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市,相信大家對於這座城市都略知一二,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百強縣第二名,2018年GDP與崑山僅相差32億,未來非常有希望成為百強縣第一名。就在今天,我與朋友一起來到了這裡遊玩,感受了這座城市的蓬勃發展之氣,在閒逛的時候遇到了這座紀念館,也是劉氏兄弟故居,朱穆之並為此題名劉氏兄弟紀念館。
在市區西橫街上,一眼望去儘是高樓大廈,而在這些高樓大廈中間一座白牆灰瓦的建築映入眼前,這裡就是劉氏兄弟故居,劉氏兄弟即劉半農、劉天華與劉北茂三兄弟,這座紀念館為劉氏後裔捐贈的祖籍故居改建而成,建築整體為典型的江宅特色,為清末時期的建築,距今已有150餘年歷史。
雖然劉氏故居是一座二進六間二側廂的建築,但庭院及房屋佔地面積並不是太大,稍微顯得有些侷促,看似很普通的住宅,卻在這裡誕生了劉氏兄弟「三傑」。走向庭院中,在牆邊還架起來一株葡萄樹,上面還結了一串串的葡萄,處處透漏著情趣。
眼前這座房屋為劉氏三兄弟父母的臥室,他們三兄弟也都是出生於此。
關於劉氏三兄弟可能很多人還不太了解,其中劉半農是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劉天華為我國著名的演奏家,現代民族音樂的開拓者,在二胡及琵琶演奏上造詣超高;劉北茂為我們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其創作的《小花鼓》、《漢江潮》深受大家的歡迎。
這座房間為劉半農的臥室,也是劉半農完婚後的臥室,據悉在1910年時,由於母親病情加重,而那時江南一帶有新婚衝喜的習俗,於是大兒子劉半農匆匆舉辦了婚禮,不過沒多久還是去世了。房間內簡潔乾淨,床鋪整齊,特別是床上的木雕非常的精美,在一側的牆壁上還懸掛有劉半農與妻子的照片。
在這座建築群中間位置為客廳,客廳雖然面積不大卻整潔有序,也是整個建築群中最敞亮的一處,一側設置有通往二進的入口,通過此處即來到了劉半農二弟劉天華的臥室,另外一側為一處類似倉庫的地方,擺放有原先的紡織工具。
劉天華臥室也是劉天華完婚後的臥室,在1914年秋天的時候,其父劉寶珊病危,於是劉天華匆匆結婚以此來衝喜,但其父還是在次年去世了。
在院落的最後面,有一間房為當時劉氏三兄弟所使用的廚房,廚房內的物品基本是按照的原貌進行布置。據史料記載,劉天華曾經在此藉助爐火燻烤止癢,並堅持練習琵琶,為其後在琵琶演奏事業上奠定了基礎。
廚房外面牆角還保留有原先的一口老井及石鼓墩,當年劉氏兄弟家就是飲用的這口井裡面的水,而那個石鼓墩據說在1915年的時候,劉天華坐在井旁的石鼓墩上拉二胡納涼,微風徐徐的月色下,劉天華在此創作了《月夜》的初稿,創作了這首他的十大二胡曲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