詩鏡》他學得都很好,達瓦卓瑪也時來看望他們,這是啊旺最為期待的,可以看見卓瑪那美麗的大眼睛。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已指明他的矛盾生活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不負如來不負卿》--因抉擇而矛盾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靜時修止動修觀, 歷歷情人掛目前,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 如何解讀倉央嘉措的「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許多年前第一次讀到倉央嘉措的詩,令人的情緒感受到寧靜中有一種激蕩,亙古中延綿不絕的梵音和著塵世間的一種情懷在戰慄。我沒有宗教信仰,卻抑制不住虔誠的心對一個靈魂的膜拜。它的每一首詩基本都是靈魂的讀白,充滿了在佛門的沉重與塵世的情懷之間萬般無奈地苦苦掙扎。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後人更在意一個和尚的愛情詩詞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是後人杜撰的。原因非常的簡單,原詩用藏文書寫,普通人根本無法直接閱讀,倉央嘉措的身份太特殊,太多的人對他充滿遐想,自然把自己的感情和思維邏輯,強行按在了他的身上。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詩是倉央嘉措所寫,很是慚愧與我產生了共鳴,有時自己在想,要不要處個對象,談場戀愛,可是我卻強忍心中的情念,因為「曾慮多情損梵行」。可是有時又感覺特別的孤寂,如今出門朋友們都成雙成對,僅剩我一人獨自徘徊,記得曾經和老媽說:「你兒子現在出門連個伴兒都沒有了」。若問為何,想必也不用我再多說了。
  • 說什麼王權富貴,怕什麼戒律清規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是倉央嘉措寫的,倉央嘉措是六世達賴喇嘛。同樣是僧人的他,居然看透了這紅塵愛情,作出如此愛恨兩難,忠義不成兩的詩句。而這句詩意思是:世間哪裡有讓你兩全其美的辦法,既不辜負如來,又不辜負她。與《女兒國》中的唐僧與女兒國國主的內心經歷何曾相似。
  •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看倉央嘉措的傳奇過往
    於塵世間走這一遭,只為拯救眾生的靈魂。倉央嘉措的一生充滿了神秘的傳奇色彩,起承轉合,波瀾壯闊,既有宗教的神聖、愛情的悽美,又有政治的枷鎖、命運的無常。或許他本就不屬於這裡,只是意外闖入這俗世,意外留下了感動後世男女的情與詩。流浪在拉薩街頭的倉央嘉措,便是世間最美的情郎。他的這3首情詩,是否也讓你熱淚盈眶?1.
  • 「推薦」男主是和尚的小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的這句詩,道出了數不盡的無奈與悵惘。當信仰與愛情相互矛盾時,既想與心愛的女子廝守終生,白頭終老,又想潛心修行,不負佛法,可世哪有兩全的辦法啊。在現實中確實是行不通的,倉央嘉措作為六世達賴喇嘛,有他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但是在小說中可以啊,小說是人們美好想像下的產物,在小說中便可不負如來不負卿。今天便給大家推薦幾本男主是和尚的禁慾系小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