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詩出自倉嘉嘉措詩集中的《彼岸花·誓言》,全詩為「卿負不來如負不,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相傳在倉央嘉措進入布達拉宮之前在家鄉曾有一位青梅竹馬的意中人,到了布達拉宮,他終日思念,只能微服約會,被發現後意中人被賜死,從此只能一個人相思。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首詩背後的故事。
01前世與今生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倉央嘉措問「前世與今生的距離究竟有多遠,你能否用生命的輪迴丈量?」然後他有獨自回答「讓我來告訴你,你的前生是你今生的夢境,而來生,又是往生的夢境」這番自問自答,可以看出倉央嘉措的內心是多麼的孤獨與難過。夢與夢是不會重疊的,只此一回。情之所鍾之人未必就會一直念情,他或許大徹大悟修仙入聖,太上忘情。
在這裡倉央嘉措提到了一位姑娘的名字「達娃卓瑪」。達娃卓瑪來自瓊結,傳說是瓊結的仙子,「達娃」藏語的意思是月亮,「卓瑪」藏語的意思是仙女,「達娃卓瑪」就是月亮上的仙子的意思。瓊結位於藏南谷地,雅魯藏布江中遊的瓊結河流域,第八代贊普辭世後就葬在這裡。
傳說在第五世達賴擴建布達拉宮時,號令從藏區各地徵召大量修建布達拉宮的工人,達娃卓瑪就是其中一個。在修建時,達娃卓瑪邊做事邊唱歌,歌詞中富有深意,想告訴五世達賴他們渴望自由,於是五世達賴釋放了瓊結雪村人,給予豐厚的盤纏讓他們返鄉,並解除瓊結人全部的徭役賦稅,所以人們更願意相信達娃卓瑪並非某個偏僻村落的勤勞姑娘,她是瓊結的月亮,瓊結的仙子,一位男子執筆千年深深傾慕的戀人。
02我伸出手溫暖一個人,掌心相貼,就是生命
由愛故生憂
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
無憂亦無怖
凡人,生於凡世,便應嘗盡人生百味,逐一明悟。倉央嘉措在於達娃卓瑪相識的這年,布達拉宮不再平靜。愛穿繪上雲紋星月的衣裳,時常抬頭看著月亮,他在思念誰,又在為誰憂傷。他對達娃卓瑪說「我多想和你,如那諾桑王子和雲卓仙女一般,不論是上天還是入地,恩愛永不分離。」但是她卻說「那些傳說怎如現實這般可親可近,我與你,真實相依,就是最美的傳說。」
03青稞魂
達娃卓瑪告訴倉央嘉措說「青稞是家鄉瓊結的主產作物,每年夏秋之際,漫山遍野,處處可見金黃飽滿的青稞穗。」在瓊結流傳著一種說法,每一粒青稞都有自己的魂魄。在開始收割之前要祭祀守護農田的白石頭,傳說是龍女的化身,春天放在田裡,秋天搬回家裡,十分神聖珍貴。
「魂」的藏語稱為「央」,萬物皆有「央」。萬物皆有靈魂,那他們是否也有愛亦有恨?我渴望站成一株沉默的植物,面向大海無聲而立,植根生出花朵的土壤。誰言無愛亦無恨才會萌芽開花,而我卻如此想與海接近,與愛接近。
04你若是花,便是凡塵最美的蓮花
我對達娃卓瑪說:「我想成為一朵花,被你親自摘下,凋謝在你的手中。」她微微一笑,用燦若星辰的眼眸凝視我,發出世間最動聽的吟唱:「你若是花,便是凡塵最美的蓮花……」
五世達賴是倉央嘉措的前世,他不想成為高高在上的佛爺,因為這樣他失去了親人、族人、朋友,失去了所有應得的快樂與自由,甚至忘了自己是誰,成為這世間麻木的行屍走肉。也再一次失去了心愛的人。
05月亮依舊,煙花落盡
倉央嘉措的一生命運多舛,但所有的痛苦並非白白承受,這是佛祖對他的考驗,是在助他成佛。我們在世的每一個人都是佛祖締造出的一個鏡像,譬如親人,愛人,他們圍在你身邊,但永遠不是你。他們只是你成佛路上的陪襯,永生只有一條路,那就是佛的恩典。
但是倉央嘉措一日日不死心,心中的光明滅了,仍要去尋黑暗的火種,點燃永生。在看得見你的地方,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在看不見你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只想在這世間求的「不負如來不負卿」的雙全法。
這一個章節主要講述了倉央嘉措的前世和本是與一個名叫達娃卓瑪的姑娘的愛恨糾葛。倉央嘉措為達賴六世,他的前世便是達賴五世。達賴五世遇到達娃卓瑪,傳說是仙子,在文章中還引用了諾桑王子和雲卓仙子的愛情故事,因為這是他嚮往的。這一世的倉央嘉措仍然是愛著達娃卓瑪,佛祖勸他說這些都是虛幻的,都是鏡像,都是成佛之路上的陪襯,但是倉央嘉措卻說就算是心中的光明滅了看不到心愛的人了,心也要和她在一起。至終引出千古絕唱「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大家可以喜歡,也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大家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可以在留言區告訴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