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葉紹翁這兩句紅杏詩人人會背,卻不知在他之前陸遊也寫過

2020-12-11 讀書燈下

如果要從詩詞裡選最能代表春光春色的春花,你會選什麼?是「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的桃花,是「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梨花,還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梅花?

如果我選,會選杏花。不單是因為杏花總與疏疏春雨相關,「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也不單因為杏花與「風流」相關,「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更因為宋代葉紹翁的一首流傳度極廣的詩:《遊園不值》。

雖說「一枝獨放不是春」,但這「一枝紅杏出牆來」卻已經能夠代表那關不住的滿園春色。在葉紹翁之前,唐時吳融和宋時陸遊都曾寫過這一枝紅杏出牆頭,為何是葉詩最為有名呢?我們先來回味一下此詩。

紅杏

一枝紅杏

《遊園不值》宋·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題首先交代了此次詩人遊園的結果是:不值,沒有機會進到園中。古代通訊不便,詩人們要去一地尋訪人或事,不值或不遇的結果是很平常的,我們也常讀到這類詩詞。而與不少尋隱者而不遇的詩一樣,詩人雖說沒有遇到,卻並非空手而回,往往都是滿載而歸。

葉紹翁這首詩沒有平鋪直敘地說前往遊園而主人不在家,而是替主人想了一個有趣的理由:我久久地在這裡敲門無人來開,大概是因為主人憐惜這滿園的青苔,不忍我的木屐進去踩踏吧。少有人光顧,青苔才能長得濃密;不忍木屐踏青苔,詩人對春的愛憐之情由此而出。

既生出了這種愛憐之心,又哪還會有頹喪之情呢?更何況,詩人抬頭一望,卻瞧見了這一枝斜斜而出的紅杏。驚喜萬分。

一枝紅杏出牆來

儘管詩人被一堵牆、一扇門關在了牆外,沒能到園裡去飽覽一番春色,但立於門外,這牆頭的一枝紅杏卻將滿園的春色引了出來。這是詩人眼前所見之景,但後來人們從中讀到的,卻也有情理在其中。

四季輪迴,「每於寒盡覺春生」。春來總是會帶來溫暖和希望,帶來眾多新生事物,帶來無盡的春光與春色,這都是自然與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沒有什麼能夠阻擋。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在葉紹翁以前,陸遊也寫過「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唐時吳融寫過「一枝紅豔出牆頭,牆外行人獨自愁」,在他之後張良臣寫過「一段好春藏不盡,粉牆斜露杏花梢」,卻偏偏是葉詩「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更出名、更令人耳熟能詳的原因吧。

杏花

古詩詞中,與杏花相關的還有許多寫得很美的詞句,都很有名,有志南的「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有戴叔倫的「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有王安石的「縱被春風吹作雪 絕勝南陌碾成塵」,有陳與義的「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但要提起杏花與春色,不少人第一時間想起的,或許還是《遊園不值》中的這兩句。

至於後來,話本裡,成語裡,總把紅杏與牆頭以及某種含義聯繫在一起,葉翁首先聲明:我肯定沒那意思;紅杏表示:我也很冤啊。

相關焦點

  • 陸遊和葉紹翁都寫過杏花,其中「一枝紅杏出牆來」,到底化用誰的
    杏花入詩也是極為尋常,很多的詩人都寫過,其中有一句「一枝紅杏出牆來」,可謂是膾炙人口,成為了千古名句,一直為後人津津樂道。這首詩初讀好像很一般,可是多讀幾遍就會發現,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杏花,另外也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有著一種孤獨的美。詩人好像就是信手拈來,看到了圍牆裡有一枝杏花伸出來,於是只那麼淡淡著筆,留下了這麼一句千古名言。
  • 葉紹翁《遊園不值》賞析
    可是,這樣一位詩人,他的生卒年月卻沒有記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專家考證說,葉紹翁原本姓李,根據是《龍泉縣誌》的一段記敘,說葉紹翁的祖父李穎士也是進士,做過刑部侍郎。但是由於主張抗金,受到秦檜的打壓而被貶。隨後,葉紹翁移居龍泉,改姓為葉。這就註定了葉紹翁的仕途必在冥冥之中。後來,他入朝做了小官,遇到了好友真德秀。
  • 葉紹翁最經典的一首詩,幾乎人人會背,但你真的讀懂了嗎?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是南宋中期文學家、詩人。其詩語言清新,意境高遠,以七言絕句見長,是江湖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現存詩作四十餘首,其中《遊園不值》是他的經典之作,幾乎人人會背。《遊園不值》這首詩我們都知道它是一首寫景詩,但其背後所蘊含的哲理卻很多人不知道。
  • 大詩人陸遊寫了一首詩,沒寫出名氣,有人改了一個字,如今家喻戶曉
    雖然名句眾多,但陸遊也有失手的時候,他曾經寫過一首詩,卻沒把這首詩寫出名氣,可他之後有一個人化用了這首詩中的一句,只改了其中一個字,就成了千古佳句,如今人人皆知,這位詩人也是因為這句詩才詩壇留名的
  • 葉紹翁想遊園主人不開門,寫下一枝紅杏出牆來,是氣憤還是欣喜
    宋代詩人葉紹翁的這首《遊園不值》憑藉最後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而流傳千古。學生時代讀詩只覺得這兩句寫得好,不到園林便知春色滿園,一枝紅杏更給人留下無窮想像,亦如南北朝陸凱「聊贈一枝春」,一枝梅花便可傳去春意。
  • 一位二流詩人,憑藉兩句詩流傳千古,可惜後來還被傳「歪」了
    比如,陸遊有那句著名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陳與義有「客子光陰詩卷裡,杏花消息雨聲中」,戴復古有「一冬天氣如春暖,昨日街頭賣杏花」,甚至還有因為寫杏花太過出名,而獲得了「紅杏尚書」的雅號,這便是宋祁的那句「紅杏枝頭春意鬧」。
  • 幸得一枝紅杏 能見無限春光——葉紹翁捕捉到的一方春色
    而葉紹翁的這首《遊園不值》,僅僅用了一處場景就把春天的蓬勃朝氣和美好風光描述得淋漓盡致,如今人們看到肆意生長的花葉,還是會聯想到「一枝紅杏出牆來」的畫面。詩人同時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新鮮的生命是不會被外力阻擋的,它們總能衝破層層阻隔,按照原本的生長軌跡登上舞臺。
  • 陸遊也寫過「紅杏出牆」的詩,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說到宋代詩人葉紹翁,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他有一句詩,大家一定不陌生,那就是「一枝紅杏出牆來」。我們先看看葉紹翁的這首《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所以才有詩人久扣園門而無人開門。有網友就想像這位主人可能不是很熱情好客的人,因為「小扣柴扉久不開」有三種可能,一是主人出遊,所以無人應答,但是這種情況不存在,理由很簡單,如果主人外出,「柴扉」一定是上鎖的,詩人不可能明明看見別人鎖了門,仍然還在「久扣柴扉」,這不是很傻嗎?
  • 葉紹翁: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遊園不值 葉紹翁 我輕輕地敲打柴門,卻久久不見人來開門。也許是園子的主人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了他的青苔吧。雖然進不去,但滿園子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你瞧,那開得正盛的紅杏,就有一枝枝條伸到牆外來了。 詩人去好友家拜訪,或許是有事要談,也或許是想與好友一起欣賞春景,但不巧的是好友不在家。
  • 原來,古代詩詞中的「一枝紅杏」是褒義詞!
    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的名為《遊園不值》的一首小詩。是詩人遊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且富有理趣。據說是有一次葉紹翁去訪友,正巧友人不在家,葉紹翁只得站在友人家花園外感嘆:「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鞋子踩壞門口的青苔,輕輕的敲門卻一直沒有人來開;可是他家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紅杏伸出牆頭來」。大家都知道「唐詩、宋詞、元曲」,宋朝應該是出「詞」最多、最出名的年代,而本詩的作者葉紹翁確是南宋時期少有的愛好寫「詩」的一位。
  • 「一枝紅杏出牆來」,明明是寫春色,後來如何被人玩「邪」了?
    「一枝紅杏出牆來」,明明是寫春色,後來如何被人玩「邪」了?二流詩人改動陸遊一個字,成就一首千古名篇,原詩反而被人淡忘!可是,當他興衝衝地來到朋友家門前時,迎接他的,卻是柴門緊閉,怎麼敲門就是沒人開。詩人本是多愁善感的動物,柴門久叩不開,他還在設身處地地替主人著想,「應憐屐齒印蒼苔」,大概是朋友害怕園子裡的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才閉門謝客的。
  • 詩人詠過各種花無一佳作,路上偶遇出牆紅杏寫首經典,一詩成名
    相信說起「紅杏出牆」這個成語,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兩句流傳千古的佳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兩句是出自南宋詩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所以很多人自然而然就把這首詩當做了「紅杏出牆」的出處。但實際上這個成語的出處要比葉紹翁的《遊園不值》早了兩三百年,出自唐代詩人吳融的《途中見杏花》。吳融在此前寫過不少詠花之作,桃花、梨花、海棠都寫過,卻無一佳作。在被貶離開長安途中,卻偶遇了一枝出牆的紅杏,於是寫下這首經典。這是下面吳融平生得意之作,也是杏花被寫得最正面的一次,憑此詩吳融一詩成名。就來和筆者一起走進這首關於「紅杏出牆」的詩。
  • 葉紹翁的一首描寫春意的詩,以冷清顯繁華,末尾兩句暗含哲理
    男子猜想,主人家應該是怕園裡滿地的青苔被人踐踏,所以獨自享受安謐靜怡,選擇閉門謝客吧。興之所至,卻未能盡興而歸,男子在門外尋思著,徘徊著,久久不願離去,頗感掃興和失意。無可奈何之下,他只得懷著悵惘之心,準備離去。戀戀不捨之際,抬頭之間,男子忽然看見牆上有一枝盛開的紅杏花探出頭來。
  • 葉紹翁「一枝紅杏出牆來」,紅杏本是正經花,為何會有「出牆」意
    在這詩中,這位杏花化作的美女站在青樓旁邊,沾染上了青樓女子的習性,一點都不專情,反而滿臉春風,朝人亂拋媚眼。描寫紅杏遇到牆的還有宋代張良臣的《偶題》:誰家池館靜蕭蕭,斜依朱門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住,粉牆斜露杏花梢。
  • 葉紹翁「一枝紅杏出牆來」,紅杏本是正經花,為何會有「出牆」意
    如唐代詩人薛能的《杏花》詩: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樓。誰知豔性終相負,亂向春風笑不休。在這詩中,這位杏花化作的美女站在青樓旁邊,沾染上了青樓女子的習性,一點都不專情,反而滿臉春風,朝人亂拋媚眼。這首詩把杏花比作一位嬌俏的美女,在和煦的春風中的輕輕搖擺,她婀娜多姿,時而在水邊顧影自憐,時而探出牆頭脈脈含情,似有所期盼。這首詩是紅杏出牆的最早出處,但是這時候僅僅是形容紅杏的美豔多情,並沒有出軌的含義。
  • 南宋詩人葉紹翁改姓的原因是什麼?他和王維是什麼關係?
    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人。他是南宋中期文學家、詩人。他的祖籍是在浦城。原名是趙鼎黨事,被貶官。而正是因為這樣,葉紹翁因祖父被貶官的影響受累,家業中衰,在他年少的時候改名葛天民互相酬唱。
  • 宋代詩人遊園不遇,無意看到一枝紅杏出牆,寫下一首詩,流傳千年
    宋代詩人葉紹翁,估計鮮有人知。但是,「紅杏出牆」這個成語,肯定婦孺皆知,它便是出自葉紹翁的《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春意正濃,陽光明媚的時節,詩人乘興來到郊外好友的一所雅致小園門前,想欣賞一下園內的花草樹木。他輕輕敲了幾下緊掩的柴門,但久久無人應聲。詩人猜想,主人大概是怕園裡的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才閉門謝客的。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以致無法觀賞到滿園的春色。
  • 葉紹翁「一枝紅杏出牆來」堪稱絕句,廣為流傳,但「紅杏尚書」卻另...
    杏花開 這首七言絕句,是詩人大概作於二三月份的江南,正值風輕雲淡,陽光明媚的時節,作者乘興來到一個小園子門前 此篇詩作,可謂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也是葉紹翁的名篇。全詩的情緒變化跌宕起伏,由起初想觀春景的期待情緒到「小扣柴扉久不開」的失落感,形成情緒低落,再到「一支紅杏出牆來」的驚喜意外,終看到了滿園春色,情緒轉折,高漲而起,興起作下此篇。