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形意拳河北派第十代傳人收徒 山東小夥專程來拜師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趙雨欣 攝影李國東) 提到翁邦森,四川練武圈的人可都知道這位形意拳河北派的第十代傳人。今(25)日,翁邦森效古法舉辦拜師儀式,用這樣一種特別的方式為新收的五名入室弟子上了一堂尊師重道的傳統課,其中包括一名從山東專門飛往成都拜師的23歲小夥,郭燦。
自幼習武 精通形意拳和八卦掌
翁邦森的父親曾經是練武之人,因此翁邦森從10多歲開始就痴迷於練武。上世紀90年代初,他成為中國武術家、成都體育學院王樹田教授的入室弟子,翁邦森曾系統的學習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查拳、擒拿等各種拳術及器械。
翁邦森尤其擅長形意拳、八卦掌以及器械,在形意拳、八卦掌及器械上有較深的造詣。習武至今、從未間斷、幾十年藝耕不輟。有鑑於此,多年始終秉承不斷進取,不斷研究,採眾家之長,揚長避短的習武理念,形成了自己對形意拳、八卦掌及其器械的獨到見解,並為武術界人士所認同。翁邦森說:「練武從外在來看是強身健體,讓我的身體變得強壯、健康;從另一方面來說練武也是一種內心的修行,修煉自己的武德。我希望更多的人能關注武術和武術背後的文化」。
談到形意拳,「形意拳河北派系最早是在清末民初時,山西人際隆峰所創,原來叫心意拳,後來傳到李烙能時正式更名為形意拳,到我這裡是第十代傳人。」翁邦森笑著說,他是上世紀90年正式拜入王樹田老師門下開始修習形意拳,如今他的入室弟子也已經有四十多名,遍布山東、吉林、河北、江蘇、雲南、貴州等全國各地。而此次完全按照古法來舉辦收徒儀式,於他還是第一次。
拜師儀式 山東小夥專程來拜師
對師徒關係的理解,翁邦森說:「收徒,續的是前世今生緣分!授徒,繼的是國粹傳承血脈!我的學生和我的徒弟,我所要盡的義務和責任是不同的」。談及以這樣鄭重的方式收徒初衷,翁邦森說,是因為不希望失掉傳統武術的文化。儀式的每一個步驟都是秉承古代正規拜師禮,「我希望新的入室弟子們傳承武術強身健體精髓的同時,更要傳承尊師重道的武術文化。」
23歲的山東小夥郭燦是新晉的五名入室弟子之一,他是從青島飛到成都專程參加拜師儀式。說到與翁邦森的緣分,郭燦回憶,2011年春天,自己在成都念大學,一次偶然機會在望江公園遇上了翁邦森在授拳,從那以自己就愛上了這種拳法,一直想拜翁邦森為師傅。「今天這場儀式讓我感覺到,不但是我的成績和人品受到認可,同時也多了一份發揚中華武術傳統的責任。」
今日,青城何道軍鮮宗麗夫婦、武當許成君、內家拳王婭莉、等名宿紛紛到場觀禮。武林人士紛紛對舉辦這樣的傳統儀式表示支持,「中國很多傳統的項目都講究拜師學藝,武術也不例外。近年來不少四川武林中的門派都開始注重傳統的回歸,對於中華武術的發揚光大肯定是一件好事。」
傳承武術文化 讓年輕人關注武術
翁邦森是錦江區唯一一名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年紀越大我越覺得有責任感,想要將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了解咱們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讓人人都擁有健康的身體,這也是我為何要收徒弟的原因之一」。
每天,翁邦森都堅持早上6-7點就起床運動,有時去望江公園練拳,有時去社區指導老人練太極拳,有時也會在家練練內功。「我希望武術被更多的年輕人認可和關注,現我的徒弟,有40多人,最大的有50多歲,最小的5歲,普遍年齡層在30歲左右。」翁邦森喜愛武術的人提出了健身建議:
1、快樂健身,保持愉快的心態去鍛鍊,貴在堅持;
2、練拳不要追求競技動作,要以健身為目的;
3、掌握正確的運動姿勢,以活動身體為最終目的。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