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備 以德為先

2020-11-29 中國甘肅網

德才兼備 以德為先

18-10-21 23:00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編輯:張筱楠

  

  視頻: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春秋時期有一位大夫叫智宣子,

  想為智氏家族尋找一位繼承人。

  他選了一個人叫智瑤,

  智宣子認為這個人很優秀。

  但是同族裡有一個叫智果的人堅決反對。

  智果說智瑤確實才華很出眾,

  有五大優點:

  第一高大威猛、長得很帥;

  第二才藝雙全;

  第三精於騎射,

  騎馬打仗、射箭都很厲害;

  第四勇於決斷;

  最後一條是能說會道。

  集中了這五大優點的男士一定非常優秀,

  為什麼不能當繼承人呢?

  智果說堅決不行,

  這個人雖然有五大優點,

  但他有一個致命的缺點,

  這個人沒有仁愛之心,

  道德上有瑕疵。

  智果警告智宣子,

  如果讓他繼承智氏家族的事業,

  會有滅頂之災。

  果不其然,

  智瑤貪婪而沒有仁愛之心,

  他掌管智氏家族後,

  智氏家族果然遭到滅族。

  對於選拔人才,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專門寫道: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2018年5月2日,

  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大學和師生座談的時候,

  引用了這句典故。

  在這次座談會中,

  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

  人才培養一定是

  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

  而育人是本,

  人無德不立,

  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

  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

  經典釋義人——北京師範大學康震教授

  在《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節目中,

  北京師範大學的康震教授說:

  德行、品德是才華的統帥,

  而才華和才能是德行的輔助因素。

  才華固然很重要,

  德行更加重要,

  要做到德才兼備,以德為先。

  思想解讀人——中共中央黨校王傑教授

  思想解讀人——中共中央黨校王傑教授解讀說,

  尊重人才的這個傳統,

  就像一條紅線,

  貫穿於我們整個中國文化的始終。

  使用人才,

  一是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

  二是用人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

  三是用人要不拘一格。

  要敞開寬闊的胸懷,五湖四海,

  任人唯賢,廣納賢才。

責任編輯:張筱楠 作者:

精彩推薦

  • 中國西部藜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蘭成立(圖)
  • 「一帶一路」普惠金融國際論壇在蘭舉行 海內外金融精英齊聚蘭州共話普惠金融共謀合作發展
  • 【三年決戰奔小康】譜寫高原新篇章 ——關注貧困縣脫貧摘帽之臨夏合作篇
  •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團來甘肅省巡講 孫偉主持
  • 甘肅省榮獲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合作獎
  • 林鐸在慶陽調研時強調:分類推進「一戶一策」 拉開架勢發展產業 全力以赴打贏打好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戰
  • 甘肅省首屆反邪教主題青少年沙畫創意大賽在蘭州舉行(圖)
  • 《道情戲·隴劇》《中國的乞巧女兒節》亮相「愛上紀錄片」系列展映活動(圖)

相關焦點

  • 中組部副部長: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
    、以德為先用人標準。」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是建設這樣一支執政骨幹隊伍的關鍵。   (二)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是全面提高幹部隊伍素質的需要。幹部隊伍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著黨的先進性。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備的骨幹隊伍。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面貫徹幹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幹部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 【理響合肥】德才兼備 以德為先
    視頻: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春秋時期有一位大夫叫智宣子,想為智氏家族尋找一位繼承人對於選拔人才,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專門寫道:「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在這次座談會中,習近平總書記還指出,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
  • 鄭劍:「以德為先」三題
    選人用人關係重大,不可不慎,但把人選準用好殊為不易。我們黨對這個問題歷來高度重視,在實踐中進行了不懈探索。尤其是近年來,針對選人用人上的新情況,採取了不少新辦法,提出了一些新觀點,以德為先就是其中之一。那麼,為什麼強調以德為先?怎麼理解以德為先?如何落實以德為先?   強調以德為先,是現實的需要。
  • 育人以德為先,立人以德為先
    辦好思政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個「大計」,即「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時代的重要地位,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堅持以德為先廣納人才
    ——四談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七一」講話精神  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必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事業中來。
  • 「德才兼備」非寫成「德財兼備」
    「德才兼備」非寫成「德財兼備」 作者: 來源:來源:大眾網—生活日報   生活日報4月16日訊(記者 楊黎明 實習生 劉婷婷)把「德才兼備
  • ...必須堅持下列原則: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賢...
    孟昶上臺後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處置老爸留下的那些桀驁不馴的老幹部,其中以大將軍李仁罕、禁衛軍統領張業、節度使李肇為代表。其中,李仁罕最為囂張,甚至提出他要當「六軍總司令」(求判六軍);張業是李仁罕的外甥;李肇也是倚老賣老,不但不及時到成都向新老闆匯報工作,磨磨蹭蹭來了還說自己腿腳不好,不肯下拜。
  • 「以德為先」就是要「以德馭才」
    現在幹部出問題,多數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人民群眾對幹部的意見,主要集中在「德」上。「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無德有才是毒品」。  德,即道德,一般指人與人相處的行為準則和規範。從人才角度講,人才人才,人在前,才在後;為人在先,為才在後。
  •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錯的?
    「無欲「是德,「有容」與性格有關。性格對人身心的影響不可少視,選拔人才時除了要考察德才外也要考察其性格,尤其是在選拔獨當一面的人才更是要重視。如果存在性格缺陷,即使德才兼備的人也難當大任。在春秋時期,齊襄公任用了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作大公子和二公子。
  • 立身做人 以德為先
    原標題:立身做人 以德為先   孟子曰:「是以唯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者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可見在選拔任用幹部時,必須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我們不否認才能的重要性,但是品德比能力更重要。能力可以通過培養、鍛鍊獲得,而一個人的思想品德是不容易改變的。
  • 習總書記強調「以德為先」彰顯出啥?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選拔任用幹部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明確提出「什麼樣的人該用,什麼樣的人不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並提出了政治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並重的「四德」標準和考核要求。 俗話說:「做人德為重、做事德為先」。
  • 師者德為先 人尊道自遠
    師者,須德才兼備。於國家而言,師者自然是越優秀越好。德才兼備,是現世需要,更是未來需求。   師者,須德勝於才。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實,都賦予了教師太多太多的責任和使命,但不管怎樣,做要做到最好,至少要合格。合格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為人師表,這主要表現在日常行為規範、為人處事上。因為,在學識上,韓愈《師說》有言:「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尤其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更是如此。
  • 俗語:「有才無德是小人,有德無才是君子,德才兼備乃聖人也」
    中國有句古話叫「有才無德是小人,有德無才是君子,德才兼備乃聖人也」。有才無德是小人如果一個人,很有才華,但是沒有道德約束,很容易行小人之事。這樣的人越有才華,就對社會的危害越大。有德無才是君子就是說有德無才的人,他們雖然不是才華橫溢,但他們為人正直,可為謙謙君子,能促進社會道德風氣的提升。
  • 德才兼備與德不配位
    《論語·憲問篇35》章,子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孔子說:「千裡馬稱為驥,不是讚美它的力氣,而是讚美它的風格。」驥是好馬,即千裡馬,人們不是因為它們有力量而讚美,而是因為它們的品德而讚美。千裡馬之所謂被稱之為千裡馬,除了它們天生品質優良,更是因為能被人調養馴服,能與人心意相通,同心協力。
  • 你如何度過自己人生,是有才無德,有德無才,無才無德,德才兼備
    這就是我提到的人分為四類:有才無德,有得無才,無才無德,德才兼備。基本上涵括了人的社會界定。首先,有才無德。我們任何人對子女的教育,都是注重文化教育,也就是智力(EQ)方面的教育,都應該沒什麼問題,畢竟現在主要都是學校教育,同時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差不多,所以學校學習主要是在於一個人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為人處事方面的差別。
  • 觀察者說: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幹部隊伍、人才隊伍建設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始終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新時代,我們要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培養選拔更多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幹部。 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用人思想。首先,我們黨始終堅持德才兼備。「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 禾硯北說成語:德才兼備
    德才兼備【dé cái jiān bèi】【含義 出處】德:品德。才:才能。備:具備。成語 德才兼備 指既有好的思想德行,又有幹好工作的才幹和能力,指同時兼有優秀的品德和才能。出處:"詔公卿舉才德兼備者各一人,司馬懿以兗州刺史太原王昶應選。"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七十三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智瑤滅亡的評價中詳細展述了才德的重要性。
  • 士有百行德為先
    古人云:「士有百行,以德為先。」「行德則興,倍德則崩。」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緊迫、艱巨而複雜的任務。我們在重視全民道德建設的同時,不可忽視黨員幹部自身的道德修養。黨員幹部的精神境界、信仰追求、道德操守,不僅影響工作作風、幹群關係,還直接影響著全社會道德風尚。「德者,本也」。做人做事都要以德為本。
  • 選幹部、用人才,習近平強調要堅持德才兼備
    選人用人是關係黨和人民事業的關鍵性、根本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一系列選人用人新理念新要求,多次強調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今天,黨建網微平臺與您共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論述。
  • 由余茂春看中國教育,你認為是以德為先還是以才為先?
    今天看了一篇關於餘茂春的文章,引發了對我國教育是以德為先,還是以才為先的思考。讓我們看看德和才的含義及其作用:「德」的含義細分有很多,主要就兩個意思:1,方向。道為體、德為用,道:萬事萬物的規律,德:道的具體運用。也就是根據事物的規律,預判出未來的變化,根據變化確定應對方法,確定做事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