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太卓越,古人追星也瘋狂

2020-10-09 夏風拂心

「追星」是現代的詞彙,而「追星」卻不僅僅是現代人的行為,在遙遠的古代就有了,根據相關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朝,以唐朝為最。

唐朝是中國詩歌藝術的巔峰時期,湧現出了大量的詩歌大家,如王昌齡、李白、杜甫、李商隱等,留下了非常多的曠世之作,當時也吸引很多人的崇拜,產生了很多的「詩粉」,因此,「追星」在中國起於對當時詩歌大家的崇拜、追逐。

被追星對象: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現存詩180多首,題材以離別、邊塞、宮怨為主,以七絕見長。那首《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人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全詩氣勢渾厚、氣韻流暢,堪稱唐代七絕壓軸之作。王昌齡雖詩作不多,但質量俱佳,因此,備受當時人們的崇拜,即便是後來王昌齡被貶謫到龍標落魄時,也經常遇到民眾在路邊向他跪拜、求詩。

被追星對象: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現存詩900多首,有《李太白集》。他的詩歌各體俱佳,其中以七言歌行與七言絕句最為擅長,其《蜀道難》、《將進酒》、《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等詩作豪情萬丈,跳出了前人窠臼,憑藉卓越的想像力,千古流傳。並留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醉欲眠親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等眾多佳句,令後世瞻仰不已,被當時很多人視為偶像。

其中唐朝著名詩人杜甫就是李白的頭號粉絲,他的一生給李白寫了很多首詩,經常想到或夢到李白,有著名的《冬日有懷李白》、《夢李白二首》,可見杜甫對李白的崇拜。

當時還有一位年輕人叫魏萬,也是李白的腦殘粉。他非常崇拜李白,不遠千裡從河南濟源的王屋山下開始,沿途追尋李白的足跡,只為實現一睹李白的願望,半年之後,在揚州追上了李白。魏萬雖然風塵僕僕,但是即使如此,他也感到十分滿足,其追星程度毫不遜色於今天的很多追星族,甚至有過之。

被追星對象:杜甫

杜甫,字子美,是與李白齊名的唐代詩人,一生坎坷,閱歷豐富,思想深厚,境界開闊,在詩藝上兼備眾體,形成了「沉鬱渾厚」的獨特風格。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等都是其中的部分佳句,寫法多是從現實角度出發,所以他也是現實主義詩人的代表人物。

他的崇拜者很多,其中一位是唐朝著名詩人張籍,張籍對杜甫的崇拜很痴狂。據載,他曾經把杜甫的詩集焚燒成灰燼,再加入膏蜜,並將之當作補藥去飲,且堅持每天早上飲三勺,可以說他是將杜甫當成了心中的神明來崇拜的,希望這樣虔誠的態度,使得他能如杜甫一樣有才華。

被追星對象:李商隱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相見時難別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些都是李商隱的詩句。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他的詩句文詞清麗,意蘊深蘊,以情詩著稱,是唐朝非常著名的愛情詩人。

他的愛情詩情意綿綿,打動了很多人的心,尤其女子居多,但是還是深受很多男子喜歡。其中有一位還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據載,白居易晚年回家休養時,看到了李商隱的詩,非常欣賞,常常與人道:「如果他死了,來世能做李商隱的兒子就很知足了」,可見白居易對李商隱的推崇程度。

用杜甫的詩句「寂寞書齋裡,終朝獨爾思。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來形容唐朝人們對詩人的崇拜是比較貼切的。追星沒有什麼不好,如果能夠選擇對的追星對象,採取正確的追星方式,能很好地激勵追星者朝著自己的偶像不斷奮鬥,對個人、對社會都有非常好的正向效益。唐朝的詩歌文化之所以那麼昌盛、繁榮,可能也跟當時蔚然成風的「追星」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吧。

相關焦點

  • 古人追星也瘋狂,李白穿偶像同款鞋,盤點古代幾位粉絲的追星故事
    古人追星也瘋狂,李白穿偶像同款鞋,盤點古代幾位粉絲的追星故事在現在這個時代,追星已經是一個十分常見的現象了。粉絲們為了偶像,可以做出十分瘋狂的舉動!例如買與偶像同款的物品,追偶像的電視劇等等。在粉絲的心目中,偶像就如神一般的存在。
  • 古人「追星」也瘋狂,唐代大詩人李白和杜甫的「瘋狂粉絲團」
    「追星」一詞雖然起源於現代,但是早在唐朝,中國就已經有了「追星族」。當時的人們瘋狂追捧的不是「明星」和「小鮮肉」,而是他們最喜歡的「詩星」,大名鼎鼎的李白和杜甫就是唐代人民最喜歡的「大明星」。尤其是「詩仙」李白,他的粉絲實在是太多了,甚至連「詩聖」杜甫都曾是李白的鐵桿粉絲。
  • 古人是怎麼追星的?粉絲比現代人還瘋狂,為見偶像李白走了3000裡
    現代社會追星的人眾多,不管男女很多都有著自己喜歡的明星。追星族在當今社會也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現代的人們可能會覺得追星族瘋狂。但其實追星不止是現在有,古人也是有的,並且他們的瘋狂方式也不亞於現代的追星。
  • 古人也會追星,只是與現代不同,他們追的是「詩星」
    但是「追星」這一活動,早在古代就有出現,並且古人的追星熱度,與現代人相比,絲毫不差。有些作為頭號粉絲的古人,對於自己偶像的追捧,可謂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古人也會追星,只是與現代人追捧明星不同,他們追的,是「詩星」。在我國歷史當中,擁有文字詳細記載的追星活動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距今已逾一千多年。
  • 古人追星也瘋狂:張籍生吃杜甫詩,魏萬苦追李白3000裡
    中國的追星文化源遠流長,你能想到嗎,古人的追星有時候比我們還要瘋狂!讓我們一起帶上八卦的望遠鏡看看吧。粉絲: 魏萬—偶像: 李白唐朝經濟繁榮,社會發達,還盛產明星,其中的流量天花板應該就是李白了。那是一千多年前的一個普通的凌晨,魏萬從河南王屋山出發了,他白天跟隨李白的足跡瘋狂趕路,晚上伏案抄寫默誦偶像的詩詞。但好巧不巧,每次李白前腳剛走,魏萬後腳才到,就這樣,每次到了一個地方,都是這樣,如此循環往復,過了半年。不得不說,魏萬運氣也太差了點吧。
  • 看看古人「追星」到底有多瘋狂,就連著名詩人白居易也「腦殘」!
    現如今追星是一種時尚,一種文化,甚至成為一部分人生活的全部。其實追星行為並非現代才有,「粉絲」古已有之,他們追星的瘋狂程度絲毫不亞於現代人。說起古代追星,最早的莫過於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叫韓俄的女子要到齊國去,可是走到半路沒有了盤纏,為了解決吃喝問題,決定利用自己唱歌這個一技之長來賺點生活費。唱得那叫一個好呀,以至於人走後歌聲餘韻仍繞梁際,三日不絕。男女老少聽得如痴如醉,跟《我是歌手》的觀眾相比毫不遜色。由於太過沉浸,大家根本就沒有察覺韓俄已經走遠了。後來人們不顧韓俄走遠,硬是把她追回來,大喊「安可!安可!」
  • 古人追星的瘋狂行為:紋身、休妻,寫詩,李白的「粉絲」竟然用騙
    可以說每個人都有幾個自己崇拜的明星,也會為自己喜歡的偶像瘋狂打call。那麼古人有沒有追星一說呢?其實古人追星,可比我們瘋狂多了。首先我們來說一說「偶像」一詞的由來「偶像」其實古代和現代的理解並不一樣,最早的「偶像」指的是為了紀念某人而製造的雕像。
  • 白居易的粉絲真瘋狂,沒想到古人竟如此追星,今人只有自嘆不如
    談起粉絲的瘋狂,現代人已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但如果我們穿越一下,來到唐朝,看看粉絲們如何追星,可能見慣追星百態的現代人仍會感到驚訝:My god!,喜歡看唐詩、背唐詩,追詩人!而白居易就是被很多人追的詩人之一。01他的詩歌粉絲刻在身上滿街跑有一名叫葛清的荊州街卒,非常喜歡白居易的詩歌。每每拿到白居易的詩歌,他要抄寫,要背誦,要賞鑑,廢寢忘食,這還不夠。
  • 李白追星也瘋狂,「詩仙」的偶像到底是誰?
    那種為了自己偶像瘋狂吶喊的感覺還在麼?其實古人追起星來也很瘋狂哦,我們的「詩仙」李白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哦,他的偶像是誰呢?又是怎麼追星的呢?下面就跟著小編我一起去李白的詩中去探秘吧。追星第一步:有偶像的地方我都要去!
  • 古代追星也瘋狂,李白的偶像是一位全才!
    作為粉絲追星的典範,杜甫後來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一生都在向偶像靠攏終成一代詩聖,簡直是粉絲的自我修養最大體現。李白一向恃才傲物,氣勢如虹,連天子也不放在眼裡,但是他有沒有偶像,或者說能力得到他認可的人呢?有的,這個人的名字想必大家也都聽過——謝靈運。
  • 李白追星也瘋狂,「詩仙」李白的偶像居然是他
    那種為了自己偶像瘋狂吶喊的感覺還在麼?其實古人追起星來也很瘋狂哦,我們的「詩仙」李白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哦,他的偶像是誰呢?又是怎麼追星的呢?下面就跟著小編我一起去李白的詩中去探秘吧。追星第一步:有偶像的地方我都要去!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代:李白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 古人追星也瘋狂:中國粉絲經濟簡史
    圖/視覺中國文/譚山山今有粉絲型作家、粉絲型明星、粉絲型電影,其實古人追起星來同樣瘋狂。還能找到崇拜鏈:謝靈運粉曹植,李白粉謝靈運,杜甫粉李白,晚唐詩人張籍則粉杜甫,曾將杜詩燒灰而食,以求「改易肝腸」(據後唐馮贄編《雲仙散錄》)。在《妖貓傳》中飾演白居易的黃軒。
  • 追星正在毀掉我們的下一代?NO!古人追星也瘋狂
    「你為什麼要追星啊?」「為什麼有人會給一個不認識的明星花錢?」「看不懂,年輕人的世界看不懂。」……近年來,追星、飯圈、粉絲文化越來越受關注。一提起「追星女孩」,大家想到的可能都是「瘋狂、腦殘、膚淺」.......那麼,她們到底為什麼追星?
  • 古代人追星更瘋狂,也很正能量!再看現代,相差甚遠
    衛玠關於「偶像」這個定義,時代不同,意義也有所不同。「偶像」在古代指的是——為供奉或紀念某人所雕塑出來的人形造像。在《說文解字》當中提到過,「偶,桐人也。」所雕塑出來的人形造像舉幾個例子:唐代詩人張籍,很喜歡杜甫,尤其是對杜甫的詩。有一天,張籍的朋友去他家,竟然看到張籍正在吃一坨黑乎乎的東西。
  • 古代飯圈那些事:古人追星有多瘋狂?杜甫給李白寫了十五首詩
    其實在古代也有飯圈,而且古代追星一族那更是瘋狂得不得了。 春秋戰國時期,老子作為道學的創始人,學識很是淵博。 等到了唐朝時期,在這個文化高度開放的時代更是群星輩出,飯圈文化也是發揚光大。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平頭百姓幾乎人人都追星,也許你追的明星也是別人的粉絲。 李白,鮮衣怒馬,狂浪不羈,甚至於貴妃捧硯、力士脫靴,一生熱愛自由,就像神仙散人。
  • 古代vs現代,看追星技術哪家強
    1989年小虎隊開始巡迴演出,當他們從中國臺北巡演到高雄時,瘋狂的粉絲們成群結隊的騎著自行車一路追隨,大呼其名。這種跟在明星後面追明星的現象被當時的報紙稱為「追星」,追星一詞由此得來。追星一詞雖然是現代才出現,可是追星這一行為古來有之,古人追起星來,也是相當瘋狂的。古代vs現代,哪方更勝一籌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 最崇拜李白的唐朝詩人,把自己的名字都改了,還為廬山瀑布寫詩
    在唐朝,詩歌文化達到鼎盛,也誕生了許多文華風流的頂級詩人。因為唐人愛詩,這些詩人走到哪裡,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也擁有很多的崇拜者。比如重量級詩人張籍,就是詩聖杜甫的鐵粉,他最大的嗜好,就是將杜甫詩集焚燒之後,加入蜂蜜一起吃掉,每天必吃,還津津有味地表示,吃了杜甫的詩,自己的肝腸都換掉了。白居易的粉絲也很瘋狂,有一個叫做葛清的街卒,讀過一些書,特別鍾情於白居易的詩歌。他將全身上下全部刺青,一共刺上了白居易的三十多首詩,而且還配圖,達到圖文並茂的效果。
  • 李白追星也瘋狂,能做「詩仙」的偶像,到底有何魅力?
    那種為了自己偶像瘋狂吶喊的感覺還在麼?其實古人追起星來也很瘋狂哦,我們的「詩仙」李白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哦,他的偶像是誰呢?又是怎麼追星的呢?下面就跟著小編我一起去李白的詩中去探秘吧。追星第一步:有偶像的地方我都要去!
  • 古代的「追星族」有多瘋狂?跋山涉水3000裡只為一見
    現如今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追星現象隨處可見,而且許多的粉絲對於自己崇拜的明星追崇至極,甚至追星追到了瘋狂的程度,這些新聞大家應該都通過網際網路的渠道上了解過。其實不僅僅我們現在有追星現象,在古代的時候就有過追星的現象,而且古代的粉絲可以說比現代更瘋狂。今天,筆者就跟大家聊一聊古代的那些追星事。
  • 從「中國最偉大的詩人」杜甫的「追星」故事,看孩子該怎樣追星
    近日,BBC推出單集58分鐘的最新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在全世界引起關注。片中,杜甫被冠以「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第一次以紀錄片的方式,被詳細地介紹給西方世界。我還不知道到底怎麼向大寶解釋,但也覺得有義務對她進行正面引導,剛好看到杜甫這則新聞,就告訴她說,我的偶像,也有很多,比如唐朝的一些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等等。大寶點點頭,說:我也讀過他們寫的詩,很多都會背,我也不太知道詩歌的意思,但是我覺得讀起來很好聽。我覺得崇拜一個偶像,不能把他「神化」,承認他們的突出成就,也承認他們也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