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水磨漆藝」是北川歷代水磨漆藝人在繼承傳統水磨漆藝的基礎上形成的手工技藝。它強化了羌族民族繪畫特色,並開創了擦色貼金,館嵌、漆雕和堆漆,突破了傳統水磨漆簡單的線條和花紋的局限,廣泛地與金石蒙刻藝術、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結合起來,極大地豐富了水磨漆的文化內涵。2009年,羌族水磨漆藝被列入第二批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水磨漆的主要原料是生漆,土漆通過加工後顏色鮮豔、華貴典雅、生漆漆膜光亮、色澤耐久、不易汙染、不怕蟲蛀。
水磨漆製作全部由手工操作完成,技術難度大,且操作程序工序多,生產周期長。所繪山水具有中國畫寫意風格,人物、花鳥形象生動。整體的裝飾情味和細部的精妙處理,使得水磨漆漆畫藝術效果奇特,耐人尋味,意趣無窮。其產品表面光亮如鏡,具有細如綢、畫如生、耐高溫、耐腐蝕、耐酸鹼、耐磨損、耐浸泡多種特點,為人們喜愛。
朱紅志,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羌族水磨漆藝代表性傳承人。1979年開始從事漆器產品的製作,1983年拜曾慶山為師學習水磨漆工藝技術。
傳承人朱紅志繪製作品
他不僅吸收了老一輩水磨漆藝人的技術精華,熟練掌握了水磨漆器技藝,還在實踐工作中不斷研究和創新。他將蛋殼砸碎,或撒滿在漆面未乾的瓶身上,製作成蛋殼水磨漆瓶;或鑲嵌在盤中;又或單獨在瓶身中央鑲嵌一圈。他希望,通過工藝品創新,讓更多現代人喜歡上羌族水磨漆藝。
朱紅志繪製水磨漆器
朱紅志曾帶作品參加了歷屆「綿陽秋季展銷會」、省級漆器工藝美術作品展和第二十三屆國際民間工藝美術作品展,其作品獲得了同行們的青睞。同時,朱紅志創建的「羌族水磨漆藝」廠也在積極探索生產性保護,在當地具有一定影響力。
朱紅志繪製水磨漆器
為了進一步做好羌族水磨漆藝的傳承,朱紅志在羌族水磨漆藝傳習所廣授學徒,為羌族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文章部分資料整理於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編輯 | 梁紅玉 排版 | 梁紅玉
校對 | 劉 念 責編 | 韓曉冬
投稿郵箱:ichfys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