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字的民族百科全書引關注 雲南欲解文山銅鼓之謎
中新社昆明八月四日電 題:雲南欲解文山銅鼓之謎 中新社記者 林峰 銅鼓是中國古代南方和東南亞眾多民族珍愛的「重器」,被史學界稱為一部無字的民族歷史文化百科全書。 雲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滇東南,南與越南接壤。
-
壯族銅鼓習俗的歷史淵源
2006年5月,壯族銅鼓習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淵源 銅鼓是壯族最早使用和鑄造銅鼓的民族之一。大約在公元前七世紀前後,生活在中國紅水河流域地區的濮人從炊具銅釜中創造了打擊樂器銅鼓。
-
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理事會在邕召開
近日,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在南寧召開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會議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區內理事會成員和嘉賓在廣西民族博物館召開現場會議,來自北京、上海、四川、廣東、雲南、貴州、海南等省市銅鼓收藏和研究單位的代表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參會,大家就整合銅鼓研究資源、進一步推動銅鼓研究的深度和廣度進行了廣泛探討。成立於1980年的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是國家文物局主管、秘書處設在廣西民族博物館的全國性學術類社會團體。
-
雲南發現句町貴族墓葬群 出土最大石寨山型銅鼓
中新社文山5月9日電 (胡遠航 劉雲)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雲南廣南縣政府9日聯合宣布,通過對廣南牧宜古墓群出土的石寨山型銅鼓、龍虎圖案金腰扣等文物和相關遺蹟研究,考古部門認為該地區的封土堆墓應為句町貴族,甚至是王族墓群。
-
古代權力的象徵——銅鼓
銅鼓是古老的一種打擊樂器,也是不同民族作為權利、財富象徵以及宗教活動的聖物。由鼓面、鼓胸、鼓腰、鼓足以及鼓耳組成,整體形象像一個倒置的水桶。 世界上最早的銅鼓是出土於我國雲南楚雄萬家壩墓,經鑑定距今有2700年,歷代銅鼓均有出土。
-
銅鼓,為何能成為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和東南亞的共同文化信仰?
銅鼓,是起源於雲南的一種古老樂器,被譽為「青銅文明的最後一塊活化石」,是世界上唯一仍在民間使用的最大的青銅樂器,廣泛用於娛樂、婚嫁、喪葬、祭祀、節日活動中。在中國南方的壯族、瑤族、苗族、水族等少數民族中,銅鼓仍然廣為流行。
-
中國影像方志|廣南:銅鼓聲震萬古壩美村「桃源仙境」銀器流光溢彩峰巖洞「人居奇觀」
雨水作用令縣城東南方向的牡宜村一處地面坍塌。泥土之下,一座隱藏千年的漢墓被公諸於世,這處墓葬將人們的目光引向了一個遙遠的古代文明——句町古國。句町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古代方國,與古滇國、夜郎國齊名,其首領曾被西漢王朝封王
-
走進世界銅鼓之鄉,帶你認識銅鼓文化
現在假如有人問,廣西古代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遺物是什麼?我們同樣可以肯定地回答:是銅鼓!世界各地都分布有銅鼓,但有句俗話說得好:「世界銅鼓看中國,中國銅鼓看廣西。」可見,廣西身為「世界銅鼓之鄉」是出了名的。
-
神秘南方千年銅鼓再「敲響」
在廣西,每逢重要節日慶典、婚喪嫁娶等活動,壯族、瑤族、侗族、水族等少數民族都要敲打銅鼓。 銅鼓是中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及東南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史學界有「北鼎南鼓」之說。據中國古代銅鼓研究會原理事長蔣廷瑜介紹,在兩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銅鼓與當地各民族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形成獨特的銅鼓文化。
-
廣南:銅鼓聲震萬古壩美村「桃源仙境」銀器流光溢彩峰巖洞「人居奇觀」
雨水作用令縣城東南方向的牡宜村一處地面坍塌。泥土之下,一座隱藏千年的漢墓被公諸於世,這處墓葬將人們的目光引向了一個遙遠的古代文明——句町古國。句町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古代方國,與古滇國、夜郎國齊名,其首領曾被西漢王朝封王
-
雲南第一大銅鼓建成
雲南第一大銅鼓建成雲南第一大銅鼓建成
-
廣西文化大講堂講解壯鄉銅鼓文化
11月25日晚,由灕江出版社和中信銀行南寧分行聯合主辦的廣西文化大講堂第二講在國企書院(灕江書院)開講,講座的主題為「穿越千年的鼓聲——銅鼓文化在廣西」。廣西民族大學原副校長、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博士生導師萬輔彬教授主講。
-
【古代金屬材料製品】銅鼓,傳承2700多年之久的傳奇
中國的青銅時代,約始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歷經夏、商、周3代,青銅進入極盛時期。 銅鼓是中國南方與東南亞少數民族的傳統的樂器之一。據考古資料表明,最早的銅鼓是萬家壩銅鼓,發源於雲南,年代約為春秋時代,至今已經有2700多年。而在這一時期,中原的金屬冶鑄技術正在發生著大轉變。
-
「銅鼓之鄉」看銅鼓(文物有話說)
銅鼓,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地區特有的青銅器。銅鼓體如圓墩,平面曲腰,中空無底,兩側附耳,遍體紋飾,鼓面立體裝飾以青蛙最為常見。 2015年,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銅鼓專項調查顯示,目前我國館藏銅鼓1676面。民間藏鼓在2014年約1500面。
-
文物有話說:「銅鼓之鄉」看銅鼓
廣西民族博物館館藏近350面銅鼓,是目前世界上收藏古代銅鼓數量最多的博物館。銅鼓起源於2700年前春秋早期的雲南中西部,是由炊具銅釜演變而來。1975年,雲南楚雄萬家壩遺址23號墓出土4面銅鼓,鼓面上有煙燻的痕跡,說明它們曾作為炊具使用。
-
西南地區悠久燦爛的銅鼓文化,蘊含著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
古代銅鼓常被視為「神聖器物」,一般由部落首領、酋長等地方權勢人物所擁有,象徵著權利與財富。如元朝《文獻通考》記載:「五嶺之南,鑄銅為大鼓。有鼓者號為都老(領袖或老者),群情推服。」如廣西北流、靈山、雲南晉寧出土的銅鼓,呈現體形碩大、紋飾繁褥、工藝精良的特徵,最大銅鼓鼓面直徑達165釐米、殘重299公斤,為世界迄今發現的「銅鼓之王」,鼓面上繪有殺人祭祀的場景,祭臺上懸掛有16面銅鼓,可見古代時期銅鼓已經具備了社會功能。
-
漢代「銅鼓」價值如何?怎麼樣出手!
銅鼓在古代常用於戰爭中指揮軍隊進退,也常用於宴會、樂舞中。銅鼓是中國古代悠久而燦爛文化的結晶,是中國先民智慧的象徵,它具有東方藝術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之珍藏。銅鼓在越南、寮國、緬甸和泰國甚至印度尼西亞諸島也有流傳。銅鼓形狀像圓鼓,有各式圖案,有的銅鼓上還有蟾蜍圖案。銅鼓的直徑有大到2.3米,小的有0.7米。
-
神奇文山 「藥王」奇遇野三七
博不博,看文化。句町故地,銅鼓之鄉,《地母真經》發源,《坡芽歌書》孕育。這裡哺育出國家領導人楚圖南、狂飆詩人柯仲平、文學家方友石、「世界拳王」熊朝忠…… 文山州坐擁神奇山水、資源、文化,執政者立法、立規、立志譜寫和諧美麗篇章。
-
廣西東蘭成功舉辦國際銅鼓文化旅遊節
世界的銅鼓在中國,中國的銅鼓在廣西,廣西的銅鼓在東蘭。昨天上午,在銅鼓文化歷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館一會兩基地」(東蘭民間銅鼓收藏館、東蘭銅鼓文化研究會、壯族銅鼓習俗——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銅鼓文化研究基地)一一舉行了揭(授)牌儀式,深層次地展現獨有的東蘭銅鼓文化旅遊新魅力。
-
前世今生說銅鼓
說到銅鼓,人們大抵都會想到輝煌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化。1976年,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萬家壩出土了5個銅鼓。據考古學家鑑定,它們不僅是距今二千七百多年前的古物,也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銅鼓。銅鼓的形狀像圓鼓,上有蟾蜍等各種精巧的裝飾圖案,大鼓的直徑有的達到二點三米,小的也有七釐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