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草聖林散之不為人知的事情,聽我師父林筱之先生講述(續)

2020-12-11 趙炳國
林散之先生(1898——1989)
林筱之先生做客央視《我有傳家寶》

(續篇)

關於父親被《旅行雜誌》連載文章

那是上海出版的《旅行雜誌》,這本雜誌連載了我父親寫的《漫遊小記》。1935年11月《旅行雜誌》開始連載《漫遊小記》。《漫遊小記》是我父親對沿途名山大川作了詳細描述,還配了不少寫生畫,如《蒼龍嶺》、《黑虎關》、《太白頂》、《千佛崖》等,後來因為抗日戰爭爆發,雜誌停辦了。記敘成都以後行程的書稿也散失了。

林散之先生國畫作品賞析
與師父林筱之先生

父親關於林散之先生在書法創作中,落款為什麼不用「林散之」

張慄庵給我父親起的名字是林散之,後來我父親左邊的耳朵有點聾,在國民黨統治時期常用「左耳」。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左耳聽不見。另外一層意思是他不願聽國民黨的,用「左耳」表示與國民黨政治背道而馳。1975年5月,應榮寶齋邀請我父親林散之到北京與趙樸初、啟功、李真、陳英等名家交流書畫。有一次,我父親在李真將軍家寫字,啟功在旁邊觀看。他說:「林老寫字真如大鵬展翅!」當看到落款是「林散耳」時便問:「為什麼叫林散耳?」「因為耳朵不好,聽不到聲音,就在名字上加了一個耳字。」聽到這個解釋,啟功說:「如果我以後耳朵聽不見了,也叫啟耳。」然後,兩人哈哈大笑。

林散之先生代表作《清平樂會昌》
與師父林筱之先生在林散之書畫院

關於啟功先生要拜父親林散之為老師的事情

啟功要拜我父親為老師的事,聽他講過,田原也跟我說過。我父親寫信給他的好友邵子退,也提到過這件事。至於那封信的原件,我是沒有看到過。

那個時候相關部門要一本《人民中國》到日本去,我父親就拿了一張書法作品給他們帶到北京,北京的韓含先生首先拜見了幾位老人,第一個就是啟功先生,啟功先生坐在床上好像是病了,他把字打開一看眼睛就睜開了,就下床了,就要把作品掛在牆上,他下床以後就跑過來看那些字,看看以後他就突然三鞠躬。後來傳到我父親那裡,父親很震動,說這麼大的人物向我三鞠躬,這怎麼可以啊。當時我在旁邊插了幾句:「人家不是比你低,是看起您,尊敬您。」1973年1月5日出版了第一期《人民中國》雜誌上刊登了我父親的《清平樂會昌》草書條幅。

林散之先生作品《中日友誼詩》

關於父親林散之會見日本巨擘青山杉雨率領書法代表團

那是在當時在日本有些謠言說中國的書法都不行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有了,我們國家有關方面就做了一個雜誌叫《人民中國》要消除這個影響,就從全國選書法家,我父親的一幅書法作品當選了第一名,作品就放在雜誌的封面上。1973年1月《人民中國》雜誌(日文版)專門出版「中國現代書法特輯」,向日本介紹中國書法家的作品。1984年5月,日本書法巨擘青山杉雨率領書法代表團訪問南京,點名要拜見你父親林散之。書法代表團住在南京金陵飯店,青山杉雨最早提出的是,到我家來拜見我父親林散之。我家房子不好,當時我父親正在家裡整修。最後有關領導決定,在莫愁湖的鬱金堂接見。鬱金堂環境好,設施全,是專門接見外賓的地方。

青山衫雨先生書寫「草書遺法在此翁」

那天下午,我是陪著我父親去的,我父親坐在桌子的左邊,我站在我父親的旁邊。青山衫雨先生見到你父親林散之後行九十度大鞠躬禮,然後就坐在右邊。青山杉雨問我父親對中國書法和日本書法有什麼看法,我父親說,從整體水平來看,日本的書法水平走在前面,因為我們搞文化大革命停下來了,中國的小學生寫不出來。青山杉雨又問,對中國書法和日本書法總的發展趨勢是怎麼看的。我父親說,日本也好,中國也好,兩國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兩個派系在鬥爭。一種是傳統的,另一種強調變化,強調改革,那個字草的叫人不認識。我父親說,書法是我國的國粹,講究筆墨,講究功底,不能亂寫。後來就是筆會,青山杉雨就寫了「草聖遺法在此翁」,意思是草聖的筆法只有林散之能寫。我父親寫得簡單,不是精品,是三個字:「魚水情」,指中國的書法與日本的書法,以及兩國人民的關係是魚水之情。

林散之先生書法作品賞析
林散之先生絕筆《天生成佛》

關於林散之晚年捐贈作品

在88年1月初,我父親親自參加江浦縣在縣城求雨山舉行的「林散之書畫捐獻儀式」,捐獻了自己歷年書法作品一百七十幅、畫四十幅以及呂留良蟲蛀硯和莊定山硯各一方。同時為建立「林散之書畫陳列館」舉行奠基儀式。2月22日,因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阻塞性肺氣腫、糖尿病,住鼓樓醫院。秋天的時候,趙樸初先生由北京來南京看我父親。書畫署名「九十一叟林散耳」「林散耳」「九十老人散耳」。印章「江上老人」。89年7月,病重。在這樣的時候又為峨嵋山重修金頂書「金頂」二字,字徑約二尺。9月的時候,我妹妹林荇若、妹夫李秋水來看望,勉力畫了一張《多少山林事,依稀記不真》小畫送他們作留念;到了10月中旬,書寫了最後一幅作品「生天成佛」四個字。12月6日,因痰阻塞氣管,搶救無效,溘然逝世,終年92歲。

二零二零年六月五二十六日夜於南京

相關焦點

  • 93歲高齡的林筱之向王罡贈送草聖林散之用過的毛筆
    昨天(2020年4月22日)下午,林散之長子、著名書畫家、93歲高齡的林筱之先生,在林散之故居向林散之草書收藏家、林散之草書鑑賞家、江蘇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王罡贈送草聖林散之用過毛筆。林筱之先生對王罡說:「這是家父林散之題款用的小毛筆,送給你。」
  • 「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不為人知的事情,聽我師父林筱之先生講述
    趙樸初、啟功等稱之詩、書、畫"當代三絕",與李志敏並稱"南林北李" ,被譽為"草聖" ,林散之草書被稱之為"林體"。如果說在當代草書實踐中,林散之為飄逸之美,那李志敏則為蒼茫之美,兩者風格迥異、剛柔互補,凸顯"南林北李"的雙峰對弈。
  • 林家賢才 | 一代草聖林散之書畫精品展
    文/蕭平「一代草聖林散之書畫精品展」將於5月26在南京南視覺美術館展出。出版:1、《林散之書法選集》,P8,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年12月;   2、《中國書法家全集·林散之卷》,P137,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3、《林散之》,P92,林昌庚著,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年。林散之先生是我的老師。
  • 92歲書法家:「當代唐伯虎」——林筱之
    林筱之世稱「當代唐伯虎」。筱之三歲識字,五歲從父學書畫,得其教導和薰陶,其後師從當代水墨大家黃賓虹先生,經過60年的學習,畫臨黃子久、浙江、石濤諸家,書學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李北海,與乙瑛、曹全諸碑,均有涉獵,後書風頗似其父,氣勢平穩,書風秀逸,筆間苦藤,內含靈氣。
  • 當代唐伯虎-書畫家林筱之
    林筱之,又名林昌午,1928年10月出生,書畫家,其父乃當代草聖林散之。林筱之如今林筱之已屆鮐背之年,但他「九十如童」, 每天筆耕不綴,樂在其中。
  • 「一代草聖」林散之先生長子,林筱之書法作品欣賞
    其父乃書畫大師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世稱「當代唐伯虎」。筱之三歲識字,五歲從父學書畫,得其教導和薰陶,其後師從當代水墨大家黃賓虹先生,經過60年的學習,畫臨黃子久、漸江、石濤諸家,書學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李北海,與乙瑛、曹全諸碑,均有涉獵,後書風頗似其父,氣勢平穩,書風秀逸,筆間苦藤,內含靈氣。其執筆亦使「鉤手」法,懸腕中鋒,得其父遺韻,使人觀之,確顯一家風骨。
  • 林散之的兒子,黃賓虹的徒弟,92歲的林筱之,他的書法怎麼樣?
    郭沫若先生對林散之以及他的書法讚賞有加,在南京的時候,有人向郭沫若求字,他回答說:「有林散之在南京,我豈敢在南京寫字。」言語之中,可見他對林散之在當時書壇的影響力。林散之先生有兩個兒子五個女兒。作為大家之後,這七位子女自然會受其父親的影響攻讀書畫。就目前來看,影響力最大的當屬他的大兒子林筱之。
  • 著名書畫家林筱之
    林筱之其父乃書畫大師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世稱「當代唐伯虎筱之三歲識字,五歲從父學書畫,得其教導和薰陶,其後師從當代水墨大家黃賓虹先生,經過60年的學習,畫臨黃子久、漸江、石濤諸家,書學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李北海,與乙瑛、曹全諸碑,均有涉獵,
  • 林筱之:說說我的父親——你所不知道的林散之
    2017年4月10日《追憶草聖林散之》攝製組一行4人也專程來到林筱之工作室採訪拍攝林散之長子、著名書畫家林筱之先生。1928年10月出生,著名書畫家,其父乃當代草聖林散之。聽了黃先生的話,我父親恍然大悟,於是在黃先生住處附近的西門裡租了一個亭子間,也就是一個小閣樓,開始了苦攻3年的書畫生涯。同住閣樓的還有安徽和縣的夏伯周,他也是跟黃先生學畫的。我父親給黃賓虹先生看的長卷有三四米,一直在我的手上,後來不知道弄到哪裡去了。黃賓虹先生由簡至繁,口傳手授。
  • 當代老藝術家林筱之,優質書法作品欣賞,筆力渾厚墨色深沉,好字
    為什麼我這裡不用古國呢,因為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傳承沒有斷層,其次是中國的歷史一直在延續。和其他古國相比,其他古國的文明已經是過去式,而中國的文化有過去、有現在、還有未來。言歸正傳,漢字對書法藝術來說太重要了。因為中國書法藝術就是以漢字為素材的造型藝術,所以絕對離不開漢字。漢字基本上不象形,但因其特殊的筆畫和結構,比其他文字更有藝術的可塑性和形象性,有利於加工成藝術形象。
  • 林筱之:我90歲了,還要好好臨帖
    《追憶草聖林散之》攝製組一行也專程來到林筱之工作室採訪拍攝林散之長子、著名書畫家林筱之先生。聽了黃先生的話,我父親恍然大悟,於是在黃先生住處附近的西門裡租了一個亭子間,也就是一個小閣樓,開始了苦攻3年的書畫生涯。同住閣樓的還有安徽和縣的夏伯周,他也是跟黃先生學畫的。我父親給黃賓虹先生看的長卷有三四米,一直在我的手上,後來不知道弄到哪裡去了。黃賓虹先生由簡至繁,口傳手授。先教我父親如何看畫,一幅畫是從哪裡起筆的,又是到哪裡收筆的。先畫什麼,後畫什麼。怎樣構思,做到意在筆先。
  • 神書在世,登峰造極,返璞歸真,方外仙家:林筱之老先生書法賞析
    文/果果木其父乃書畫大師當代草聖林散之先生。林散之,林老,是舉世公認的草書之神,是我國不可多得史詩級書畫大師。可惜,林散之之後無人可以承接他的衣缽,唯有其子,林筱之,可以得其真傳「鉤手法」。在當今國內,林筱之老先生的書法作品依然是獨冠群雄,旁人需要盡力展現自己的筆鋒,而林筱之先生是儘量藏起來,這種斂神藏鋒的功夫世所罕見,自成體系。如果說旁人的書法是神品,能品,那麼林筱之的書法作品恐怕只有用仙品來形容,加以區別。
  • 當代最有靈氣的書法,神鬼莫測,守正創新:林筱之書法作品賞析
    文/果果木林筱之,世稱「當代唐伯虎」。他的父親是當代草聖,林散之。觀林筱之的書法,我們感覺到一種靈氣,這仿佛不是書法,是一種仙氣的凝結。這是多麼偉大的狀態,這個狀態是慢慢提煉出來的,通過自己一生的練習來積累。下面讓我們來欣賞林筱之先生的書法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
  • 與90高齡的林散之長子、著名書畫家林筱之談林散之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王罡    2017年4月10日下午,《追憶草聖林散之》攝製組一行4人專程來到林筱之工作室,採訪拍攝林散之長子、著名書畫家林筱之先生。林散之長子、著名書畫家林筱之在工作室 苟忠寬 攝    林筱之,又名林昌午,1928年10月出生,江蘇南京人,著名書畫家,其父乃當代草聖林散之。林筱之3歲識字,5歲跟父親學畫,21歲進杭州華東美術學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深造,師從一代巨匠黃賓虹。在其父林散之和黃賓虹的教導下,詩文與書畫兼進,遍遊名山大川。
  • 林筱之學藝八十載書畫匯報展
    2014年10月25日起,南京晨光1865創意產業園A2區凡德藝術展覽館將舉辦林筱之學藝八十周年書畫展,歡迎各界人士及廣大群眾屆時光臨參觀。林筱之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協會名譽理事,黃賓虹書畫研究會會員。林筱之是當代書畫大師林散之先生長子,3歲識字,7歲起在乃父教導與薰陶下較為系統地學習書畫技法及古詩文知識,後在杭州美術藝術專科學校學習中國傳統山水畫,師從當代書畫宗師黃賓虹,深得教誨,學業日漸有成。
  • 當代草聖,世稱「當代唐伯虎」林莜之老師最新作品欣賞
    九十三歲草聖林散之之子林筱之爺爺,師從黃賓虹,世稱「當代唐伯虎」書畫雙絕,年紀已大,升值潛力巨大多字已經不寫了「當代草聖」——九十三歲老教授林筱之老先生墨寶
  • 「當代草聖」——九十三歲老教授林筱之老先生墨寶,2平尺
    「當代草聖」——九十三歲老教授林筱之老先生墨寶,2平尺的保真帶視頻合影且藏且珍惜15029927134
  • 林散之之子林筱之得其父遺韻 淡泊名利醉心藝業
    林筱之作  林筱之,原名昌午,生於1928年10月,原籍江蘇省南京市江浦縣林山鄉。時居南京中央路119號1單元301室。現居南京市浦口區烏江鎮橋北林散之故居,其父乃書畫大師林散之先生。  筱之三歲識字,五歲從父學畫,得其教導和薰陶,經過七十餘年的學習,畫臨黃子久、漸江、石濤諸家,書學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李北海,於乙瑛、曹全諸碑,均有涉獵,後書風頗似其父,氣勢平穩,書風秀逸,筆間苦藤,內含靈氣。其執筆亦使「勾手」法,懸腕中鋒,得其父遺韻,使人觀之,確一家風骨。
  • 古藝新輝 自成一格 — 傅世光草篆落戶草聖故居
    自懷素、王鐸之後,我國草書藝術史上的又一座高峰,被譽為「當代草聖」、「百年巨匠」。受到郭沫若、趙樸初、啟功等名家的高度評價。他為中國文化藝術寶庫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名揚海內外,永垂青史,受到人們永遠紀念和敬仰。  歷史上有「一橋跨兩省」之說,因此蘇、皖兩省為打造林散之這張文化名片,加大文化產業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