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40年成功的密碼——改革開放永不停步

2020-12-21 中國網

深圳特區40年的實踐表明:黨中央高瞻遠矚設立深圳經濟特區為社會主義制度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黨帶領人民敢闖敢試、勇於擔當、敢於作為、善於創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將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充分激發了出來。

深圳改革開放成果也證明:社會主義不僅能夠擺脫貧窮,還能夠富起來、強起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厚的實踐沃土上能夠長出現代化、國際化的特大型新型城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越走越寬闊。

---------------

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城市的歷史與社會文明史幾乎一樣久遠。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發展中,城市始終見證著這個古老國度的歷史滄桑。就在40多年前,中國打開國門,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之際,南國之濱的一座新城應運而生了,這就是深圳。從誕生之日起,深圳就負載著不平凡的使命。

40年對比5000年只如時光一瞬。然而,就在這瞬間,深圳從一個不為人識的小漁村成為一個繁華的大都市,從一個貧窮落後的邊陲縣城變成璀璨奪目的創新之城。40多年來,深圳融入國家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的歷史洪流,創造了「深圳速度」「深圳質量」「深圳創新」;深圳也從中國改革開放的「探路者」發展為新時代的「示範區」,書寫了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罕有的奇蹟。可以說,一部深圳城市發展史,折射了這一時代中國現代化發展史,彰顯了中國領導者的遠見卓識,展示了中國人民的奮鬥精神,散發出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魅力。透視「深圳奇蹟」,理解「深圳魅力」,我們更能理解「中國奇蹟」和「中國之治」,在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徵程中更加珍視和汲取一往無前的前行力量。

歷史選擇了深圳 深圳未辜負歷史

歷史的進步往往發生在時代大轉折時期。改革開放之前,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艱苦探索中曾經走過一段彎路。40多年前的深圳還是個貧窮的邊陲漁村,與富裕的香港隔河相望。1978年的廣東寶安縣農民年收入才134元,而香港新界農民年收入達1.3萬港元。當地流行著民謠,「寶安只有三件寶:蒼蠅蚊子沙井蠔,十室九空人離去,村裡只剩老和小。」巨大的經濟落差一度導致廣東珠三角等地出現了「逃港潮」。人民希望擺脫貧窮、期盼新生活的到來。

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同志針對現實堅定地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必須擺脫貧窮。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重大歷史決策,從此迎來了改革開放偉大變革。1979年一聲炮響,蛇口開啟了工業區建設,成為改革開放最早的試驗地;同年3月5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寶安縣改設為深圳市。1980年8月26日,五屆人大第十五次會議批准深圳設立經濟特區,深圳建市建特區掀開歷史嶄新一頁。

40年彈指一揮間,深圳經濟特區沒有辜負歷史的選擇,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深圳人民在黨中央正確路線的指引下,以「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以「敢為天下先」的銳氣,突破各種舊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探索了無數個全國「第一」的改革舉措,創造了驚天動地的「深圳奇蹟」。

「深圳奇蹟」是生產力解放和發展的奇蹟。經過40多年發展,深圳發展成為現代化、國際化特大城市:城市面積變大了6倍,人口增長了45倍,財富飆升1.2萬倍,目前GDP總量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2019年達到2.69萬億元,已經超過了香港;人均國民收入排名第一,約20萬元;外貿出口總額連續27年蟬聯全國第一,年度實際利用外資增長了587倍;2019年在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行榜中位居全國第一。這就是「深圳速度」。

「深圳奇蹟」是激發人民首創精神的奇蹟。40年間,深圳累計創造了1000多項全國第一,通過先行先試、大膽創新為全國提供了許多可複製的成功改革經驗。這裡生活的人,無論是本地人,還是大量移民客,來的都是建設者,開放、包容、創新文化孕育起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極大激發了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極大吸引了各路英才匯聚,進而湧現出一大批創新企業和企業家。如今每平方公裡就孕育著8.51家高新技術企業、吸引了約三分之二的世界500強落戶,在深圳走出了華為、騰訊、中興、比亞迪、大疆等世界知名企業,湧現出了中國平安、招商、萬科等領軍企業,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技之都。這就是「深圳創新」。

「深圳奇蹟」是改革開放與時俱進的奇蹟。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敲下土地使用權公開拍賣第一槌、推進勞動用工制度改革,發行新中國第一張股票,到後來一系列領先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深圳40年來始終站在改革開放的潮頭,走在時代發展的前列。進入新時代,深圳改革開放不止步,繼續堅持和完善市場取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在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道路上再創佳績,為「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的關鍵一招」增添新的註腳。這就是「深圳標杆」。

鄧小平同志當年為深圳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2012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後首次離京考察就選擇廣東,他在深圳前海指出:「就是要到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地方,現場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這是偉人們對深圳改革開放歷程和成果的最好評價。

特區精神的積澱 制度優勢的彰顯

在紀念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撫今追昔,總結經驗,探究創造「深圳奇蹟」的內在原因,破譯深圳經濟特區成功的密碼,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共同結論,這就是內斂於中國人民血脈中的頑強拼搏、創新奮鬥精神,在深圳這塊創新土地上有了時代再現,開出了新花,結出了碩果,綻放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特區精神」。能讓這種精神接續傳承、發揚光大的,又正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開闢、堅持和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的顯著制度優勢的支撐和保障。

鄧小平同志在1992年視察南方談話中指出: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兒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兒「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啊,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深圳經濟特區自設立以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敢於突破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敢於突破計劃經濟體制的桎梏,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從而殺出了一條血路,蹚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改革之路、發展之路、創新之路,並凝聚成鮮活的「特區精神」,包括敢闖、敢冒、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奮發有為、只爭朝夕的創業精神,自立、自強、自信的拼搏精神,團結友愛、扶貧濟困的互助精神,誠實守信、廉潔奉公的奉獻精神,愛崗敬業、健康文明的人文精神,公正嚴明、規範有序的法治精神,崇尚知識,完善自我的學習精神,公開透明的民主精神,面向世界的開放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成為引領特區人不斷開拓進取、創造發展奇蹟的驅動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今天的「深圳奇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喊口號喊出來的,恰恰是成千上萬的深圳建設者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改革開放路線不動搖,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正確方向不偏離,大膽地試、勇敢地闖、堅實地幹出來的。深圳特區40年的實踐表明:黨中央高瞻遠矚設立深圳經濟特區,為社會主義制度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黨帶領人民敢闖敢試、勇於擔當、敢於作為、善於創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將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充分激發了出來。深圳改革開放成果也證明:社會主義不僅能夠擺脫貧窮,還能夠富起來、強起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厚的實踐沃土上能夠長出現代化、國際化的特大型新型城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會越走越寬闊。

賡續不變的意志 書寫新時代的輝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深圳也步入盛年。「不惑之年」的深圳更要擔負起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歷史使命。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這個《意見》立足兩個大局、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歷史的交匯點,為深圳進行了新的戰略定位,要求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努力為建設強起來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擔負起「探路先鋒」的重任,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並讓深圳經驗具有世界影響和國際意義。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深圳寄予的厚望。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今天的深圳,離建設成為綜合實力一流、文化競爭力一流、產業創新力一流、國際影響力一流的全球標杆城市還有距離,我們還沒有到敲鑼打鼓慶豐收的時候。變化的是時代,不變的是意志。在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內大變革形勢下,深圳更要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在高質量改革中奮進,在高水平開放中搏擊,始終堅持解放思想、敢闖敢試創新精神不懈怠,繼續拿出當年「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勇作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的引領者和排頭兵。要在構築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上成為領頭羊,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成為強大引擎,要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率先垂範,要在建設高標準市場經濟體制、創造世界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上走在前列,要在實現人民群眾共同富裕、完善黨的全面領導制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取得突破。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深圳的昨天已寫在光榮的史冊上,深圳的今天依然要靠創新創造,深圳的明天必將更加輝煌。

相關焦點

  • 從改革開放「探路者」到新時代「示範區」——深圳特區40年巨變...
    「就是要到在中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地方,現場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2012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後首次離京考察選擇廣東,首站即來到深圳前海。2018年10月,在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前夕,總書記又一次踏足深圳。在這片改革前沿地,總書記向世人宣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堅定信念。
  • 人民網評:激蕩四十年,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
    今天,深圳特區迎來了自己40歲的生日。從南海之濱的小漁村,到如今高樓林立的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令世人矚目的「深圳速度」;從蛇口「開山第一炮」拉開改革序幕,到如今每平方公裡孕育8.51家高新技術企業、吸引了約三分之二的世界500強落戶,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科技之都……40年披荊斬棘、40年滄桑巨變,深圳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蹟。
  • 大型畫冊《巨變: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記憶》見證深圳特區40年時空奇蹟
    浩蕩的春風吹過深圳之窗,這扇窗便打開了歷史的新時代。1984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鄧小平視察深圳經濟特區時為特區題的字。位於深圳南頭半島的前海,被稱作「特區中的特區」,自2012年以來,每年平均誕生超過3萬家企業,成為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先行先試者。2015年2月26日,廣東自貿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經濟學人》這樣評價道,「改革開放近40年,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實踐就是經濟特區。
  • 深圳特區40年蛻變:從「探路人」到「關鍵先生」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導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一句話,讓深圳走過了不平凡的40年。 1979年,他提出「劃出一塊地方」創建經濟特區;1980年8月,深圳便獲批成為中國首批經濟特區之一。激蕩40年,彈指一揮間。
  • 世上已無袁庚 改革永不停步
    一位深圳資深媒體人如此說:「沒有袁庚,很難說有蛇口;沒有蛇口,很難說有深圳;沒有深圳,很難說有後來之中國!」 老人說過:「天天提思想解放,我看你們的思想並不解放,說什麼成果就提到袁庚的名字,把功勞都歸到一個人身上,這是不客觀的。」但是,我們還是要訴說對老人的懷念,那是對已有改革的致敬,也是對未來改革的期許。
  • 奮進在改革開放春風裡——武警深圳支隊守護特區改革開放記事
    新華社深圳11月10日電 題:奮進在改革開放春風裡——武警深圳支隊守護特區改革開放記事  王玉山、黃桂斌  春潮湧動,時光荏苒。  1979年,深圳蛇口,開山填海的炮聲炸響,傳出「改革開放的第一聲春雷」。
  • 特區40年·高端訪談 | 張曉林:以改革創新推動深圳工作開創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全面、系統、深刻,高屋建瓴,充分肯定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創造的歷史性成就,在總結經濟特區40年積累的『十條寶貴經驗』的同時,對新時代經濟特區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
  • 厲以寧:特區要登高望遠、勇於創新、永不僵化
    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北大金融評論》顧問委員會委員厲以寧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這樣感慨。厲以寧對深圳等經濟特區的發展充滿信心,但他也語重心長地說:「特區的發展一定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 深圳特區40年|李羅力:新時代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若干思考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理事長,深圳市馬洪基金會創會理事長李羅力應邀參會,並作了主題為《新時代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若干思考》的演講發言,總結了深圳在民營經濟成長、科技研發創新、全面對外開放、社會體制改革等方面的發展經驗,並提出了新時代下深圳「再出發」的構想。以下為演講主要內容。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改革創新研究特輯
    40多年來,深圳一直站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新模式探索的最前沿,從生產實踐,到制度建立,再到觀念更新,取得了系統的、多層次的成果,為改革開放全面成功推廣,提供了一整套系統的觀念與經驗。當然,深圳的改革歷程,是一個步步為營的過程。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改革創新研究特輯》
    40多年來,深圳一直站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新模式探索的最前沿,從生產實踐,到制度建立,再到觀念更新,取得了系統的、多層次的成果,為改革開放全面成功推廣,提供了一整套系統的觀念與經驗。當然,深圳的改革歷程,是一個步步為營的過程。
  • 《為什麼是深圳》:在一本書裡找尋「深圳奇蹟」的密碼
    全球發行量最大的時政雜誌之一英國《經濟學人》曾發表文章評價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開放 40 年,最引人矚目的實踐是經濟特區
  • 紀念深圳特區設立40周年 | 深圳特區元年往事
    (文/張軍) 【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布,向深圳提出了三十項重大發展任務,確定了要將其建設成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範、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可持續發展先鋒的戰略目標。 回望過去,1979年1月,寶安縣撤銷,深圳市成立,今年深圳正好迎來了自己40周歲。
  • 深圳特區40年|生而不凡 艱難崛起
    深圳特區成立40年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離不開一代代「拓荒牛」篳路藍縷,櫛風沐雨,離不開一批批「萬裡鵬」扶搖直上,振翅騰飛……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城市蝶變過程中,湧現了眾多優秀企業與行業領軍者,他們參與房改,創辦企業,壘砌磚瓦,建設深圳,親歷行業沉浮,他們與深圳互相成就。在深圳特區40歲生日來臨之際,樂居隆重推出「致敬深圳特區40周年——深而不凡,圳當紅!」
  • 聆聽深圳故事,要看這套《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改革創新研究特輯》
    該特輯既有對改革開放40多年來深圳發展歷程的回顧,又有結合新使命而進行的新探索,旨在為未來更深入研究深圳的發展提供新的理論資源,並向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獻禮。據了解,《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改革創新研究特輯》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包括《深圳經驗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圳故事:經濟、社會和環境的轉型》《深圳密碼——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新時代深圳全域協調發展前瞻》《新時代中國經濟特區理論與實踐》《深圳經濟特區40年》《深港合作40年》《深圳產業政策40年》《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的深圳探索》《中外經濟特區比較研究
  • 新時代改革開放風鵬正舉 「特區中的特區」勇立潮頭
    新時代改革開放風鵬正舉 「特區中的特區」勇立潮頭金羊網  作者:董柳、李天軍  2019-09-02 乘著新時代東風,「特區中的特區」前海刷新著深圳速度,也見證著廣東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風正一帆懸」。
  • 改革開放永不停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回訪記
    新華社記者梁旭攝  新華社廣州10月26日電 題:改革開放永不停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回訪記  新華社記者  時維金秋,南粵大地丹桂飄香,處處鬱鬱蔥蔥,一派生機勃勃。  巡港珠澳大橋、進實驗室、訪貧困戶、看改革開放展……10月22日至25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廣東,對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提出新的要求,強調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連日來,新華社記者循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一路回訪,深深感受到廣東幹部群眾備受鼓舞,南粵大地熱流奔湧,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潮正在掀起。
  • 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櫛風沐雨四十載相與笑春風
    深圳,這座「青春之城」「夢想之地」「創新之都」,在改革開放這一偉大覺醒的生動演繹和這場偉大革命的淬鍊磨礪中見證著自己的「蝶變」。深圳的發展繁榮,拓展了復興的大道蒼穹,見證著中國的成功,引領「強起來」的徵途。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最靚麗的名片,是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橋頭堡」。
  • 特區40年 | 開放不止步的深圳:從「三來一補」到勇攀全球價值鏈高端
    同時也折射出特區建立40年來,深圳持續對外開放給城市發展帶來的強勁支撐。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廣東、深圳考察。在參觀完「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後,他說:「黨的十八大後我考察調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再來這裡,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
  • 評說深圳四十丨評論員劉洪波:從特區深圳到大城深圳
    深圳市設立於1979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於1980年8月,這裡面確有區別,但對很多人來說,不會如此細密的區分。我記起2004年春季到深圳時,仍然有「二線關」,但記不起檢查的情形,或許當時沒有檢查就過關了吧。不過那道關的存在,仍可提醒「特區」與「市域」有界線。再後來,「二線關」沒有了,特區深圳與城市深圳的界線可能也就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