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生無常,成為一家人,有5種緣,看看你是哪種

2020-12-08 我聞佛心

人生無常,得失有常,活在人世間,人人都說煩,人生一場,比的就是個心態。佛教的人生態度是少欲知足,因為人生本來就是一場空。《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每個人今生的遇見,其實都是上天的安排,早已命中注定,各有各的因果。人與人之間相遇相處,你不問,我不說,是距離;你問了,我不說,是隔閡;你問了,我說了,是信任;你不問,我說了,是依賴,人就是這樣的。

佛教注重於「緣分」二字,人生能遇到彼此,無論時間長短,都是命中注定有緣才相遇。若無相欠,怎會相見。緣分之中,包含了很多看似偶然,其實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茫茫人海,能相識,就是莫大的緣分,緣深緣淺,皆註定,緣聚緣散,隨天願。

一個家庭,亦是如此,父母子女因為前世因緣,今生因緣和合成為一家人,有副對聯就把一個家庭的因果關係,描述得淋漓盡致,上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子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

佛在經上講,能成為一家人,有5種緣。看看你與家人是哪種緣,第一種緣是「怨家」,不是冤家不聚頭,家庭矛盾很多。第二種緣是「債主」,父母錢財散盡,卻養了一個敗家子,這是父母欠的債,來討債的。第三種緣是「還債」,父母是債主,兒女來還債的,雖說賺錢供養父母,但是沒什麼孝敬心,這是還債的。

第四種緣是「本願」,也就是佛教所講的乘願再來,這種緣是來報恩的,兒女對父母有孝順心。第五種緣是「真友」,過去生中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這一生又遇到起,非常有共同語言,能聊得來。以上這五種緣,就是自家眷屬包括的範圍,也包括朋友,合作夥伴,都不外乎這五種緣。

人這輩子,無論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前世因,今生果,時機一到,因緣即生。能相遇,註定是冥冥之中的緣,茫茫人海,有些人轉瞬即逝,有些人刻在心裡,難以忘懷。無論結局美好還是失落,都要心懷感恩,把遇到的每一個人當作人生的風景。

因果報應,妙在妙不可言。前世的因果促成今生的相遇,而今生的相遇,又會為後世種下一個因,待到因緣成熟,又會結果,人生就在這六道中輪轉不休,所以佛教常講,人生無常,要及時行孝,佛法難聞,要及時念佛。

無論今生遇見誰,有多少的情感,都要拿得起放得下,佛說:一日無常到,方知夢中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當人生結束的時候,物質世界的所有東西,都不屬於自己了,只有生前自己所造的善惡業,和放不下的情感纏綿其中。

願諸位善友,都能與佛結緣,廣結善緣,只要心存善念,所有的遇見,都是善的果報。一念之正,百邪隱退;一念之差,萬劫俱來。

相關焦點

  • 佛說:人生無常,成為一家人,有5種緣,看看你是哪種
    人生無常,得失有常,活在人世間,人人都說煩,人生一場,比的就是個心態。佛教的人生態度是少欲知足,因為人生本來就是一場空。《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人與人之間相遇相處,你不問,我不說,是距離;你問了,我不說,是隔閡;你問了,我說了,是信任;你不問,我說了,是依賴,人就是這樣的。
  • 佛說這五種因緣能成為一家人
    佛說有五個因緣,如果不是這五種緣,決定不會成為一家人,不會成為一家眷屬;眷屬裡面有朋友,知識就是朋友,你的好朋友。你做的這些善業,如果是只為自己做,或者是你為一家,這個果報小了。果報就三生受樂,不是三十生作小國王,這是講你是為自己、為你一家。『舍一得萬報』,這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你得來生福報。註解裡面引用《五苦章句經》的幾句話,提醒你自家眷屬的真相是什麼。
  • 佛說:這5種人,不用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是你嗎?
    什麼樣的人是與佛有緣的人呢?自然不是那些天天只知道燒高香、拜大佛,自身卻從未改變的人。佛教不是功利主義,不是你表面功德越大,就越會加持你。一切供養,不是為了利益佛菩薩,而是在培養我們的利他心,洗除我們的貪婪。信佛的真正目的是學佛,去真切地修行、改變自己。自己惡行不改,抱佛的大腿也無用。
  • 佛說人生「無常」,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我們該怎麼辦?
    有一句話叫做,誰也不知道無常和明天究竟誰會先到來。是的,佛說人生無常,對於我們的未來,所有人都無法預知。哪怕就是精確到下一秒鐘要發生什麼,我們也無法準確地知道。當生活遭遇無常,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這個時候的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十分清楚。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任何人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拿人來說,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 5種方法,幫你辨別真假「佛說」!
    這些假的「佛說」,往往似是而非,看上去也很有道理,否則就不會被人大量轉發、傳播了。為什麼這麼多人寫假「佛說」?目的一般就是一個,為了流量,為了博眼球,為了利益。因為佛的名聲大、信眾多、傳播廣,只要標題打上「佛說」兩個字,就很容易吸引別人點進來,所以就打著佛的幌子騙人。
  • 佛說,「人生有八苦」,看看你正在經歷哪一苦?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這八種苦,沒有誰能逃得過?任誰都要去嘗一遍。只不過各人福報大小不同,則所受痛苦的深度也會不同。人來此娑婆世界,苦大於樂,眾苦充滿,「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走的路。
  • 佛說:有福之人,身上有這5大「貴相」,看看你有嗎?
    「命好心也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轉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修福沒有捷徑,不是你燒香磕頭,人生就萬事大吉了。要想得到,你得去耕耘,不可妄想坐享其成。萬事因果相續,唯人自召。有福之人,身上通常都有這5大「貴相」,看看你有嗎?一、不造惡口口是福禍之門,缺口德的人,多易感召災禍,有句話叫「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嘴上越惡毒刻薄的人,自身福德損失越嚴重。
  • 佛說:世事無常,但無常便是有常
    佛說:世事無常,但無常便是有常佛說:世事無常,但無常便是有常。佛說世事無常,是說人世間的事情總是處在不停地運動變化當中,每一件事情的發展方向總是會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響。這就好比冬天,看似原野上萬物枯敗,但是地下卻有堅強的生命正在孕育,待到春天,春風吹過,照樣是片片生機。正如古語所言: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即使你的日子現在過得紅紅火火,你的事業如日中天,但是正所謂樹大招風,高潮過去就是低潮,你要有轉變的思想準備。
  • 佛說:人生八苦,每一苦你都逃不掉!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其實眾生皆苦,沒有誰能一直活得輕鬆如意。娑婆世界就是這樣,娑婆又叫「堪忍」,雖然苦,但是人們還能忍受,並能苦中作樂。「娑婆」也代表著遺憾,沒有遺憾,給大家再多的幸福,恐怕也感覺不到。
  • 佛說:人生有八苦,你正在經歷哪一苦?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 苦、老 苦、病 苦、死 苦,愛別離 苦、怨憎會 苦、求不得 苦、五陰熾盛苦。 娑婆世界眾苦充滿,遺憾無常,但是眾生還能堪忍。每個人這一生都要嘗盡這八種苦難,只是或早或晚。我們要明白,人本身來到這個世界就不是享福的,人是帶業流轉,因為有因果業緣,所以要來此娑婆世界消業了緣。福報大的人,會少吃些苦;福報薄的,苦就多了。
  • 佛說:人生有八苦,每一苦你都逃不掉!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八苦,我們都要經歷,誰都逃不過。「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這一生沒有誰一生順遂如意,無常苦難坎坷是常事,佛門裡常說「法無定法,人生無常」。
  • 佛說:這6種人,不用拜佛,卻佛緣最深,看看有你嗎?
    佛門裡有句禪語: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我們往往認為佛菩薩住在寺廟,燒香拜佛只有到寺廟裡才靈驗。但其實佛菩薩無處不在,心中有佛的人,時時刻刻心存敬畏;心中無佛的人,只在寺廟燒功利之香。
  • 佛教:這5種人,佛緣最深,看看有你嗎?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種善因,即是種下佛緣善根;造惡業,自然就是斷自己的法身慧命。佛陀當年出家悟道在菩提樹下坐禪入定時曾說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卻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說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皆具有成佛之因,若能精進修行,發大菩提心,亦能成就圓滿的佛果。
  • 佛教:「與佛有緣」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我們常提到一個詞,叫「佛緣」,與佛有緣的人往往善根、福報比較大。雖然佛說一切眾生皆具有佛性,但太多人易被自身的習氣煩惱障蔽而造諸惡業,不能覺悟解脫。拜佛不是搞形式主義、崇拜主義,拜佛是啟發我們的覺性,向佛學習,覺而不迷、福慧增長。真正與佛有緣的人,其實就是一個簡單善良的人,他們如佛菩薩那般,利益眾生、不求回報,就是我們身邊的「活菩薩」。「與佛有緣」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 佛教:這5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看看有你嗎?
    佛最大的願望是拔除眾生的苦惱,給予眾生快樂,所以佛教為我們提供了快樂的源泉。但我們的認知往往正好相反,比如說:「佛教提倡行善積德,這我還是贊成的,進一步了解一下或許有好處。但是,切莫過於投入,如果因為信佛而放棄人生的快樂,那就太不划算了……」佛不會強行改變一個人,只要你願意,這種意見可以保留到你放棄它為止。
  • 佛說:這5種人不用拜佛,卻離佛最近,有你嗎?
    佛教不是世俗的「賄賂」和「交易」,佛菩薩清淨無分別,待一切眾生平等。我們做供養也不是做給佛菩薩看的,佛菩薩福慧圓滿,不缺任何供養。燒香拜佛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慈悲心、清淨心、平等心、利他心。佛門裡常說一句話:口念觀音心不善,喊破喉嚨也枉然。拜佛最重要的不是外在的物質,而是我們的那顆心。
  • 佛說,這5種人不用拜佛,菩薩也會保佑,看看有你嗎?
    我們凡做一件事,說一句話,甚至動一個念頭都是種因。種善因得福果,種惡因得苦果。佛說,這世間有5種人,就算不拜佛,菩薩也會保佑,因為這5種人經常種下善因,所以一定會得到善報。第一種人:孝順父母之人。佛說,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大智慧,一個人只有心懷感恩,才會懂得珍惜,懂得尊重,懂得付出,才會感受人生的美好。懂得珍惜和感恩的人,不會因為小事而斤斤計較,也不會因為得失而過喜過悲,做事肯為他人考慮,小到幫助一個人,大到心裡裝著芸芸眾生,每一次伸出雙手都帶著暖意,每一次回眸都留下淺淺的笑靨。
  • 佛度有緣人,這3種人與佛有緣,看看有你嗎?
    有佛緣的人,才能接受佛菩薩的教誨,解脫苦惱,不過從深一層角度上講,眾生皆有佛性,也就是說,每個人也都與佛有緣。經云:「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既然眾生皆有佛性,那為什麼又說,佛不度無緣之人呢?這與眾生的緣有關係,比如說,一個人和地藏菩薩有緣,觀音菩薩度他,他就沒有感應。
  • 佛說:這5種人,命苦福薄,沒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法無定法、人生無常,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災厄就臨頭了。其實人生的痛苦,其根源就在於自己沒有修來福氣,有句話叫「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有福的人想要得到什麼東西往往是輕而易舉的,而沒有福氣的人,往往一生困頓、窮苦。
  • 佛說:這5種人,命苦福薄,沒有福氣,看看有你嗎?
    法無定法、人生無常,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災厄就臨頭了。其實人生的痛苦,其根源就在於自己沒有修來福氣,有句話叫「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有福的人想要得到什麼東西往往是輕而易舉的,而沒有福氣的人,往往一生困頓、窮苦。天生命苦也不要怨天尤人,因為一切苦樂皆是自己造就的,都是自己感召的因果。佛家言: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