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朱熹其一賞析 觀書有感的譯文

2020-12-08 天氣網

  《觀書有感》這首詩是非常有名的,這首詩一共有兩首,其一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是宋代詩人朱熹所作,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來了解這首詩的含義吧。

  《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好像一面鏡子被打開了一樣,清澈明淨,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在水面上不停閃耀浮動。要問這池塘裡的水為何會如此清澈呢?是因為有水從源頭的地方源源不斷流淌出來,為它輸送活水。

  賞析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詩,全詩將方塘作為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這首詩告訴我們人只有不斷的吸取新知識,思想才不會陳舊,才能夠達到新的境界。

相關焦點

  • 觀書有感其一譯文 觀書有感其一意思
    《觀書有感》是朱熹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雖然只有二十八個字,卻將讀書的道理寫得簡單明了。這首詩是大家讀書時必學的古詩,不知道大家是否還有沒有印象。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首詩的譯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觀書有感其一原文 朱熹觀書有感賞析
    我們上學的時候就知道讀書不要死讀書和讀死書,這樣是學不到新的知識的。學習也是要講究方法的,朱熹的《觀書有感》就告訴了我們要如何讀書,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 未來講堂|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誦讀:許戈輝
    未來講堂|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誦讀:許戈輝 2020-10-20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觀書有感其二原文拼音版 觀書有感二朱熹注音版
    提起朱熹,大家應該都是比較熟悉的,尤其是他所作的《觀書有感》,更是使我們受益匪淺。今天小編整理了《觀書有感·其二》的拼音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觀書有感·其二》  宋·朱熹  zuó yè jiāng biān chūn shuǐ shēng,méng
  • 觀書有感其二古詩讀音 帶拼音的觀書有感古詩其二
    《觀書有感》是朱熹的代表作只有,分為一、二兩首,今天小編要說的便是第二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書有感·其二》的注音版,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觀書有感·其二》  宋·朱熹  zuó yè jiāng biān chūn shuǐ shēng ,méng
  • 觀書有感全文翻譯 觀書有感的全文翻譯
    《觀書有感》的譯文:半畝大小的方形池塘就像一面鏡子般打開,水面上浮動著天光、雲影。如果要問池水為什麼像這樣清澈?這是因為源頭有活水源源不斷地輸送而來。昨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大船就好像羽毛一樣輕盈。以往白白浪費力氣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它卻能在水中央自在地漂流。
  • 觀書有感其二的詩意是什麼 觀書有感其二的詩意
    《觀書有感·其二》的詩意:昨天晚上江邊的春水上漲,大船像一片羽毛般輕盈。原先花費了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這艘船卻能在江水中央自在漂流。  《觀書有感·其二》的原文  宋代: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巨艦一毛輕
  • 古詩古韻之《觀書有感(其一)》賞析
    觀書有感(其一) 南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 觀書有感其二的道理 觀書有感其二的道理是什麼
    《觀書有感·其二》的道理:全詩強調藝術靈感的重要性,當靈感勃發的時候,藝術創作就可以自然流暢地進行。這首詩也有另一種理解,即如果基本功夫到家,就能熟能生巧,駕馭自如地進行藝術創作。
  •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賞析
    《觀書有感》是朱熹用比喻的手法談觀書感悟的理趣詩。宋詩受禪偈影響,說理者多多。但能把道理說好,又有文學趣味的不多。朱熹這兩首《觀書有感》算是理趣俱佳之作。朱熹這個人,無論是非對錯,都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極大。有一個對聯,上聯是: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於孔子。
  • 古詩文推薦|朱熹《活水亭觀書有感》
    今天限行1和6 明天限行2和7 活水亭觀書有感 【宋】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巨艦一毛輕。
  • 朱熹的《觀書有感》二首詩,是讀書的方法論。
    大家都讀過朱熹的《觀書有感》一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朱熹關於讀書的方法論,換成現在的說法就是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其實《觀書有感》有兩首詩,這是第一首,還有一首,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 華哥硬筆隸書作品賞析-0.5紅色水筆書寫朱熹《觀書有感》
    觀書有感 作者: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華哥硬筆隸書作品之朱熹《觀書有感》《觀書有感》是宋代朱熹的作品。這首詩是描繪其「觀書」的感受,藉助生動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藉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下面是廈門硬筆華哥寫朱熹《觀書有感》這幅硬筆隸書作品時的同步視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觀看。
  • 朱熹《觀書有感》賞析
    一、作者朱熹,我們在解析《春日》時,就對他已經做過介紹。這裡再簡單講講他的一些情況。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字元晦,號晦庵,諡號文,當讀者在宋代人物中,看到「朱文公」三個字或看到「朱子」兩個字時,就應想到他就是朱熹。朱熹是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朱熹的《觀書有感》這樣玩吧
    統編五年級上一個單元的日積月累中把朱熹的《觀書有感》兩首詩放在一起讓學生背誦了。
  • 「源頭與活水」:讀朱熹的《觀書有感》,讓你明白的某些道理
    觀書有感作者/南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譯文: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雲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 115 C23 觀書有感(其一)(宋)朱熹- 部編小學語文5上
    特約:imEmily 撰稿 - ibabylips這周是詩詞鑑賞筆記第21篇,(宋)朱熹的《觀書有感(其一)》。觀書有感(其一)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朱熹的思考朱熹不是詩仙詩聖,那麼為什麼小學課本裡,我們學到他的這兩首詩呢?一定有什麼緣故吧!後半部歡迎前往公眾號閱讀。
  • 譯典 | 朱熹《觀書有感》(其二)
    >譯 典2020.9.8 第241期觀書有感(其二)【宋】朱熹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巨艦一毛輕。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著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等。
  • 譯典 | 朱熹《觀書有感》(其一)
    >譯 典2020.9.7 第240期觀書有感【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著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等。
  •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創作時間地點考索及藝術價值(一)
    其在理學思想與教育實踐方面皆有卓著的建樹,而在文學領域,朱熹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朱熹在潛心於理學著述與書院講道的同時,辛勤創作了大量堪稱珍品的詩歌與散文。其中朱熹《觀書有感二首》《春日》是其最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好評和傳誦。朱熹《觀書有感二首》之一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