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倫王國:第六位國王——漢莫拉比

2020-12-17 觀史知人生

歷史人物中的成長之路,也是讓世人通過他們各自的人生成長之路去學習、認識、了解、探討、反思等,透過他們各自異彩紛呈的成長故事,讓我們更加認識自我,珍惜時間與生命,了解人類社會更迭不斷凋零與繁榮的過程。在不同的歷史時代背景下,每個歷史人物中展示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通過他們的歷史故事,讓我們有所啟迪與啟發。

今天,我們要了解的這位世界歷史人物是古巴比倫王國的第六位國王——漢謨拉比,在公元前1792年,漢謨拉比成為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是一位很有才幹的國王。他勤於朝政,關心農業、商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他也關心稅收,勤於處理各種案件。

他在位40年,使巴比倫成了一個強盛的國家。漢謨拉比每天要處理的申訴案件太多,簡直應付不了,他就讓臣下把過去的一些法律條文收集起來,再加上社會上已形成的習慣,編成了一部法典。

這部法典一共有282條,刻在圓柱上共52欄4000行,約8000字。圓柱挖掘出來的時候,正面7欄(35條)已經損壞,其餘的基本保存完整。法典上面的字跡優美,是一種只有王室才使用的楔形字體。

《漢謨拉比法典》有序言、正文和節餘三部分組成。序言宣揚漢謨拉比受命於神;內容宣傳君權神授的思想,說漢謨拉比是眾神之王;結語頌揚漢謨拉比「言辭卓越、功業無雙」。正文共有282條,內容包括訴訟程序、盜竊、軍人份地、租佃、僱傭、商業、高利貸、婚姻、繼承、傷害、債務、奴隸等方面,其內容之全、法治之明,在古代世界立法史上甚為罕見,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最早一部法典,所以又稱「世界第一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起初刻在石板上,漢謨拉比晚年命人將其刻在石柱上,石柱立於巴比倫城,以使後人永遠遵循。後來埃蘭人人侵巴比倫,把石柱作為戰利品運往埃蘭首都蘇薩,時光流逝,使其長埋地下。

這部法典集兩河流域古代法律的大成,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系統的成文法典,它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緩和了階級矛盾,鞏固了王權,對後來的古代西亞、北非國家(西臺、亞述、新古巴比倫、波斯)的成文法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在漢謨拉比時代,他堅信能夠給臣民長久的福祉的唯一途徑就是「消滅人治,依法治國」。總之,專制王權已經確立,創建了歷史第一個法制國家,並給後輩帶來近300年的輝煌。可見,一個帝國,有一代偉人;一代偉人,有一段佳話。

#古巴比倫#

古波斯「王中之王,諸國之王」,後人尊稱鐵血大帝——大流士一世

伊朗國父:波斯帝國締造者,波斯之王居魯士大帝

古代波斯最著名的徵服者——亞歷山大帝

相關焦點

  • 漢謨拉比統治下強大的古巴比倫王國
    重新統一巴比倫尼亞並最後基本統一兩河流域的是古巴比倫王國。約公元前1894年,一支阿摩利人在其首領蘇穆阿布姆率領下佔據了巴比倫城並建立了國家。建國初期,它僅僅是一個弱小的、時常向他國稱臣納貢的小邦。但到了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統治時期(約前1792~前1750年),古巴比倫逐漸強大並通過不斷的軍事徵服一躍成為兩河流域統一的大國。漢謨拉比之所以能統一兩河流域,一是由於當時的外部環境對他有利。瑪裡和埃什努那已臣服於亞述,伊新也逐漸衰落,拉爾薩一度被東方埃蘭人徵服;二是他採取了靈活機智的外交策略。
  • 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頒布的一部法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較系統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銘刻,除序言和結語外,共有條文282條。包括訴訟手續、損害賠償、租佃關係、債權債務、財產繼承、對奴隸的處罰等。
  • 古巴比倫王國的興起與覆滅
    一、古巴比倫王國的興起巴比倫建國之初,還是一個小小的城市國家,但它是有很大潛力的城市,到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統治時期(公元前1792——1750年),他把全部兩河流域統一起來,形成兩河流域空前強大的統一國家。漢謨拉比統治的時代是巴比倫王國的鼎盛期,並形成了西亞第一個奴隸制大帝國。
  • 古巴比倫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相隔千年你知道嗎
    據說,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是因為想恢復古巴比倫王國的榮光才入侵科威特的,結果引來美國等西方列強的打擊。但你知道歷史上曾有古巴比倫和新巴比倫之別嗎?到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1750年)在位時,統一兩河流域,古巴比倫王國又稱巴比倫第一王朝。漢謨拉比徵服諸多城邦,首次統一包括巴比倫尼亞和亞述在內的兩河流域大部地區。漢謨拉比時代,王室經濟發達,君主政治達到較高的水平,國王成為統一國家的象徵。
  • 消失的古巴比倫王國,在2600多年前究竟是什麼樣的?
    今天我們聊一聊消失的文明古國——古巴比倫。阿摩利人滅掉蘇美爾人的烏爾第三王朝後,便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古巴比倫王國有著非常燦爛的文化,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成為世界文明古國。古巴比倫第六大王國王漢謨拉比,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曾經頒布了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公元前729年,古巴比倫被亞述帝國吞併。而提起古巴比倫,或許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諸多傳聞中有它的身影,陌生的是它那消失燦爛的文化。古巴比倫王朝沒落之後,留下了很多歷史遺蹟。
  • 衛星視角看世界:古巴比倫空中花園、漢謨拉比法典-王權的象徵
    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古巴比倫王國的空中花園跟漢謨拉比法典。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兩者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古巴比倫現在的位置就位於下方衛星地圖的中心位置。四大文明古國,也唯有古巴比倫只剩下了名字,至於古印度跟古埃及也發生了文化斷層,唯一沒有斷層的那就是中國。
  • 文明之光——蘇美爾文化和古巴比倫王國
    巴比倫邦國的第六代統治者漢謨拉比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他的治理下,巴比倫國日漸強大。漢謨拉比運用靈活的外交手段,採取分階段拉攏、各個擊破的方針,將伊新、拉爾薩、馬裡等主要對手全部消滅。公元前1780年前後,兩河流域除了亞述與埃什嫩兩個國家,其餘全在漢謨拉比的統治之下。
  • 一起漲知識:「阿摩利人」古巴比倫王國的興起|世界歷史
    62古巴比倫王國的興起巴比倫城位於幼發拉底和中部兩河相近的地方,正處於小亞通往波斯灣、敘利亞沿岸和伊朗高原的兩條重要商道的交叉線上。公元前1894年,蘇姆阿布率領的一支阿摩利人選此地建國,是為古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894-前1595)。古巴比倫在初建的一個世紀裡實為小邦,到第六代國王汗謨拉比(公元前1792-前1750)時才逐漸強大起來。汗謨拉 比執政之初,把精力放在內部發展經濟、消弭內戰、集聚實力方面。
  • 古巴比倫王國消失之謎,除了空中花園和漢謨拉比法典還剩下什麼?
    古巴比倫王朝有兩個時期,分別為公元前729年之前的古Babylonian帝國和公元前626年之後的新Babylonian帝國,古Babylonian王朝又被細分為十一個王朝,一直到亞述帝國佔領了古Babylonian王國,古巴比倫的歷史才告一段落,公元前626年新Babylonian
  • 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伊甸園」的原型,古巴比倫的輝煌最終消散
    但是在王國建立初期,古巴比倫王國只是兩河流域中眾多小城邦國家中的一個。經過數代國王的不懈努力,古巴比倫王國才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文明高度發達的王國。這其中,對古巴比倫的發展貢獻最為卓越的便是我們最為熟知的國王漢謨拉比。 漢謨拉比是巴比倫王國的第六代國王,在他在位期間通過展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一系列的戰爭徵服了這片土地上以蘇美爾人為代表的各個民族,統一了兩河流域。統一之後,漢謨拉比決定在這片土地上實行權力集中在中央和國王手中的中央集權的制度,並建立一個奴隸制國家。
  • 古巴比倫的成文法典,圓柱法
    阿卡德王國和烏爾綿三王朝(公元前2113—邢;2006年)曾先後統一過兩河流域南部,第三次統一這個地區的是呵摩利人-巴比倫城位於幼發拉底河的東岸÷「巴比倫;的意思就是眾神匯合的地方),土地十分肥沃,交通非常便利,具有極力良好的經濟文化發展條件;大約在公元前十、九曲紀初,褪姆族的阿摩利人以巴比倫城為首都建立了古巴比倫上國第一乇朝(公元前1894一前1595年):到第六代國王漢小拉比(約公元前1792—
  • 古巴比倫王國:政治經濟發展史,繁榮與衰落的過程
    大家好,我是宋傑,小編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巴比倫的社會經濟和巴比倫王國的衰落。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兩河流域的農業經濟進一步發展。納爾——漢謨拉比渠的開鑿,青銅器的普遍使用,揚水器的改進,漏鬥犁的推廣,都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手工業已有較細的分工。
  • 漢謨拉比法典:在法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並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法典
    經過多次考證之後,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確定了這枚石碑是古巴比倫時期的產物,是時任古巴比倫王國國王的漢謨拉比所頒行的一部法典文獻。那麼這部以漢謨拉比名字命名的法典文獻,在歷史上佔據著怎樣的地位?又對當時的古巴比倫王國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 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社會的文明標誌
    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恭謹地站在他的面前,沙馬什正在把象徵帝王權力的權標授予漢謨拉比。石碑的下半段,刻著密密麻麻的楔形文字,大約有8 000個字,其中有少數文字已磨滅。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這些文字實際上是一部古巴比倫的法典。由於它是由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制定的,所以又叫《漢謨拉比法典》,也稱為《石柱法》。它是迄今世界上完整保存下來的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因而聞名世界。
  • 兩千多年前的古巴比倫文明比古中國文明還要先進?
    大家都知道,當今世界上公認過的世界四大古文明分別是:古中國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巴比倫文明,發展到現在其他三個文明都有國家在世界長存留下來,而唯獨古巴比倫文明沒有以國家形式留存,現在只記在了史書當中。
  • 漢謨拉比法典:三千多年前的法典,觀念竟已如此先進?
    經過全世界楔形文字專家的研究,最終確定這塊石碑就是《漢謨拉比法典》石柱浮雕中的神就是古巴比倫人信奉的太陽神,接過權杖的人就是古巴比倫王國的第六代帝王漢謨拉比(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在位)。考古學家們認為,法典是在漢謨拉比即位後的第三十年刻成公布的,後來埃蘭人入侵古巴比倫後,將其作為戰利品搬至蘇撒。隨著時光的流逝,它長埋於地下,直到1901年被考古隊發現。
  • 巴比倫王國疆域最大時,包含今日的哪些國家?其實才三個!
    巴比倫王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由於巴比倫王國位於兩河流域商路的樞紐地區,境內水源豐富,土地肥沃,政治和經濟力量不斷增強。第六代國王漢穆拉比在位時期,先後徵服伊新、烏魯克、拉爾沙等國,並佔據亞述南部,建立起從波斯灣至地中海沿岸的中央集權制奴隸制帝國,自稱世界四方之王。
  • 漢謨拉比法典:立法史上最完整的成文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的發現,為我們了解古代法律形成、發展的軌跡提供了最有力的實物證據。   《漢謨拉比法典》的意義   經過全世界楔形文字專家的研究、解讀,最後破解了石柱上的文字,知道這塊石碑就是《漢謨拉比法典》石柱。坐在寶座上的那位神就是當時古巴比倫人信奉的太陽神沙馬什,而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那個帝王模樣的人,就是古巴比倫王國的第六代王漢謨拉比(Hammurebi,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
  • 世界通簡史: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時代,對百姓的影響
    古巴比倫時代和穆什欽努階層意義相同的詞彙有蘇美爾語的埃林和阿卡德語的呼布蘇等埃林在烏爾第三王朝時代是集體軍事勞動組織的成員,在古巴比倫時代是較穆什欽努範圍更為廣泛的居民團體。呼布蘇在亞述人中是軍隊的先遣者、服徭役的人。穆什欽努的蘇美爾語是瑪蘇·恩·卡克,而不是埃林和呼布蘇。古巴比倫時代,呼布蘇和「穆什欽努」一詞同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