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新先生1962年5月出生於山東省新泰市,新泰古稱平陽,東連蒙山沂水,西靠東嶽泰山,南接鄒魯聖鄉,北鄰三齊舊壤。這裡歷史悠久,尚武之風盛行。據《新泰縣誌》記載,流傳於該地的傳統拳法有羅漢拳、梅花拳、太祖長拳、孫臏拳等。郭英新自幼習武,是中國武術六段,新泰市武協副秘書長,新泰武協形意拳研究會會長,國家傳統武術二級裁判員,社會體育指導員。郭英新踏實穩重,不善言辭,但說起自己習武的經歷,卻是侃侃而談,往事歷歷在目,如數家珍。
郭英新近影
自幼習武,啟蒙老師是本家二叔。 郭英新在講述這段經歷時回憶,在他小時候的某一天早晨,本家二叔郭洪邦早早的把他叫醒,說要開始教他練拳。二叔自幼習練長拳,上世紀70年代從山東師範大學體育系畢業後,在當地學校任體育老師。受叔叔的影響,他開始練習武術的基本功法、拳法,那時候農村還沒有通電,也沒有收音機、電視機之類的東西,閒來無事就央求著二叔教他幾招。慢慢的隨著身體的成長,郭英新的基本功紮實了,興趣也越來越濃,上學後成為校體育隊的主力,經常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他的武術也沒丟下,功課之餘,不管早晨還是晚上,他都是隻身到操場上演練一番,舒活舒活筋骨,練練勁力。
郭英新1982年參加工作,1983年《少林寺》首映,第一次武術熱潮開始席捲神州大地。一直堅持習武練功的郭英新也按捺不住成為武林高手的渴望,上班之餘,就在公園、河邊及廣場練功打拳,同時觀察來往行人,有沒有傳說中的武功高人。
郭英新拳照
結緣形意,探索內家拳精髓。郭英新一邊堅持練功,一邊尋找想像中的武術高手。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同事說新汶當地有位老拳師功夫非常高,拳腳厲害。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郭英新聽到這個消息,喜出望外,急忙買了禮品,讓朋友引薦。就是這次偶然的機會,讓他踏入了形意拳的門檻,認識了什麼是真正的內家功夫。
他認識的師父是趙成齋,他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山東省國術館早期學生,是形意拳郭雲深系第四代傳人。趙成齋先生師從形意拳大師李應壎,李應壎在形意拳界那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李應壎,字向左,河北祁州人(今河北省安國縣),生於1890年,1966年於濟南去世,終年76歲,是一代形意拳名家。他始從「賽羽毛」許佔鰲學形意拳,後被推薦拜形意拳八大弟子之一李鏡齋先生為師,精練形意純功,在河北一帶享有盛名。曾於村頭橋一招擊敗當地摔跤名手,在李鏡齋家中出手虎撲震驚硬功名家,是河北派形意拳的佼佼者,其形意大槍出神入化,武術界送其綽號「黑白鷂子」。 1929年山東國術館創建後,教務主任田鎮峰親往河北聘請李應壎來濟南傳授形意拳,從此他安家於濟南。先生任教期間為國術館職業生授課,亦傳授民眾生,對濟南形意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武術界曾有「有李應壎在不言形意拳」之說,可見先生的為人及功夫地位和影響。李應壎先生不苟言笑,不言己長,不道人短,謙虛容讓,深得武林同道稱讚和尊重。特別是在國術館期間,李應壎同田鎮峰等創編了武當32母64式實劍,是難得的武林精粹,也是武術器械的又一發展。李應壎先生始從許佔鰲學形意拳,後被推薦到李鏡齋先生門下遞帖拜師,但他一直尊稱許佔鰲先生為老師,可見其品之高尚。
上世紀八十年代師兄弟和師父合影
趙成齋是李應壎的入室弟子,也是機緣巧合他來新泰隱居。郭英新當時滿腔熱忱,練功刻苦,入門後經過近兩年的三體式樁功考驗,才正式成為趙師父的入室弟子。郭英新談起入門站三體式的體會,記憶猶新。他說:「枯燥關是非常難過的,當時學的人非常多。就一個三體式熬下來的就我們八九個人了。記得練了兩個來月吧,趙師父問我能站多少分鐘,我回說五分鐘。老師說:『好,我看你怎麼能站五分鐘。』我站著三體式,老師看著表,十秒,三十秒,一面數秒,一面給我糾正動作。我竟沒站下兩分鐘來。站到一分四十五秒時,我的後腿就熱、漲、酸、痛、麻得忍不住了,如同給自己上了刑具一樣的難受。但我從此找到下功夫的要領和努力的目標。從此以後,我天天練,由站不到兩分鐘,到能站三、五分鐘;由站三、五分鐘,到能站七、八分鐘乃至練得能一次站二十五分鐘,只站得後腿麻木,周身發抖,但樁功有了明顯的進步。師父說能站七、八分鐘,樁步就基本夠用。」
三體式樁功合格後,才能繼續學練以後功夫,趙成齋師父又系統傳授了五行拳、五行連環拳,五行連環棍、九洲棍,五行刀,形意劍等器械套路。郭英新學功認真,練功刻苦,晨練露水功,晚修混元氣,將趙師父傳授的功夫悉數掌握,並潛心修煉。
郭英新在比賽中演練形意拳
隨著練習時間的推移,他也開始了對內家拳的不斷追尋之路,他先後又學習了八卦掌、八極拳及各種器械套路。郭英新告訴記者,現在社會,競爭激烈,人們壓力大,心情浮躁。習武練功正是應對這些壓力的良方。武術能提高素質,健體防身,武術運動其動作包含著屈伸、迴環、平衡、跳躍、翻騰、跌扑等,對人體速度、力量、靈巧,耐力、柔韌等身體素質要求較高,長期練習對外能利關節,強筋骨,壯體魄;對內能理臟腑,通經脈,調精神。而且內家武術運動講究調息行氣和意念活動,對調節內環境的平衡,調養氣血,改善人體機能,健體強身十分有益。 武術的搏鬥運動,通過攻防技術練習,拳打,腳踢,快摔等動作的運用,揚長避短,攻彼弱點、避彼鋒芒,講究得機、得時、得勢,從而提高判斷力和應變能力。這無疑能提高人們克敵制勝和防身自衛的能力。習武練功能鍛鍊意志,培養品德,練武對意志品質考驗是多面的。練習基本功,要不斷克服疼痛關,「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磨鍊常年有恆,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套路練習,要克服枯燥關,培養刻苦耐勞,砥礪精進,永不自滿的品質。遇到強手克服消極逃避關,鍛鍊勇敢無畏、堅韌不屈的戰鬥意志。經過長期鍛鍊、可以培養人們勤奮、刻苦、果敢、頑強、虛心好學、勇於進取的良好習性和意志品德。
演練形意刀
幾十載春風化雨,弘揚內家武學是吾輩責任。郭英新一開始就是自己練,和師兄弟們練,基本屬於自娛自樂。新泰市武協成立,武協負責同志找到郭英新讓他走出去,一開始他還有些猶豫,慢慢地活動多了,他也動起來了,代表新泰或泰安去各地參加比賽,把自己傳承的功夫弘揚出去。這幾年他多次在各級別比賽中斬金奪銀, 2018年7月參加山東省第八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暨山東省第六屆傳統武術比賽,榮獲男子D組一類拳三等獎,長器械三等獎;同年8月參加山東省武協2018「泉城論劍」武術邀請賽,獲男子D組一類拳二等獎,長器械二等獎。 2019年1月第三屆海峽兩岸武術搏擊交流賽拳術冠軍;同年6月山東省第九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暨山東省第九屆「武協杯」傳統武術比賽,獲男子D組傳統長器械一等獎、男子D組一類拳一等獎;同年10月在第五屆山東省武術大會,獲男子D組傳統長器械一等獎、男子D組一類拳二等獎。
在比賽中演練形意九州棍
師兄弟對練
郭英新說,一人習武可以強家,眾人習武可以強國。適逢盛世,吾輩當自強,弘揚祖國武術文化,傳承推廣中國武術,讓更多的人了解學習傳統武術,先修煉內心,再以心養外,這樣對人生、對創業,對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都有莫大幫助。
是的,尚武精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思想命脈,泱泱五千年的歷史就是中華精神鑄造的過程。這個過程塑造了我們民族「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偉大人格;賦予了國人在危險、危機面前挺身而出,救死扶傷,見義勇為,敢於擔當的道德情操;這是中華武術的魂魄,也是民族的思想文化根基。
所以,弘揚祖國武術文化,重塑國人剛毅不屈之性格,承上啟下,是吾輩之責任,更是吾輩之擔當! (史修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