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簡史: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時代,對百姓的影響

2020-12-04 笑談歷史事

百家原創作者:笑談歷史事

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來了解漢謨拉比法典所反映的社會。關於漢謨拉比法典穆什欽努最早的記載見於法拉文獻和同時代基什宮殿出土的泥板文書。基什是蘇美爾城邦時代塞姆人的城市。基什泥板文獻中穆什欽努的蘇美爾語為瑪蘇·恩·卡克。值得注意的是穆什欽努的人名都屬於塞姆語系。古巴比倫時代和穆什欽努階層意義相同的詞彙有蘇美爾語的埃林和阿卡德語的呼布蘇等埃林在烏爾第三王朝時代是集體軍事勞動組織的成員,在古巴比倫時代是較穆什欽努範圍更為廣泛的居民團體。呼布蘇在亞述人中是軍隊的先遣者、服徭役的人。

穆什欽努的蘇美爾語是瑪蘇·恩·卡克,而不是埃林和呼布蘇。古巴比倫時代,呼布蘇和「穆什欽努」一詞同時使用。總之,可以認為古巴比倫時代存在類似穆什欽努的各種階層。近年來研究者認為,穆什欽努是隸屬於宮廷並受其保護的特殊集團,是無公民權的自由民。他們以向宮廷服徭役、繳納部分收穫物的貢賦為條件領有王室份地。他們的份地和列都、巴依魯的份地一樣,不得買賣、轉讓,但可由其子世襲(以承擔宮廷義務為條件)。他們有一定的私有經濟,有的富者還擁有奴隸。但隨著城市自治權的擴大,城市豁免的徭役和賦稅負擔轉嫁到穆什欽努身上,他們的經濟地位不斷惡化。在阿拉伯、烏加裡特和新巴比倫文獻中,「穆什欽努」一詞洐申出「貧賤」、「窮人」之意。後來,這一詞語為阿拉伯語、法語、義大利語所沿襲。

關於奴隸階級,古巴比倫稱男奴為瓦爾都女奴為阿姆圖。瓦爾都(或阿姆圖)同牲畜一樣被視為一種財產。至今已發現許多關於奴隸買賣、轉讓、交換、贈予或借用的泥板契約文書。漢謨拉比法典在維護奴隸主對於奴隸所有權方面,較以往任何法典都更為嚴厲。例如,漢謨拉比法典第7、15、19條規定,凡拐騙、藏匿他人或宮廷奴隸者處死刑。這種情形和埃什努那的俾拉拉馬法典第49條規定的「以奴還奴以及伊新的李必特·伊絲達法典第12條規定的「一頭還一頭」的條文比較已發生了明顯變化。這說明奴隸制有了較大的發展,奴隸的價值提高了。

在一些契約中,奴隸和其他財產一樣是買賣、轉讓的對象。奴隸的名字一般都不註明其父名,這是不同於自由民阿維魯等級的重要之點。據考證,當時男奴的最高價格達90舍客勒,女奴達84舍客勒,最低價格是3舍客勒,差別很大。據漢謨拉比法典第116、252條,奴隸的價格一般為20舍客勒,較其他商品仍是昂貴的。在奴隸買賣的過程中,買主和賣主雙方締結的契約十分鄭重。契約上須蓋上幾個在場證人的印章。漢謨拉比法典第278條規定,出售的奴隸,賣主須保證其在一個月內不患癲癇病。

契約上還規定有3天的「追尋期」,即出售的奴隸倘在3天內逃亡,賣主必須負責「追尋」回來,否則退還買主的銀價。契約上註明這是符合國王法令的,由此推知,古巴比倫曾頒布過這樣的法令。奴隸大多數屬於宮廷、神廟、官吏和大商人等,一般自由民佔有的奴隸數量不多(三五個至十幾個)。從已發現的奴隸買賣契約看,女奴隸的買賣佔很大的比重。奴隸的來源除戰俘外,從外地買來的居多。債務奴役制隨著高利貸的猖獗而廣泛流行。

債務奴隸,阿卡德語稱為基薩圖,與奴隸瓦爾都不同,也不同於債務人質尼普圖。尼普圖似乎是短時間的人質,基薩圖與尼普圖都是因債務而受奴役的自由人。漢謨拉比法典第117條規定倘債務人將其妻、其子女出賣或交出為債奴,以服役3年為限,第4年應予以解放。但法典第118條又規定,債務人如以其奴或婢為債奴,債權人則有權將其出賣或轉讓。此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由於平民反抗高利貸盤剝和奴役鬥爭所獲得的積極成果。根據漢謨拉比徵服前拉爾沙的一件關於債奴契約泥板文書證明,債務奴隸必須「償清其債務」才可恢復其自由。

古巴比倫的奴隸在個別情況下可獲得解放。例如,漢謨拉比法典第171條規定,為其主人生有子女的女奴,在主人死後應予以解放。在尼普爾,一個女奴以10舍客勒銀價向恩都(女祭司)贖取自由。在西巴爾,一個女奴隸主收養一名奴隸為養子,收養的條件是由這個養子照料她的晚年。一般說來,在古巴比倫時代,奴隸的解放是通過收養、婚姻、繳納贖金等方式個別實現的,而且數量甚少。解放奴隸是在神廟沙馬什神像前舉行特殊儀式,為奴隸「洗潔眉額」。

古巴比倫社會中除王室佔有的土地外,還有其他形式的土地佔有制。土地私有制已相當發達。漢謨拉比在徵服和統一兩河流域平原的過程中,不斷將被徵服的土地劃為王室土地。因此,王室所有的土地日益擴大。此外,漢謨拉比還授予某些經濟發達的城市以內部自治權和其他特權。寺廟傳統的土地也受到承認。由於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土地買賣、土地的私有制發展起來。王室直接控制的土地主要集中於南部,古巴比倫與烏爾第三王朝不同,按阿摩利人傳統,王室土地以份地形式授予士兵、軍官、納貢人、塔木卡、祭司和所謂受封者。這些領有王室份地的人承擔王室的各種義務,其中軍人和納貢人的份地佔很大的比例。

士兵列都,蘇美爾語烏庫蘇,直譯為「跑路人」,轉譯為「隨從」、「差役」、「馭者」,有的學者譯為重裝步兵。文獻中有時也稱為「王之跑路人」,阿卡德語稱為裡德薩利姆列都在戰時服軍役,平時為國王傳遞命令,執行警察任務,維護社會秩序。巴依魯直譯為「漁夫」,蘇美爾語稱蘇庫,有的研究者轉譯為「水手」、「捕獵、「水上警察」和「輕裝步兵」等。巴依魯和列都一樣,戰時服軍役,平時管理河渠和灌溉網,擁有河流的捕魚權,經營河流的運輸業。看完今天這篇文章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來評論區留言。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頒布的一部法律,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較系統的法典。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銘刻,除序言和結語外,共有條文282條。包括訴訟手續、損害賠償、租佃關係、債權債務、財產繼承、對奴隸的處罰等。
  • 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社會的文明標誌
    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恭謹地站在他的面前,沙馬什正在把象徵帝王權力的權標授予漢謨拉比。石碑的下半段,刻著密密麻麻的楔形文字,大約有8 000個字,其中有少數文字已磨滅。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這些文字實際上是一部古巴比倫的法典。由於它是由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制定的,所以又叫《漢謨拉比法典》,也稱為《石柱法》。它是迄今世界上完整保存下來的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因而聞名世界。
  • 世界通簡史:盧浮博物館的,漢謨拉比法典,對西亞古代帝國的影響
    百家原創作者:奇穎說歷史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的頒行漢謨拉比法典是現存最詳盡的西亞古代法典,它不僅在歷史上曾對許多國家的立法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且也是研究古代西亞許多國家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的極重要的史料。
  • 世界通簡史:漢謨拉比法典,反應的社會狀態,及其研究價值
    百家原創作者:阿軍講歷史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所反映的社會狀況漢謨拉比法典至今仍是研究和了解古巴比倫社會的基本文獻史料。大麥已是古巴比倫時代的主要農作物。漢謨拉比法典序言中特別記載漢謨拉比使某城「有豐足之飲水」、「授予人民以充足的水源」的功績。法典第53—56條都是關於灌溉網的管理、使用的規定。法典第55條規定:「自由民開啟其渠,不慎而使水淹其鄰人之田,則彼應按照鄰區之例,以谷為償。」
  • 漢謨拉比法典:在法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並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法典
    經過多次考證之後,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確定了這枚石碑是古巴比倫時期的產物,是時任古巴比倫王國國王的漢謨拉比所頒行的一部法典文獻。那麼這部以漢謨拉比名字命名的法典文獻,在歷史上佔據著怎樣的地位?又對當時的古巴比倫王國產生了哪些影響呢?
  • 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HammurabiCode)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頒布的法律彙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
  • 衛星視角看世界:古巴比倫空中花園、漢謨拉比法典-王權的象徵
    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古巴比倫王國的空中花園跟漢謨拉比法典。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兩者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古巴比倫現在的位置就位於下方衛星地圖的中心位置。四大文明古國,也唯有古巴比倫只剩下了名字,至於古印度跟古埃及也發生了文化斷層,唯一沒有斷層的那就是中國。
  • 世界最早的一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較為系統的法典。它源自於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治初期的一個案件。在繁盛的巴比倫城裡有一個叫賈巴拉的商人,做生意賺了些錢,就想把自家的房子重新修建一下,他找到城裡有名的工匠恩利勒,希望把房子造得非常漂亮。
  • 《漢謨拉比法典》:上層貴族的「保護傘」,下層奴隸的「悲歌」
    除此之外,古巴比倫還有一項享譽世界的成就,那就是漢謨拉比國王在位時期主持制定的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善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法典通篇分為三個部分,開頭和結尾分別是兩段對漢謨拉比國王的讚美詩,語言華麗優美,正文包括282條法律款項,對公民衣食住行的法律界限做了明確的規定。《漢謨拉比法典》是現代法律法典的典範,研究它的法義規律對於今天世界各國的立法執法仍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 《漢謨拉比法典》中的小孩
    □ 胡建淼  《漢謨拉比法典》(Hammurabi Code)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頒布的法律彙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
  • 漢謨拉比統治下強大的古巴比倫王國
    後來,漢謨拉比對亞述用兵,戰勝了亞述軍隊及其盟軍。到他統治的最後兩年,古巴比倫的領土達到了最大規模:南到波斯灣,北至今土耳其南境,東起扎格羅斯山脈,西迄敘利亞。漢謨拉比不僅以武力和外交手段統一了兩河流域,而且還用政治手段對這個已進入帝國時代的統一大國實行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 關於漢謨拉比法典,你了解多少?
    公元前1894年開始,漢謨拉比是古巴比倫是一位具有軍事天才和卓越治國才能的君主,而且他還制訂了一種"公平的法律",並推廣到全國各地,"漢謨拉比法典"就是當時刻寫這個"法律"的石碑。
  • 《漢謨拉比法典》就是擺設,「水」的很!
    古代兩河流域,被認為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早在5000多年前左右,這裡就誕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而人們對楔形文字的研究,又離不開一部刻在玄武巖上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這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同時也是目前出土的最早的法典。
  • 《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古巴比倫王國是繼阿卡德王國之後兩河流域出現的又一個強大的奴隸制國家,第六代國王漢謨比在位(公元前1792-前1750年)時,古巴比倫王國到達極盛,他自稱「宇宙四方之王」。漢謨比每天在宮殿裡要處理大量的申訴案件。
  • 初中世界歷史知識點歸納:漢謨拉比法典的意義
    下面是對漢謨拉比法典的意義知識的學習,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的內容。   漢謨拉比法典的意義   《漢謨拉比法典》對當時的意義:是國家出現後的產物,是鎮壓勞動人民反抗、加強和鞏固王權統治的工具,是維護奴隸制統治秩序的工具。
  • 漢謨拉比法典:三千多年前的法典,觀念竟已如此先進?
    浮雕中的神就是古巴比倫人信奉的太陽神,接過權杖的人就是古巴比倫王國的第六代帝王漢謨拉比(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在位)。考古學家們認為,法典是在漢謨拉比即位後的第三十年刻成公布的,後來埃蘭人入侵古巴比倫後,將其作為戰利品搬至蘇撒。隨著時光的流逝,它長埋於地下,直到1901年被考古隊發現。
  • 漢謨拉比法典:立法史上最完整的成文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的發現,為我們了解古代法律形成、發展的軌跡提供了最有力的實物證據。   《漢謨拉比法典》的意義   經過全世界楔形文字專家的研究、解讀,最後破解了石柱上的文字,知道這塊石碑就是《漢謨拉比法典》石柱。坐在寶座上的那位神就是當時古巴比倫人信奉的太陽神沙馬什,而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那個帝王模樣的人,就是古巴比倫王國的第六代王漢謨拉比(Hammurebi,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
  • 「以牙還牙」的《漢謨拉比法典》對當今商業精神和契約思想的影響
    法制的思想也需要歷史的傳承最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先後出現兩個偉大的帝國,其中一位帝國的建立者叫漢莫拉比,就是我們熟知的巴比倫文明的偉大國王,他因制定《漢謨拉比法典》而聞名於世。無論提前八十年還是遲到八十年,這只不過是學者們的牛角尖毛病而已,對分析歷史的進程和影響沒有任何關係。《漢謨拉比法典》大約在公元前1776年 頒布的法律彙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現存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它由序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組成。
  • 巴比倫與漢謨拉比法典
    由於觀察天空很有心得,我們可以說古巴比倫人真是內行的天文學家呢。公元前2100年左右,巴比倫出現了一位最有名的國王-漢謨拉比。漢謨拉比王有一副精明的頭腦,他很會打仗,因此使得巴比倫王國成為當時的霸主,而且能讓四周的鄰國聽他號令,但你一定沒想到,這些都不是使它有名的原因,真正讓他有名的原因是, 漢謨拉比根據從前蘇美爾人所定的法規,制定製了一套完備的大法典。
  • 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難道不是《漢謨拉比法典》?
    《烏爾納姆法典》  很多人以為,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是《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頒布的法律彙編,不僅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