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很有哲理的一首詩,給人一種恍然大悟之感,值得每個人去品讀

2020-12-14 塵世曉書僮

袁枚是清朝眾多詩人中最有才情的一位,他除了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和文學家之外,還是一位美食家,這一點他與蘇軾還有幾分相似;一部《隨園食單》搜羅了好幾百種美食的做法,直到今天這部經典的著作,那也是為很多名廚提供了參考作用。不過說起袁枚除了還要數的詩最為有趣,一些作品看似很普通,不過卻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雖然只是那麼信手拈來,淡淡著筆,讀來又是朗朗上口,從而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篇佳作。

清朝的詩人的作品已經是近乎於白話文,不會引用太多的典故,自然也就比較好理解,儘管這一時期的詩歌被後世很多的評論家認為失去了韻味,不過袁枚的很多作品又是別具一格,有一些還收錄進了小學的課本裡,例如《所見》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詩,它經常出現在小學課本裡,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古詩。

袁枚的詩雖然沒有高超的表現手法,但寫得卻又是極富詩意,只是那麼寥寥數語,便是能夠把一件普通的事物寫得活靈活現,這也正是袁枚最具有特色的一個地方。再例如這首《山行雜詠》,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也是那麼信手拈來,但卻依舊充滿了詩情畫意,所以這樣的作品,也最具有獨特的性,人們一讀便能夠記住。

《山行雜詠》清代:袁枚十裡崎嶇半裡平,一峰才送一峰迎。青山似繭將人裹,不信前頭有路行。

袁枚寫這首詩時正是獨自出門遊玩,見到了山中秀麗的景色,於是有感而發,從而創作出了這麼一首有趣的詩。這樣的詩作可能在唐朝和宋朝很多,不過在清朝卻又是不多見,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卻是美得猶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畫卷,這樣的作品也最是令人驚嘆,所以也是最為值得我們細細去品讀,只要讀懂了,也就了解了詩人獨特的才情,以及對於現實生活細膩的觀察。

第一二句就直入主題寫到了山中的情形,寫得很是有生動有趣,只是那麼一筆而過,卻又是充滿了詩意,「十裡崎嶇半裡平,一峰才送一峰迎。」,眼前這大山橫亙的路前方,十裡地都是彎彎曲曲陡峭的山路,道路十分難走,只有那半裡平地還能夠讓人行走,大部分都無法行走,過一峰之後,又迎來了一峰,山一直橫亙在前面,怎麼也走不完。這兩句完全是寫了山中的情形,雖然只是那麼信手拈來,卻又是寫得極為細膩。

第三四句又是使用了比喻的手法,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令此詩更具有感染力,也更加的唯美,「青山似繭將人裹,不信前頭有路行。」,這眼前的大山,它就像是蟬繭,一直把人包圍在了其中,你是怎麼走也走不出去,可是等你走了一段路之後,又突然發現前面還有一條路可走。最後這一句讓人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同時也是充滿了哲理,告訴了世人,一個人只要堅持下去,那麼一定能夠尋找到那條通往成功的路。

袁枚的很多詩都是充滿了哲理,而在這首《山行雜詠》中,詩人正是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不僅描寫了山中的美景,以及自己所見之物,同時也正是通過山中的風景,以此表達了自己對於人生的理解,這也正是此詩最具有魅力的一個地方,而我們從這麼一小短簡的詩作中,那也是最是能夠學到東西,也能夠明白很多的大道理。

相關焦點

  • 袁枚最有哲理的一首詩,雖然我們很渺小,但也可以活得轟轟烈烈
    詩歌裡的哲理,也是詩歌本身最獨特的一個地方,我們只要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再把哲理融入進生活中,那麼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讀那些哲理詩時,不僅要理解字面意思,還要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哲理,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讀懂一首詩。
  • 袁枚最有哲理的一首詩,雖然我們很渺小,但也要活得比別人更精彩
    ,他的作品雖然看上去寫得很普通,但往往又是令人驚豔,特別是他的這首《苔》,那更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寫得極為抒情,也是充滿了哲理。其實我們粗看這首詩著實有些平淡,可是再細細品來則又是會發現,其實這首詩也是充滿了一種深刻的哲理,而袁枚寫得也是極為巧妙,通過這些這些苔蘚的描寫,從而成功地融入進了自己對於人生的解讀,為此也就使得這首詩處處充滿了哲理,使得人們在讀這樣的作品之後
  • 袁枚這首詩描寫的細膩生動,讀來朗朗上口,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袁枚也是清朝眾多詩人中,最為有才情,也是最有才華的一位,他不僅詩寫得好,同時他的詞,那也是一絕;另個他還是一位了不起的美食家,並且還留下了一部很經典的著作《隨園食單》,在這部著作中,他詳細地介紹了一百多種菜餚的製作,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一份菜譜,對於後世的烹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杜牧信手拈來的一首詩,寫得生動有趣,讀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古代的詩人他們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經常一個人獨自遠遊,或者是乾脆找一個清靜的地方隱居,在這樣的環境下,也讓他們對於現實的感知更加深刻,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就充滿了哲理。所以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其實我們只要細細品來,則是會發現它不僅抒情,同時裡面的哲理也是呼之欲出。那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那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
  • 楊萬裡很唯美的一首詩,短短的幾句,讀來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楊萬裡的詩往往都是平鋪直敘,不會有任何高超的表現手法,也不會引用過多的典故,只是以一種細膩的筆觸描繪現實生活中普通事物,以及普通的風景,但即使是這樣,也依舊別具一格,寫得很是唯美,所以也就令他的作品有一種獨特的氣質,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 蘇軾很有哲理的一首詩,第一句就是人生箴言,值得每個人去讀一次
    雖然宋詩由於哲理太重,也是一度遭受到了批評,但是總體上來說,這些哲理又是詩歌的一種升華,畢竟唐詩無人能夠超越,所以到了宋朝的詩人,他們只好是另闢蹊徑,於是有就了這種充滿了哲理的詩作。那麼說到哲理詩可能很多人會想到蘇軾,整個兩宋期間也是無人能夠與他一較高低,連當時大名鼎鼎的歐陽修都對他刮目相看,不僅寫詩讚美他的才華,還說自己三十年後沒有人認得他歐陽修,但是蘇軾會流芳百世,可見歐陽修的話一語成讖;同時也說明了歐陽修非常有眼光,蘇軾也是不負眾望,最終成為了歐陽修之後的北宋文壇領軍人物。
  • 唐詩中很冷門的一首詩,卻蘊含人生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顧名思義,這首詩所歌詠的就是「螢」,也就是螢火蟲。身為一首詠物詩,它的水平高超之處,便在於全詩詠「螢」,卻無一個「螢「字」。除此之外,虞世南在這首詩中還借物喻人,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表達了一種也就是說,虞世南的這首《詠螢》,蘊含了積極向上的人生哲理。所以它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唐詩中很冷門的一首詩,卻蘊含人生哲理,值得一讀再讀
    顧名思義,這首詩所歌詠的就是「螢」,也就是螢火蟲。身為一首詠物詩,它的水平高超之處,便在於全詩詠「螢」,卻無一個「螢「字」。 除此之外,虞世南在這首詩中還借物喻人,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表達了一種「物雖小而不礙其光華」的人生哲理
  • 清朝大詩人袁枚最有哲理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但是很深刻
    ,其中袁枚的作品,那就很有特色,可謂是自成一派,以他最具有代表性的《苔》來說,寫得就很巧妙,不僅通篇很抒情,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儘管生長得不起眼,開出來的花很小,無法像別的花那樣,可以供人觀賞,但是那種精神是值得肯定,也就是告訴了世人,生命儘管很渺小,那也可以活得很精神。
  • 朱熹最有哲理的一首詩,每一句都有深意,每個人至少要認真讀一次
    這首詩可謂是膾炙人口,成為了宋詩裡面比較有影響力的作品之一,整首詩意境唯美,看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美得也是猶如一幅畫。朱熹的詩看似很簡練,可是寫得很唯美,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一定能夠感受到那種獨特的美,每一句都美得猶如一幅畫,連起來那就是一幅淡淡的山水畫卷。
  • 清代才子袁枚的一首詩,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若能讀懂會受益匪淺
    文/魏雨繆清代才子袁枚的一首詩,蘊含豐富的人生哲理,若能讀懂會受益匪淺詩詞可以助興,可以舒意。陶冶情操,培養才華。許多才人都懂得詩詞,會寫作詩詞。不管他們身居何位,這要是有時間,他們就會小書一首。為什麼古代才人都如此喜歡喜歡詩詞呢?一是因為詩詞能夠表達他的心中所想,而且詩詞的巧妙之處,就是還能讓別人觀賞。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俗稱知己。有一句話說得好「一生只要一知己」。有的人寫詩狂妄不羈,瀟灑爽快。有的人婉約含蓄。不同的人寫出的詩自然不同,每首詩詞都有屬於自己的靈魂。只有真正懂得的人才能深有感觸。
  • 黃庭堅一首經典的哲理詩,通篇寫得很深刻,值得我們去細細品讀
    宋詩的哲理很顯然要比唐詩更為深刻,儘管後人對於宋詩頗有批評,認為宋詩一味地側重於哲理,反而是失去了詩歌的韻味,變得有一些枯萎無味,不像唐詩意境唯美極為抒情;其實哲理詩也有其存在的必要,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只要能夠從中感悟一二,再把那份哲理融入進生活中,那麼一定會有所收穫。
  • 清朝詩人袁枚的一首小詩,充滿了人生智慧,讀懂了受益終身!
    那麼今天不與大家聊袁枚的《隨園食單》,也不聊他的散文,來說一說他的詩詞,作為清朝最為有名的才子,袁枚一生寫過了很非常優美的詩篇。他的那些詩詞,寫得清新脫俗,而且朗朗上口,簡單直白,人們一讀就能夠明白其中意思。最為重要的是,他的詩裡還有著對於人生哲理的探討,這一點可以說是非常的難得。
  • 袁枚處於彌留之際時,寫下人生最後一首詩,道盡了無奈和委屈
    袁枚的詩最有特色,那我個人最喜歡他的《苔》,這首詩不僅抒情,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裡面有兩句詩膾炙人口「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我一直用這兩句詩來鼓勵自己,儘管我很卑微,我也希望可以像苔花一樣,去學牡丹花,在春風中盡情綻放。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通篇更是充滿哲理,最後幾句令人恍然大悟
    辛棄疾的詞除了表達內心的理想之外,還有就是充滿了哲理,譬如他的這首《青玉案·元夕》,便是他最經典的一首代表作,也是宋詞裡的千古名篇,這首詩不僅描寫得很抒情,更是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尤其是最後幾句更是令人恍然大悟。那這首詞也是被王國維極為推崇,更是把這最後的幾句引用到人生第三重境界,所以如此經典的一首作品,自然也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清朝大詩人袁枚很美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如詩如畫,值得我們一讀
    袁枚,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清朝著名的文學家、詩人、美食家、浙江錢塘人氏,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人,他的詩很有特色,寫得也是非常優美,譬如這首《春風》那就是一首令人驚豔的作品,整首詩看似信手拈來,只是那麼淡淡著筆,可是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美得猶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
  • 袁枚最唯美的一首小詩,通篇更是生動有趣,把牧童這一形象寫絕了
    那袁枚除了會吃之外,他的文章也是寫得好,同時他的詩也是一絕,他一生寫過了很多優美而又抒情的小詩,其中最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的便是他的那首《苔》,這首小詩,不僅抒情,同時還充滿了哲理。那除了這首之外,他的另一首唯美的小詩《所見》,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通篇描寫的更是生動有趣,把牧童這一形象寫絕了。
  • 陶淵明很有哲理的一首詩,每個人都應該讀一遍,有著很多的大道理
    ,但是卻又有著大道理,所以很多的詩還是充滿了哲理。這也正是由於陶淵明遠離了塵世,去到廬山隱居,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這也讓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生,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就與眾不同。這種流芳百世的千古名句,也有著像《四時》這種簡練風格的作品,在這首詩中他描寫了廬山一年中四處季節不同的風景,另外也有著詩人對於人生的思考,所以這首詩也是充滿了哲理,每個人都應該讀一遍,裡面有著很多的大道理,只要讀懂了的話,相仿你一定會有所收穫,可以從中學會很多的東西,也能夠明白更多的道理。《四時》魏晉:陶淵明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
  • 61歲的袁枚寫下一首唯美的詩,短短的20個字,卻是美得令人心碎
    其實作為一位傳統的文人,袁枚之所以會受到人們的追捧,無非是他有著過人的才情,寫下的詩歌也是別具一格,不僅很抒情,同時還充滿了哲理,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品就是《苔》,這首詩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不過裡面的兩句詩相信很多人一定聽過:「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兩句激勵了無數的青年,詩人也是告訴了我們,儘管我們很渺小,但是一樣可以活得轟轟烈烈。
  • 袁枚夜裡看到外面下起了大雪,於是寫下一首詩,成就了一首經典!
    袁枚也是那個時代最著名的詩人、文學家、思想家、美食家等等,一生也是放蕩不羈,活得極為灑脫,為此還寫過了無數的經典詩作,特別是一首《苔》,更是寫出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告訴了世人一個大道理,那就是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上,即使是很渺小,那也應該要活得轟轟烈烈。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