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河北派第十代傳人收徒 山東小夥專程來拜師

2020-12-04 東方網

原標題:形意拳河北派第十代傳人收徒 山東小夥專程來拜師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趙雨欣 攝影李國東) 提到翁邦森,四川練武圈的人可都知道這位形意拳河北派的第十代傳人。今(25)日,翁邦森效古法舉辦拜師儀式,用這樣一種特別的方式為新收的五名入室弟子上了一堂尊師重道的傳統課,其中包括一名從山東專門飛往成都拜師的23歲小夥,郭燦。

  自幼習武 精通形意拳和八卦掌

  翁邦森的父親曾經是練武之人,因此翁邦森從10多歲開始就痴迷於練武。上世紀90年代初,他成為中國武術家、成都體育學院王樹田教授的入室弟子,翁邦森曾系統的學習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查拳、擒拿等各種拳術及器械。

  翁邦森尤其擅長形意拳、八卦掌以及器械,在形意拳、八卦掌及器械上有較深的造詣。習武至今、從未間斷、幾十年藝耕不輟。有鑑於此,多年始終秉承不斷進取,不斷研究,採眾家之長,揚長避短的習武理念,形成了自己對形意拳、八卦掌及其器械的獨到見解,並為武術界人士所認同。翁邦森說:「練武從外在來看是強身健體,讓我的身體變得強壯、健康;從另一方面來說練武也是一種內心的修行,修煉自己的武德。我希望更多的人能關注武術和武術背後的文化」。

  談到形意拳,「形意拳河北派系最早是在清末民初時,山西人際隆峰所創,原來叫心意拳,後來傳到李烙能時正式更名為形意拳,到我這裡是第十代傳人。」翁邦森笑著說,他是上世紀90年正式拜入王樹田老師門下開始修習形意拳,如今他的入室弟子也已經有四十多名,遍布山東、吉林、河北、江蘇、雲南、貴州等全國各地。而此次完全按照古法來舉辦收徒儀式,於他還是第一次。

  拜師儀式 山東小夥專程來拜師

  對師徒關係的理解,翁邦森說:「收徒,續的是前世今生緣分!授徒,繼的是國粹傳承血脈!我的學生和我的徒弟,我所要盡的義務和責任是不同的」。談及以這樣鄭重的方式收徒初衷,翁邦森說,是因為不希望失掉傳統武術的文化。儀式的每一個步驟都是秉承古代正規拜師禮,「我希望新的入室弟子們傳承武術強身健體精髓的同時,更要傳承尊師重道的武術文化。」

  23歲的山東小夥郭燦是新晉的五名入室弟子之一,他是從青島飛到成都專程參加拜師儀式。說到與翁邦森的緣分,郭燦回憶,2011年春天,自己在成都念大學,一次偶然機會在望江公園遇上了翁邦森在授拳,從那以自己就愛上了這種拳法,一直想拜翁邦森為師傅。「今天這場儀式讓我感覺到,不但是我的成績和人品受到認可,同時也多了一份發揚中華武術傳統的責任。」

  今日,青城何道軍鮮宗麗夫婦、武當許成君、內家拳王婭莉、等名宿紛紛到場觀禮。武林人士紛紛對舉辦這樣的傳統儀式表示支持,「中國很多傳統的項目都講究拜師學藝,武術也不例外。近年來不少四川武林中的門派都開始注重傳統的回歸,對於中華武術的發揚光大肯定是一件好事。」

  傳承武術文化 讓年輕人關注武術

  翁邦森是錦江區唯一一名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年紀越大我越覺得有責任感,想要將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了解咱們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讓人人都擁有健康的身體,這也是我為何要收徒弟的原因之一」。

  每天,翁邦森都堅持早上6-7點就起床運動,有時去望江公園練拳,有時去社區指導老人練太極拳,有時也會在家練練內功。「我希望武術被更多的年輕人認可和關注,現我的徒弟,有40多人,最大的有50多歲,最小的5歲,普遍年齡層在30歲左右。」翁邦森喜愛武術的人提出了健身建議:

  1、快樂健身,保持愉快的心態去鍛鍊,貴在堅持;

  2、練拳不要追求競技動作,要以健身為目的;

  3、掌握正確的運動姿勢,以活動身體為最終目的。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27歲海歸拜師67歲形意拳傳人
    本報1月8日訊(記者 趙琴)1月7日上午,太原市小店區宋氏形意拳協會會長康二保先生舉行了收徒傳承儀式,宋氏形意拳嫡系傳人宋光華老先生、宋氏形意拳同仁以及來自全省各地的形意拳愛好者共同見證了這次儀式。
  • 河北南店張氏形意拳十大特色
    一大特色:南店張氏形意拳第一代傳人,形意八極兼修。本派八極全名叫「剛功八極」或「剛猛猴拳」別於孟村八極,張曉嵐學自滄州劉店莊孫亭立先生,孫先生學自滄州阜城縣劉林橋村潮海寺。因此本派形意帶有八極剛硬擻抖之風格,張曉嵐先生第一代弟子劉維山、楊扶山、劉輪山(又名劉緯祥)等,他們這一輩功夫大的驚人,講究要麼不出手,一旦出手輕者骨斷吐血,重者當下斃命。張曉嵐先生之師弟郭雲深先生就是此風格,世人皆知郭雲深先生之絕技「半步崩拳打遍黃河以北無敵手」,卻不知郭雲深先生是先學的「剛功八極」功夫有成後又學的形意,其半步崩拳剛硬擻抖無敵於天下,其絕技裡面有八極的東西。
  • 非遺傳人八卦太極拳第三代傳人譚桂昌先生收徒(圖)
    原標題:非遺傳人八卦太極拳第三代傳人譚桂昌先生收徒(圖)、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八卦掌傳承人譚桂昌先生,在濟南中山公園隆重舉行了收徒儀式,社會各界人士參加見證。由譚桂昌先生任理事長的山東東方八卦太極拳研究推廣中心,多年來以濟南為中心,輻射全國,致力於八卦掌、八卦太極拳、形意拳的宣傳和推廣工作,廣泛開展與國內外武術同行的交流與合作。現在每天慕名去中山公園跟譚桂昌先生習練武術的人絡繹不絕,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孩童,更有美國、加拿大等國外友人慕名前來學習,譚先生可謂是桃李滿天下。
  • 秉承形意武學 熔鑄內家之魂—記形意拳郭雲深系第五代傳人郭英新
    就是這次偶然的機會,讓他踏入了形意拳的門檻,認識了什麼是真正的內家功夫。他認識的師父是趙成齋,他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山東省國術館早期學生,是形意拳郭雲深系第四代傳人。趙成齋先生師從形意拳大師李應壎,李應壎在形意拳界那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李應壎,字向左,河北祁州人(今河北省安國縣),生於1890年,1966年於濟南去世,終年76歲,是一代形意拳名家。
  • 邀請尚派形意拳第二代代表性傳承人李宏授課
    2019-05-26 17:4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朱克斐為進一步弘揚傳統武術、提升形意拳的武藝水平,5月21日至25日,區武術協會邀請「中國十大武術名師」李文彬之子,尚派形意拳第二代代表性傳承人,國際尚派形意拳聯合會主席李宏來虞為武術愛好者們授課
  • 秉承形意武學 熔鑄內家之魂—記形意拳郭雲深系第五代傳人郭英新
    就是這次偶然的機會,讓他踏入了形意拳的門檻,認識了什麼是真正的內家功夫。他認識的師父是趙成齋,他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山東省國術館早期學生,是形意拳郭雲深系第四代傳人。趙成齋先生師從形意拳大師李應壎,李應壎在形意拳界那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 明海大和尚筆下的張海慶原本是河北派形意拳傳承人
    張海慶夫婦與弟子合影明海大和尚筆下的張海慶,原本是趙縣赫赫有名的形意拳傳承人。《張海慶形意拳》已經列入趙縣非遺名錄。形意拳,傳自南宋名將嶽飛嶽武穆王,常以槍與拳合一,以教將佐,名曰心意六合拳,經歷金、元明數代。至明末清初為山西蒲東諸馮(今永濟)人姬公際可,字隆峰,訪名師於終南山,得嶽武穆王拳譜,於是朝夕練習,默示搞摩,後乃大悟,終成神技,尤精槍術。當時正值天下大亂,姬公際可考慮到處於亂世可執槍護身,倘若處於太平之世,不帶兵刃一旦遇到不測,將何以自衛?
  • 李洛能始創形意拳 「鐵羅漢」傳藝河洛郎
    20世紀30年代末,在武林素有名望的「鐵羅漢」田金峰因故遷居洛陽五年多,在老城文廟設帳收徒,傳下三門內家拳絕技。之前,咱們已經聊過田傳梁派八卦掌和田傳楊健侯中架太極拳與洛陽的緣分,今天就來說說田傳河北形意拳在河洛大地生根壯大的故事。
  • 濰坊人文故事之 楊慶怡收徒千人廣授絕技形意拳
    楊慶怡      原標題:收徒千人廣授絕技形意拳      「要想學形意,得找楊慶怡」這句話,在上世紀濰坊民間流傳了若干年。      兩年學成形意拳,閉門苦練成看家本領  「要想學形意,得找楊慶怡,堅持不下來,難學真功夫。」這句話,武行人一點也不陌生,因它在上世紀濰坊民間流傳了若干年。  楊慶怡(1920-2005年)14歲拜師,啟蒙武師是濰縣一代宗師劉笑君。
  • 濟南八卦太極拳傳人譚桂昌收徒,沒事去中山公園學學
    原標題:濟南八卦太極拳傳人譚桂昌收徒,沒事去中山公園學學5月15 日,八卦太極拳第三代傳人、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八卦掌傳承人譚桂昌先生,在濟南中山公園隆重舉行了收徒儀式,社會各界人士參加見證。本次譚先生新收入室弟子有丁德利、王海、孫迎貞、孫傳昆、王秋涵。
  • 形意拳傳人看門50年 披露《武穆遺書》口訣/圖
    李仲軒在練武曾拜形意拳大師習武 形意拳傳人披露《武穆遺書》>《逝去的武林》出版口述者李仲軒曾拜形意拳大師習武 退隱後做了50年守門人形意拳傳人披露《武穆遺書》《射鵰英雄傳》中武林群豪爭奪《武穆遺書昨天,現代出版社推出《逝去的武林》一書指出,《武穆遺書》確實存在,形意拳就是由《武穆遺書》發展而來。
  • 形意拳傳人曾看門50年 披露《武穆遺書》口訣
    曾拜形意拳大師習武 形意拳傳人披露《武穆遺書》《逝去的武林》出版口述者李仲軒曾拜形意拳大師習武 退隱後做了50年守門人形意拳傳人披露《武穆遺書》昨天,現代出版社推出《逝去的武林》一書指出,《武穆遺書》確實存在,形意拳就是由《武穆遺書》發展而來。該書是2004年去世的武林宗師李仲軒85歲時的口述實錄,據稱這位曾在西單某電器商店守門近50年的老者是中國武術界的至尊前輩,也是中華武術黃金時代的最後一位見證人。
  • 形意拳傳人黨雪田先生參加2018古武當武術文化節
    ,河北傳統武術聯合會會長丁新民先生、副會長曹英俊先生,天津中華武士會研究會會長張茂清先生,古武當武學大會組委會秘書長、邯鄲市太極拳促進會秘書長謝永廣先生,"邯鄲太極七賢":韓清民先生、豈志順先生、趙憲平先生、張才斌先生、李廣珍先生、孫亞中先生、於志斌先生,香港國際武學文化發展促進會主席周永兆先生,廣平胡堡六步拳傳承人張志廣先生,衡水市武術研究院院長、尚派形意拳名家李文軍先生,河北衡水市武術館館長田谷豐先生
  • 京劇言派第三代傳人收徒 再現原版「曹楊」風採
    旅美多年的京劇言派第三代傳人言興朋昨日「高調」在滬亮相,不僅首開「山門」收下上海、江蘇、山東等地的5位言派弟子,還宣布將於下月初在逸夫舞臺與當年的老搭檔、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再度攜手演出二十多年前轟動劇壇、被譽為新編京劇「裡程碑式」作品的《曹操與楊修》,再現原版「曹楊」的風採。
  • 走近馬氏形意拳傳承人劉俊陽
    劉俊陽,內江人,生於1950年10月,內江市非遺項目馬氏形意拳第六代傳人。年少時期,劉俊陽師從形意拳家馬玉堂之子馬元基,從此走上武術道路。上世紀七十年代,劉俊陽退伍回到內江,教授家鄉弟子修煉新拳法。四十餘年來,其刻苦練習和研究形意拳,將健身和技擊融為一體,廣傳民眾,受到歡迎。其所著《形意拳健身與技擊》面世後,吸引了各省份諸多武術愛好者慕名拜訪。
  • 也談尚派形意拳的整勁
    2005年第二期《武魂》上有關於尚派形意拳整勁的論述,筆者專習尚派形意拳35年,師承趙硯波先生(得尚雲祥大師親傳八年至尚老辭世,又得馬玉堂大師親傳十多年至馬老去世),在先師的口傳心授,耐心教育下,我對尚派形意拳有了一定的體認。現不顧淺陋也來談談尚派形意拳的整勁。供同道同門師友指正。
  • 宋氏形意拳的起源和傳奇歷史
    近幾十年來,不少人追蹤探討,對拳源考證做了很大的努力,最終由宋氏形意拳第二代傳人、宋鐵麟的弟子、現任山東省心(形)意拳研究會主席孫福元,於1982年春完成了形意拳源之考察研究。孫福元不辭勞苦,進行了周密細緻的調查研究,數次到山西永濟縣尊村,深人村民家中座談了解。
  • 形意拳正宗傳人高毅朝:傳武能打還是現代搏擊厲害答案揭曉!
    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作為非常具有實戰力的形意拳在全國廣為流傳,門派繁多,為什麼說他是正宗傳人,還得從形意傳承的小故事講起。 形意拳是在心意拳的基礎上,由李老能創編而成。李老能(1795—1881),形意拳祖師李老能,清代深州竇王莊村人。李老能少時聰慧好動,其先祖為退役武將,家傳武術,讓他的聰穎有了用武之地。
  • 太極拳名家李炳山廣州收徒 來穗授拳6年弟子過百人
    摘要:北京時間12月10日,陳氏太極拳十三代傳人、漯河市陳氏太極拳研究會副秘書長、國家一級拳師李炳山來廣州授權六周年慶典暨現場收徒儀式在羊城盛大舉行。李炳山向弟子訓話,他告誡弟子們要恪守門規祖訓,用心學習太極拳,刻苦習練,潛心研修太極拳文化,為太極拳的傳播和推廣貢獻自己的力量。
  • 滄州關東拳傳承人遠玉華在獻縣淮鎮舉行收徒儀式
    採風網滄州站趙志忠報導:2020年8月22日,滄州關東拳第七代傳承人遠玉華的收徒儀式,在河北獻縣淮鎮舉行。,關東拳第七世傳人景西峰,關東拳第七世傳人景西朝,關東拳第七世傳人趙明月,關東拳第一世邢氏族人邢福建,已故關東拳名家李樹和先生家人李建軍,獻瑞麒麟有限公司董事長、遠氏家族代表遠偉儒,獻縣攝影名家遠忠傑,河北林楓律師事務所主任吳錫軍,獻縣文化館館長、著名書畫家李崢嶸,全國人大代表、中街村黨支部書記哈明江,南街村黨支部書記韓貞軍及武林及社會各界賢達、來賓共計百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