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普通鄉村教師,我希望未來成都乃至全國的教育更加均衡公平。」提及未來期望,45歲的陳波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陳波在帶領孩子們創作
陳波是邛崍市高何鎮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高級教師,作為探索鄉土美學教學的「先行者」,陳波剛剛被評為「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改革創新獎」先進個人。他所提及的均衡公平,不僅包括城鄉師資均衡,還包括讓農村孩子與城裡的孩子一樣能公平得到受教育的機會。
「鄉土」與「泥巴」:
探索鄉土美學教學之路
自27年前從邛崍師範畢業後,陳波一直從事鄉村教師崗位至今。由於鄉村教育資源匱乏,陳波「包」過一個有22個孩子的小學班,教過除英語外的所有科目。2006年,一次偶然機會讓他接觸到鄉土美術,即用泥巴、菜頭、絲瓜布等鄉土材料進行藝術創作。
陳波和孩子們的作品
陳波和孩子們的作品
陳波生於農村,一開始,泥巴對他而言,是一個可以種植莊稼補貼家用的東西,後來他發現,農村隨處可見的泥巴或許可以像改變他的命運一樣改變鄉村孩子的命運,於是踏上了探索鄉土美學教學之路。
這條載著鄉村孩子美術夢的路,從邛崍的高何鎮出發,走向了全國。
陳波曾輔導學生多次參加各級各類的展出和比賽,學生作品先後兩次在四川省美術展覽館展出,還被編進教材,《魚戲》更是獲得評委會特別提名獎,被中國雕塑博物館永久收藏。他還曾兩次獻課全國藝術教育研討會,參加了海峽兩岸美術研討會。
成都越來越重視鄉村教育
「鄉村學校少年宮」讓孩子們有機會走出大山
作為一名常年工作在一線的鄉村教師,近年來,陳波明顯感覺到成都越來越重視鄉村教育,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通過政府出資引導開設的「鄉村學校少年宮」走出了鄉村。
陳波和孩子們的作品
陳波和孩子們的作品
陳波和孩子們的作品
陳波在帶領孩子們創作
陳波提及的「鄉村學校少年宮」,旨在讓鄉村學校的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課外時間學習美術、音樂等,讓孩子們有機會藉此看看外面的世界。項目開設以來,包括陳波的學生在內,越來越多的鄉村孩子得到外界關注。目前該項目在成都已實現「一鎮一宮」全覆蓋。
陳波
在政策指引下,越來越多的「陳波」們出現在鄉村學校教育一線:火井小學李傑老師的泥版畫、天台學校張朝平老師的竹藝、白鶴學校龔建偉老師的紙漿藝術……在陳波的實地指導下,一個個鄉村美術特色課程如雨後春筍般設立。
「農村從不缺有天賦的娃娃,只是教育不太均衡,孩子們眼界不夠開闊。作為一名教師,我有責任讓他們放眼全國,甚至放眼世界,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比別人差。」陳波向記者表達了他對未來的期望:「我希望成都能深化鄉村學校少年宮的成果,讓其他地方的孩子通過遊學等方式到各地體驗特色教育。也希望對具有旅遊發展潛力的邊遠山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支持力度,融入城鎮發展輻射圈。」
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 彭祥萍 圖據受訪者
編輯 劉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