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視角看世界:古巴比倫空中花園、漢謨拉比法典-王權的象徵

2020-12-04 風在飛轉

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古巴比倫王國的空中花園跟漢謨拉比法典。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兩者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古巴比倫現在的位置就位於下方衛星地圖的中心位置。

四大文明古國,也唯有古巴比倫只剩下了名字,至於古印度跟古埃及也發生了文化斷層,唯一沒有斷層的那就是中國。

宮殿遺址

古巴比倫文明在今天伊拉克的兩河流域,這裡是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古時候兩河流域的狹長地帶,物產豐富土地肥沃,古巴比倫王朝就在此地建立了影響後世幾千年的王朝國都。

下圖中心位置就是發現漢謨拉比法典的位置

可是目前早已經的沒有當年的輝煌,直到20世紀初被德國科學家發現,出土大量的文物,其中包括古巴比倫電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搜一搜。

但是早在在1901年,由法國人和伊朗人組成的一支考古隊,在伊朗西南部一個名叫蘇撒的古城舊址上,發掘到了震驚世界的漢謨拉比法典。

這部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頒布的一部法典,其內容記載了對刑事、民事、貿易、婚姻、繼承、審判制度等都作了詳細的規定,採用的是楔形文字。

漢謨拉比

法典石柱上端是漢謨拉比王站在太陽和正義之神沙馬什面前的浮雕,以象徵君權神授;下端是用楔形文字刻寫的法典銘文。

只是這部法典最終卻在法國的巴黎羅浮宮博物館亞洲展覽館。

接下來就是舉世著名的空中花園,但是可惜的是這樣一個偉大的建築最終毀於戰火。

據說空中花園採用立體造園手法,將花園放在四層平臺之上,由瀝青及磚塊建成,平臺由很高的石柱支撐,並且有灌溉系統,由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繫著齒輪的把手,這一套自動灌溉系統就源源不斷的為空中花園輸送水源。園中種植各種花草樹木,遠看猶如花園懸在半空中。

空中花園共分上中下三層,每層都用大石柱支撐,層層蓋有殿閣,甚至會讓人感覺河流在天上,就像是人間的天堂一樣。

巴比倫文獻中,空中花園始終是一個謎,甚至沒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園,所以現在也沒有關於巴比倫空中花園圖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圖片都是猜想圖。

千百年來,關於空中花園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米底的公主安美依迪絲為王后。公主美麗動人,深得國王的寵愛。可是時間一長,公主整日愁眉苦臉。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

公主說:「我的家鄉山巒疊翠,花草叢生。而這裡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連個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麼渴望能再見到我們家鄉的山嶺和盤山小道啊!」原來公主得了思鄉病。於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區的景色,在他的宮殿裡,建造了層層疊疊的階梯型花園,上面栽滿了奇花異草,並在園中開闢了幽靜的山間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

工匠們還在花園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樓,矗立在空中,巧奪天工的園林景色終於博得公主的歡心。

空中花園也同其他的歷史建築一樣,早已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現在大家能見到的只是空中花園的遺蹟,歷史的遺產。

1988年薩達姆還在古巴比倫遺址附近建造了自己的豪華行宮,不過2003年被美國侵略者用炸彈炸毀。

下方圖片就是薩達姆豪華宮殿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衛星地圖也只是2003年,薩達姆豪華行宮沒有被炸毀之前的,2003年之後的衛星地圖卻看不到,這一地區飽受戰火的摧殘,只留下殘磚基瓦。論世界各國的安全指數,還是我們中國最安全。

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了,後續會給大家繼續帶來世界各地的衛星地圖場景,喜歡的朋友可以加個關注。

相關焦點

  • 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HammurabiCode)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頒布的法律彙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
  • 《漢謨拉比法典》:上層貴族的「保護傘」,下層奴隸的「悲歌」
    雨水豐沛的兩河流域孕育了歷史悠久的古巴比倫城,蘊藏智慧的楔形文字和雄偉壯觀的空中花園無不向我們展示了光輝燦爛的古巴比倫文化。除此之外,古巴比倫還有一項享譽世界的成就,那就是漢謨拉比國王在位時期主持制定的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善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
  • 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社會的文明標誌
    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恭謹地站在他的面前,沙馬什正在把象徵帝王權力的權標授予漢謨拉比。石碑的下半段,刻著密密麻麻的楔形文字,大約有8 000個字,其中有少數文字已磨滅。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這些文字實際上是一部古巴比倫的法典。由於它是由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制定的,所以又叫《漢謨拉比法典》,也稱為《石柱法》。它是迄今世界上完整保存下來的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因而聞名世界。
  • 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頒布的一部法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較系統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銘刻,除序言和結語外,共有條文282條。包括訴訟手續、損害賠償、租佃關係、債權債務、財產繼承、對奴隸的處罰等。
  • 世界通簡史: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時代,對百姓的影響
    百家原創作者:笑談歷史事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來了解漢謨拉比法典所反映的社會。關於漢謨拉比法典穆什欽努最早的記載見於法拉文獻和同時代基什宮殿出土的泥板文書。基什是蘇美爾城邦時代塞姆人的城市。基什泥板文獻中穆什欽努的蘇美爾語為瑪蘇·恩·卡克。
  • 真實的《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公認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法典,距今3800年左右由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頒布。
  • 漢謨拉比法典:在法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並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法典
    經過多次考證之後,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確定了這枚石碑是古巴比倫時期的產物,是時任古巴比倫王國國王的漢謨拉比所頒行的一部法典文獻。那麼這部以漢謨拉比名字命名的法典文獻,在歷史上佔據著怎樣的地位?又對當時的古巴比倫王國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 關於漢謨拉比法典,你了解多少?
    公元前1894年開始,漢謨拉比是古巴比倫是一位具有軍事天才和卓越治國才能的君主,而且他還制訂了一種"公平的法律",並推廣到全國各地,"漢謨拉比法典"就是當時刻寫這個"法律"的石碑。
  • 初中世界歷史知識點歸納:漢謨拉比法典的意義
    下面是對漢謨拉比法典的意義知識的學習,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的內容。   漢謨拉比法典的意義   《漢謨拉比法典》對當時的意義:是國家出現後的產物,是鎮壓勞動人民反抗、加強和鞏固王權統治的工具,是維護奴隸制統治秩序的工具。
  • 漢謨拉比統治下強大的古巴比倫王國
    為強化君權,漢謨拉比極力向臣民宣揚君權神授,說他是「命中注定的王」,是最高神馬都克命令他「治理人民」。漢謨拉比在治國方面最突出的政績是他制定了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即《漢謨拉比法典》。法典原文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在一塊高2.2米、底部周長I.9米的玄武巖石碑上。石碑上部有浮雕,表現主管司法的太陽神沙馬什將權標授予漢謨拉比的情景。
  • 古巴比倫王國消失之謎,除了空中花園和漢謨拉比法典還剩下什麼?
    古巴比倫王朝有兩個時期,分別為公元前729年之前的古Babylonian帝國和公元前626年之後的新Babylonian帝國,古Babylonian王朝又被細分為十一個王朝,一直到亞述帝國佔領了古Babylonian王國,古巴比倫的歷史才告一段落,公元前626年新Babylonian
  • 世界最早的一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較為系統的法典。它源自於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治初期的一個案件。在繁盛的巴比倫城裡有一個叫賈巴拉的商人,做生意賺了些錢,就想把自家的房子重新修建一下,他找到城裡有名的工匠恩利勒,希望把房子造得非常漂亮。
  • 巴比倫與漢謨拉比法典
    巴比倫空中花園你會感到毛骨悚然嗎?由於觀察天空很有心得,我們可以說古巴比倫人真是內行的天文學家呢。公元前2100年左右,巴比倫出現了一位最有名的國王-漢謨拉比。漢謨拉比王有一副精明的頭腦,他很會打仗,因此使得巴比倫王國成為當時的霸主,而且能讓四周的鄰國聽他號令,但你一定沒想到,這些都不是使它有名的原因,真正讓他有名的原因是, 漢謨拉比根據從前蘇美爾人所定的法規,制定製了一套完備的大法典。
  • 《漢謨拉比法典》中的小孩
    □ 胡建淼  《漢謨拉比法典》(Hammurabi Code)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頒布的法律彙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
  • 《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古巴比倫王國是繼阿卡德王國之後兩河流域出現的又一個強大的奴隸制國家,第六代國王漢謨比在位(公元前1792-前1750年)時,古巴比倫王國到達極盛,他自稱「宇宙四方之王」。漢謨比每天在宮殿裡要處理大量的申訴案件。
  • 《漢謨拉比法典》就是擺設,「水」的很!
    古代兩河流域,被認為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早在5000多年前左右,這裡就誕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而人們對楔形文字的研究,又離不開一部刻在玄武巖上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這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同時也是目前出土的最早的法典。
  • 漢謨拉比法典:立法史上最完整的成文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的發現,為我們了解古代法律形成、發展的軌跡提供了最有力的實物證據。有一位神端坐在寶座上,將一根象徵帝王權力的標誌——權標授予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一個帝王模樣的人的手上。石柱的下半段,刻滿了楔形文字。   《漢謨拉比法典》的意義   經過全世界楔形文字專家的研究、解讀,最後破解了石柱上的文字,知道這塊石碑就是《漢謨拉比法典》石柱。
  • 漢謨拉比法典:三千多年前的法典,觀念竟已如此先進?
    石柱的上半部是一幅精緻的浮雕:一位坐在寶座上的神,將一根象徵帝王權利的權杖授予一個恭敬地站在他面前的人。石柱的下半部刻著密密麻麻的楔形文字,共3500行。浮雕中的神就是古巴比倫人信奉的太陽神,接過權杖的人就是古巴比倫王國的第六代帝王漢謨拉比(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在位)。考古學家們認為,法典是在漢謨拉比即位後的第三十年刻成公布的,後來埃蘭人入侵古巴比倫後,將其作為戰利品搬至蘇撒。隨著時光的流逝,它長埋於地下,直到1901年被考古隊發現。
  • 古巴比倫王國:第六位國王——漢莫拉比
    今天,我們要了解的這位世界歷史人物是古巴比倫王國的第六位國王——漢謨拉比,在公元前1792年,漢謨拉比成為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是一位很有才幹的國王。他勤於朝政,關心農業、商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他也關心稅收,勤於處理各種案件。他在位40年,使巴比倫成了一個強盛的國家。
  • 世界通簡史:漢謨拉比法典,反應的社會狀態,及其研究價值
    百家原創作者:阿軍講歷史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所反映的社會狀況漢謨拉比法典至今仍是研究和了解古巴比倫社會的基本文獻史料。大麥已是古巴比倫時代的主要農作物。漢謨拉比法典序言中特別記載漢謨拉比使某城「有豐足之飲水」、「授予人民以充足的水源」的功績。法典第53—56條都是關於灌溉網的管理、使用的規定。法典第55條規定:「自由民開啟其渠,不慎而使水淹其鄰人之田,則彼應按照鄰區之例,以谷為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