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簡史:漢謨拉比法典,反應的社會狀態,及其研究價值

2020-12-04 阿軍講歷史

百家原創作者:阿軍講歷史

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所反映的社會狀況漢謨拉比法典至今仍是研究和了解古巴比倫社會的基本文獻史料。但基於20世紀30年代以來大量新的考古材料,例如馬裡文獻和俾拉拉馬法典等等的發現,史學界關於古巴比倫社會的研究,無論就廣度和深度來說,都有了新的發展。本文僅就以下幾個主要方面加以探討。(一)古巴比倫社會經濟的發展烏爾第三王朝崩潰以後,兩河流域奴隸制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烏爾第三王朝王室直接控制的大奴隸制農牧場和手工業作坊瓦解了,淪為近似奴隸地位的依附居民「古魯什」恢復了自由民身份。

伊新國王李必特·伊絲達法典序言明確地記載了此種情況:「我(李必特·伊絲達)對於尼普爾的兒女,烏爾的兒女,伊新的兒女,蘇美爾阿卡德的兒女,這些曾被束縛和奴役的人,我真正為之…建立他們的自由。」該法典還規定自由民一年的徭役:「父家族」和「兄弟家族」減為70天,而「古魯什家族」減為120天。「古魯什家族」雖較「父家族」和「兄弟家族」的地位低下,但顯然已不同於烏爾第三王朝時期近似奴隸地位的「古魯什」了。他們是以小生產者家族的面目出現的。奴隸制經濟結構的變化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並為古巴比倫社會經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古巴比倫時代,青銅工具已廣泛使用,農業工具效力增強。後來加喜特王朝時期流行的附設播種漏鬥的耕犁,大概從這一時期開始使用。約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蘇美爾語書寫的農人曆書泥板(共109行)是目前所知歷史上最早的一部農人曆書,就其內容來說,從灌溉耕耘到收穫都是小自耕農的農業手冊。農人曆書一開始就講一年耕作的首要工作是管理好灌溉系統。耕者應密切注視堤堰、溝渠和護堤的排水口。農業工具除兩種犁(巴狄勒犁和淑金犁)外,還有修整土地的窄斧、鎬以及平整土地的耙。農人在平整過的土地上打出壟臺和壟溝。大麥已是古巴比倫時代的主要農作物。

漢謨拉比法典序言中特別記載漢謨拉比使某城「有豐足之飲水」、「授予人民以充足的水源」的功績。法典第53—56條都是關於灌溉網的管理、使用的規定。法典第55條規定:「自由民開啟其渠,不慎而使水淹其鄰人之田,則彼應按照鄰區之例,以谷為償。」第56條說:「自由民放水,水淹其鄰人業已播種之田,則彼應按一布爾(約合6.35公頃)凡十庫魯(每庫魯約合121公升)之額賠償穀物。」據一些租佃契約,灌溉網也應用於園藝業。椰棗的種植在園藝業中居首要地位。

據漢謨拉比年名表所載,他在位的第8、9、24、33年都是開鑿運河或興修水利之年。例如,年名表第33年記載:「他重鑿『安努與恩利爾之所愛,漢謨拉比之人民豐饒』運河,因而他為尼普爾、埃利都、烏爾、拉爾沙、烏魯克、伊新供應永恆而充足的水,並將分散的蘇美爾、阿卡德重新組織起來。」漢謨拉比開鑿和嚴格管理灌溉網的措施促進了古巴比倫農業的發展。手工業已有了較大的進步。漢謨拉比法典中提及的手工業工匠達十種以上:制磚工、織麻工、刻石工、珠寶匠、冶金工、皮革工、木工、造船工、建築工以及銘文不詳者一兩種。實際上,手工業者不下二三十種。漢謨拉比法典第274條專門規定了各種手工業者每天應得的酬金。

據漢謨拉比法典,大商人稱塔木卡。塔木卡分為替王室服務的官商和民間商人兩類。官商把以貢賦和租稅形式繳入王室倉庫的大量大麥、芝麻油、棗、皮革、羊毛等物資輸往國外,從國外換回木材、石料、金屬、寶石、髮油、葡萄酒、奴隸等。官商由國王授予特權,在從事國內外貿易中也委託代理人沙馬魯進行商業活動。官商以商業活動增加王室財富,因而領有王室份地。

古巴比倫的商業中心是烏爾、拉爾沙、巴比倫和西巴爾。烏爾從低爾門輸出銅,拉爾沙從埃什努那輸出銀,而巴比倫和西巴爾位於兩河流域平原樞紐地帶,大部分物資都通過這兩個城市進行交換,西巴爾還是奴隸貿易的集散地,私人經營的店肆在這些城市中尤為昌盛。

在尼普爾、拉爾沙發現有幾代大商人的商業文書,其中記載不動產、奴隸、糧食、羊毛等買賣、轉讓、寄存或交換以及高利貸營業等內容。這些大商人與王室、官吏和寺廟都有密切聯繫,有免服軍役的權利,但須承擔納稅義務。等級制度漢謨拉比法典明顯地反映出古巴比倫社會存在三個不同的等級:阿維魯、穆什欽努、瓦爾都。

漢謨拉比法典和許多證書文獻證明阿維魯(原意「人」)的法律地位最高,為全權自由民。契約中大多數證人都是阿維魯等級。文書中書寫阿維魯等級的人名都註明他系某某人之子。正如等級不等於階級,而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等級又是階級的表現形式那樣,阿維魯等級並不是一個統一的階級,其上層是極少數的王族、大官吏、高級祭司、大商人等奴隸主統治階級,其下層是廣大的農民、士兵、牧人、園丁工匠等。後者須服兵役,繳納賦稅,大多數是受壓迫的自由民。穆什欽努等級是20世紀以來西亞史研究中爭論最大的問題之一。從語源學上看,關於「穆什欽努」一詞有各種解釋,而佔優勢的一種看法認為穆什欽努與阿卡德動詞蘇欽努姆(,意為「禮拜」)有關。

看完今天這篇文章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來評論區留言。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世界通簡史:盧浮博物館的,漢謨拉比法典,對西亞古代帝國的影響
    百家原創作者:奇穎說歷史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漢謨拉比法典。漢謨拉比法典的頒行漢謨拉比法典是現存最詳盡的西亞古代法典,它不僅在歷史上曾對許多國家的立法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且也是研究古代西亞許多國家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的極重要的史料。
  • 世界通簡史: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時代,對百姓的影響
    百家原創作者:笑談歷史事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來了解漢謨拉比法典所反映的社會。關於漢謨拉比法典穆什欽努最早的記載見於法拉文獻和同時代基什宮殿出土的泥板文書。基什是蘇美爾城邦時代塞姆人的城市。基什泥板文獻中穆什欽努的蘇美爾語為瑪蘇·恩·卡克。
  • 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HammurabiCode)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一前1750年在位)頒布的法律彙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
  • 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社會的文明標誌
    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恭謹地站在他的面前,沙馬什正在把象徵帝王權力的權標授予漢謨拉比。石碑的下半段,刻著密密麻麻的楔形文字,大約有8 000個字,其中有少數文字已磨滅。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這些文字實際上是一部古巴比倫的法典。由於它是由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制定的,所以又叫《漢謨拉比法典》,也稱為《石柱法》。它是迄今世界上完整保存下來的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因而聞名世界。
  • 真實的《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公認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部法典,距今3800年左右由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頒布。
  • 世界最早的一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較為系統的法典。它源自於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治初期的一個案件。在繁盛的巴比倫城裡有一個叫賈巴拉的商人,做生意賺了些錢,就想把自家的房子重新修建一下,他找到城裡有名的工匠恩利勒,希望把房子造得非常漂亮。
  • 關於漢謨拉比法典,你了解多少?
    公元前1894年開始,漢謨拉比是古巴比倫是一位具有軍事天才和卓越治國才能的君主,而且他還制訂了一種"公平的法律",並推廣到全國各地,"漢謨拉比法典"就是當時刻寫這個"法律"的石碑。
  • 漢謨拉比法典:立法史上最完整的成文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的發現,為我們了解古代法律形成、發展的軌跡提供了最有力的實物證據。   《漢謨拉比法典》的意義   經過全世界楔形文字專家的研究、解讀,最後破解了石柱上的文字,知道這塊石碑就是《漢謨拉比法典》石柱。坐在寶座上的那位神就是當時古巴比倫人信奉的太陽神沙馬什,而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那個帝王模樣的人,就是古巴比倫王國的第六代王漢謨拉比(Hammurebi,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
  • 《漢謨拉比法典》就是擺設,「水」的很!
    古代兩河流域,被認為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早在5000多年前左右,這裡就誕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而人們對楔形文字的研究,又離不開一部刻在玄武巖上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這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同時也是目前出土的最早的法典。
  • 《漢謨拉比法典》:上層貴族的「保護傘」,下層奴隸的「悲歌」
    除此之外,古巴比倫還有一項享譽世界的成就,那就是漢謨拉比國王在位時期主持制定的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善的成文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法典通篇分為三個部分,開頭和結尾分別是兩段對漢謨拉比國王的讚美詩,語言華麗優美,正文包括282條法律款項,對公民衣食住行的法律界限做了明確的規定。《漢謨拉比法典》是現代法律法典的典範,研究它的法義規律對於今天世界各國的立法執法仍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 《漢謨拉比法典》中的小孩
    □ 胡建淼  《漢謨拉比法典》(Hammurabi Code)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頒布的法律彙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
  • 蘇撒發現斷裂石柱,它是《漢謨拉比法典》,法典揭開巴比倫的秘密
    它是羅浮宮的一個特殊展品,它本身只是一個石柱,不是珍貴的材質,也沒有高超的藝術雕琢,但它卻成為了最受歡迎的藏品,原來它上面雕刻的,是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法典的內容是什麼樣的呢?它和我們現代法律類似嗎?憑藉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約塞斯判斷石柱一定是十分有價值的文物,於是他們沒有再深入地考察,而是選擇了帶著這個石柱即刻回國。在回到自己的研究室之後,約塞斯和他的同伴們對這個石柱展開了深入的研究。
  • 從《漢謨拉比法典》到獨立宣言,我們都活在想像構築的世界裡
    尤瓦爾赫拉利在其著作《人類簡史》中闡明了一個有意思的觀點,那就是我們都是活在想像構築的世界之中。《漢謨拉比法典》認為,巴比倫的社會秩序根源於由神所指示、普遍且永久的正義原則。這裡的階級結構原則至關重要,將所有人類分成男女兩種性別,以及上等人、平民和奴隸三種階級;性別和階級不同,價值也就天差地別。
  • 《漢謨拉比法典》:首次將「以眼還眼」的「復仇」概念引入立法
    這部法典後來進一步影響著整個文明世界的刑罰程序,但其法條只在與近東地區接觸後才會影響古希臘和古羅馬。那部法典中的部分措辭也被挪用到了《漢謨拉比法典》中。不過,令《漢謨拉比法典》卓然於世的是,它首次提出了「以眼還眼」的原則。
  • 《漢謨拉比法典》真是用來判案的嗎?
    兩河流域素有「人類文明的搖籃」之稱,早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便誕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漢謨拉比法典》(以下簡稱《法典》),或譯為《漢穆拉比法典》,是兩河流域文明保存下來的最完備的法典,也是中國讀者最為熟悉的楔形文字文獻,幾乎必定出現在介紹兩河流域文明的各種出版物中。然而,關於這樣一部著名的法典,依然有不少鮮為人知的事實。
  • 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難道不是《漢謨拉比法典》?
    《烏爾納姆法典》  很多人以為,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是《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頒布的法律彙編,不僅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
  • 巴比倫與漢謨拉比法典
    世界上最早流傳這故事的,是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他們相信:人是神用泥巴所造的,不過人以後變得越來越壞,所以眾神就決定用洪水毀滅人類,但其中有一位神,卻偷偷的地把這個秘密透露給一個自己喜愛的人,並且指示他造一艘方舟,以便拯救她自己和她的同伴。後來可怕的洪水果然降臨,大水淹沒了一切,世界變成了一片汪洋,就連眾神也像狗一樣蜷縮在高牆上,唯獨方舟上的人活了下來。因此後來的人都應該敬畏神,向神奉獻。
  • 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
    漢謨拉比每天有太多的案件要處理。他對付不了他們。因此,他要求下屬收集一些過去的法律條文,結合社會形成的習慣,制定一部法典。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編寫代碼的系統。本規範共282條,52列,4000行,約8000個字符。
  • 初中世界歷史知識點歸納:漢謨拉比法典的意義
    下面是對漢謨拉比法典的意義知識的學習,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的內容。   漢謨拉比法典的意義   《漢謨拉比法典》對當時的意義:是國家出現後的產物,是鎮壓勞動人民反抗、加強和鞏固王權統治的工具,是維護奴隸制統治秩序的工具。
  • 漢謨拉比法典:在法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並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現代複製品《漢謨拉比法典》頒布的時代背景提起《漢謨拉比法典為了穩固社會秩序並強化個人統治,漢謨拉比於公元前1776年左右頒行了一部法典,即《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王國的存續時間,距今大約已經有3600年左右了。很難想像在經歷了漫長的時間變遷後,《漢謨拉比法典》石碑上的內容還能夠保存的如此完善。這部法典詳細記載了漢謨拉比統治時期,古巴比倫王國的法律體系和社會秩序的具體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