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讀莊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乎,不要用自己的感覺去解釋別人

2020-11-22 騰訊網

原文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譯文

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鰷魚在河水中遊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哪裡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莊子說:「請你回歸最開始的設定,你說:『你哪裡知道魚快樂』這句話,就說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來問我是從哪裡知道的。現在我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解讀

雖然看似莊子用詭辯的方法來贏了惠子,說自己是指橋上知道魚的快樂的。卻還是沒有正面解釋,自己不是魚又怎麼體會到魚的快樂呢。

是啊,每一個物種都有其自然的天性,這是道家一直強調的,卻在很多時候,有些言論卻又自相矛盾。總是以為自己高高在上,可以解釋一切,總能用詭辯的方式來使其圓滿。

別說能體會到魚的快樂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興趣愛好都不可能完全相同,一個人都沒辦法去完全的體會到另一人的內心感覺。俗話說如飲冷水冷暖自知。又怎麼可能去體會到魚的快樂呢,恐怕也只是一廂情願的自我感覺吧。

所以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輕易的用自己的內心想法去評價別人,因為你永遠都不可能真正懂得別人的內心。

相關焦點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是在詭辯嗎?
    「子非魚」是《莊子》中一個非常有名的辯論,展示了莊子與惠施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出自《秋水》篇。原文如下:「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 每天讀一點哲學:莊子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來自於《莊子·秋水》。原文如下:兩位名士同遊河畔,本應是遠離世俗煩囂樂悠悠。莊子可能也是這樣想。當他見到河中魚出遊從容,頓感牠們與自己同樣快樂,禁不住喜悅說:「小魚自由暢遊,這便是魚的快樂啊。」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說的僅僅是「魚之樂」?
    我們時常也和朋友遊玩,也會聊天,我們聊的是工作和生活近況,而在《莊子秋水》一文中,莊子和惠子兩位先賢談論的可以難分伯仲。下面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到底說的是「魚之樂」還是?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tiáo)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魚之樂?」惠子曰:「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之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吾,吾知之濠上也。」
  • 世間本無感同身受,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趣談莊子惠子的辯證哲學
    或許很多人乍一聽《莊子·秋水》這個古文會有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但是你一定會對這句話耳熟能詳: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句話就出自《莊子·秋水》中的《莊子與惠子》篇。這篇古文主要講述的是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天,莊子和惠子一起外出遊覽大自然的青山秀水,莊子看到水裡的魚在這澄澈的水裡嬉鬧玩耍,於是對惠子說:你看,這水裡的魚遊得多麼自在悠閒,這一定就是魚兒們最簡單而又質樸的快樂。而惠子反問道說,你又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的喜怒哀樂?
  • 莊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槓精」是怎樣反敗為勝的?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是道家第二號代表人物,莊子雖然生活困頓,卻出身皇族,是宋國國君宋戴公的後人。莊子好清高,厭惡名利,崇尚精神上的逍遙自在。楚威王仰慕他的才學,派人帶厚禮去請他做相國,被他一口拒絕。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在著名的「濠梁之辯」中,獲勝方竟不是莊子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而這句話的出處,大家應該也在小學的時候都學習過,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濠梁之辯」,出自《莊子·秋水》。普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都認為這場辯論是莊子獲得了勝利,畢竟《莊子》是莊子及其弟子所著,裡面怎麼會記錄關於莊子失敗的案例呢?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一條魚惹的禍,細看莊子是「槓精」嗎?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是出自惠子的一句話,被記錄在《莊子.秋水》中。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是出自惠子的一句話,被記錄在《莊子.秋水》中。說明了不要總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也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味在其中。於是想起了有一次去雲南看大象表演,女兒突然說她看到大象流淚了,就憤然離去,說要抵制這種虐待動物的行為。於是,我們快速通過了動物展區。
  •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玉藝聯盟》玉見藝術,玉有靈魂名家展示 | 文化交流 | 精品欣賞 |知識資訊 |線上互動  戰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先秦莊子學派創始人莊子在自己的著作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蝦,安知蝦之痛?
    挪威的科研小組曾經做過研究,他們認為:甲殼類動物是沒有感知疼痛的功能的,因此在烹飪的時候,是感覺不到痛苦的。然而正如莊周在《莊子﹒秋水》所說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將莊周的這句話翻過說:子非魚,安知魚之痛?或許莊周沒有體驗過魚之痛,但是卻不妨礙我們對魚之痛進行理解。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與惠施的千古友情,如老酒歷久彌新
    一關於兩人的故事,最著名的就是關於「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辯論。一天,莊子和惠施兩人出遊,來到現在安徽鳳陽的濠水邊,他們站在橋上看見有種名叫鰷魚的魚兒在水裡優哉遊哉。莊子就發了句感慨,說魚兒「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施可是老辯手了,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擱現在那些辯手完全不是個。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這則小寓言到底要表達什麼意思?
    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 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 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在這段話中,莊子與惠子辯論的焦點起源於莊子說的那句「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價值觀綁架之道德論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字面意思: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 在這裡,針對這個問題,我想延伸幾個方面來說一下自己的感想,只是自己的感想,與其他無關。一、道德綁架之無可厚非說總有那麼一批人,總是在喋喋不休的批判著別人,他這樣不對,他那樣不好,他不該如此選擇,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樣怎麼樣,可是首先你要明白,你不是他。每個人從小生活的環境不一樣,接受的教育不一樣,最後造就的人格也是不一樣的。不要用自己的觀念去評價、去定論別人,因為也許你的做法也未必是人人都認可的。
  • 名動天下的濠梁之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到底誰是贏家?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與惠子的對話誰贏了?這個故事就是著名的「濠梁之辯」,出自《莊子·秋水》。我們知道《莊子》內七篇是莊子的作品,其他文章很有可能就是出自他的門下或者後人作品,所以稱之為「外篇」。但是無論內篇、外篇,莊子的思想是一以貫之的,否則的話就算強塞進去,也會被後來的學者剔除掉。那麼,在《論語》裡面會記錄孔子灰頭土臉的事跡嗎?
  • 名動天下的濠梁之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到底誰是贏家?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與惠子的對話誰贏了?這個故事就是著名的「濠梁之辯」,出自《莊子·秋水》。我們來細看他是如何贏的: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魚之樂?」惠子曰:「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
  • 百妖譜:子非魚,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這林間客棧的生意可以說是非常的好,過往之人無不在這休息片刻,也可以看出店老闆十分地有商業頭腦,將客棧開在這林間小道上,天氣越惡劣客棧的生意就會越發的好。對了,客棧名為「風雪客棧」,不同於其他「悅來」「長安」「有間」等等,亦是非常地應景,與屋外的大雪相互呼應,彷佛這鵝毛大雪就是為了這間客棧而落。
  • 安知魚之樂|莊子教我們如何深度聆聽
    這句話一下子讓我豁然發現莊子和惠子竟然是在討論什麼是深度聆聽、如何深度聆聽。原文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 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辯證思想精華全在這句話上!
    莊子是農民小生產者的代表,他把其特點概括為「民之常性」,並以之與封建制度的仁義禮智相對立。他說很久以前有一個「至德之世」,人們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根本不知道有什麼聖人之言,仁義禮樂之說。「彼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一而不黨,命日天放。」在這樣社會裡,「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汝非我,何以懂我?(深有感觸的經典好文)
    莊子和惠子據《莊子·秋水》記載:莊子和惠子兩個人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你看那水裡的鰷魚遊得自由自在,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的呢?」莊子反駁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惠子回駁道:」我不是你,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魚快不快樂;同理,你不是魚,當然也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沒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