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大和尚筆下的張海慶原本是河北派形意拳傳承人

2021-01-08 聲宏紫閣

河北趙縣柏林禪寺的明海大和尚有篇很美的散文《格應大師》,文中提到格應大師的皈依弟子張海慶。

「這是一位憨厚、樸實的老農民,他的白髮和微微的駝背讓人想起過去滄桑歲月中生活的艱辛,他個子不高,氣色卻十分好,身子骨看起來仍然硬朗。他說他信佛,是格應大師的歸依弟子,看到現在「佛門又開放」,他很高興。他的話簡短、樸素,間以嘿嘿地笑。臨走他告訴我,沒有別的要求,只希望志書編出來後,送他一本做紀念。」

張海慶夫婦與弟子合影

明海大和尚筆下的張海慶,原本是趙縣赫赫有名的形意拳傳承人。《張海慶形意拳》已經列入趙縣非遺名錄。

形意拳,傳自南宋名將嶽飛嶽武穆王,常以槍與拳合一,以教將佐,名曰心意六合拳,經歷金、元明數代。至明末清初為山西蒲東諸馮(今永濟)人姬公際可,字隆峰,訪名師於終南山,得嶽武穆王拳譜,於是朝夕練習,默示搞摩,後乃大悟,終成神技,尤精槍術。

當時正值天下大亂,姬公際可考慮到處於亂世可執槍護身,倘若處於太平之世,不帶兵刃一旦遇到不測,將何以自衛?於是他變槍法為拳法,取「以意為始,以形為終」之意,名其拳曰形意,後授於曹繼武先生,戴龍邦先生,戴傳河北李洛能先生,乃成河北派。

後來形意碰撞逐漸街化成三大流派,內容也不斷豐富。第一是山西派;第二是河南派;第三是河北派,代表人乃是李公洛能先生。李是河北深縣人,以經商為主,同治末年經商至晉,拜戴公龍為師,苦學十年而技成,人稱「神拳李老能」,回河北原籍後,設學授徒,傳深州博陵劉奇蘭先生,劉傳深州耿誠信先生,耿傳趙州趙振堯先生,趙傳趙州蘭恆菌先生,蘭傳趙州張海慶先生形成趙縣一脈。

形意拳基本拳法都以三體式、五行拳(劈、鑽、崩、炮、橫五式)、十二形拳(龍、虎、猴、馬、鼉、雞、鷂、燕、蛇、鷹、熊)為主,單練套路有五行連環、雜式捶、四把拳、八式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龍虎鬥、八字功、上、中、下八手。對練套路有五行相剋、三手炮、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環。器械練習有連環刀、三合刀、連環槍,連環棍、三才刀、三才劍、行步六劍、六合刀、六合槍、六合大槍、風翅鏜等等。

張海慶在世期間有遞貼弟子11人,學生數百位。他將形意拳,已由防衛、保護性質轉化為帶有表演性質的體育健身強體活動,張海慶希望將古老的拳種發揚光大,造福人類。

相關焦點

  • 邀請尚派形意拳第二代代表性傳承人李宏授課
    2019-05-26 17:4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朱克斐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武術、提升形意拳的武藝水平,5月21日至25日,區武術協會邀請「中國十大武術名師」李文彬之子,尚派形意拳第二代代表性傳承人,國際尚派形意拳聯合會主席李宏來虞為武術愛好者們授課
  • 走近馬氏形意拳傳承人劉俊陽
    劉俊陽,內江人,生於1950年10月,內江市非遺項目馬氏形意拳第六代傳人。年少時期,劉俊陽師從形意拳家馬玉堂之子馬元基,從此走上武術道路。上世紀七十年代,劉俊陽退伍回到內江,教授家鄉弟子修煉新拳法。四十餘年來,其刻苦練習和研究形意拳,將健身和技擊融為一體,廣傳民眾,受到歡迎。其所著《形意拳健身與技擊》面世後,吸引了各省份諸多武術愛好者慕名拜訪。
  • 形意拳河北派第十代傳人收徒 山東小夥專程來拜師
    原標題:形意拳河北派第十代傳人收徒 山東小夥專程來拜師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趙雨欣 攝影李國東) 提到翁邦森,四川練武圈的人可都知道這位形意拳河北派的第十代傳人。  自幼習武 精通形意拳和八卦掌  翁邦森的父親曾經是練武之人,因此翁邦森從10多歲開始就痴迷於練武。上世紀90年代初,他成為中國武術家、成都體育學院王樹田教授的入室弟子,翁邦森曾系統的學習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查拳、擒拿等各種拳術及器械。  翁邦森尤其擅長形意拳、八卦掌以及器械,在形意拳、八卦掌及器械上有較深的造詣。
  • 明海大和尚:修行慈心禪的方法
    明海大和尚:修行慈心禪的方法明海大和尚:以自己為對象你們也許注意到了這個經文的第一行:願我無敵意。所以,第一個對象是我。我們現在以盤坐的方式修慈心禪。在靜坐的時候,第一個對象是自己。比如,我現在突然打你一拳,你會本能地往後閃。這就是一個自我保護。這種在生理上、在心理上、在神經系統上的自我保護的背後,有一種含義——恐懼。(摘自明海大和尚《修行慈心禪的方法》)【耀如樂園略解】很榮幸在五年前親耳聆聽了明海大和尚講解《慈經》,受益匪淺。之後我就把讀誦《慈經》的大意為每日功課:願我無敵意、無危險、無精神痛苦、無身體痛苦,保持快樂!
  • 也談尚派形意拳的整勁
    2005年第二期《武魂》上有關於尚派形意拳整勁的論述,筆者專習尚派形意拳35年,師承趙硯波先生(得尚雲祥大師親傳八年至尚老辭世,又得馬玉堂大師親傳十多年至馬老去世),在先師的口傳心授,耐心教育下,我對尚派形意拳有了一定的體認。現不顧淺陋也來談談尚派形意拳的整勁。供同道同門師友指正。
  • 形意拳十二形拳用法歌訣
    崩拳形意拳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拳種自形意拳創立至今,歷代武術名家總結出了很多打法歌訣,這些歌訣簡單易懂,但簡潔明了的指出了形意拳招法的特點。今天我們來分享下關於十二形拳的幾句歌訣,供大家學習!一、龍形盤根,虎形撲人。
  • 河北南店張氏形意拳的形成與發展
    形意拳是中國三大著名內家拳之一(形意、八卦、太極),位列中國四大名拳。但是,形意拳的風格卻是硬打硬進,幾如電閃雷鳴,在內家拳中獨樹一幟。>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51歲的河北深縣竇王莊人李老能在戴氏心意拳基礎上,吸收諸拳之長,結合道家的內丹功,融入平生武術實踐,革鼎創新,提煉熔鑄,定三才式為基本拳架,把原「十大形」擴為「十二形」,將側身弓步變為「槐蟲步」,鑄入「夾剪勁」與「趟勁」等,創立一拳,名「形意拳」。
  • 形意拳傳人黨雪田先生參加2018古武當武術文化節
    ,河北傳統武術聯合會會長丁新民先生、副會長曹英俊先生,天津中華武士會研究會會長張茂清先生,古武當武學大會組委會秘書長、邯鄲市太極拳促進會秘書長謝永廣先生,"邯鄲太極七賢":韓清民先生、豈志順先生、趙憲平先生、張才斌先生、李廣珍先生、孫亞中先生、於志斌先生,香港國際武學文化發展促進會主席周永兆先生,廣平胡堡六步拳傳承人張志廣先生,衡水市武術研究院院長、尚派形意拳名家李文軍先生,河北衡水市武術館館長田谷豐先生
  • 山東國術館的建立與李鏡齋系形意拳的濟南傳播
    山東國術館創建後,聘請各派名家來館教拳,其中就有形意拳高手李應壎。李應壎,字向左,李鏡齋弟子,河北派形意拳代表人物。形意拳與少林拳、太極拳、八卦掌合稱中國四大名拳,屬內家拳系。作為一門長期在民間流傳的拳術,其起源、創始人以及傳承世系等等,都不可能有確切資料可查。在練拳人的口耳相傳中,有一種說法是形意拳由達摩或嶽飛所創,但無確切證據。
  • 河北南店張氏形意拳十大特色
    三大特色:南店張氏形意拳特別注重底盤勁,功成後身如鐵鑄,邁步如犁行,落步如生根。本派高手憑此絕技每每贏人,張道修先生(張曉嵐先生之曾孫)挾此技從家鄉河北任丘南裡店踢場子一直踢到鄚州,7天一共踢了16個場子。
  • 明海大和尚:地藏法門的重要性
    明海大和尚:地藏法門的重要性為什麼我們要念地藏菩薩聖號?我們學《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目的就是要修地藏法門。修地藏法門有很多的方法,稱念地藏菩薩的聖號是非常簡便易行的方法。
  • 風雲生 河北形意拳 講究形正氣順
    河北形意拳,講究形正氣順!內功,氣功,都有三要素!調身調息調心修佛道重調心!硬氣功重調息!內家拳重調身!實際上,大家不明白!調身是基礎!就比如說硬氣功,站著調息,跟做鐵板橋調息,哪個來得快?功法,不過是總結人體現象!
  • 形意拳——行如槐蟲
    尚派形意拳強調「腳打七分手打三」,這趟步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技法之一。形意拳同好們都知道形意拳不起高腿,強調起腳不過胯,即使狸貓倒上樹和龍虎相交的極個別動作用腳也都是低腿。尚派形意拳別具特色的槐蟲腿法。在運動中要求用腰催動胯、膝、足。
  • 李洛能和形意拳
    現行流傳的形意拳為道光年間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礎上改革創立而成,形意拳講究內意與外形的高度統一。後世尊李洛能為形意拳祖師。形意拳大體上可以分為河北、河南、山西三大流派。河南一支傳自馬學禮,山西一支傳自山西祁縣戴龍邦。
  • 形意拳的發展和演變
    有人說,由於他要求」心意誠於中,肢體形於外「,外形和內意高度統一,所以稱為「形意拳」。還有的解釋說,這種拳法象形取意,表現了很多動物的特長,故名「形意拳」。根據現有史料記載,形意拳創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隆豐,至今有三百多年歷史。
  • 形意拳培訓班_八極拳協會
    形意拳培訓班,八極拳協會,(三)面向社會開展培訓教學,配合主管部門普及宣傳傳統武術文化;組織參加專業比賽,開展學術研究與交流活動。, 在濟南的部分大學內設分會傳授培訓班。簡介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國武林大名拳之一,屬內家拳系。它健身、技擊並行不悖,是優秀武術拳種。
  • 民國時期的形意拳
    形意拳創始於何人,長期以來有不同的說法,有達摩說,有嶽飛說,也有姬隆峰說,近人比較普遍認同姬隆峰化槍為拳創心意六合拳的說法,此拳傳衍兩百多年至李能然,為之一變,經李能然改進提高成為形意拳,因此一般又認同李能然為形意拳之祖師。形意拳發展到清朝晚期,雖然在人才、理法、技術上有了一定的積累,但尚未被當時武術界廣泛認同,更未被社會所認識。
  • 形意拳傳人黨雪田先生參加河北安平武術文化高峰論壇
    2019首屆河北一安平武術文化高峰論壇會【發言稿】大家下午好; 現在是2019年2月13日下午14時58分, 我們在河北省安平著名的漢王酒店會議廳隆重舉辦, 2019年首屆河北一安平武術文化高峰論壇會。
  • 形意拳的鷹捉與劈拳
    尚派形意在築礎建基的五行拳之外,比別人多出一趟名為「鷹捉」的拳,而且特別重視它,列為母拳,稱之為開啟形意奧秘之門的金鑰匙。五行拳中的劈拳,多數人都以俯掌的練法來代替,尚派形意用的是立拳而非俯掌。鷹捉與劈拳的獨特技法,是尚派形意區別於其他支派的顯著特點之一。
  • 「宋氏」形意拳的風格和特點
    秘技絕學的 宋氏」形意拳(文:邵善康)形意拳是我國傳統武術中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優秀的主要拳種之一。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和很高的技擊價值,長期來一直深受廣大武術愛好者的喜愛。山西是形意拳的故鄉。宋世榮(字約齋)先生,一八四九年七月——一九二七年九月,享年七十九歲,祖籍河北宛平縣人。十七歲時遷居山西太谷縣,師承形意拳名家李洛能先生,是形意拳門派中屈指可數的大師之一。宋先生對形意拳之精義造詣很深,有很多獨到之處。他不僅身懷精深而絕妙的武功、而且還創編了《內功盤根》、《徒手十六把》、《麟角刀》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