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大事記(2017年——2020年)

2020-11-06 四川非遺

今年是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成立的第十二年,自保護區成立以來,當地政府始終堅持以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護羌族文化多樣性、充分尊重保護區人民群眾的文化主體地位為己任。通過不懈努力,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文化生態得到有效搶救保護,羌族文化在創新中得到了發展,極大的提高了羌族群眾文化認同感、增強了民族凝聚力。

2017年——2020年

在羌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

發生過哪些大事記

一起來看看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大事記

(2017年——2020年)

2017年

2017年1月,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羌山妙音》無伴奏合唱專場音樂會在成都演出圓滿成功。

2017年5月,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阿壩)建設成果展在北京中華民族園開幕。

2017年11月,「四川阿壩藏羌傳統村落保護與民居創意設計」項目獲得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對傳承人與創意人才開班培訓。

2017年11月,四川省首屆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成果展暨羌年慶祝活動在茂縣古羌城舉行。

2018年

2018年11月,第二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實驗保護區成果展暨羌歷年慶祝活動在四川綿陽北川開幕。除了開幕式,還有主題演出、羌區非遺保護成果展覽、羌文化傳習班、羌族歌舞展演、民俗文化巡遊、羌族沙朗大賽、羌文化進校園、羌區非遺文創產品展、羌族服裝秀展示、慶祝羌年等系列展演展覽活動。

2018年11月,茂縣隆重舉辦祭祀祈福、跳薩朗、唱羌歌、喝咂酒等活動,用最傳統的方式喜迎羌年佳節。

2019年

2019年6月,阿壩州文旅局主持召開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工作座談會,目的是準確把握國家關於實驗區建設的大政方針政策、要求和意義,總結實驗區建設工作成果,理清思路,明確進一步建設任務。

2019年7月,茂縣舉行羌族傳統文化特色的「轉山會」祭祀慶典活動。

2019年12月,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入選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2020年

2020年1月,綿陽非遺亮相新加坡大型文化旅遊展。

2020年9月,汶川縣召開阿壩州大禹文化學術交流活動暨汶川縣無憂地·慢生活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創建啟動大會。


回顧一路走來,保護區各級單位更加堅定信念。接下來將繼續為實現保護區內文化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做出新的成績。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編輯 | 梁紅玉 排版 | 梁紅玉

校對 | 劉 念 責編 | 韓曉冬

投稿郵箱:ichfysc@163.com

相關焦點

  •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大事記(2008年——2010年)
    今年是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成立的第十二個年頭,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都發生過哪些大事呢?今天我們先來看看2008年——2010年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情況。2008年——2010年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大事記
  • 第四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暨2020年羌年慶祝...
    活動現場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5日訊(記者 戴璐嶺)11月15日,羌族同胞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羌年。理縣桃坪羌寨,各族群眾歡聚一堂,氣勢恢宏的羊皮鼓舞、盪氣迴腸的羌笛、婀娜多姿的腰帶舞、歡樂喜慶的羌族莎朗、粗獷豪邁的藏族鍋莊在莎朗廣場閃亮登場,第四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暨2020年羌歷年慶祝活動盛大啟幕。系列活動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阿壩州委、阿壩州人民政府主辦,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阿壩州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中共理縣縣委、理縣人民政府、阿壩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承辦。
  • 2020年第四屆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即將啟幕
    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阿壩州委、阿壩州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四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暨2020年羌年慶祝活動、米亞羅紅葉溫泉節系列活動將於11月15日在阿壩州理縣舉辦。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是為了應對「5.12」汶川特大地震對羌族文化生態造成的嚴重破壞,於2008年10月經原文化部批准設立的。
  • 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知多少?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暨2020年羌歷年慶祝活動、米亞羅紅葉溫泉節系列活動將在阿壩州理縣舉辦。,組織專家對《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規劃綱要》進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確定了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範圍,搶救遭受地震破壞的羌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羌族文化多樣性。
  • 第四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暨2020年羌年慶祝活動盛大啟幕
    經過十二年不懈努力,保護區文化生態得到有效搶救保護和傳承發展,人民群眾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不斷提升,實現了「遺產豐富、氛圍濃厚、特色鮮明、民眾受益」的建設目標,探索了在特大自然災難面前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成功經驗。2019年12月,保護區入選全國首批七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
  • @海內外客家專家學者,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區學術研討會等你投稿!
    (圖|張永輝)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自2017年1月原文化部批准設立以來,龍巖市、三明市積極探索和實踐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建設,不斷健全工作機制,加大經費投入,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取得了一定成效。
  • 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王治升:傳遞羌族「文化密碼」
    文化,並將自己知道的羌族文化毫無保留地傳承給下一代。」羌年活動中釋比(王治升)唱經在羌族人的日常生活中,祭山、冠禮、還願等重要儀式都要由釋比來主持。沒有文字記載的羌族文化正是依靠釋比的唱經代代相傳。從這個意義上說,釋比作為羌族文化的核心傳承者,掌握著民族珍貴的「遺傳密碼」。
  • 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出爐!涉及福建安徽青海四川湖南浙江山東
    閩南文化、徽州文化、齊魯文化、熱貢文化、羌族文化、土家族苗族文化、海洋漁文化(象山)等7個均被評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最新出爐!福建泉州市、漳州市、廈門市,安徽省黃山市,青海省黃南州,四川省阿壩州,湖南省湘西州,浙江省象山縣,山東省濰坊市均榜上有名。
  • 浙江公布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
    經各地申報、專家評估、實地考察、社會公示等程序,確定了17個浙江省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  省文化和旅遊廳將加強指導和檢查,開展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建設評估,在2022年建成10個左右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
  •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朱金龍:讓羌族羊皮鼓舞代代相傳
    ,羌族的文化特色非常鮮明。如今,羌族羊皮鼓舞已是羌族「釋比」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是羌民族生活習俗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表現形式。2009年,朱金龍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羌族羊皮鼓舞代表性傳承人。
  •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朱紅志:讓羌族水磨漆藝代代相傳
    它強化了羌族民族繪畫特色,並開創了擦色貼金,館嵌、漆雕和堆漆,突破了傳統水磨漆簡單的線條和花紋的局限,廣泛地與金石蒙刻藝術、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結合起來,極大地豐富了水磨漆的文化內涵。2009年,羌族水磨漆藝被列入第二批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汪清壽:讓羌族推桿與時俱進
    羌族推桿通常在節日、婚禮等喜慶場合舉行,是羌族地區流行的一項體育活動,主要流傳於汶川、理縣、茂縣、黑水、松潘、北川等羌族地區。2009年,羌族推桿被列為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982年,他開始跟隨父輩學習羌族推桿技藝,熟練掌握了羌族推桿各項規則和動作要領。
  • 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楊維強:秉承工匠精神,弘揚羌族文化
    2011年,羌族銀飾鍛制技藝被列入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1992年跟隨父親學習羌族銀飾鍛制技藝。他技藝精湛、大膽創新,將民族技藝與時代相結合,博採眾長,讓羌族銀飾鍛制技藝煥發新的藝術光芒。
  •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一針一線」繡出羌族刺繡魅力
    羌族刺繡是羌族人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造積累而成的手工技藝,凝聚了羌族對自然、生命、愛和美的深刻領悟,是羌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帶頭人。北川伊珎羌繡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四川省婦女居家靈活就業示範基地)2014年
  • 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公布,溫州這個地方上榜!
    為加強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性整體保護,經省政府同意,省文化和旅遊廳下發了《浙江省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建設的意見》,開展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工作。經各地申報、專家評估、實地考察、社會公示等程序,確定了17個浙江省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其中,我市鹿城區「甌越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入選。
  • 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公布,溫州這個地方上榜
    為加強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域性整體保護,經省政府同意,省文化和旅遊廳下發了《浙江省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建設的意見》,開展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工作。經各地申報、專家評估、實地考察、社會公示等程序,確定了17個浙江省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其中,我市鹿城區「甌越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入選。
  •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三吹三打」——用音樂延續羌族文化
    現在還流行於汶川縣、茂縣、理縣、松潘、黑水等羌族地區。汶川羌年「三吹三打」羌族器樂合奏表演「三吹三打」曲牌目前保留有十餘個,在羌族人民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三吹三打」羌族器樂合奏的發掘和傳承,不但使外界進一步了解了羌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為弘揚羌族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 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羌族咂酒:豐滿醇厚,滿口生香
    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羌族咂酒釀製技藝)被列入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羌族咂酒釀製技藝)與其特定的居住環境、生產生活方式密不可分。秦漢時期以來,羌民族多居於岷江上遊高半山地帶,特有的高原農耕文化形成了羌民族釀酒技藝,並在各歷史階段不斷豐富、充實釀酒技藝。
  • 杭州三地入選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創建)名單
    (創建)地區,要儘快形成科學、合理的總體規劃及創建實施方案,積極實施各項舉措,建成浙江非遺保護和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示範引領區、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省文化和旅遊廳將加強指導和檢查,開展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建設評估,在2022年建成10個左右省級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區。
  • 朝陽市燕北邊塞(朝陽) 文化生態保護區 獲批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來源:朝陽日報 記者從朝陽市文旅部門獲悉,省文化和旅遊廳日前下發文件,將燕北邊塞(朝陽)文化生態保護區正式公布為首批遼寧省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首批命名為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全省一共兩家,我市位列第一。建設文化生態保護區,將傳統文化遺產原真性地保存在其所產生的空間及環境中,使之成為「活文化」,這是我國積極探索的一種富有中國特色的保護文化遺產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