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中的成長之路,也是讓世人通過他們各自的人生成長之路去學習、認識、了解、探討、反思等,透過他們各自異彩紛呈的成長故事,讓我們更加認識自我,珍惜時間與生命,了解人類社會更迭不斷凋零與繁榮的過程。在不同的歷史時代背景下,每個歷史人物中展示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通過他們的歷史故事,讓我們有所啟迪與啟發。
今天,我們要了解的這位世界歷史人物是古巴比倫王國的第六位國王——漢謨拉比,在公元前1792年,漢謨拉比成為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是一位很有才幹的國王。他勤於朝政,關心農業、商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他也關心稅收,勤於處理各種案件。
他在位40年,使巴比倫成了一個強盛的國家。漢謨拉比每天要處理的申訴案件太多,簡直應付不了,他就讓臣下把過去的一些法律條文收集起來,再加上社會上已形成的習慣,編成了一部法典。
這部法典一共有282條,刻在圓柱上共52欄4000行,約8000字。圓柱挖掘出來的時候,正面7欄(35條)已經損壞,其餘的基本保存完整。法典上面的字跡優美,是一種只有王室才使用的楔形字體。
《漢謨拉比法典》有序言、正文和節餘三部分組成。序言宣揚漢謨拉比受命於神;內容宣傳君權神授的思想,說漢謨拉比是眾神之王;結語頌揚漢謨拉比「言辭卓越、功業無雙」。正文共有282條,內容包括訴訟程序、盜竊、軍人份地、租佃、僱傭、商業、高利貸、婚姻、繼承、傷害、債務、奴隸等方面,其內容之全、法治之明,在古代世界立法史上甚為罕見,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最早一部法典,所以又稱「世界第一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起初刻在石板上,漢謨拉比晚年命人將其刻在石柱上,石柱立於巴比倫城,以使後人永遠遵循。後來埃蘭人人侵巴比倫,把石柱作為戰利品運往埃蘭首都蘇薩,時光流逝,使其長埋地下。
這部法典集兩河流域古代法律的大成,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系統的成文法典,它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緩和了階級矛盾,鞏固了王權,對後來的古代西亞、北非國家(西臺、亞述、新古巴比倫、波斯)的成文法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在漢謨拉比時代,他堅信能夠給臣民長久的福祉的唯一途徑就是「消滅人治,依法治國」。總之,專制王權已經確立,創建了歷史第一個法制國家,並給後輩帶來近300年的輝煌。可見,一個帝國,有一代偉人;一代偉人,有一段佳話。
#古巴比倫#
古波斯「王中之王,諸國之王」,後人尊稱鐵血大帝——大流士一世
伊朗國父:波斯帝國締造者,波斯之王居魯士大帝
古代波斯最著名的徵服者——亞歷山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