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11日訊 記者今日從相關部門獲悉,位於湖南省洞口縣楊林鎮芭蕉村的「李氏節孝坊」,日前已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從這份《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湘政函【2019】19號)中同樣可以看到,洞口縣又有8處宗祠同期公布為湖南省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於此,湖南省洞口縣「中國宗祠文化之都」的冠名已無以倫比、實至名歸。
位於湖南省洞口縣楊林鎮芭蕉村的「李氏節孝坊」,亦為「肖母李老儒人祠」,為旌表節孝賢媛蕭佩久之妻李氏而建。該祠始建於民國五年(公元1916),告竣於民國七年(公元1918)初冬。正面牌坊門造型別致,正中開大門出入,門額石刻「節孝坊」三個楷體大字,長245釐米,寬80釐米,右邊啟首為「肖佩久之妻李儒人」,左邊落款為「民國六年夏譚延闓(時任湖南督軍兼省長)書」。再上方嵌 「柏舟苦節」石匾,長166釐米,寬75釐米,右邊啟首為「大總統(袁世凱)題褒」,左邊落款為「武岡節孝賢媛蕭佩玖之妻李氏,中華民國五年四月」。 而在「舟」與「苦」二字正上方,還鐫有「榮典之璽」字樣。
該「節孝坊」大門兩邊石刻楹聯曰:「風節樹香蘇,兩漢以來夐乎尚矣;冰心照煒管,千秋而後過者仰之。」 在大門兩邊牆面上分別嵌有四塊高大的石碑,碑為長方形,版面豎排,小楷陰刻,筆力遒勁灑脫。上部兩塊為湖南巡按使(陶思澄)諮陳內務部文,署期為中華民國四年六月二十八日。碑為漢白玉石質,高120釐米,寬80釐米。下部兩塊為節孝君李氏碑,述其李氏生平事跡。由李氏之外甥羅崇倫請業師袁樸於民國六年五月四日所撰書。袁當時任教蓼湄中學,清廩生,精儒釋之學,與佛教大師唐大圓相友善。碑為青石質地,高162釐米,寬90釐米。
該詞中堂主體建築為純木結構,穿鬥式木柱架,七柱九瓜,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明間作通道,前後出廊,單簷硬山,雙坡屋面,蓋小青瓦,簷口卷棚裝飾,廊枋木雕花鳥瑞獸及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圖案。東西兩山為馬頭式封火牆,牆上各開設窗戶三個,上部一個置窗眉,東面窗眉書寫「風清」二字,西面窗眉書寫「月白」二字。
後進寢堂亦為純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明間為減柱抬梁式木柱架,兩次間為穿鬥式木柱架,前出廊,單簷硬山,雙坡瓦頂,簷口卷棚裝飾,廊枋木雕花鳥,工藝精湛。東西兩山為馬頭式封火牆,牆上各開窗戶三個,上部一個置重簷窗罩,東面窗眉書寫「竹節」二字,西面窗眉書寫「松筠」二字。
中堂與寢堂之間為天井,在天井東西兩邊山牆各開一側門出入,東邊側門石刻簷聯曰:「秋桂春蘭清香入座;松風蘿月浩氣盈庭。」門上方築重簷牌科,泥塑、彩繪題材豐富,惟妙惟肖。西邊側門石刻楹聯曰:「懿德若日星之昭著;旌典與河嶽共峙流。」 門上方築重簷牌科,飾花鳥瑞獸泥塑與彩繪,圖案精美,栩栩如生。
李氏「節孝坊」是距今百年的中華民國政府為褒揚平民李氏忠孝仁愛,懿行厚德的感人事跡與優良品質而特許建祠於鄉的典型,具有特別的歷史和現實教育意義。該祠建築緊湊,布局合理,其木雕、泥塑、彩繪題材廣泛,內涵豐富,工藝精湛,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文物保護價值。但由於歷經滄桑之變,年久日衰失修,其中堂與寢堂主體木構建築現已糟杇歪閃、蟲蛀蟻蝕,千瘡百孔,岌岌可危;四面青磚牆體及馬頭式封火牆仍完整保存,但其泥塑、彩畫、窗格等裝飾工藝殘損較多……
所幸該祠本次已被確認為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望相關部門立即作為,做好做足「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功課,為推進湖南「文化強省」建設貢獻力量。
(劉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