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是現代的詞彙,而「追星」卻不僅僅是現代人的行為,在遙遠的古代就有了,根據相關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漢朝,以唐朝為最。
唐朝是中國詩歌藝術的巔峰時期,湧現出了大量的詩歌大家,如王昌齡、李白、杜甫、李商隱等,留下了非常多的曠世之作,當時也吸引很多人的崇拜,產生了很多的「詩粉」,因此,「追星」在中國起於對當時詩歌大家的崇拜、追逐。
王昌齡,字少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現存詩180多首,題材以離別、邊塞、宮怨為主,以七絕見長。那首《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人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全詩氣勢渾厚、氣韻流暢,堪稱唐代七絕壓軸之作。王昌齡雖詩作不多,但質量俱佳,因此,備受當時人們的崇拜,即便是後來王昌齡被貶謫到龍標落魄時,也經常遇到民眾在路邊向他跪拜、求詩。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現存詩900多首,有《李太白集》。他的詩歌各體俱佳,其中以七言歌行與七言絕句最為擅長,其《蜀道難》、《將進酒》、《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等詩作豪情萬丈,跳出了前人窠臼,憑藉卓越的想像力,千古流傳。並留下「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醉欲眠親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等眾多佳句,令後世瞻仰不已,被當時很多人視為偶像。
其中唐朝著名詩人杜甫就是李白的頭號粉絲,他的一生給李白寫了很多首詩,經常想到或夢到李白,有著名的《冬日有懷李白》、《夢李白二首》,可見杜甫對李白的崇拜。
當時還有一位年輕人叫魏萬,也是李白的腦殘粉。他非常崇拜李白,不遠千裡從河南濟源的王屋山下開始,沿途追尋李白的足跡,只為實現一睹李白的願望,半年之後,在揚州追上了李白。魏萬雖然風塵僕僕,但是即使如此,他也感到十分滿足,其追星程度毫不遜色於今天的很多追星族,甚至有過之。
杜甫,字子美,是與李白齊名的唐代詩人,一生坎坷,閱歷豐富,思想深厚,境界開闊,在詩藝上兼備眾體,形成了「沉鬱渾厚」的獨特風格。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等都是其中的部分佳句,寫法多是從現實角度出發,所以他也是現實主義詩人的代表人物。
他的崇拜者很多,其中一位是唐朝著名詩人張籍,張籍對杜甫的崇拜很痴狂。據載,他曾經把杜甫的詩集焚燒成灰燼,再加入膏蜜,並將之當作補藥去飲,且堅持每天早上飲三勺,可以說他是將杜甫當成了心中的神明來崇拜的,希望這樣虔誠的態度,使得他能如杜甫一樣有才華。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相見時難別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些都是李商隱的詩句。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他的詩句文詞清麗,意蘊深蘊,以情詩著稱,是唐朝非常著名的愛情詩人。
他的愛情詩情意綿綿,打動了很多人的心,尤其女子居多,但是還是深受很多男子喜歡。其中有一位還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據載,白居易晚年回家休養時,看到了李商隱的詩,非常欣賞,常常與人道:「如果他死了,來世能做李商隱的兒子就很知足了」,可見白居易對李商隱的推崇程度。
用杜甫的詩句「寂寞書齋裡,終朝獨爾思。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來形容唐朝人們對詩人的崇拜是比較貼切的。追星沒有什麼不好,如果能夠選擇對的追星對象,採取正確的追星方式,能很好地激勵追星者朝著自己的偶像不斷奮鬥,對個人、對社會都有非常好的正向效益。唐朝的詩歌文化之所以那麼昌盛、繁榮,可能也跟當時蔚然成風的「追星」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