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你真的了解倉央嘉措嗎?

2020-12-17 洪同學的日常分享

倉央嘉措(藏文:;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

圖片來自網絡,圖侵刪。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15歲的倉央嘉措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在宮中研習佛法,接受萬民膜拜。正因為這樣的一個身份也就為他一生的感情埋下了禍根。

圖片來自網絡,圖侵刪。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最負盛名的一句話,可你真的懂它其中的意思嗎?

倉央嘉措出身普通淳樸,相傳在未入宮前曾有一位青梅竹馬的初戀情人,他15歲時告別紅塵,踏入深宮,不得不放棄自己的七情六慾,但這又如何鎖得住一個正直青春少年悸動的心。從他入宮的那一刻起,三生石上就已經註定了倉央嘉措要負掉那一份愛情,那一份歸於紅塵世俗的心。

圖片來自網絡,圖侵刪。

在正直年少的日子裡倉央嘉央邂逅了那個姑娘,他學會了偷偷溜出宮去,換上平民百姓的衣服,與她相會,盡情飲酒,高聲放歌。

可是佛法與紅塵又怎能相融呢?一個僧侶戀上了一位紅塵女子。這份愛,就註定了不可能。

終於在一個大雪的夜裡,他們發現了這個秘密,處死了那個姑娘,軟禁了倉央嘉措。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我害怕我對你的感情會辜負了天下人,想要割斷自己的感情可是又怕負了你,世界上哪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可以讓我不負如來,不負你。如果動了情,就會辜負了如來的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倉央嘉措的一生是苦楚的,在最美好的年紀就闊別了愛情,告別了紅塵,踏上了一條艱難的道路。也在最美好的年紀圓了寂。

「曾以為唐僧是躲過了一劫, 長大了才知道唐僧是錯過了一生」。

就像微博上有位網友說的:可能在我們的一生中,不如意,得不到才是我們的常態。但不正是因為這麼多的遺憾才使得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變得更加懂得去珍惜,更加懂得去愛。

總有些遺憾要學會放下

前路不需要太多的行囊

和過去和解吧!

相關焦點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詩出自倉嘉嘉措詩集中的《彼岸花·誓言》,全詩為「卿負不來如負不,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然後他有獨自回答「讓我來告訴你,你的前生是你今生的夢境,而來生,又是往生的夢境」這番自問自答,可以看出倉央嘉措的內心是多麼的孤獨與難過。夢與夢是不會重疊的,只此一回。情之所鍾之人未必就會一直念情,他或許大徹大悟修仙入聖,太上忘情。在這裡倉央嘉措提到了一位姑娘的名字「達娃卓瑪」。
  •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是倉央嘉措最美的情詩
    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可是卻大家不一定知道這是倉央嘉措寫的情詩。倉央嘉措寫過很多有名的情詩,還有一句對他的評價讓人記憶深刻,「住在布達拉宮,他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是倉央嘉措最美的情詩
    也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句「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可是卻大家不一定知道這是倉央嘉措寫的情詩。倉央嘉措寫過很多有名的情詩,還有一句對他的評價讓人記憶深刻,「住在布達拉宮,他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 倉央嘉措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佛偈般的經典短語
    「住在布達拉宮中,我是雪域最大的王,在拉薩的大街上流浪,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這句話的藏文原句其實是「住在布達拉宮中,我是持明倉央嘉措,住到拉薩宮殿下,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l 最為出名的誤解其實是我標題內所寫的那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原句的藏文至意為「若要隨她的心意,今生與佛法的緣分斷絕了,若要往空寂的山嶺間去雲遊,就把她的心願違背了。」這句是曾緘先生的譯句。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的一生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8歲時啊旺被接往巴桑寺進行學習,同往的還有塔堅乃少爺和十幾個小夥伴,達瓦卓瑪是女的無法跟去,她對倉央嘉措是戀戀不捨。在巴桑寺啊旺諾布改名為啊旺嘉措,學習期間啊旺天賦極高,他是眾多學徒中最出色的,《除垢經》《詩鏡》他學得都很好,達瓦卓瑪也時來看望他們,這是啊旺最為期待的,可以看見卓瑪那美麗的大眼睛。
  • 世間安有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是倉央嘉措寫的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曾緘翻譯倉央嘉措情詩。詩文漫讀:曾擔心多情損害了修行,有擔心修行就要遠離了愛人。但是作為漢學深厚的曾緘,加上了自己獨特的感悟:「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說的是這世上怎麼會有兩全的辦法,這兩個極端之間,可以達到完美的統一。而這樣深沉的詠嘆,勾起了人們深切的矛盾感,通過曾緘的詩文,有了解倉央嘉措強烈的願望。倉央嘉措真摯爽朗的詩文,任何翻譯都不能掩蓋其靈魂的深邃華美。
  •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的愛情絕唱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的愛情絕唱提起倉央嘉措,我首先想起的是他那壯烈而又悲涼的愛情故事、想起的是他那句「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絕唱詩句、想起的是他為一個女孩讓自己短暫的人生充滿了苦難。
  • 倉央:最唯美的5句話,「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最唯美的5句話,「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1683.03.01-1706.11.15),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但是時過境遷,倉央嘉措在政治上的一些作為,早就塵封在歷史當中了,不被人所關注的歷史,還能被成為歷史嗎?人們也僅僅是記得,那個在高原上吟唱的詩人。倉央嘉措的事是充滿美感的,這毋庸置疑,否則他也不會有這麼多的粉絲了。今天我就從倉央嘉措的作品中挑選了五句話,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 每日一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情歌》倉央嘉措,他是雪域最大王,也是拉薩最美的情郎。原文(曾緘先生意譯):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直譯更加接近於藏語本身的意思,直白而美好,遊牧民族的言語可沒有我們漢族這麼多彎彎繞繞,但是我相信倉央嘉措的詩句能在漢語文化圈流行起來,是很得益於曾緘先生的翻譯,他的翻譯在不改本意的基礎上,加入了很符合漢語意境的優美與精煉的文字表達。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康熙三十六年,一紙書函打破了倉央嘉措平靜而美滿的生活。「自慚多情汙梵行,入山又恐誤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褪卻粗布,換上華裳,斬斷過往卑微的農奴身份一舉成為當時西藏身份最高的人,這一切的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美好,仿佛一個屌絲一躍成了高富帥,完美地演繹了做夢都會笑醒的心情,但倉央嘉措看起來卻是那麼的悲傷。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詩是倉央嘉措所寫,很是慚愧與我產生了共鳴,有時自己在想,要不要處個對象,談場戀愛,可是我卻強忍心中的情念,因為「曾慮多情損梵行」。可是有時又感覺特別的孤寂,如今出門朋友們都成雙成對,僅剩我一人獨自徘徊,記得曾經和老媽說:「你兒子現在出門連個伴兒都沒有了」。若問為何,想必也不用我再多說了。
  • 為何他一生信奉「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卻終落空?
    不知你可知曉,悠悠千年的中華文明裡,迴蕩著多少璀璨的壯麗詩篇?而我們將要走近的詩篇,一個「壯麗」好像並不貼切。因為這些詩出自倉央嘉措之手。提起倉央嘉措,不難聯想到那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那麼,為什麼倉央嘉措的詩歌裡飽含深情,為什麼他渴望兩不負的雙全法呢?
  • 如何解讀倉央嘉措的「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許多年前第一次讀到倉央嘉措的詩,令人的情緒感受到寧靜中有一種激蕩,亙古中延綿不絕的梵音和著塵世間的一種情懷在戰慄。我沒有宗教信仰,卻抑制不住虔誠的心對一個靈魂的膜拜。它的每一首詩基本都是靈魂的讀白,充滿了在佛門的沉重與塵世的情懷之間萬般無奈地苦苦掙扎。
  • 倉央嘉措最美詩作: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人間處處是真情,既然站在陽光之下、打人間走過一遭,又怎能不動心、不動情?《不負如來不負卿》美人不是母胎生,應是桃花樹長成,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不請情人卻自來。入山投謁得道僧,求教上師說因明。爭奈相思無拘檢,意馬心猿到卿卿。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河岸芳草招搖,山腳野牛吃草。
  • 你知道嗎?倉央嘉措不識漢字,「不負如來不負卿」還有其他版本
    有很多人都曾翻譯過倉央嘉措的詩歌,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曾緘和于道泉。倉央嘉措最為後人所熟知的一首詩是「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是曾緘先生翻譯的,歷來為人所稱道,尤其是最後兩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說出了倉央嘉措一生的心殤。倉央嘉措追求愛情,渴望自由,這在寧瑪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進入了布達拉宮後,這一切都成了遙不可及的存在。
  • 你知道嗎?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還有另外一個版本
    你知道嗎?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還有另外一個版本西藏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是西藏最著名的一位詩人,雖然倉央嘉措才活了短短二十四歲,但是他的詩卻被人們廣為流傳,不但在西藏有很大的影響力,還被翻譯成上百種文字流傳於國內外。
  • 倉央嘉措: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已指明他的矛盾生活
    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祈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那一日,我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我磕長頭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 《不負如來不負卿》: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不負如來不負卿》今天想給大家分享一本書《不負如來不負卿》,看這本書時候大概是在幾年前吧,這段時間因為疫情不能出門,重新拜讀了一下,感受良多。男女主角自小相識,相愛不能相守,愛而不得的那種心情。真的是應了倉央嘉措的那句「世間得來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倉央嘉措說「不負如來不負卿」,上半句更美,驚豔世間三百多年
    他本人也為此被人們稱為「痴僧」,尤其是《六世達賴》詩中,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更為將痴情寫得淋漓盡致。一、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多的《情歌》公元1683年3月1日,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
  •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師父的舊相好
    師父依舊保持姿勢不動,凝望遠方:「從前,有一個美麗的姑娘曾來到我身邊,我卻沒有好好珍惜。」寂靜瞪大眼睛:「師父,你竟然有舊相好?!」「粗俗。」師父轉過頭,敲了敲寂靜的小光頭。而後,師父又轉過頭,看向遠方,陷入深深的回憶當中,一臉陶醉:「那應該是一段美麗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