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11個步驟,教你快速編修家譜

2020-08-30 族譜號

  家譜編輯的重點在於編輯,很多人在新編族譜時不知道步驟如何,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熟練掌握編修家譜必要的11個步驟。

在編修家譜之前要組織一個編輯班子,擔任編輯的人,應該在古漢語、文化、民間習俗方面有一定的基礎,編輯要有幾個人組成,主編一個人,副主編若干,編輯若干,其中主編輯是核心,他應該負責全盤的編輯工作,對各位編輯作出分工,對整本譜要有一個整體思路,幾人協商並制定一個完整的計劃和可實行的工作步驟,彼此分工寫作完成,此為前提,接下來便是開始修譜的工作步驟了。

  1、通讀老譜

  首先要對老譜,特別是上一屆老譜要仔細地閱讀,摸清楚老譜的格式、風格,對本族的歷史源流和支派世系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2、繪製世系圖

  將上一屆老譜上所載的人員按輩份全部畫到紙上,一輩一輩用線連起來。這項工作比較浩繁,但也很重要。因為你只有畫完了世系圖你才可能對老譜所載人員的房份、輩份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你在普查時不會遺漏人員。

  畫圖有2種方式,一種是手工繪製,用的是一卷很大的繪圖紙,畫很多橫線分若干格(老譜有多少輩就分多少格),每格(橫行)都寫上這樣的字輩;小方框中左邊的字表示譜名,如「傳森」、「家俊」;右邊是字或名,比如「家俊」,字「彥堂」;方框後括號內的「傳森3」,表示「家俊」是「普蕃」的第三子。把這些名字連接起來,就是一輩一輩。

  另一種是藉助修譜網絡軟體繪製,比如用族譜網製作族譜,系統會自動生成世系圖,修譜人只需直接下載就能看到世系圖。

  畫好了整個圖後,在普查現有人口時,心中就很清晰了,比如你要求普查員去家俊家……以後在編排齒錄時,也不會發生次序上的顛倒。

  3、普查

  普查就是將上一次修譜還在世的族人、上次修譜後到本次修譜時出生的族人進行全面細緻的調查。普查包括哪些內容呢?以下圖2個表格為參考,主要包括戶主名字,祖籍、世系,字輩,職業稱謂,配偶情況,子女情況等,越詳盡越好。

  普查中,不是每項內容都是必填的,需要注意的是,普明一欄中,普查對象如果是老譜已載人員,當然應該填寫,如果是老譜之後出生的人員,就不能填寫,譜名待普查結束後統一安取。


  4、整理普查資料

  根據每一份普查表,撰寫每位族人的條文。

  在整理普查資料時,要注意為族人安取譜名。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字輩,同一輩份的人取一個相同的字以示標誌。這些作為輩份的字,連起來一般都是一首詩或格言警句。依照字輩取的名字,叫做「譜名」。

  每個人出生之後,父母都會為你取一個名字,或乳名,或長大以後的學名,這個名字也是你在日常工作當中的標誌。每個人的名字或體現了父母的意志和審美觀,或體現了自己的審美觀,五花八門,各式各樣,如果僅僅根據這些名字,你無法判斷同族中人的輩份,所以,譜名便應運而生了。具體的做法是:同一輩份取這個相同的字,另用一個不同字組成譜名,他日常使用的名字作為名或字。

  譜名應由主編統一安取,這樣就不會發生重複的現象。當然,有些人向主編提出他希望取一個什麼樣的譜名,只要不重名,不發生衝突,一般主編是可以滿足他的這種要求的。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有些人出生後取的名字,本就是依據字輩來取,那麼,取的人多了,就會發生重名的現象。比如我族「家」字輩,取「家有」的有十幾個人,他們也沒有別的名字。在修譜時,你又不能改他的名字,那怎麼辦呢?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就要採用同音字替代,替代的原則是老譜已取的不改,改動修老譜時還未出生的,同樣都是在修老譜之後自取同一名字的,改年輕的,不改年長的,以此類推。

  5、確定老譜內容的取捨範圍

  解放前的老譜一般有序言、歷次修譜序言、歷次修譜人員名單、家規家訓、墳山圖、祠堂圖、祀儀祀規、歷史資料、藝文、跋、後記、世系(即人口資料)等等,各族各次修譜不盡相同,但大致如此。老譜的這些內容可以不全部錄入新譜,孰留孰舍,主編要有一個基本態度,然後提交修譜委員會(理事會)討論決定。


  6、整理老譜內容

  老譜內各篇文章,全部是豎排、繁體字,沒有標點符號,已經不能適應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我們要將決定留下來的所有文章進行整理:繁變簡,加註標點符號,改正其中的錯別字、異體字。


  7、搜集資料,撰寫源流考

  每族都有自己獨特的世系源流,主編應根據老譜所載源流,搜集和參考近代本氏源流的研究成果,儘量將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證詳細和清楚,可單獨成文,亦可列入序言之中。


  8、撰寫《序言》

  每次修譜都有一篇序言,序言很重要,它幾乎是一部譜的象徵和門面,它反映了該次修譜的指導思想和價值觀念。序言撰寫者一般是主編,但也可以請本族德高望重或學識淵博的人士撰寫。


  9、編定所有內容,初成文稿

  編排的次序名不相同,但大致如下:序言(這是一定要放在最前面的),歷次修譜序言,源流考證,本次及歷史修譜人員名單和基本情況,捐款人名單及金額,凡例,歷史資料、字輩排行、齒錄、藝文、跋、後記、附註。


  10、審稿

  審稿一般由修譜委員會(理事會)召集組織,邀請相關人員對草稿進行審核,一旦審核通過,即可定稿。


  11、印刷發譜

  上述是編輯的基本工作流程及內容。當然,各族都有自己不盡相同的情況,當然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工作順序及內容。上述的工作步驟也可同時進行,次序也可顛倒,並無成規。

相關焦點

  • 中國家譜編修的7大原則、6大步驟、21項內容!
    家譜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獻,記載的是同宗共祖血緣集團世系人物和事跡等情況。編修家譜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立世系、序長幼、辨親疏、尊祖敬宗、凝聚血親,傳世珍藏。家譜編修是一項體統工程,要編修好家譜,在充分認識家譜編修重要意義的基礎上,要做好組織、經費、編輯、印刷等方面的工作。
  • 家譜編修之管見
    國史、方志、家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其義相同,家興則國興,家和是國和。根據有關專家學者的論述,綜合編修的實踐,對編修家譜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作以下建議。(4)採取民主協商的方式編修家譜過去編修家譜,都是由族長牽頭組織修譜機構,指定編纂人員,籌集修譜經費,開展編修工作。
  • 編修家譜的過程中,凡例之於家譜就如法律之於國家
    編修家譜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凡例的制定。老溼在之前的文章裡一直強調凡例的重要性和作用,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凡例。凡例之於家譜就如法律之於國家,對整個家譜編修的過程有至關重要的指導和作用。凡例的主要內容是記述家譜編修的原則、準則;規定家譜的收錄範圍;規定家譜的世繫結構特點;規定家譜著錄規則、分類緣由、適用範圍、入譜標準及其他任何可遵循的原則。凡例就是家譜編修必須遵循的法律,有了凡例家譜編修才有據可依。有些溼兄溼弟們可能會說,「老溼,我們家的家譜好像沒有凡例」。
  • 「家譜編修」一般家譜的基本編修過程(一):建立機構
    至於具體編修人員,總編修有時稱執理,協助執理的稱副執理或分理,負責校對的稱校閱。上述這些機構設立辦法或具體人員組成、稱謂,在近年的修譜活動中仍有所見,或者直接沿用舊稱。如1982年編修的《槐抱碑郝氏家譜》,便設有執理2人、副執理16人、分理60人、校閱8人。近年所修家譜等多的稱總編、副總編、編委、編輯、校對等,由熱心修譜、有文化、有影響力或有經濟實力者擔任。
  • 編修家譜時,決定家譜印刷成本的因素有哪些?
    編修家譜,是一項繁雜系統的大工程,需要族人通力合作,同時也需要一定的資金來支持這項工程。本文將介紹決定家譜編修費用因素。一、紙張不同的張紙製作出來的家譜,價格是不一樣的。影響家譜印刷費用首要費用就是紙張,現今家譜,宣紙的成本最高,因為本身宣紙的價格最貴。
  • 凡例之於家譜正如法律之於國家,家譜編修中凡例具體起到什麼作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家譜編修的過程中凡例的制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凡例對於家譜就像法律對於國家一樣,凡例能夠在家譜編修的過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凡例的主要內容在於記述家譜編修的原則、收錄的範圍、世系的結構、修譜的規則、入譜標準、女性入譜標準、入贅領養過繼的記錄方式、經費處理方式等。凡例作為家譜編修過程中需要遵循的法律,有了凡例之後家譜編修才能有據可依。而閱讀者通過凡例也能快速了解到閱讀家譜的正確方式,方便讀譜、查譜。
  • 編修家譜,最不能原諒的錯誤是什麼?
    現今修譜,雖然修譜人對待家譜抱有非常大的熱情,但由於專業知識受限,所編修出來的家譜也參差不齊,因此出現世系混亂、排版錯誤等問題屢見不鮮,有的甚至僅僅是因為搜集到一點資料,在沒有進行考證的情況,就急忙亂認祖先,讓家譜失去本身應有的「明世系、辨昭穆」的作用。
  • 一般家譜的基本編修過程(三):籌措經費
    作者:王大良  經費是編修家譜的物質基礎,籌措相應的經費也是家譜正式開始編修前所必須做的一項工作。由於編修家譜是一項曠日持久和需要廣泛參與的家族文化事業,每一個程序都需要經費支持。早在傳統社會裡,編修家譜的費用一般由族田或祠田上的公共收入解決,加上族人捐助和每個入譜之人的人丁費,基本能夠滿足修譜的需要。
  • 80年代初編修家譜逐漸升溫,編修家譜為團結中華民族做出什麼貢獻
    家譜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收集和研究家譜有助於中華民族的團結和文化傳播。家譜是用來記載家族事跡,歷史發展的載體,也是人們尋根問祖的重要依據。人們翻開家譜就知道自己的歷代祖先是誰,以及他們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和業績,家譜也就像無形的紐帶將家族成員凝聚在一起。
  • 家譜之編修四大忌
    關注我,做個靠譜的人~有道是「人必有家, 家必有譜,譜必有訓」。家譜是以記載一個血緣宗族世係為首要內容的史類文獻,是家訓傳承的載體。參天之樹,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譜,是後代的根系之地。沒了家譜,尋根問祖,無非是水中撈月。
  • 譜牒文化 | 家譜編修實務「之四」——體例格式&編輯步驟
    家譜編修實務家譜編修實務——編輯步驟一次修譜,重點是編輯,關鍵也是編輯。比如我族「家」字輩,取「家有」的有十幾個人,他們也沒有別的名字。在修譜時,你又不能改他的名字,那怎麼辦呢?一般遇到這種情況,就要採用同音字替代,替代的原則是老譜已取的不改,改動修老譜時還未出生的,同樣都是在修老譜之後自取同一名字的,改年輕的,不改年長的,以此類推。5、確定老譜內容的取捨範圍。
  • 修譜實艱難《指南》解迷團—讀柳育龍《家譜編修指南與答問》有感
    修譜實艱難 《指南》解迷團—讀柳育龍新書《家譜編修指南與答問》有感 育龍宗親你好!自去年上半年喜獲你的傑作《家譜與尋根》之後,近日又在重慶渝北新居收到你的新作《家譜編修指南與答問》姊妹篇,此時心潮起伏,感慨萬千!
  • 大譜師:家譜編修通用的12個編輯步驟
    今天和您一起聊聊修譜的步驟。新修家譜,一般來說,先都需要寫序文,把自己家族的情況先交代一下。然後從自己的第一輩先祖開始記起,把他的後代每個人的事跡記錄清楚。有的還會繪製自己的譜系。新修家譜,最重要的就是編輯。編輯應該成立一個班子,而且分工明確,主編一人,副主編若干,編輯若干。
  • 大譜師:家譜編修通用的12個編輯步驟
    今天和您一起聊聊修譜的步驟。    新修家譜,一般來說,先都需要寫序文,把自己家族的情況先交代一下。然後從自己的第一輩先祖開始記起,把他的後代每個人的事跡記錄清楚。有的還會繪製自己的譜系。對各位編輯作出分工,對整本譜要構思一個整體思路,制定一個完整的計劃和一個切實可行的工作步驟。  1、通讀老譜。
  • 編修家譜時,應遵循「繁」、「簡」原則
    按照這樣的框架編修出來的家譜,稍微不注意內容就會出現臃腫肥胖,讓人看的很累,會有很嚴重的視覺疲勞。所以在修譜過程中,應注重「繁」、「簡」的重要性,既不能簡單,也不能太複雜。在家譜世系編修的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世系排列錯亂。家譜是記載世系繁衍和傳承的書籍,一旦世系排列錯誤,家譜的精氣神也就沒有了,因此世系排列一定要認真再認真。
  • 告而廣之,編修家譜接單之中
    國史、方志、家譜是中華文化的三大支柱,中國人百善孝當先,尋根是人的天性,所以有&34;的說法和傳承歷代都對撰修、研究家譜大力提倡和支持,家譜就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和百科全書,一個家族、家庭的歷史文化匯總和歷史檔案。後人可由此了解家族的歷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居地變遷、每個人的生卒年月與婚姻狀況,以及本家族成員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跡,家譜具有考證功能。
  • 「家譜編修」編修家譜的基本格式有哪些?
    中國保存至今的家譜主要以明清家譜為主。進入明清以後,統治者繼續積極鼓勵家譜的纂修,康熙、雍正都曾號召纂修家譜,地方官員也熱衷於勸說百姓編修家譜,這使得家譜數量大增,甚至達到了沒有無譜之族的程度,纂修家譜成為家族生活的頭等大事。
  • 編修家譜時,老譜的內容,應該照單全收嗎?
    關注我, 做個懂譜的人!前面文章我們講過,修譜的過程是先通讀老譜,然後在進行世系圖繪製,普查、整理普查資料,確定老譜取捨範圍,那老譜的取捨範圍是什麼呢?老譜的內容可以不全部錄入新編修的家譜中,一般編修委員會會長要有一個基本態度,然後編修委員會開會討論。
  • 家譜經過數千年的發展,編修新家譜對於繼承文化傳統有什麼作用?
    家譜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最原始的是口傳家譜和結繩家譜。文明社會出現了文字,即是商代的甲骨文和青銅銘文,最早的文字家譜誕生了。王室統治階級實行分封世襲制,甲骨文和青銅銘文對王室世系和血緣關係進行記載,成為了古代最早的家譜。
  • 對家譜一概不知,該如何修譜?
    現今社會,很多家族,都對修譜充滿著期望和熱心,但細究下去,就會發現族人大都都是懷著對家族的一腔熱血,而對家譜相關的知識,是一無所知,家譜編修內容、格式都一概不知。讓家譜編修徒增難度。家譜,是記載家族一代代的家族成員信息的書籍,是傳承家族先輩優秀精神的史書,是家族的根。所以大意不得,對於修譜這件事,我們需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